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歐盟議會一面倒支持 脫歐協議闖關成功
歐盟議會的議員周三壓倒性通過了脫歐協議,替英國的脫歐時程清除了一大障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我們永遠愛英國,而你們也永遠不會離我們太遠。 」
新冠病毒肆虐 世界各國如何應對?
這不僅是一場和病毒的戰鬥,也是和時間的賽跑:隨著中國疫情加重,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紛紛開啟撤僑行動。除了中國之外,各國科研人員也都在加緊研製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
德語媒體:歐盟應對中國的「撒手鐧」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歐盟新任貿易專員的第一把火顯然針對中國,他建議立法准許公共招標時「歧視」外來企業。
德國5G是否排除華為 梅克爾建議歐盟會議後再談
德國總理梅克爾希望聯盟黨等三月歐盟會議之後,再度就是否將華為排除德國5G網路建設進行討論。她認為,歐盟在這個問題上取得共識非常重要。
綠色周迎來德國農民發洩憤怒
柏林剛剛開啟」綠色食品周「的序幕,卻迎來了數萬名憤怒的農民。他們要求政府對持續性農業生產給予更多的資金補貼。
英國宣佈脫歐大慶計劃
即便是離開歐盟英國依然分裂。儘管如此,英國首相約翰遜計劃在1月31日舉行脫歐慶祝活動,其中包括上演燈光秀和發行紀念幣。
「一帶一路」遭質疑:歐企僅獲「麵包屑」
中國歐盟商會本周發布最新報告指出,歐洲企業在中國「一帶一路」項目中僅扮演邊緣角色,中國國企幾乎包攬所有業務,該倡議對全球競爭造成消極影響。中方對此做出回應。
魯哈尼: 希望避免戰爭 哈梅內伊: 美國"恐怖本質"
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他希望可以避免戰爭的發生,並稱伊朗同國際社會之間依舊存在對話「可能」。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則在同一天稱讚道,襲擊美軍駐伊拉克基地顯示了「真主的支持」。
英國下院通過脫歐協議草案
英國議會下院三讀通過首相約翰遜提交的脫歐協議草案,也以此結束了超過3年的脫歐僵局。
評論:歐洲人身處川普陷阱
歐洲人再度成為川普率性而為政策的犧牲品。德國之聲評論員Barbara Wesel認為,眼下,歐洲人只能呼籲德黑蘭好自為之了。
德語媒體:歐洲優先!
《明鏡周刊》指出,中美兩國的貿易戰和科技戰短期內不會告終,歐盟應該利用機會從中獲益。《世界報》則關注中國軍方人員來到德國大學從事研究的現象。
中國滑雪隊「發威」 命挪威圖書館下架敏感書籍
正在挪威進行移地訓練的中國滑雪隊,傳出要求當地圖書館下架關於法輪功的敏感書籍。 雖然當地圖書館拒絕配合中國的要求,但專家認為,此事件突顯中國向境外拓展影響力的野心,並呼籲外國政府開始對中國海外影響力提高警覺。
客座評論:2020會否成為「歐盟大陸」元年?
隨著英國脫歐,歐洲的勢力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客席評論作者Boris Kálnoky認為,不僅是法德權力軸心發生變化,而且德國為了維護其在歐盟的影響力,也必將向中東歐地區轉移其勢力範圍。
為激發進口潛力 中國公佈新關稅調降措施
在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六 (12月21日) 宣佈中美很快會簽署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後,中國國務院周一 (12月23日) 上午也宣佈自2020年1月起,將降低對上百項進口商品的關稅。
評論:脫歐來了——朋友再見!
經過長期的爭議和政治上的拉鋸戰,可以說英國脫歐法案最終順利獲得通過。德國之聲評論員Barbara Wesel認為,英國首相約翰遜現在正準備以強硬的手段結束與歐盟的「婚約」。
德語媒體:面對中美相爭 歐洲應當堅守哪些原則?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德國版認為,儘管中美之間正在全面脫鉤,但是在科技領域,歐洲人應當對中美雙方堅持開放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知己知彼,防止任何一方喪失理性。瑞士《金融經濟報》擔心,如果歐盟為了對抗中國而放棄自己的核心原則,或許將得不償失。
德語媒體:獄中伊力哈木的巨大影響力
歐洲議會正式將本年度薩哈羅夫人權獎頒發予維族學者伊力哈木,引發了德語報刊的討論。《法蘭克福匯報》讚揚說,歐洲議會向維吾爾人發出了強烈的聲援訊號。而《曼海姆晨報》等報則刊文批評歐盟在指責中國以及面對歐盟內部侵犯人權現象時,採用了雙重標準。
專訪:「我父親從未說過任何要分裂國家的話」
伊裡哈木‧土赫提的女兒菊爾‧伊力哈木目前生活在美國,她代表父親出席頒獎儀式前夕接受了德國之聲的專訪。
美國威脅制裁北溪 德國政界憤怒
美國國會通過兩份決議,同意對波羅的海"北溪"2號線輸氣管道進行制裁。這一做法在德國政界和經濟界引起不滿,被認為是一種威脅手段。
歐委會通過《綠色協議》 會員國支持為成敗關鍵
在歐盟委員會簽署了《歐盟綠色協議》後,主席馮.德萊恩也在第一時間讃揚歐洲將成為全球首個達到氣候中性的地區,並稱這是歐盟帶頭對抗氣候變遷的第一步,也表示此行動是歐盟新的發展策略。
澤林視點:誰能拉俄羅斯入夥?
為阻止俄羅斯繼續靠攏中國,歐洲須作出妥協。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指出,因為,在全球權力爭奪中,若無莫斯科,歐盟會很快被擠到一邊。
歐委會首位女主席上任: 「帶領歐盟成為冠軍」
12月1日適逢歐盟《里斯本條約》的十周年紀念日,來自德國的馮德萊恩以及來自比利時的米歇爾,分別成為歐盟委員會新主席與歐盟理事會新主席。李克強向馮德萊恩祝賀時說,中方會遵守巴黎協定承諾。
專訪:貿易孤立非選項 然而歐洲不能無所作為
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教授金策巴赫(Katrin Kinzelbach)從人權政策角度分析了德國、歐盟對於香港局勢,應當採取怎樣的措施。
歐盟官員表態支持香港 港民航處共體時艱
11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签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29日,一訪港歐盟官員表態支持香港,不過,他沒有明確說出歐盟將採取何種行動表達這項支持。
歐洲議會宣佈「氣候緊急狀態」
歐洲議會以明顯多數通過決議,宣佈歐盟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僅具象徵意義這一聲明旨在推動具體政策的出台。
專訪:"歐洲不能再等待"
新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希望在2050年前歐洲實現氣候中立並推進數字化進程。她日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介紹了她雄心勃勃的計劃。
歐委會「馮德萊恩新團隊」獲批准 周日上任
經數月籌備,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即將上任。來自德國的歐委會新主席馮德萊恩的團隊——26位新專員獲得歐盟議會的批准。
歐盟領導人就下一年度預算達成一致
來自28個成員國的議員和政府官員已就明年共約1,536億歐元的支出預算達成協議。歐盟領導人呼籲增加資金以應對氣候變化和青年失業問題。
猶太人定居點政策:美國改變立場
美國國務卿彭佩奧稱,視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抵觸國際法」的立場「未能推動和平」,因此,美方將不再持這一立場。美方態度的這一改變與國際共識相抵觸,並危及巴勒斯坦人對「兩國方案」所持的希望。
倫敦拒絕為歐委會提名候選人 遭布魯塞爾起訟
英國現在還是歐盟成員國,卻拒絕為新的歐盟委員會提名該國候選人。布魯塞爾決定起訴英國的這一「違反協議」行為。候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能否在12月1日如期履新?
國際原子能機構證實伊朗重啟鈾濃縮活動
本周一,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外證實,伊朗在福爾道核設施的鈾濃縮活動正在逐步重啟,這一做法違反了2015年簽署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新歐委會主席稱歐盟須學會「強勢語言」
即將上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洲人若想在世界上立足,俗稱的「軟實力」已經不夠,並稱歐盟將對採取更強硬的政治立場。
印度退群亞太自貿協定 轉身與歐盟談
中國牽頭、原定16國參加的亞太自貿協定(RCEP)比原計劃推遲簽署。印度對該協定提出質疑,表示目前不願加入。而僅隔了一天就傳出消息,印度將與歐盟就簽署自貿協定展開會談。
德語媒體:馬克宏的新東方政策
在歐盟內部,馬克宏強調歐盟各國應對中國發出共同的聲音,而不應為經濟利益而各自為政。因此,馬克宏本次中國之行也尤為引人關注。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期限再次推遲
今年早些時候,歐盟已兩次延長過英國退盟期限。現在是再度延期,以避免出現英國無協議脫歐的亂局。
歐盟決定拖遲做出「是否拖遲」的決定
英國首相約翰遜力主重新選舉,布魯塞爾則有意顯示不著忙。具體決定下周才會作出。這樣,無序脫歐的混亂局面仍有可能出現。
脫歐期限 恐又雙叒叕推遲
英國是否會在10月31日脫離歐盟?估計不太可能,即便可能也將是無協議脫歐。 英國首相約翰遜最近在議會遭遇挫折之後,出現脫歐延遲的跡象。
英國脫歐的經濟代價
英國的退歐進程在繼續。但是將付出何等代價還是未知數。
中歐展開雙向投資協商 王毅: 協商過程一切順利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一 (10月21日) 在法國巴黎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中國與歐盟針對長期投資計劃展開的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 此外,他也呼籲布魯塞爾與北京能盡快針對自由貿易協議展開協商。
約翰遜:非情願提交延期申請
雖然一再宣稱不願推遲脫歐,但是英國首相約翰遜還是向歐盟提交了延長脫歐期限的書面申請。但是緊接著英國方面又連發了兩封信,表明約翰遜的立場。
前往歐盟的非法移民數量增加
根據歐洲邊境與海岸警衛局提供的數據,上個月,非法越境現象增加了14%,經由希臘的偷渡路線尤其成為關注焦點。
研究:德國急需來自非歐盟國家的技術移民
德國的工業企業存在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而歐盟國家的移民已經不足以填補這些缺口。貝塔斯曼基金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需要加大從非歐盟國家引進技術工人。
中國製造:氣候殺手製冷劑走私歐洲猖獗
調查顯示,歐洲非法進口的有害製冷劑氣體在2018年給氣候造成的危害相當於4個燃煤電廠排放的溫室氣體。而這些製冷劑很多來自中國。
超級星期六 - 英國脫與不脫的最後決算
同歐盟達成協議後,約翰遜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然而周六的英國下院表決是否能順利通過,目前還很難定論。
美國對歐盟進口商品的懲罰性關稅生效
本周五(10月18日)起,美國對總值75億美元的來自歐盟的進口商品徵收特別關稅。其背景是歐盟對尤其是空中巴士這樣的飛機製造業提供補貼。
停火抑或只是暫停攻勢?
美國說服土耳其,在北敘利亞實行停火是恰當的。庫爾德人也贊同停火。不過,美土究竟達成了何種協議,各方看法大相徑庭。
歐英敲定新版退歐協定
經過歷時數天的閉門談判,英國和歐盟代表就新的退歐協定達成共識。消息傳來股市一度飆升,商界代表也如釋重負。
英國女王主持國會復會
10月14日,英國「國會開幕大典」再度隆重舉行。伊麗莎白女王致辭,宣讀首相的執政計劃。然而,要不了多久,國會又會吵成一片。圍繞英國脫歐爭議,本周六就將攤牌。
解英國脫歐難題:新希望隱現
距下周歐盟峰會召開,只剩幾天時間了。現在,布魯塞爾和倫敦啟動最後一次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德國內政部長警告新難民危機
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針對潛在的新一輪難民危機提出警告。他表示,歐盟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更團結,否則進入歐洲的難民人數可能超過難民危機頂峰的2015年。
上一頁
第34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