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導人,不無爭議的政治家,對當今中國政治、社會仍有深遠影響。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客座評論:重提「雙百」是引蛇出洞?
中宣部長李書磊重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究竟是要「引蛇出洞」打擊異議,還是釋放調整訊號,放鬆針對輿論的嚴控?
事實核查:卡達收買世界盃球迷發「五毛帖」?
卡達提供免費的航班、飯店和門票,讓阿根廷、英格蘭、德國和其他地方的球迷服從「行為準則」,在社群網站發表正面報導?德國之聲對此進行了事實核查。
感染激增民怨四起 美媒報中國考慮逐步退出動態清零
廣州等大城市的新冠病例急劇增加,同時防疫相關的社會事件頻發,民眾對嚴苛防疫的不滿情緒愈加明顯,甚至一些「正能量大V」也開始吐槽。據美媒援引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官員們越來越關切清零防疫政策的代價,「正考慮逐步重新開放,但進展緩慢」。
客座評論:習近平會發起一場新時代的「延安整風」?
習近平近期在延安窯洞關於中共七大意義的講話,引發外界猜測:他是否會像毛澤東一樣發起一場整風運動? 政治學者鄧聿文指出,習在權力班子裡已無對手,他目前沒有動機和動力發起一場大規模的整風運動。
習近平帶領新常委訪問延安暗示了什麼?
從個人權力到國際政治,習近平帶領新任常委訪問延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重回毛澤東老路?習近平揭開何種「新時代」
二十大戲劇性的結局,令部分輿論深感錯愕,擔憂中國將走向一人獨裁的「新時代」。有歷史學者認為,習近平的強人統治,從毛澤東以來的中國歷史都有可鑑之處,甚至改革開放時期後的有序權力轉移,可能才是一段「反常」年代。
專訪:「習近平才是一個真正的焦慮者」
中共二十大於日前落下帷幕,有人因為團派的「出局」而驚訝,也有人擔心中國在接下來的五年裡會持續嚴格的清零政策,在外交和經濟上都更加封閉。中國問題觀察家、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創辦人何頻對此做出一番分析。
德語媒體:中國準備應對"驚濤駭浪"
中共二十大周日在北京開幕,習近平對兩千多名代表宣讀了二十大報告。他高度贊賞了自己過去十年的執政經歷,並呼籲民眾"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德語媒體:習主義和全能者
兩篇德語媒體的文章不約而同把習近平與「神」相提並論。 《南德意志報》認為二十大是見證習近平被神格化的歷史性時刻,《明鏡周刊》則以聖經中的「全能者」稱呼習近平。
德語媒體:大權獨攬的習近平
十月十六日,中共二十大將在北京召開。一般認為,習近平將打破常規,開啟他的第三屆中共總書記任期。中國政局今後的發展走向,也受到德語媒體的廣泛關注。
德語媒體: 二十大與中國發展走向
本周日中共二十大將在北京召開。"中國往何處去?"又成了觀察家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會回重返一人專權的毛時代嗎?抑或改革開放路線還有一線希望?
牆外文摘:習近平還能統治多久?
香港媒體傳出中共二十大修改黨章時會寫入「兩個確立」。有評論認為,如果傳聞屬實,等於承認習近平的終身領導地位。但是,習近平仍然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
首有未成年國安被告獲刑 光城者煽顛涉引毛澤東名句
香港首次有未成年人士被控違反國安法而定罪,法院判處五名「串謀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中學生進教導所,最年輕者被捕時僅15歲。法官指這群來自社運組織「光城者」的青少年,藉歷史例子鼓吹流血起義,建議同路人「修文習武」是可怕的煽動言論。
中國國慶 台灣政治團體「一個節日兩種過法」
在台海兩岸近期的緊張氣氛之下,兩個台灣政治團體在10月1日分別以升旗和燒旗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度過中國十一國慶。
李家超稱祖國是後盾
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了特區政府舉辦的國慶典禮,提到中央制定《港區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令香港步入由亂到治的階段。他也表示香港在關鍵時刻「總有祖國作為堅強後盾」。
長平觀察:「十戶長」,一夜退回到秦朝?
一份「十戶長」徵集令引起人們關注。時評作家長平認為,今天的政治並非退回到秦朝,而是秦政治的更新版本。
長平觀察:「疫革」的權力控制超過「文革」
就專制者的權力控制而言,時評人長平認為, 「疫革」時期的習近平可能超過「文革」時期的毛澤東。換句話說,今天的「白衛兵」對專制權力的貢獻大過當年的「紅衛兵」。
客座評論:習近平再改黨章,二十大會恢復黨主席制嗎?
二十大的黨章修改又要達何目的?習會不會假黨章的修訂,將總書記制變成黨主席制?
毛澤東最初並不想要台灣?
中共一直聲稱,台灣自古屬於中國,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但有歷史記載顯示,開國元勳毛澤東本人曾主張讓該島獨立。
司馬南承認美國買房被群嘲 胡錫進發聲
「在美國買過房子,投過資,就不能批評美國了?這個邏輯站不住吧!」《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這樣點評道。胡錫進這裡指的是中國輿論場另一位大V司馬南近日承認在美國買房、被指「愛國者人設崩塌」一事。
七國集團:去南半球找朋友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旨在爭奪權力和影響力。莫斯科欲變更世界秩序。西方民主國家正鼎力抗衡,並尋求盟友。G7埃爾毛峰會亦然。
帶你沉浸式體驗:本屆G7會場——埃爾毛宮
太不尋常了! 七國集團峰會竟二度在同一家飯店——德國南部的埃爾毛宮 (Schloss Elmau )舉行。這家五星級奢華飯店何以能有此殊榮?
德語媒體:對中國的誤解
《新蘇黎世報》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反駁了有關今日中國的五個"謬論"。《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了周五下水的中國第三艘航母。
牆外文摘:鄒幸彤與何桂藍,被忽略的抗爭者
有評論認為,鄒幸彤和何桂藍 「不按牌理出牌」,其抗爭具有超越司法抗爭的政治意義。但是,這一點沒有得到國際社會足夠的重視。
德語媒體:中國的新毛澤東
德國n-tv指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2021年大幅擴展了執政權力,中國宣佈的新時代,實際上是新毛澤東獨裁政權的到來。《商報》則關注西安封城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客座評論:中共的真正敵人或是「司馬南們」
中國輿論場近期最受關注的風向不是美國的民主峰會,而是司馬南等「左派」人士對聯想公司的連番攻擊。政論家鄧聿文認為,左翼民粹不甘心只被當局利用,一旦當局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不排除會調轉槍口對准中共開火。
長平觀察:中共三份歷史決議的一致性
西方主流輿論聚焦於中國第三份歷史決議與前兩份的差異。時評人長平認為,這三份歷史決議在出台動機、論述方法和核心內容方面都具有內在的前後一致性。
客座評論:中國共產黨的第三份歷史決議
德國漢學家Daniel Leese認為,第三份歷史決議是一份比前兩份決議在更大程度上,將現狀合法化的文件,並且確立了習近平作為黨中央核心的作用。除了為了應對複雜的現狀,也為未來幾年提供一個可管理的 "預期視野"。
客座評論:從中共六中全會公報能夠看出什麼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儘管歷史決議全文尚未公佈,但全會公報已經展露出決議文的大致樣貌。政論家鄧聿文做出三重解讀,其一便是習近平要到2035年才會退位。
德語媒體:趨於極致的個人崇拜
剛剛結束的中共中央六中全會,確定了習近平的領導地位,也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德語媒體認為,圍繞習近平的個人崇拜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高度。
專訪: 中共集體獨裁 變為習近平個人獨裁
中國預計明天將針對六中全會召開記者會,對於各界關注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在芝加哥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中國人權律師滕彪認為,習近平已把中國過去的集體獨裁轉變成個人獨裁。
德語媒體:中國的新紀元
本周一開始,由370人組成的中共中央委員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他們將就一份為習近平量身打造的「歷史性決議」展開討論。在中共一百年的歷史上,這將是第三份類似的決議。
德語媒體:從「開放的時代」進入「習近平的時代」
為期4天的中共六中全會在北京開幕。会前便有消息傳出,中共第3個歷史決議將在此次會議上做出。《南德意志報》 發表分析文章認為,六中全會之後中國將從「開放的時代」進入「習近平的時代」。
專訪:習近平藉第三份歷史決議凌駕毛鄧
中共六中全會內容密不透風,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分析該會最大看點,以及習近平在會後的地位變化。熟悉中共歷史的王信賢也就過去的經驗,深入分析接下來的中共領導人接班安排以及人事佈局。
中共召開六中全會 官媒先炒氣氛
此次會議將通過中共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可能顯示習近平的自我形象期許——「是與毛澤東和鄧小平並列,還是僅僅與毛澤東平起平坐?」
林彪「叛逃」事件50年 歷史疑雲依舊
50年前的9月13日,林彪的座機在蒙古墜毀。作為中國現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林彪在中國大陸多年來仍是公眾輿論的一個禁忌。
客座評論:習近平為何要做第三份歷史決議
隨著二十大的臨近,習近平將日益面對黨內無聲質問,為何破壞幾十年形成的最高領導人接班制度?他得給全黨一個說得通的理由。政論家鄧聿文認為,這就是習近平要在二十大上推出「第三份歷史決議」的真實原因。
客座評論:一場更全面、精細的文化大革命
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信任體系成了維護政權、塑造威權主義社會「公民」的一種工具。在這樣的社會裡,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更符合威權制度的設計,即平時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當黨召喚時,立刻響應。
德語媒體:習思想走進小學課堂
在中國,圍繞習近平的個人崇拜正在不斷升溫:以他命名的思想理論將成為各級學校的必修課程。這意味著習近平已經擁有了同開國元首毛澤東同等的地位。
中國網民如何看塔利班重新上台?
美軍撤離後,塔利班不戰而勝佔領喀布爾並將很快正式接管權力。中國網民對此議論紛紛。
牆外文摘:中共如何用災難給自己加分?
有評論指出,2021年河南水災的「人禍」性質,在鄭州悲劇中體現得最為充分。中共有一套成熟而有效的維穩體系,讓每一次災情最終都變成中共政權的政績,都令一些中國人感恩戴德,從而增添了專制政權的合法性。
德語媒體: 新時代的毛澤東不坑自己人
奧地利《信使報》認為,國際社會本應該就疫情向中國索取天價賠償,但是西方國家卻忌憚利益受損而不敢這麼做。德國《焦點》雜誌則抨擊了中國的「一帶一路」,認為這和毛澤東「大躍進」的主要區別在於:「一帶一路」坑害的是外國人。
德國奧委會:北京冬奧更加嚴格
德國奧委會相信,受新冠疫情影響,6個月後開幕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將實施比東京夏季奧運更嚴格的限制。 同時,國際奧委會做出了對佩戴毛主席像章的兩位中國運動員的處理決定。
中國運動員領獎戴毛像章 國際奧委會著手調查
本屆東京奧運會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金牌得主中國運動員鮑珊菊、鐘天使在領獎時,胸前佩戴共產主義革命家毛澤東像章,引輿論大嘩。國際奧委會要求中國隊作出說明並著手調查。
德語媒體:如何看待習近平的「鋼鐵長城」和「頭破血流」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典上,習近平有關讓外來勢力「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的表述,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印尼:共產黨與「930事件」為何仍是禁忌話題?
在印尼,「930事件」反共大屠殺至今仍是敏感話題,而「共產黨」在印尼更是禁忌。德國之聲採訪多名歷史學者,試著釐清中共在「930事件」中的角色及印尼轉型正義的漫漫長路。
專訪:新版中共黨史聚焦習近平
中國共產黨慶祝成立100周年前夕,《中國共產黨簡史》出版,成為黨員幹部和學生的必讀課本。這本長達500頁「簡史」與以往的官宣有哪些不同?科隆大學現代中國問題研究專家文浩(Felix Wemheuer)為德國之聲作瞭解讀。
為信仰?為認同?—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台灣人
從1979年台灣「叛逃軍官」林毅夫,到近年高調唱紅的台青張立齊等人,台灣社會一直存在一群嚮往中國,信仰中國共產黨的人。他們成長在不同世代,在政治光譜上都持續傾左,在兩岸關係上期待統一。
中共在台灣:蔡孝乾與曇花一現的台共組織
蔡孝乾是中共在台組織「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書記,他在被捕後「自新」,從「共匪」搖身一變成為「匪情專家」,最後更官拜中華民國陸軍少將,成為共黨在台組織消亡的關鍵。
翻開舊報紙:德媒評中共黨慶
中共建黨百年,也會是今年德國媒體的一個話題。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德國媒體在這樣的標誌性日子裡,對中共與中國的形勢曾有過哪些評述?它們見證了中國怎樣的發展軌跡?
上一頁
第2 頁,共1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