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導人,不無爭議的政治家,對當今中國政治、社會仍有深遠影響。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史達林給劉少奇看的是德國爆炸片?
兩年前以一本《希特勒的炸彈》大膽提出「納粹政權在滅亡之前已經擁有核武能力」的德國歷史學家萊納•卡爾施語不驚人死不休,繼續向讀者講述撲朔迷離的歷史情節。1949年7月,劉少奇率中共代表團訪問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宮觀看了一部據稱是蘇聯核爆炸場景的影片。但蘇聯首次成功進行核試驗是在1949年8月29日。那麼,史達林給中國人看的究竟是什麼片子呢?對此,德國學者有一個新解。
讀者來函集(2007年8月第3集下)
下集內容有:毛澤東是中國的大救星、陳水扁、中俄軍演,遏制美國?化解中日矛盾關鍵在於中國、斯皮爾伯格應當完成北京之行等。
巫氏父女合寫歷史:滄海一滴淚,雲霄一羽毛
近二十年來,以個人記憶來投射歷史影像的紀實文學頻頻訴諸筆端,其中代表作品有《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張戎,1991);《紅杜鵑》(閔安琪,1994);《往事並不如煙》(章怡和,2004)等。回憶是一種主觀行為,而且受制於視覺廣角和思維縱深的侷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一本個人傳記都是對還原歷史全貌的一種可貴的補充。而巫氏父女合寫家國之痛,大「巫」小「巫」落玉盤,雛鳳清於老鳳聲,實屬文壇奇觀。
政治家弗朗茨.施特勞斯之子被判無罪
看著他的照片你就會想起一個人來。是的,他跟他大名鼎鼎的父親,當年與毛澤東會晤而參與了中國外交新紀元塑造的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簡直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然而,他的名氣卻是由一個世紀大案而來。幾經波折,法院於2007年8月6日判他無罪。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德國誕生了左派黨
德國從2007年6月16日起又多出了一個政黨 - 左派黨。當日舉行的該黨成立大會上,黨代表推舉拉封丹和比斯奇為黨主席,這是保證歷史的延續性,因為左派黨是由社民黨分離出的勞動與社會正義黨同前東德的民社黨合並而成。
十七大政改:民主還是良政?
海外媒體近傳中共十七大不但要進行政治改革,而且改革路徑已經曝光。其實,中共的政治改革除非採取「自殺式改革」的英勇手段,並沒有它路徑可走。「和諧社會主義」不能作為一種新型民主理論,它既不是中國社會現實的適當描述,也不是一種政治體制的理想目標。
左派黨難阻德國旋風到阿富汗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3月30日拒絕受理左派黨反對德國偵察機前往阿富汗執行任務的憲法起訴,聯邦軍旋風式軍用偵察機可以隨時啟程了。
新的危機威脅尼泊爾
去年,尼泊爾政府與毛派反政府武裝簽署了和平協定,結束了雙方之間多年來的血腥內戰。但是如今,新的危機又在威脅著喜馬拉雅山脈下的這個君主制國家。尼泊爾東南部特萊土著民不久前開始舉行示威,要求享有更多的政治權利。
毛澤東113周年生日中國中央不慶祝
尼泊爾結束內戰開始新紀元
尼泊爾七黨聯盟政府與「毛派」反政府武裝當地時間11月21日晚在首都加德滿都簽署歷史性和平協議。協議將允許毛派武裝參與政府,從而結束已經導致一萬三千多人死亡的血腥內戰,也有可能導致有著238年歷史的尼泊爾君主制度的結束。但是,人們仍不能排除內戰再起的可能性。
文革結束30年反思歷史仍是禁區
30年前的10月6日,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發生了,文革後期權傾一時的「四人幫」被拘留,繼而受到隔離審查,這一天也成為文革結束的標誌之一。然而在30年後的這一天,在中國大陸的媒體中找不到任何有關這一事件的內容。有分析家指出,這反應了中國領導層缺乏客觀反思這段歷史的意願。
奧地利左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
奧地利社民黨在昨天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中出奇制勝地戰勝執政黨人民黨,成為奧地利第一大黨。古森鮑爾(Alfred Gusenbauer)領導的社民黨在選舉中獲得35.7%的選票支持,比人民黨高出1.5個百分點。
讀者來函集(2006年9月第3輯)
毛澤東逝世三十年,對他的回顧仍大江東去,浪淘不盡 。這期間德國之聲刊載採訪毛澤東前秘書李銳的全文,並專訪了德國總理中唯一會晤過毛澤東的施密特。對於毛澤東的批評,是「盜世欺名」,還是還歷史以真相?且看讀者如何評說。
德國之聲採訪李銳全文
本網9月9日毛澤東去世30周年之際曾刊登專訪毛澤東前秘書李銳的摘要,很多讀者來信希望看到採訪全文。現刊出全文以饗讀者。 採訪中李銳的精彩語錄:「我認為比爾蓋茨就是最好的共產黨員,中國還沒有這樣的共產黨員」;「鄧小平是毛澤東最喜歡的兩個人中間的一個」;「胡錦濤比江澤民控制得還緊啊」;「毛澤東這個人物你還得研究幾百年」;「中國的情況,只要經濟不亂來,慢慢發展」。
德媒體看毛去世30年
最近幾天,德語媒體就毛澤東逝世三十周年紛紛發表文章,新蘇黎世報認為,「千百萬中國人在文化革命期間受盡了苦難,今年夏天是『文化大革命』發動四十周年。如果廣為贊頌毛,可能會引發這些人的批評。雖然共產黨的綱領和聲明仍然引用毛的思想,但實際上居於第二位的鄧小平理論重要多了。在富有活力的現代中國,引用毛的思想不過是虛偽的口頭表白而已。但在老一代人和吃了虧的人們頭腦中,情況完全不同,他們很容易懷念毛的時代。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談毛、中國的過去和未來
施密特曾於1975年到北京會晤毛澤東,也是唯一與毛澤東見過面的德國總理。87歲的施密特今年九月底將推出專著「鄰國-中國」,其中關於中國崛起的觀點明顯有別於西方主流觀點。
學者、海外華人談毛澤東其人其事
德國波鴻大學東亞政治學院的辜學武教授和內蒙古反對派領袖席海明與德國之聲記者一通討論20世紀頗有爭議的革命家毛澤東。
中國為什麼不願意改變對毛澤東功過三七開的定論?
提起20世紀人類歷史上的獨裁者,人們經常把毛澤東和史達林、希特勒等人相提並論。毛澤東出生在湖南一個農民的家庭,後來成為中國革命大海航行的舵手,偉大的領袖毛主席。他塑造了20世紀的中國歷史。本周六是毛澤東逝世30周年的紀念日。雖然毛澤東的後人,中國共產黨成功地走上了現實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毛澤東留下的影子今天在中國仍然存在,這不僅僅是因為毛澤東的巨幅畫像仍然懸掛在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天安門城樓上。
專訪德國前總理施密特
值毛澤東去世30周年之際,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赴漢堡訪問了前德國總理施密特。施密特曾於1975年到北京會晤毛澤東,也是唯一與毛澤東見過面的德國總理。這位已87歲的老人今年九月底將推出專著「鄰國-中國」,其中關於中國崛起的觀點明顯有別於西方主流觀點。
中國不能公開評論毛和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去世三十周年之際,中國政府沒有舉行紀念活動,也沒有人提到三十年前的這一天意味著文化革命的結束,大多數中國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日子。相反,毛澤東的肖像成了打火機、手表、提袋等日常用品的裝飾。商報記者在北京觀察到以上現象後,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30年後評毛澤東:往事怎能如煙
功過七三開——這是中國共產黨對毛澤東其人的官方評價。對於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拿著小米加步槍打敗了蔣介石的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始人毛澤東來說,聽起來並不是恭維之言。
李銳:解決中國的問題要「慢慢來」
九月九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辭世三十周年忌日。三十年後紅星仍然照耀中國,毛澤東的思想影響無處不在。中國從官方到民間,不約而同地舉行一場場大大小小的紀念活動。曾任毛澤東秘書現年89歲的老共產黨員李銳接受了德國記者的採訪
30年後的自由:討論浴室瓷磚顏色
毛澤東去世30年後的中國,天安門廣場上依舊熙熙攘攘,看不到了藍制服灰制服,取而代之的是色彩鮮豔各式各樣的新潮服裝。來自中國各地的遊客滿面笑容地在廣場上拍照留念。馬路對面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毛澤東畫像俯瞰過往的車輛行人,一切似乎都已改變,一切似乎仍然存留
尼泊爾和談—勝利在望
中止談判三年後,尼泊爾毛派游擊隊和新政府重新開始和談。過去數年裡, 尼泊爾政局動蕩,流血衝突和抗議活動不斷發生,國王權力大幅受到削弱。如今,長達10年的衝突有望結束,尼泊爾人民終於看到了曙光。
華辰收回拍賣毛澤東母本像計劃
華辰收回拍賣毛澤東母本像計劃
文革,那場持續10年的浩劫
1966年5月16日,毛澤東發動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將中國推入為期十年的文化浩劫和恐怖之中。那時,提起中國,世界人民無論如何也不會聯想到她的經濟實力,以及充斥國際市場的廉價產品,而是紅衛兵和毛主席語錄。40年後的今天,文革已被人淡忘,年輕一代的中國新新族類更是對文革缺乏起碼的瞭解。
本周末,三峽大壩全線貫通
對中國的三峽建設工程歷來爭議頗大,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論據和論證看似都頗為在理。一方將這項耗費了13年時間的工程上升到祖國榮譽和民族驕傲的高度,另一方則認為,三峽工程100多萬移民和為環境帶來的變遷將造成怎樣的嚴重後果,目前還難以逆料。本周末,三峽工程的建築部分將告一段落。
四十年夠不夠反思文革?
姚文元今春病亡,「文革浩劫」滿四十周年,而中國媒體沉默異常。是不許說,不堪說,還是不敢說?
中國在尼泊爾的矛盾立場
在中國的西南鄰國尼泊爾,毛派武裝正在按照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理論「鬧革命」。星期日新蘇黎世報注意到,中國對鄰國毛派分子的活動不感興趣:
北京啟動社會改革?
中國政府開始關注民工命運-試驗由下而上社會改革
尼泊爾反對黨進退兩難
尼泊爾反對國王賈南德拉的示威活動仍在繼續。同時毛派游擊隊也發動了攻勢。今天他們襲擊了加德滿都東100公里城市紹塔拉的市政府。他們同樣要求結束王朝的統治,但卻要建立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尼泊爾反對黨目前受到示威群眾及國際社會兩方面的壓力。
兩會評述:中國改革遭遇左派狙擊
在中國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前夕,本屆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擱置了物權法草案。據德國之聲記者在北京的實地觀察,人大常委會這一不尋常的決定源於一位北京大學教授日前發表的公開文章。結果,不僅下周即將召開的人大會議將因此黯然失色,中國25年的改革進程也在左派狙擊手的冷槍下顯得踟躇不前。
「換換口味」:中國封閉國內極左崇毛網站
喻東岳獲釋—昔日美編變廢人
德國外長周四結束了對北京的訪問。他在訪問期間對中國的人權問題,對中國嚴格監控網際網路問題提出了批評。周三異議人士喻東岳被提前釋放。外界推測,喻東岳釋放是胡錦濤訪美前夕的一個姿態。
向天安門毛澤東像擲彩蛋者於東岳獲釋
尼泊爾選舉—槍桿子裡的偽民主
本周三,尼泊爾開始地方選舉。國王賈南德拉和反對派開始較勁。這是大約一年前賈南德拉國王奪取政權以後,尼泊爾第一次舉行選舉。由七個政黨和毛派武裝組成的政治聯盟呼籲抵制大選。反對派在大選前針對國家安全力量的襲擊造成多人死亡。上周日,毛派武裝下令舉行一個星期的總罷工,以阻礙大選進行。觀察家擔心,按照這樣發展形勢,尼泊爾的局勢可能更加嚴峻。
毛澤東的「晚年悲劇」? ──評「毛學」之一
德國之聲特約作者周德榮對「毛學」下了一番功夫。在他發來的第一篇「毛學研究」中,初步探討了關於毛澤東「晚年悲劇」的說法。毛澤東是「晚節不保」嗎?
全球工業毛創造值中國超過了德國
尼泊爾毛派再停火
本周一,尼泊爾毛派反叛力量正式宣佈結束為期四個月的停火。毛派游擊隊領袖普拉昌達指責軍隊對他們懷有敵意,並拒絕結束對他們的軍事行動。 去年九月,反叛力量提出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停火,為尋找結束內戰創造機會。去年12月,停火被再延長一個月。尼泊爾為期九年的內戰已經導致至少12000人喪命。該國各政治力量指責政府在過去的四個月中沒有為實現和平創造條件。
韶山開建紀念館-毛澤東是貧民的希望?
對於任何人來說,研究中國20世紀的歷史都無法迴避毛澤東這個名字。對於他的評價始終存在爭議,張戎在她最近出版的毛澤東傳記中將這位共和國締造者描述成冷血的獨裁者,而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內有不少人依然將毛視為聖人,頂禮膜拜。12月27日,中國新華社宣佈,中國將修建一所毛澤東紀念館,以紀念他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
中國向尼泊爾提供武器鎮壓毛派
邵佳一周記(62):教練是否應該給我首發機會?
教練毛勒爾是否應該給我首發機會?這個問題其實不是我提出來的,而是我的幾個隊友私下裡問我,口氣裡有幾分打抱不平。還有慕尼黑當地媒體跟隊的幾個記者,他們似乎也有同感。
邵佳一周記(61):等待一年獲得首發,我沒有浪費機會
對一個球員來說,最美麗的風景是上場比賽和進球,前幾天我是這麼想的,而今天晚上,我真的感受到了這一美妙時刻。當我再次用自由球為球隊首開記錄時,我心裡很清楚,教練給了我機會,還好,我沒有浪費這個機會。
韶山行:今人如何評說毛澤東
在張戎和丈夫哈立德新著「毛澤東傳」中,毛澤東被描繪成一個殘忍而又冷血的大屠殺者。該書稱,至少有7千萬中國人的死亡要算在他的賬上。但在中國卻沒有人要聽這樣的言論。毛澤東在他的家鄉韶山象神靈一樣被供奉著。每年來這裡拜謁的人超過100萬。
邵佳一周記(58):中國隊不會被德國隊打垮
上星期的一場病最終還是讓我錯過了本輪德乙比賽,在去客場比賽前,教練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決定不帶我去波鴻。
《毛:鮮為人知的故事》震驚德語媒體
由英籍華人作家張戎及其丈夫、英國史學家何黎岱撰寫的毛澤東傳記「毛:鮮為人知的故事」德文版本周在德語國家出版發行。明星周刊在介紹了張戎夫婦的寫作過程後寫道:
張戎:鮮為人知的毛澤東是怎樣寫成的
旅居英國的華裔女作家張戎同丈夫、史學家何黎岱瀝盡12年心血,完成卷帙浩繁的毛澤東傳記:「毛 – 鮮為人知的故事」。在這本書的德文版出版之際,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張戎女士。張戎女士談了寫書的過程和其中一些要點,並希望引起史學家們的爭論。
邵佳一周記(53):熱身賽進兩球 難改替補命運
位於慕尼黑南郊的斯坦貝爾格湖,是遊客必看的景點之一,因為傳說中的巴伐利亞州最後一個皇帝路德維希在這裡跳水自殺。碧綠的湖水清澈見底,成群結伴的野鴨天鵝無憂無慮地戲水嬉鬧,引得遊客注目觀看。如果有好心情的話,這裡的風景一定會讓你賞心悅目。
毛澤東與可口可樂的後代徵服西方博物館
當柏林的普麗絲+奧克斯畫廊(Pruess & Ochs)老闆亞歷山大•奧克斯被問及對第一次接觸中國藝術的記憶時,他提到一位剪紙藝術家,還有受中國《易經》影響很大的現代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那是1992年的事。僅僅5年之後,奧克斯就在北京成立了畫廊分部。
英國前首相希思逝世:是他將英國領入歐盟
英國前首相希思於上周日在家中逝世,享年89歲。作為西方保守政治家,希思的歷史功績在於將英國領入歐洲大家庭,直到最後,希思一直是統一歐洲的堅定支持者。對中國人來說,可能還有人回憶得起七十年代訪華時與毛澤東會談的為數不多的西方政治家希思。
上一頁
第12 頁,共1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