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新路線壓縮外企角色 歐企憂心忡忡
中國歐盟商會年度立場文件顯示,中國當局的新經濟路線引起歐洲企業嚴重憂慮。黃金年代已然結束?
歐洲民調:新冷戰開打,與我何干?
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歐盟公民認為,美中之間的冷戰已經拉開,而歐洲也已捲入其中。但多數歐洲人似乎覺得這是歐盟的事,離自己國家還有點遠。
德語媒體:妄想左右逢源的歐洲咎由自取
德語報刊評論版周三繼續關注被澳洲潛艇訂單事件攪動的美、歐、中三角關係。《世界報》認為,歐洲人和中國人悶聲大發財、拒絕堅定站在美國一邊,因此遭到美國懲罰純屬活該。《時代周報》則感嘆,中美兩國都不再會容許歐洲左右逢源。
歐盟高層:AUKUS將法國踢出局「不可接受」
歐盟國家外長對在美英澳新的印太安全聯盟(AUKUS)框架下被排擠出局的法國表示聲援。三位歐盟最高領導人也分別對媒體表態,要求坎培拉和華盛頓做出解釋。
美國將放寬旅遊禁令 打完疫苗者11月起可入境
美國20日宣佈將自11月初開始,放鬆對部分外國旅客的防疫措施,讓已施打兩劑疫苗且登機三天內有檢測陰性證明的旅客進入美國,認可疫苗名單尚待討論,白宮官員強調相關措施是基於科學,而非政治考量。
歐盟「印太戰略」提台灣 兩岸相繼回應
不同於幾個月前發表的「歐盟在印太合作戰略」聲明,歐盟最新發布的「印太戰略」明確提及台灣。對此,中國和台灣分別作出回應,歐洲議會高級官員亦有話要說。
德語媒體:歐盟印太戰略——是機智?是無奈?
美國和英國宣佈用核動力潛艇武裝澳洲,而歐盟推出自己的印太戰略。《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歐盟只是在美中之間無奈地周旋。而《明鏡周刊》則認為,歐盟的印太戰略比美國的戰略更機智更長久。
德語媒體:「全球門戶」抗衡「一帶一路」
《商報》以"馮德萊恩的絲綢之路"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歐盟委員會希望在未來戰略性地使用基礎設施援助,以擊退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德國《日報》則關注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集團,評論預測,中國政府很有可能會進行干預,以防恆大成為中國的雷曼兄弟。
歐盟公佈印太戰略 遏制北京的權力野心
本周四(16日),歐盟推出加強歐盟在印太地區存在並對抗中國崛起的印太戰略。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既不尋求與北京發生公開的衝突,但是又想遏制北京的權力野心,如果有這樣一份計劃,那它的名字就是印太戰略。
對抗中國壓力 美國再對立陶宛表達支持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5日在華府與立陶宛外部藍斯柏吉斯會晤,再次對立陶宛捍衛民主表達支持,雙方也討論了在中國怒火下會如何支持立陶宛。
歐盟或暫停對中國平軋鋁材的反傾銷稅
從10月份開始對中國產平軋鋁材產品徵收反傾銷稅的措施可能被歐盟暫時叫停。歐盟委員會表示最終決定尚未塵埃落定。歐洲鋁業協會抱怨布魯塞爾對中國的「高碳傾銷產品打開大門」。
德語媒體: 在習近平面前 誰都不安全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近期北京當局對經濟界的一系列監管風暴表明,在中國做生意始終面臨著高風險,這對全球經濟都構成了威脅。《商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認為,歐洲必須團結起來認清自己的戰略利益,避免被美中兩國當作爭霸賽的棋子。
歐盟2021年度咨文: 中國是競爭者、對手、合作夥伴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2021年度咨文中,提到中國在地緣政治以及國際多邊合作中扮演的角色,認為中歐投資協議旨在為歐盟企業爭取同等的競爭條件,以及將持續性發展作為必須履行的義務。
德語媒體:歐洲端出「反華戰略」
歐盟本周推出印太戰略。在這份戰略文件中,歐盟警告 "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出現的重大軍備調整"和"南海、台灣海峽等區域熱點地區的緊張局勢加劇",都可能 "直接影響到歐洲的安全和繁榮"。在此背景下,歐盟需要在印太地區加強自己的外交政策。
民調: 歐盟國家對印太地區漠不關心
歐盟即將推出印太地區戰略。《日經》援引文件草案指出,歐盟有意尋求與日本、東南亞和新加坡建立新的數字夥伴關係,並與台灣發展更緊密的貿易投資關係。但一份民調則顯示,歐盟國家對印太地區基本漠不關心。
塔利班與中國官員通話 歐盟外長談阿富汗情勢
塔利班官員2日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通話,會後塔利班表示中國承諾繼續開放在阿富汗的大使館,並增加對阿富汗的人道救援。同日,德國外長馬斯也表示,若塔利班能滿足某些條件,德國將恢復在阿富汗的外交存在。
歐洲議會:通過首份對台灣報告 將提升雙邊關係
歐洲議會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草案,建議歐盟展開雙邊投資協定影響評估,以及關注台海情勢及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這將如何推進歐盟與台灣關係?
歐盟實現疫苗接種里程碑 世衛卻發出嚴厲警告
在歐盟,約70%的成年人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歐盟國家可以高枕無憂。世衛組織的歐洲負責人最新提出嚴厲警告。
對北京說不?歐盟公共採購合同或將中企排除在外
中國公司今後可能被排除在歐盟的公共採購合同之外。歐洲人民黨黨團計劃在下周向歐盟議會遞交「國際採購工具「(IPI),根據這份文件,那些不開放本國公共採購市場的第三國投標方,也將被排除在歐盟公共合同的招標之外。
阿富汗現塔利班抗議潮 歐盟憂中俄掌控局勢
塔利班面對治理正統性爭議,打算透過宗教領袖來弭平,過去侵犯女權,進行公開處決,並炸毀古老的佛教雕像的這個武裝組織,真的會在這一次改頭換面?
塔利班發表首次談話 承諾致力和平與尊重婦女權利
塔利班17日在掌權後首次對外發表談話,重申會致力於和平與尊重婦女權利。美國與英國元首也針對阿富汗議題展開對話,歐盟則重申願在保障基本權益的前提下與塔利班合作。
北京下令立陶宛大使離開 專家:中國嚴重報復可能性低
在中國周二(8月10日)宣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後,立陶宛駐華大使周三證實她被通知得盡快離開中國。專家分析,若中國對立陶宛施行嚴厲的懲罰,此舉將影響到中歐投資協議獲核准的機率。
中國赴英留學生人數首次超過歐盟
根據英國高校統一申請機構UCAS今年7月發布的統計數字,最新一個學期的歐盟學生申請數量僅有28400份,比以往暴跌43%;與此同時,中國學生申請英國高校的人數則達到了28490份,首次超過了歐盟。
美國將要求所有入境旅客接種疫苗
美國目前仍對外國旅客有入境限制,不過,一位白宮官員周三(8月4日)表示,拜登政府正制定分階段的方法對外開放,將要求所有入境美國的外國公民需完全接種疫苗。
歐盟呼籲美國取消對歐洲旅行者入境禁令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呼籲美國允許歐洲旅行者入境。由於擔心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傳播,美國仍然維持著禁令。
德語媒體:西方必須統一對華立場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半年以來,一直在努力修復與歐洲盟友的關係。但在對華政策方面,他卻基本延續了其前任川普的強硬路線。
專訪:中美之間游戲規則正重新建立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於7月25至26日訪問中國,這是中美兩國繼充滿火藥味的阿拉斯加交鋒之後的第二次高層會面。此次舍曼之行有哪些看點,會談是否達到雙方預期效果,中美關係將何去何從?德國之聲對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趙穗生教授進行了專訪。
德語媒體:坐視中國經濟繁榮就是助長中共政權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到訪天津,卻再次遭遇了中方的強硬言辭。《商報》認為,這說明北京並不想緩和局勢,而是比華盛頓更想推動中美脫鉤。《法蘭克福匯報》的客席評論更是尖銳指出,中國經濟越是繁榮,中共政權就越穩固,就越不符合西方利益。
威脅報復?白俄羅斯被指向歐洲偷運難民
白俄羅斯曾一再威脅歐盟,要打開邊界讓來自戰爭地區的難民進入歐盟。現在看來該國已將威脅付諸行動。
歐盟第三國 捷克捐3萬劑疫苗給台灣
捷克政府26日宣佈將捐贈超過200萬的新冠疫苗給全球多國,其中也包含3萬劑給台灣的新冠疫苗。消息傳出後,捷克多位政要對此消息做出正面回應,台灣外交部也發布聲明感謝捷克的支持。
斯洛伐克深化與台灣互動 專家:與國內政局變化有關
斯洛伐克近日透過捐贈疫苗與宣佈派代表團訪台等方式來深化與台灣的互動。專家認為,這趨勢不僅與該國內部政局變化有關,也凸顯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影響,不如想像中的深遠。
德語媒體:中國貧富差距加大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中國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以及中端品牌由此面臨的難境。德國《商報》則將目光投向歐盟起草的科技計劃,該計劃的目的之一就是應對數字大國中國。
美歐出手相助 蒙特內哥羅成功支付中國第一筆貸款
巴爾干小國蒙特內哥羅積欠中國近10億美元貸款,面臨債務危機。華盛頓、布魯塞爾紛紛出手,協助蒙特內哥羅向中國支付第一筆還款。在「一帶一路」下,巴爾幹成了中美歐三方角力的新戰場。
德國西部洪災慘烈,防災系統哪去了?
德國西部洪災觸目驚心:死亡人數已經攀升到160多人,許多人失蹤,成千上萬人失去了房屋和家園,基礎設施遭到極大破壞,財產損失不計其數。人們不禁要問,德國的防災系統是否沒有奏效,哪裡出了問題。
德語媒體:疫苗外交與「強制」接種
中國對外施展疫苗外交,幫助塞爾維亞建設疫苗生產線,並計劃供應整個西巴爾干地區。而在國內推進疫苗接種的過程中,出現了把打疫苗作為強制性義務的趨勢。
歐盟委員會提交氣候保護法草案
新出台的歐盟氣候法草案計劃在2030年前,將有害氣體排放量減少55%。他們為此提出的口號是「Fit for 55」。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
德語媒體:華盛頓不滿梅克爾的對華路線
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訪問美國,將與拜登總統會晤。對華政策將是兩位政府首腦會談的一個議題。
美財長推「美歐統一戰線」抗中俄 北京堅決反對
正在布魯塞爾出訪的美國財長耶倫13日在一場會議中,點名中俄等國威脅國際秩序,促美歐應統一戰線,此言引來中國不滿。
歐盟擬推出基建大手筆 抗衡「一帶一路」
歐盟外長本周一(7月12日)發布的一份聲明宣佈,將制定一項連接歐洲與世界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一個月前的G7峰會上,與會國家也提出了類似的呼籲。
聯手壟斷:大眾、寶馬遭歐盟重罰十億美元
歐盟委員會通報說,鑑於寶馬和大眾集團在限制減排技術推廣方面有合謀壟斷行為,將對這兩家德國汽車巨頭總共處罰8.75億歐元。
立陶宛今秋開駐台辦事處 經濟部長:中國政策不符合人權標準
立陶宛經濟部長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透露,預計最快今年秋天會在台灣開立辦事處。專家分析,立陶宛近來一連串友台的舉動符合該政府以民主自由核心價值為主的外交政策,並在亞洲拓展外交多樣性。
歐中投資協定卡關 習近平與馬克宏、梅克爾影片
談了7年的《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定》在雙方互相制裁後,卡在歐洲議會無法過關。7月4日一場北京論壇上的針鋒相對更顯示雙方的觀念差距甚大。7月5日晚,習近平在北京同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影片峰會。
德語媒體:歐盟應抓住中國尚未完全自立的時機
《商報》認為,歐盟應該趁中國依然需要歐洲技術的有利時機,盡早向中國劃定紅線,強調普世人權絕非內政。《每日鏡報》則抨擊了習近平在中共百年慶典講話中只提中國近代屈辱史、不提文革等中共自身嚴重錯誤的雙重標準行為。
梅克爾對英國的告別訪問:友好但不親熱
言辭友好,但不熱情: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對英國作告別訪問時表示,願開啟兩國關係新篇章,不過,為此尚需時間。
歐盟疫苗證書意義何在?你需要知道的有這些!
從7月1日開始,歐盟疫苗證書生效。這將免除一些隔離、檢測義務、方便人們在歐洲內部旅行——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不過,對於想赴歐洲旅行的中國人以及想要回國探親的歐洲華人,該證書目前也沒有實際意義。
斯洛維尼亞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在嚴厲批評和警示聲中,斯洛維尼亞周四從葡萄牙手中接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
白俄羅斯關閉歌德學院
德國外交部通報說,迫於壓力,歌德學院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不得不中止其在白俄羅斯的工作。
歐盟宣佈5款藥物入選治療新冠
歐盟委員會宣佈,可能有5種藥物不久可用於治療Covid 19新冠患者。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該機構周二(6月29日)通報說,候選藥物已順利進入研製階段,最早可於10月獲批。
只有單行道?歐洲人抱怨不能入境美國
雖然歐盟已重新允許美國人入境旅行,美國卻繼續對旅行者關閉其邊境,歐盟公民亦不例外。這可不僅是給旅行者帶來麻煩。
疫苗接種啟動半年 歐洲各國喜憂參半
大約半年前,歐盟開始了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接種行動。然而,各國疫苗接種的進程並不順利。
上一頁
第23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