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緩慢漸進的油污災難
2002年5月13日北海海岸的慢性污染,也經常被稱為是緩慢漸進的油污災難。它的形成,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船長悄悄地在海上,清理他們船上的油罐,為的是節省港口的停泊費和油污處理費。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作案者才被捕獲,落入法網。深受其害的,既有人,也有沿海一帶的動植物世界。
在全球積極關心油污傷害的海鳥以及其它野生動物、重新恢復健康的組織,是國際動物保護基金會,簡稱「Ifaw」。過去幾個星期,在這個組織的倡議下,專門為油污傷害的鳥類進行治療的獸醫和專家,在德國北部的聖• 彼德-奧丁,多次開會。會議的直接起因,是設立在聖• 彼德-奧丁西岸公園、德國最大的海鳥康復站,正式啟用。
為油污傷害的動物採取康復措施,這種做法有沒有必要,是否有意義,對此,德國過去已經進行過大量討論。像兩年前發生在南非沿海地帶的油輪大規模漏油事件屬於例外情況。當時,一艘巨型油輪失事,大量重油洩漏,致使兩萬多只所謂的「眼鏡企鵝」,有時也被稱為是「驢企鵝」的珍貴動物,受到污染傷害。這個數字,相當於這種企鵝在全球總數量的四分之一。
為了拯救這些企鵝,國際動物保護基金會發動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緊急救援活動。他們把許多遍體黑油的企鵝,捕撈起來,予以護理、清潔。他們遷移了6000多只企鵝,直到這些動物的生活空間--南非一段沿海地帶的海面,不再飄浮著重油,企鵝們能夠重返家園。
70年代時,對沾滿油污的野生動物施行的康復措施,還只是侷限於清洗動物的羽毛或者毛皮。還沒等它們乾透,這些野生動物就又被放回到大自然中。其實並沒有多少動物活過了這一關。今天,救護人員首先考慮的,是動物的實際健康狀況。假如診斷結果對動物不利,人們便不再讓這只動物繼續受難。只有當一隻動物有完全恢復健康的實際希望時,才進行下一步的處理。
大部分受害的鳥類被發現時,要麼是體溫已經過低,要麼是由於吸收了漏油中的有毒物質而中毒。由獸醫和國際動物保護基金會多年來逐漸開發完善的處理方案,是首先從穩定油污鳥類的健康狀況著手。他們根據簡單的驗血測試,以及外觀檢查,決定先給動物服哪種藥,喂哪種飼料,比如是固體食物,還是需要使用一種特殊的管子,把流食或者是糊狀食品,直接灌送到胃裡。
為了清洗粘在羽毛上的油污,救護人員使用的,是普通的洗滌劑。他們必須要對每隻鳥,清洗至少5到6次,才能完全清除油污,洗滌水不再變得混濁。隨後,他們再把這些動物,放進一個特製的盒子裡,讓它們的羽毛慢慢變干。盒子的底部,繃著紡織物做成的網。這樣,即可以排出潮氣,也可以讓鳥屎落下,而不至於再次弄髒鳥的羽毛,其敏感的腳爪,也不會受到擠壓創傷。
這樣一項康復活動的工作量,以及所需要的費用極高,但幾乎沒有人會提出疑問。國際動物保護基金會的成員更多地是希望,在實行肇事者必須承擔這一費用的規定時,能夠起到一種恐嚇作用。80年代末,由於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的瓦迪茲號巨型油輪,在阿拉斯加奈洛森海峽的漏油事件,為當地海域帶來了災難性後果。因此,美國政府頒布了一項法律,規定肇事者必須對造成的所有損失以及生成的所有費用,包括受害動物的康復費用,承擔責任。
歐洲和德國,卻還沒有做到這一步。在處理重大事故,或者有意識地污染海水的案件時,歐洲和德國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判定某個直接參與的個人有罪,由他負責承擔違章或違法行為的經濟損失。罰款金額的多少,是根據他的收入而定的。假如直接肇事者,是一名普通船員的話,可想而知,罰款金額,和他所造成的損害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為了確切無疑地查出漏油事故的肇事者,北美洲對每一艘駛入港口的船隻所載的貨物和動力燃料,都取樣保存。一旦發現事故,便可以根據樣品比較,確定肇事者。另一條防止非法清洗油罐的途徑,是實行清洗憑證的做法。這樣,假如哪條船不能證明,它的油罐清洗符合規定的話,那麼這條船將不會得到重要水路,比如漢堡附近的北海-波羅的海運河的航行許可。專家們有時也要求設立某種船舶「黑盒子」,類似於航空領域早已實行的那種。這樣,便可以根據船隻曾經航行過的方位,來確定環境污染的肇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