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林視點:彼此彼此
2018年11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克羅埃西亞風情介紹正在中國電視台熱播。從2017年12月開始,深受觀眾歡迎的訊息娛樂系列《天天向上》欄目開始以克羅埃西亞為主題,介紹該國的風土人情、飲食和文化。長達90分鐘的紀錄片由湖南衛視製作。片中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克羅埃西亞首都札格瑞布和歷史悠久的杜布羅夫尼克拍攝,展示它們最美麗的一面。
對當地一家中餐館的訪問讓人充分體會到這個國家是多麼的文明。該餐館於90年代初開業。此外,觀眾提出的一些重要問題也得到解答,例如克羅埃西亞對渡假者來說是否安全?中國人是否能輕鬆地獲得簽證?節目的最後甚至還可以抽獎,對獲獎者的獎勵是一張前往克羅埃西亞的免費機票。誰會想到這個呢?
從亞洲到亞得利亞
目前中國與這個巴爾干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並非偶然。上周,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到訪的克羅埃西亞總理普倫科維奇(Andrej Plenković ),就加強兩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進行了磋商。
隨後克羅埃西亞總理繼續前往上海訪問,在上海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之際出席了克羅埃西亞在中國開辦的首家旅行社的開業典禮。自從中國的中產階級發現了他們的旅遊興趣以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大眾旅遊業的主要經濟支柱,對克羅埃西亞來說也是如此。
去年,中國人出國旅遊總共花費了大約2610億美元。克羅埃西亞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2017年約有20萬中國人前往這個東歐國家旅遊。據克羅埃西亞旅遊局公佈的數據,今年頭10個月,遊客人數同比上漲超過40%。 現在中國人已經成為克羅埃西亞的第4大遊客群,而且還在呈上漲趨勢。
一個明顯的優勢是,中國人因受假期的限制,喜歡出遊的時間恰恰不是西方人傳統的夏季渡假高峰期。因此縮短了旅遊淡季。為了給來自中國的客人提供最全面的服務,今年克羅埃西亞甚至啟用了中國警察和講中文的導游。
然而在相互的魅力攻勢下,北京和札格瑞布不僅僅是將克羅埃西亞作為旅遊目的地來開發。該國人口只有400萬。雖然自2013年以來成為歐盟的一部分,但自那時以來經濟上並沒有太大改善。相比之下,克羅埃西亞與中國的貿易正在穩步增長。 2017年,兩國貿易額比上一年增加22.75%,達到8.07億歐元。
對札格瑞布來說聽起來更加誘人的是,北京稱其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戰略夥伴之一。中國的這個基礎設施建設龐大項目也被稱為新絲綢之路。這意味著北京打算在這個小國繼續投資。在達爾馬提亞海岸的扎達爾,北京正在規劃一個與港口和機場相連的新的工業區。這是中國商品出口歐洲的重要門戶。通過扎達爾直接進入港口明顯縮短了通往歐盟的航線。現在雙方正在洽談一個高速列車網路和太陽能足球場的項目。
布魯塞爾滿面愁容
對於歐盟來說,中國人在東歐的活動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在每年一次的16加1峰會上,北京與中歐和東歐國家一起坐到談判桌旁,就共同開發基礎設施、技術、農業和旅遊項目進行磋商,這些項目經常獲得中國銀行的注資。下一屆16加1中國-中東歐峰會將於明年4月在克羅埃西亞舉行。布魯塞爾擔心北京將借助一些國家的經濟依賴逐步贏得其在歐盟的影響力。例如3年前,希臘,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就破壞了歐盟針對中國對南中國海領土要求的共同立場。
與此同時,東歐國家繼續從歐盟獲得數十億歐元的援助。其中一個最具象徵性的項目是目前在克羅埃西亞南部建造的一座2374米長的大橋。這座橋已經於10年前開始動工,但是由於財政困難大橋建設長期以來沒有進展。現在布魯塞爾決定注資3.5億歐元建造一座成本總共高達4.2億歐元的橋樑。迄今誰要是開車從斯普利特去杜布羅夫尼克,就不得不離開歐盟境內穿越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一小段海岸線,還需通過耗費時間的邊檢。
55米高的佩列沙茨大橋最遲將於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將尤其使克羅埃西亞南部海岸的旅遊業受益。然而,令人感到新奇的是建造這座橋樑的合同最終交給了一家中國建築公司,但是歐盟卻為該項目提供了85%的援助資金。中國國營公司-中國路橋公司(CRBC)推出的報價要比其歐洲競爭對手低得多,並承諾提前六個月完工。
奧地利公司Strabag和義大利Astaldi以及土耳其ICTAS公司組成的財團提出申訴,反對不正當競爭和低價傾銷。另一方面,中國駐札格瑞布大使館向中國投資者發出了"積極訊號"。
外星人在工作?
布魯塞爾現在將認真關注,究竟有多少克羅埃西亞工人在參加大橋的建設,以及是否像以往那樣,大多數外籍工人都來自中國。中國建築公司已獲准自行設定工人的薪水 ,按照歐盟標準這原本是不公平競爭的優勢。幾個星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擔憂將會有數百名中國工人湧入風景如畫的漁業小鎮克馬納,因為那裡是該年建築工程的最大工地。
鎮長穆斯塔皮奇( Smiljan Mustapic)說出了居民們的擔憂。他說:"這幾乎就像是一群外星人空降到這裡。"無論對遊客還是工人來說,逐漸習慣這些中國人似乎成了更大計劃的一部分。和其它國家一樣,克羅埃西亞也債台高筑,這些債務總有一天必須要付清。而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同樣可以成為一個更大的"雙贏"計劃的一部分。對中國來說"雙贏"就意味著雙重的盈利。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