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導人,不無爭議的政治家,對當今中國政治、社會仍有深遠影響。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China Feiern
在馬上到來的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60花甲。這個國家也的確有一些值得慶祝的理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和貿易國;中國同鄰國保持和平友誼而不是刀光相見;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贏得了聲望和影響力。在北京舉行的慶祝活動當然又將是一幅盛大場景。德國之聲記者馮海音發表評論認為,中國在慶賀"十一"一切絢麗繁華背景之後卻少了敢於對自我歷史進行批評的勇氣。
230909 China Wahrnehmung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持續了數十年的內戰從此結束。此後中國逐漸返回國際舞台,西方和德國也開始尋找一條同中國保持正常關係的道路。德國之聲記者Mathias Böllinger從德國人的角度出發,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去60年走過的道路。
040509 Nepal Krise
Regierungskrise in Nepal - Machtkampf zwischen Militär und Ex-Rebellen
160409 Indien Wahlen Gewalt
本周四,印度開始議會選舉投票。當天發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為此次大選蒙上陰影。作案人是印度的毛主義叛軍。
chi1703 Nepal Lage
Nepal: ein Jahr nach der Wahl
德憲保局堅持監控左派黨-稱該黨與中國「極端組織」有聯繫
人大教授毛壽龍談2009年中國群體事件可能的引發原因
近期,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下屬時政類新聞期刊《瞭望新聞周刊》發表題為「2009各類社會矛盾將碰頭疊加」的文章。文章指出,2009年,中國「社會風險因素增多,矛盾碰頭疊加,治安形勢嚴峻複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任務繁重艱巨」。此前有學者分析認為,中國企業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就業崗位受到直接影響,農民工和大學生擇業就業問題凸現,將成為2009年社會不穩定元素。人大行政管理學系教授毛壽龍認為,2009年中國社會群體性事件仍會以利益衝突為主要起因。
chi0801 int mao huxingdou
今天(1月8日)是周恩來逝世33周年紀念日。除了幾篇回憶和評論文章之外,中國媒體對此並沒有給予太大的關注。這與中國國內近年來興起的"毛澤東熱"形成了巨大反差。而就在1月5日,中國左翼網站烏有之鄉發出了將"紀念毛澤東活動"日常化的倡議。德國之聲記者石濤就此對胡星鬥教授進行了電話採訪。
北京理工大學胡星鬥教授談「毛澤東熱」
1月8日是周恩來逝世33周年紀念日。除了幾篇回憶和評論文章之外,中國媒體並沒有給予太大的關注。這與中國近年來興起的「毛澤東熱」形成巨大反差。就在1月5日,中國左翼網站烏有之鄉發出將「紀念毛澤東活動」日常化倡議,內容包括佩戴毛澤東像章,用「毛主席萬歲」口號彼此問候,呼籲集資修建毛澤東像,以及向刊登批評毛澤東內容的媒體施加壓力等等。這份倡議刊登之後引起了網民巨大反響,支持者並不在少數。中國社會問題專家胡星鬥教授認為這是近乎於「邪教」的活動。
毛澤東語錄在中國又不脛而走
德國「商報」談了全球經濟危機給中國帶來的社會問題。「法蘭克福評論報」指出,毛澤東語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不能那樣雅緻」在中國又不脛而走。德國之聲記者摘譯如下。
司徒雷登回中國
在毛澤東筆下美國人司徒雷登是一個美國文化帝國主義忠實地守護者,在中國民眾眼中他是一個能說一口流利杭州話的前美國駐華大使,而司徒雷登評價自己則是一個更甚於美國人的中國人。本周二,在司徒雷登逝世46年之後,他的骨灰在其生前好友的陪伴下被安葬在杭州。
重慶醫大豎毛澤東雕像遭譴責
據中國媒體報導,重慶醫科大學內最近樹立起了一座全國最高最大的毛澤東塑像。該塑像連底座高達37.4米,重46噸,耗資約人民幣500萬元。這座最大毛澤東塑像建成之後就引起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對"偉人"的紀念方式,而有人則批評這是個人崇拜的回潮。而重慶醫大對此的解釋是"大學校園建設毛主席塑像是幾十年來各大高校的文化傳統"。針對這一事件,德國之聲記者石濤採訪了北京自由學者劉曉波。
作家劉曉波談重慶醫大新建巨型毛澤東塑像
作家劉曉波談重慶醫大新建巨型毛澤東塑像
台灣在德勒斯登:麥當娜遭遇毛澤東
Größtes Mao-Standbild Chinas errichtet
尋找偶像的中國年輕人
中國現在的年輕人追星的狂熱和「換星」的頻率讓上一代人摸不著頭腦,但只有一個「明星」在中國是超越代溝的-毛澤東。「蹦迪」的一代的中國年輕一代與跳「忠字舞」的上一代以自己的想像或者回憶為當「毛粉」尋找著理由。
Maos Privatflieger muss für mehr Kundenparkplätze weichen
9月17日讀者來信(下)
讀者談論話題《尼泊爾毛派總理談印度與中國》《一個中國農民工的採礦生涯》等
Nepal's Maoist PM says needs China, but India crucial
尼泊爾毛派總理普拉昌達周一訪問印度時說,尼泊爾需要同中國這一鄰國發展關係,但是與印度的悠久歷史關係仍然很重要。
9月10日讀者來信(中)
討論話題《30年後評毛澤東:往事怎能如煙》、《歐洲對中國「經濟民族主義」表示擔憂》等等
知名媒體人談毛澤東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後,中國新華社同日播發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其中寫道 「中國人民的一切勝利,都是毛主席領導下取得的,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將永遠照耀著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 32年過去了,人們希望通過紀念毛澤東表達什麼樣的訴求,毛澤東的地位在中國人心目中有些什麼樣的變化?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知名媒體人凌滄州。
9月5日讀者來信(上)
討論話題《大躍進五十周年:奧地利專家溯源探流》《30年後評毛澤東:往事怎能如煙》等
9月5日讀者來信(中)
討論話題《張戎「一塊塊拆卸毛澤東神話」》《從德國之聲看北京殘奧會》等
9月1日讀者來信(中)
討論話題《華國鋒淡出人生:毛時代在休止符中消聲》《鮑彤訪談錄》等
華國鋒淡出人生:毛時代在休止符中消聲
「毛時代在休止符中消聲」這話是中國官方媒體說的。這話有些個嚼頭。怎麼個消聲,接下來是什麼時代,並非這幾天討論的話題。8月20日,中共前領導人華國鋒去世。8月31日,兩個時代的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聯袂與他告別。在此,德國之聲僅將中國官方、民間媒體和網民,以及德語媒體的報導和反應摘編如下。
天安門廣場感受領袖餘威
天安門廣場上的隊伍輕快地向前移動,沒有人站著不動——對於大多數參觀毛主席紀念堂的中國人來說,只要隔著水晶棺瞻仰一下他老人家的遺體,人生的一個很大的願望就得到了滿足。
8月15日讀者來信中
「流亡藏人所提要求尚無法成為解決方案」,「北京:抗議場地空空如也,申請抗議後果自負」, 「毛澤東的子孫們已不再是紅孩子」等文章引起了讀者的關注,德國之聲歡迎大家來信探討。
neue Generation Chinas
2008,中國的奧運年。也許,中國社會自此走向一個新的時代。但是無論如何中國的年輕一代已經走進新時代。他們以令西方人感到驚訝的觀念和方式追求著自由。對中國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一族來說,自由意味著「性開放」、「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但是政治自由或者民主的概念在他們的頭腦中還為時過早,西藏獨立乾脆連提也不用提。德國時代周報駐華記者花久志認識了幾位中國的大學生,試圖將這一代年輕人看個究竟。
毛澤東屬於「敏感話題」被撤出畫展
毛澤東「百花齊放」德國百年博物館
上周日,有著百年歷史的萊茵州Gutsav-Lübcke州立博物館迎來了首位中國藝術家和他的作品—「毛澤東與百花齊放」。與往日帶有政治波普的藝術作品不同,中國藝術家任戎通過其作品開啟了讓世界瞭解中國政治改革之路的另一扇窗。
地震中臥龍唯一遇難大熊貓毛毛下葬
抗災體現了透明度和效益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震撼了德國。不少德國報刊讚揚中國政府在災害發生後及時發布消息和全力組織救災。日報寫道:
尼泊爾選舉毛派領先
尼泊爾的制憲會議選舉爆出冷門。該國昔日毛派叛軍在選舉中明顯獲勝,有可能成為制憲會議中最強大的政黨。
H. Schmidt: Wir sehen China ganz falsch (IV-ZF)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日前接受德國「西德意志日報」訪談時說,西方經常錯看了中國。年近90高齡的施密特訪問中國前後一共15次,最後一次是2005年。他認為,不可以用西方的尺度來衡量中國,這是因為中國文化固有的特殊性,中國的社會變革將遵循自己的道路。
Nepal vor den Wahlen - die Maoisten
尼泊爾本周四將選出制憲會議。這不僅是該國十幾年來首次舉行制憲會議選舉,也標誌著尼泊爾民族和解進程取得了勝利。目前在尼泊爾駐扎著大約1000名外國選舉觀察員,當地局勢緊張,本周一,該國南部才發生了一起炸彈襲擊,造成多人受傷。但儘管如此,尼泊爾人在政治上已經開始覺醒。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發自加德滿都的報導。
IV mit Autorin von "Wenn Mao das wüßte..."
許多到中國去學習工作的外國人都有抓起筆,記錄這個瞬息萬變的龐大國度的沖動。用"China"這樣的關鍵詞在全世界最大的網路書店Amazon上查找,就可以找到成千上萬種各種語言的外國人看中國的印刷出版物。德國南德意志報經濟版駐華記者吳亞尼,花了6年的時間將他在中國撰寫的人物採訪集結成書,並於今年2月底以《如果毛主席知道》為書名出版發行。他在書中描述了來自中國各個社會階層的人們的生活狀態,展現了一幅當今中國社會的眾生相。
Das Verhältnis zwischen Mao und heutigem China : IV mit Dr. Wemheuer
正值2008年中國兩會召開期間,柏林辦了一個關於毛主義與中國的研討會。主講人、維也納大學文浩博士(Dr. Wemheuer)就此向德國之聲談了他對一系列問題的看法:毛澤東的社會理想為何失敗?毛主義與今日中國是怎麼一種關係?毛澤東和中國與傳統及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究竟如何?今日中國有真正的共產黨人嗎?文浩先生的一些觀點也許對中國未來的政治改革和當前的兩會也不無參考意義,比如中國是否能讓農民和農民工建立自己的協會的問題。
左派黨:一個幽靈在歐洲遊蕩
左派勢力在整個歐洲壯大起來了,他們的背景經常是前共產黨,或至少有一部分是。德國所有政黨都不願與左派黨合作。然而在歐洲一些國家,左派黨入閣已是事實。雖然這樣的合作並不成功。德國之聲記者綜述如下。
採訪錄:左派黨立足西部政黨地圖重新規劃
2008年頭兩個州選在1月27日舉行。左派黨雙雙進入德國西部的州議會意味著什麼呢?強烈支持科赫的梅克爾是否也「破產」了呢?兩個州選對今後德國的其它州選和聯邦選舉將有何影響?德國之聲德語網見習記者採訪了柏林奧托蘇爾研究所(Otto-Suhr-Institut)的迪德裡希教授(Prof. Nils Diederich)。
毛澤東和末代皇帝的稿酬
2006年底,超過60歲的中國居民人數已佔人口總數的11.3%,而且這一比例在按每年3.2%的速度增長。到2050年,預計中國四分之一人口為60歲以上的老人。南德意志報注意到,中國社會老齡化再次引發了對獨生子女政策的爭議。世界報則關注了一下毛澤東的巨大稿酬。
中國社會老齡化阻礙發展
2006年底,超過60歲的中國居民人數已佔人口總數的11.3%,而且這一比例在按每年3.2%的速度增長。到2050年,預計中國四分之一人口為60歲以上的老人。南德意志報注意到,中國社會老齡化再次引發了對獨生子女政策的爭議:
北京公園流行合唱紅色經典
近幾年,北京新興起一項群眾性集會活動。許多市民一到星期天就自發地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公園舉行群眾合唱。規模有大有小,小到幾個人,大到成百人上千人。合唱曲目多為前蘇聯歌曲和文革時期的革命歌曲。中國媒體稱讚這種活動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但是合唱參與者們唱歌只是為了「找樂」嗎?
達賴喇嘛引用毛澤東言論批評中共
社民黨已沒有了自己的特色和招牌
本月26至28日,德國社民黨在漢堡召開黨代會,會議期間,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制定的改革政策中的一個中心議題將得到修正,那便是年長失業者有權在更長的時間裡領取失業金。
旅美華人反對派人士胡平談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中共黨內的地位
中國藝術家砸碎共產主義的神像
為晚年毛澤東的塑像裝上乳房,臉上是孩童般傻傻的表情。即使是以藝術的名義,還是不乏對中國文化的褻瀆之意。但是對於北京的這兩位藝術家高氏兄弟來說,這只是開了一個玩笑。
知識分子與黨的關係改善
1949年以後,中國知識分子經歷了無休止的思想改造和政治打擊。此後雖獲平反,但1989年的「六四」事件又使他們陷入沉默。「法蘭克福星期日匯報」在回顧了中國知識分子近六十年的歷程後,認為中國的崛起使他們與共產黨之間凍結的關係開始融化:
左右夾擊中求生存的社民黨
德國政治學家托馬斯.邁爾教授在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時認為,社會民主黨目前處境困難,受到左翼黨和保守的基民盟的雙重夾擊,在這樣一個「三明治」中,社民黨到現在還沒能成功地積極捍衛自己的立場。邁爾教授還介紹了新的社民黨綱領中將提出的「防範性社會國家」概唸到底是什麼意思。
陷入危機的德國政黨
黨員老齡化,黨員人數銳減,「鐵桿」選民大幅流失...... 德國的政黨正在陷入空前的困難。有人甚至說,德國的政黨國家體制陷入了一場危機。德國的政黨到底怎麼了?
德國左派黨,西行路漫漫
德國左派黨的根據地主要是在德國東部,他們希望能贏得德國西部選民中的「窮苦百姓」。至少現在看來,他們「寧要主義真」,也不願意為了聯合執政而放棄自己的主張。
上一頁
第11 頁,共1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