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導人,不無爭議的政治家,對當今中國政治、社會仍有深遠影響。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客座評論:為什麼說習近平的反腐是一種政治清洗
鄧聿文
本文作者認為,習近平的反腐在實際效果上,已經演化為一種政治清洗:清除的是那些在純潔化標準下「不忠誠、不老實」的群體;塑造的更是一種「人人自危、惟有忠誠方能免禍」的政治氛圍。
毛「懺悔」銅像作者高兟被捕一周年 近期或開庭
十多年前,藝術家高氏兄弟創作了《懺悔》銅像,顯示一個類似於毛澤東的形象下跪。高氏兄弟中的哥哥高兟去年回國探親,卻被捕。據瞭解,他受到「侵害英烈名譽罪」指控,儘管這一罪名是在2021年才入刑。
客座評論:如何評估習近平的權力
鄧聿文
中共的北戴河時間又到了。按照「慣例」,每年中共高層北戴河休假期間,有關習近平的各種謠言都會格外密集,尤其涉及其權力地位問題。外界該如何評估習近平的權力呢?
中國呼籲歐盟平衡自己的心態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演講時稱北京有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如果中歐關係向前邁進,就需要真正的再平衡。
中國毛絨怪物風靡全球 Labubu成「軟實力」象徵
中國潮玩品牌泡泡瑪特的Labubu毛絨怪物在全球掀起風潮,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新代表,甚至在歐美等對華輿論較負面的地區也大受歡迎。
客座評論:川普治下美式「文革」和中國文革的異同
鄧聿文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川普执政以來引起最大內政外交爭議、對他個人也有很大傷害的,是由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發動的一場針對極端左派的意識形態革命。中國輿論把川普和馬斯克的這些舉措稱為「美式文革」。
香港「民主派47人案」:毛孟靜等四人出獄
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毛孟靜丈夫Philip Bowring向前來詢問的記者簡單作答。毛孟靜是4月29日獲釋的首批香港47人案中的一人。
長平觀察:中國宣傳機器也成了「甲亢哥」?
長平
美國網紅「iShowSpeed」(甲亢哥)結束了他的中國直播之旅,而中國宣傳機器還處在「甲亢」餘波中。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提出了一連串有關大外宣的疑問。
德總理:打擊反猶主義 不管來自左派還是右翼
周一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80周年紀念日。回顧1945年的歷史,德國總理肖爾茨再次向德國民眾發出明確訊號:德國絕不容忍反猶主義。
德語媒體:「習會震撼你」
《南德意志報》題為「習會震撼你(Xi will rock you)」的文章關注在河北石家莊舉辦的一場搖滾樂比賽,回顧了搖滾樂在中共治下的歷史。《商報》對川普表態稱將對中國及墨西哥、加拿大加徵關稅發表評論。
客座評論:習近平的退位和接班人問題
張俊華
最近中國境外的一些觀察家,似乎又興起了一輪對習近平前途的類似於算命佔卜的熱潮。有的甚至說,習近平的軍權已被剝奪,等等。筆者對此不屑一顧,因為很多所謂的事實,實際上大多是牽強附會的猜測。但他的退位和接班人問題確實值得探討。
德語媒體:中國信守了"富裕和強盛"的諾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德國多個媒體發表相關長文。《新蘇黎世報》指出,中國在經歷了飛速崛起之後,應該適應停滯甚至衰退這一發展過程;《法蘭克福匯報》則走訪了幾名與共和國年齡相仿的老人,聽他們撫今追昔。
幾年前的欣喜和樂觀到哪裡去了?
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德國駐華記者回顧了中國發展的曲折歷程,感受到老百姓當中幾年前的樂觀情緒不見了。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新時代」
中國「十一」國慶到來之際,低迷的經濟卻令節日氛圍大打折扣。因新冠疫情而實施了近三年的停擺之後,受到重創的中國經濟一直難以恢復生氣。
德軍艦22年來首次穿越台灣海峽 意義何在?
德國國防部長正式確認有兩艘軍艦正在穿越台灣海峽,這是22年來的首次。面對中方抗議,分析人士指出:德國如今注重突出穿行台海的「慣常性」,並將以「放鬆的心態」面對來自北京的抗議。
藝術家回國期間被逮捕 公開信呼籲放人
因涉嫌"侵害英烈名譽罪",知名藝術家高兟回國期間被逮捕。筆會代表認為,中國的藝術界正在收緊管控,人人都會成為下一位被拘押者。
日本限制出口晶片製造設備恐遭中國報復
彭博社本周一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中國警告稱,如果日本進一步限制向中國企業銷售和提供晶片製造設備,中國將對日本採取嚴厲的經濟報復。
客座評論:毛鄧兼用的習近平為何陷入困境
張倫
毛有其極權主義的完整邏輯,鄧也有其威權性統治的自洽邏輯,而習近平試圖將兩種邏輯融合打通,結果走向一種不倫不類,進退失據的狀態——因為你不可能一方面要繼續增加經濟的活力,自由市場的好處;同時又要嚴控社會,限制自由,統一思想。
香港「47人」案:「長毛」梁國雄等人毋怨成為階下囚
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最具象徵意義的「民主派47人案」審判,本周再有其中10人作法庭陳情。「長毛」梁國雄稱,權力歸於人民是他終身信守的理念。伍健偉表示,不後悔,兌現與港人齊上齊落的莊嚴承諾。
客座評論:黨國的輿論棒搥打向胡錫進
鄧聿文
前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7月27日之後就沒有更新微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他被禁言的起因是對三中全會闡述中國經濟成分的解讀。政治評論員鄧聿文指出,胡作為善於跟風輿情的黨國辯護士,如果其解讀有損黨國統治的經濟根基,也是不能免於受罰的。
牆外文摘:武漢新冠疫情原本可望得到遏制
學者楊大力在新著中指出,2019年底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之後,儘管當局迅速啟動了一系列應急響應,但在最初關鍵的幾周裡,各種失誤、審查、政治利益和適得其反的舉措都延誤了阻止病毒的傳播。
德語媒體:巴伐利亞州長的"熊貓外交"
本周六,巴伐利亞州長索德爾將啟程前往成都,開始他自稱的"熊貓外交"。在德國對華關係中,巴伐利亞州一直以來都扮演著特殊角色,歷任州長都是中南海的常客。
中企紛紛設立人民武裝部為哪般?
人民武裝部,簡稱人武部,是毛時代的產物,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而逐漸淡出外界視線。去年以來,卻有越來越多的國企成立人武部,甚至開始有私企加入這一行列,引起多方關注。
客座評論:「講好中國故事」的陷阱
"講好中國的故事"已經是習近平執政以來叫了相當長時間的口號。問題是,儘管作了這麼多年的努力,各個部門特別是宣傳部投入不少資金和人工,中國故事還是沒有按照中國上層的意願被講好。這就不得不讓人們去發問,所謂"講好中國故事"本身是否是一個陷阱。
牆外文摘:台灣如何避免出現中國式經濟衰退?
有評論認為,「必須相信習近平」將讓台灣經濟和中國一樣危險,台灣將會步上目前中國經濟衰退的道路,包含通貨緊縮、民間投資減少、青年失業率超過兩成以及資金撤離所產生的貨幣貶值與股市崩跌等現象。
客座評論:自欺欺人的習毛並立
本文作者認為,中共紀念毛澤東冥誕只是個由頭,搞習毛並立才是目的,但是,這在中共內部都難以被接受。
牆外文摘:中國「毛澤東熱」裡的反智行為
有評論認為,中國毛派人士在種種因素下,其價值觀、主張、言行,高度保守化和反智化,與國際主流左翼勢力的立場完全相反。左翼人士、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者,本應該以促進自由解放、扶助弱勢為基本原則,但毛派人士卻反其道而行之,與極右保守勢力所做雷同。
長平觀察:"讓世界嘗到臘肉的味道"
中國央視《新聞30分》節目刪除一則"臘肉"報導。時評作家長平認為,習近平對"兩個不能否定"的實踐,讓人們擔心未來的"臘肉"和"蛋炒飯"。
總理換人 紐西蘭禁煙幻想成泡影
紐西蘭原本希望到2025年基本實現禁煙。但新當選的中右翼政府打破了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專家則批評取消禁煙計劃對毛裡人的嚴重健康後果。
蛋炒飯到底是不是一個梗?
連續幾天一個有關蛋炒飯的美食影片在中國網路上引起不小的風波,其主角廚師王剛甚至道歉說再也不做蛋炒飯了。
長平觀察:「楓橋經驗」 習近平時代的Cosplay
習近平一再強調「楓橋經驗」。時評作家長平指出,「楓橋經驗」不僅來自毛澤東時代,而且一直在中共統治者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源頭是「境外勢力」法西斯群眾心理學。
長平觀察:愛國主義成了皮鞭和警棍
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愛國主義教育法》。時評作家長平分析該法出台的原因認為:戰爭可能近在眼前,而且那個從來不屬於你的「祖國」需要你去當炮灰。
學習機作文"辱毛"? 科大訊飛反訴 稱幕後有推手
中國媒體報導了主打智慧型語音的安徽科大訊飛公司,其一款學習機據稱有用戶舉報內容涉"辱毛",而在當天出現股價跌停。該公司列在美國政府"實體清單"上。人權組織曾對該公司為中國安全部門提供聲紋識別技術表示憂慮。
德語媒體:可以將習近平稱作"獨裁者"嗎?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直呼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獨裁者"的事件仍在發酵,中國外交部為此召見了德國駐華大使,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一令中國"強烈不滿"的事件,中國官方媒體卻鮮有報導。
拜登喊話夏威夷倖存者:「與你們同在」
美國總統拜登在周一造訪日前發生百年來最嚴重野火的夏威夷毛伊島,承諾政府不會對火災倖存者置之不顧。
美國夏威夷大火至少93人喪生
美國夏威夷毛伊島大火夷平渡假勝地拉海納鎮,死亡人數上升至93人,成為美國近百年最致命的野火。
夏威夷毛伊島野火延燒 拜登宣佈為重大災難
受颶風「多拉」的影響,夏威夷渡假勝地毛伊島的野火不斷加劇,死傷人數不斷上升,美國總統拜登也宣佈此事為「重大災難」。當局緊急疏散了數千民眾,而滅火工作則困難重重,停電更是對滅火構成了進一步的阻礙。
紀念停戰70周年前 金正恩向毛岸英墓獻花圈
朝鮮半島迎來停戰70周年,中國派出高級代表團出席紀念活動。此前金正恩親自前往志願軍烈士陵園獻花。
記者窮追秦剛下落 毛寧一句應萬句
周三(7月26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多位記者聚焦秦剛、密集提問:「秦剛為何被免職?」 「秦剛是否在接受反腐調查?「」秦剛目前人在哪裡?」……發言人毛寧是如何回應的?
西班牙大選:右翼略贏左派 須聯合小黨組閣
西班牙23日大選結果出爐,右翼人民黨擊敗首相桑切斯領導的左翼執政黨,但由於席次未過半,仍須聯合其他小黨才能順利組建政府。有哪些可能的執政組合?
長平觀察:習仲勳「文革」受迫害是無稽之談?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最近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時評作家長平認為,盧沙野令人震驚的表述透露了中共兩大「玄機」。
盧沙野質疑主權論令中歐關係再受「刺激」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電視訪談中發表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的言論三天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與該言論做了切割。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也發表聲明,定調盧沙野言論為「個人觀點」,並下架稍早發布的訪談全文。這場風波雖然開始平息,但已令本來就不穩定的中歐關係再受「
長平觀察:「到底要怎麼樣你們才能不滿意?」
北京長峰醫院火災造成至少29人死亡,網路輿論被嚴格控制。時評作家長平指出,宣傳官方二十年前不敢理直氣壯喊出的話,今天借助個體「網民」身份大肆撒潑。
客座評論:中共大興調查研究或淪為形式主義秀
調查研究是一種值得倡導的工作方法,但如果是出於政治需要,變成一種運動式的調查研究,它的效果就非常可疑。習近平現在步毛澤東後塵再次高舉「調查研究」,到底意在何為?
中俄關係變遷:從兄弟、對手到戰略夥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同蘇聯及俄羅斯的關係經歷了曲折起伏的發展。從五十年代中蘇友好結盟,到六十年代關係惡化,甚至爆發邊境武裝衝突,之後陷入長期的對峙封凍。蘇聯解體後,中俄關係開始穩定好轉,並在習近平和普丁治下形成有力的利益聯盟。
德語媒體:中國開啟了習近平時代
剛剛結束的中國兩會上,習近平以全票當選國家主席,這也使他成為毛澤東之後唯一一位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連續執政三屆的中國最高領導人。
長平觀察:正在消失的民間脫口秀表演
隨著社群網站的普及,中國民間的政治「脫口秀」反而失去舞台。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原因之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不再需要否定毛澤東來獲得掌權的正當性。
美首辦中國問題聽證會 毛寧:停止中國威脅論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召開首場聽證會,主席加拉格爾開場時稱,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關係不是「以禮相待的網球賽」,而是「生存鬥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美國應停止散佈「中國威脅論」、詆毀中國共產黨。
長平觀察:「我們要去中國!我們要去中國!」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帳號發起年終總結話題「#12句話記住2022」,竟然沒有一句話提到疫情下的民間疾苦,而轉發區與評論區卻成為又一個「大型翻車現場」。時評作家長平由此想到又一則「蘇聯笑話」。
長平觀察:防疫「大躍進」,習近平會遭遇「七千人大會」嗎?
中國疫情洶湧,是否會導致習近平受到黨內反對派「逼宮」?時評作家長平回顧「大躍進」與「七千人大會」的歷史,為這種期待提供了參考。
上一頁
第1 頁,共1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