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對台動武六種情況和中國兩大趨勢
2004年12月30日香港《太陽報》發表評論,題目是《東南亞海嘯教訓慘痛》。評論說:「此次東南亞海嘯最大慘痛的教訓則是,印度洋環海國家居然沒有統一的地震預警系統(Seismic Monitering System)。眾所周知,海嘯目前還無法為人類所控制,但人類能夠做到的就是盡早預警以減少損失;而此次震中-蘇門答臘島以北地區,正好處於印度板塊邊緣,這一板塊尤緊鄰歐亞板塊和印度-澳洲板塊,因此全球有百分之八十的地震都發生於此。按理說,印度洋環海國家應該有相當的警覺性才對,但由於以前的地震都只是侷限在個別國家內,從未有像此次這樣同時給數國造成巨大損失,因此有關國家便疏忽了。」
《太陽報》的評論接著寫道:「當震中發生海嘯之時到海嘯發生,一般會有數小時的時間差。歐美的地震專家表示,若印度洋周邊國家配有這一預警機制,那麼至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疏散人群。印度洋周邊地區這次吃了一個大虧。但倖免於難的中國地區也應以此為鑑,檢查一下地震預警系統,尤其是如何與歐美先進國家聯網,以便災難發生時及時獲得情報。」
《太陽報》本周還透露了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可能確定六種情況下對台用武。報導說:中國「據涉台人士稱,草案明訂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一部分,完成統一是全體中國人神聖職責,草案又規定「台獨猖獗時可採取相應行動」,並確定台獨的定義。……據內地傳媒流傳的民間版本,草案還規定對台用武的六種情況,包括台灣出現台獨公投或修憲;單方面宣佈獨立;出現隱性台獨趨勢;出現社會、政治、經濟大動亂;或外國勢力有佔領台灣的動向等。反分裂法草案還明訂,大陸行政及軍事部門若不作為或作為不力,導致台灣獨立,將處以瀆職罪;台灣行政及軍事部門導致國家分裂或兩岸戰爭者,則在戰後論罪。」(
關於中國國內局勢,《蘋果日報》本周發表署名張華的文章,題目是《中共高層的接班卡位戰》。文章說:「近日多個省市第一把手大執位,隨曾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錦濤權位日漸鞏固,多位「團派」幹部近日相繼獲得擢升。這波人事變動的意義,絕不僅是讓胡錦濤的核心地位更穩當,又或其執政理唸得到更好的落實,而是牽動二○○七年中共十七大的人事佈局。可以說,這波地方人事變動已揭開中共高層接班戰的序幕。」
文章寫道「到了二○○七年,現屆九名中共政治常委中,除了胡錦濤、溫家寶和李長春,其他人都已超過六十五歲,按規定應退休;而現屆四名國務院副總理中,應只有回良玉一人留任。換言之,中共十七大的高層更替幅度,將僅次於中共十六大。按中共接班模式,准接班人現在就應進入戰鬥位置,好好鍛煉,把履歷表打造得更完整,作為升遷籌碼。……更重要的是,中共十七大是胡錦濤能否建立新時代的分水嶺,如果那時他還不能掌握人大、政協和黨政軍的組織、宣傳、政法等各大系統,建立一言九鼎權威,那麼胡錦濤勢將一事無成。因此,胡錦濤必須從現在開始,在各要害部門安插接班親信,以便在中共十七大攻城掠地。
《信報》前天發表署名鄭永年的文章,題目是《中國:外放與內改的平衡 》。文章寫道:「在送舊迎新之際,人們不得不去注意在2004年充分暴露出來的目前中國社會所存在著的兩大互相矛盾的大趨勢。第一大趨勢可以領袖外交所取得的外交成果為標誌,中國已經在國際社會迅速崛起。第二大趨勢可以頻繁發生的社會抗議運動為標誌,……這兩大趨勢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主導著中國的發展,如果這對矛盾處理得不好,社會政治的穩定就會成問題。」
鄭永年的文章寫道:「問題就可能出在內部發展的可持續性。近年來,內部發展所呈現出來的大趨勢就是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不同地區之間,貧富分化和收入分配差異已經到了一個相當危險的邊界。……這種情況與中國的改革模式有關。這個模式的特點就是先基本上不去觸動既得利益,而是努力在既得利益的外圍發展出新的利益。很顯然,內部改革要觸動巨大的既得利益,相比之下外部改革就比較容易。就是說,產生新利益比改革即得利益要容易。……更為嚴重的是,這些新利益往往和各級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能夠通過各種管道來影響政府的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簡直就是這些新利益的代理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內部發展的可持續性就令人懷疑了。外部開放已經沒有回頭的可能性。唯一的途徑就是加速內部改革,從而達到內外部改革的協調發展。如果內部改革持續滯後,外部開放只能為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如果內部發展不能持續,外部開放也立即會成為空中樓閣。」
(德國之聲香港特約記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