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捷克總統大選:前總理巴比什成熱門人選
因其親俄與親中共立場而備受爭議的捷克總統澤曼即將結束第二個任期,誰將成為他的繼任者?目前在民意調查中領先的候選人是另一位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捷克前總理巴比什。
德法、中國外長前後腳訪衣索比亞 釋放什麼訊號?
德法外長本周結伴前往衣索比亞进行訪問,以恢復之前趨冷的雙邊關係。與此同時,中國也向這個非洲國家拋出橄欖枝,中國外長秦剛此前訪問該國時,表達了中國參與重建的意願。
歐盟離戰略自主還有多遠?
在一個危機四起、美國也越來越不給力的新世界秩序下,歐盟必須尋求戰略自主。然而,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艱難無比。
歐盟投資者開始冷淡中國
雖然中國取消了嚴格的封控清零政策,但很難指望歐洲投資者2023年會重燃熱情,大舉返回中國。它們已開始青睞東南亞國家。
德語媒體:檢測中國旅客並非為了阻擋病毒
德國衞生部也響應歐盟建議,將對自中國入境旅客實施新冠病毒檢測。德語報刊繼續關注這一話題。《南德意志報》認為,儘管強制檢測主要是衞生部長的形象政治工程,但也並非一無是處。《萊茵郵報》則指出,強制檢測之後的測序、隔離也非常重要。
德語媒體:清零進一步削弱了中國農村醫療
德國「明鏡線上」關注了醫療資源薄弱的中國農村地區面臨的疫情大爆發,揭露了此前的清零政策導致許多鄉村診所被迫關閉,農村衞生系統受到進一步削弱的問題。《法蘭克福匯報》文章認為,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強制入境檢測可能沒有意義。
歐盟「強烈」建議對中國入境者實施強制檢測 德國響應
歐盟未能對來自中國的入境者拿出統一的對策,但「強烈」建議提出檢測要求。此前已有部分國家宣佈對中國旅客實施檢測。德國衞生部長周四宣佈,德國也將要求中國入境者提供新冠陰性證明。各界對是否採取檢測、限制措施意見不一。
歐洲多國收緊入境管制 中國民眾: 可以理解
歐盟周三召開會議協調對中國旅客的應對措施,「強烈建議」成員國要求從中國入境旅客提交新冠陰性證明。中國呼籲各國防疫應當「科學適度」,不應該有歧視性做法。一些中國民眾則對多國收緊入境限制表示理解。
德語媒體: 相信「巫術」還是科學?這是個問題
歐盟各成員昨天經緊急磋商之後,「強烈建議」歐盟各國政府要求自中國入境旅客出發前提供48小時內新冠陰性證明。德國《商報》發表評論認為,這種做法違反科學且不合時宜。但德廣聯發表評論認為,這樣的「建議」還遠不夠,各國應統一行事。
北約前秘書長:俄烏戰爭帶給台灣的三大啟示
北約組織前秘書長拉斯穆森在週四離台前,於記者會上表示,民主國家應確保台灣有足夠防禦能力,而當中國嘗試武力犯台時,北約在事前可增加與台灣的聯合軍演,並向中國表明,武力犯台將面臨嚴重經濟制裁。
2022年俄天然氣對非獨聯體國家出口減半
擁有世上最大天然氣儲備的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周一公佈了數據,相較於前一年,2022年該公司對獨聯體國家以外地區的出口總量驟降了45.5%。不過,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稱,對中國的供應一直在穩步增加。
德國醫生聯合會:應對所有中國來旅客檢測新冠
在多國針對中國採取入境限制措施後,中國外交部表示,將本著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德國醫生聯合會建議對每一位從中國入境歐洲的旅客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感染者應該接受隔離。英國媒體報導稱,歐盟提出向中國免費提供新冠疫苗。
嚴防中國解封 歐盟將協調疫情應對措施
中國新冠疫情嚴峻,各國對中國政府資訊揭露缺乏信心,紛紛祭出措施防範。對此,歐盟預計在4日舉行會議,討論歐盟範圍內協調應對中國疫情爆發方案。而比利時政府2日宣佈,將針對中國入境班機的「廢水」進行檢測,防止疫情擴散並監測新變異株。
多國對中國旅客設新冠限制措施 韓國暫停旅遊簽
鑑於中國疫情快速上升且即將開放國門,迄今有十多個國家宣佈對從中國入境旅客實施限制措施,澳洲、加拿大也宣佈跟進。摩洛哥禁止來自中國旅客入境,韓國則暫停核發旅遊簽。世衛呼籲中國提供疫情真實數據。
瑞典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周三討論中國旅客應對措施
瑞典周日正式接替捷克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國。鑑於中國新冠感染數字飆升且將逐步重開國門,瑞典已宣佈召開歐盟緊急會議,1月4日將討論應對中國入境旅客的措施,尋求制定歐盟共同政策。
氫能競爭正在改變全球能源版圖
歐盟正在試圖最終確定氫能監管規則,亞洲國家則在迅速行動搶佔市場先機,而美國正在大量投資建立當地供應鏈。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中東將作何選擇?
歐盟稱沒必要篩檢中國旅客 譚德賽則理解強硬措施
義大利近日宣佈對中國旅客實施強制篩檢,開出「歐盟第一槍」,並呼籲「歐盟都應該這樣做」。歐盟衛生總署29日稱此舉「不合理」,但此後仍有其它國家效仿義大利的做法,比如西班牙。
巴爾干半島衝突暫緩 科索沃塞裔居民讓步拆路障
前幾日,塞爾維亞和科索沃之間的衝突一觸即發,不過科索沃法院下令釋放導致此次爭端的前警察,而科索沃北部的塞爾維亞裔居民也同意,拆除已經令交通癱瘓十幾日的路障。
印度對俄羅斯石油的胃口越來越大
俄羅斯幫助印度租賃與建造大噸位油輪,目的是為了抵制七國集團設定的石油價格上限。
駐華歐盟商會:取消入境限制是正確的一小步
中國宣佈取消防疫入境限制後,駐華歐盟商會主席表示,中國員工將可以重新去歐洲培訓,歐洲的總裁們也終於可以前來中國。他同時也說,目前病毒正在中國快速擴散,短期內將讓在華歐企面臨一個艱難的冬天。
阿桑奇妻子敦促歐盟向美國施壓
周二,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的妻子敦促歐盟對美國採取"強硬立場",確保目前被關押在英國的阿桑奇能夠重獲自由。
德語媒體:不再強大的中國更危險
瑞士《新蘇黎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新冠、房產危機、老齡化等多重因素讓中國經濟盡顯疲態,而這有可能促使北京鋌而走險攻打台灣。德國《世界報》則批評歐盟新出台的對天然氣價格封頂機制反而會讓中國變成贏家。
俄寡頭將歐盟告上法院 求償「非物質損失」
歐盟公佈了最新的對俄第九輪制裁,主要聚焦科技、金融及媒體行業。與此同時,一群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寡頭將歐盟告上歐洲法院,控訴制裁對他們造成了損害。
歐盟與東協:正雙向奔赴?
這具有歷史意義:歐盟和東協舉行了首次峰會,雙方的首腦12月14日在布魯塞爾會面。歐盟希望與東協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避免過度依賴中國。
歐盟議會副議長涉嫌貪腐遭拘押
歐盟議會主席梅特索拉( Roberta Metsola)宣佈取消希臘人凱莉的歐盟議員資格。上周五,凱莉及其他三名涉嫌腐敗的人士已被警方拘捕。
申根區新成員克羅埃西亞
12月8日,歐盟理事會同意克羅埃西亞明年1月1日成為申根區第27個成員國。此前,歐盟理事會已批准該國明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這個曾經經歷戰亂的小國位於地中海海濱,風光秀麗,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歐盟歡迎克羅埃西亞加入申根區
經歐盟內政部長表決,渡假勝地克羅埃西亞獲准加入申根區。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則還需繼續耐心等待。
歐盟就立陶宛出口禁令向WTO挑戰中國
中國自去年12月開始對立陶宛實施懲罰性貿易限制。歐盟委員會週三批評,北京此舉「對歐洲企業造成了嚴重損害」,並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專家小組進行仲裁,歐盟愈趨強硬的態度有可能解決對華貿易爭端嗎?
歐盟想迫使俄羅斯為烏克蘭戰後重建買單
在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後,俄羅斯央行在世界各地約3000億歐元的外匯儲備被凍結。歐盟希望以此來迫使莫斯科為烏克蘭的戰後重建買單。歐委會稱,俄羅斯的侵略戰爭已給烏克蘭造成了6000億歐元的損失。
馬克宏將見拜登 批美國補貼或「分裂西方」
拜登和馬克宏週四將會晤,兩人歡慶美法關係200多年歷史的同時,背後卻醞釀著《通膨削減法案》引發的跨大西洋貿易爭端。會晤前夕,馬克宏抨擊法案可能「分裂西方」,希望說服拜登撤回法案。
拜登補貼政策勝川普 歐盟很受傷
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價值4300億美元的《通膨削減法案》,這使得拜登政府對美國經濟補貼的程度遠遠超過前任川普,包括德國汽車製造商在內的大量歐洲企業成為這一法案的受害者。
歐洲環境署:一年裡歐盟23.8萬人因空氣污染早死
歐盟環境監管機構歐洲環境署通報,空氣污染導致2020年歐盟境內23.8萬人早死。
訪華秘而不宣?米歇爾中國行使命艱巨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下周將單獨訪問中國的消息,讓歐盟的一些官員都感到意外。他此次與習近平會面,將沒有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
歐盟理事會主席下周訪華 會晤習近平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將於下周前往北京,並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舉行會談。目前,歐盟內部正在就如何發展同中國的關係展開激烈討論。歐盟理事會稱這次訪問對雙方來說是「一個及時的接觸機會」。
新疆人權:歐盟將延長對中國官員制裁
據媒體報導,歐盟因涉及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數名官員實施的制裁將在下月初再度延長。儘管雙方有非正式層面接觸,但取消相互制裁仍遙遙無期。
若「武統」台灣 中國會付出怎樣高昂的代價?
台海緊張局勢的背景之下,北京會否、何時武統台灣也成了外界熱議的話題。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武統台灣,即便成功,也將會是一個大傷元氣、得不償失的「慘勝」。
閉關鎖國逾兩年後 中國如何重新展現外交野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連續與多國領袖會晤,被專家視為是中國在經歷超過兩年的閉關鎖國後,重新展現其外交野心的舉動。但同時,他們認為北京也正嘗試透過雙邊交流,來分化美國與其盟友的連結。
事實核查:歐盟國家是否格外優待烏克蘭難民?
難民工作相關組織批評歐盟在難民問題上存在「雙標」,給予烏克蘭難民比其他國籍的難民更多優待。這樣的指責是事實嗎?
無視歐盟最高法院裁定 申根諸國延長邊檢期限
雖然歐盟最高法院最近裁定,德國、丹麥和其他申根國家延長2015年重新啟動的邊境檢查沒有法律依據,但歐盟委員會沒有啟動侵權程序。
各國代表未能達成協議 COP27峰會進入加班模式
各國代表們未能在預期時間內就損失和損害基金達成協議,正在埃及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至少延期一天。
基輔面臨全面停電 英情報稱俄羅斯正重整軍隊
烏克蘭政府表示,由於俄羅斯的侵略,該國30%的領土被埋下地雷。另外,由於能源系統遭受攻擊,包含首都基輔在內的許多城市可能面臨全面停電。英國情報則指出,俄羅斯目前正在重整部隊,以進行下一波攻勢。
歐盟建議中國一起出資補償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貧窮國家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即將落下帷幕。各國圍繞建立氣候損害補償基金議題依舊爭論不斷。歐盟最新提出的妥協性建議是將包括中國在內的門檻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擴大為補償基金的出資國。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與習近平會面 獲邀訪華
義大利新當選的極右翼總理梅洛尼周三(11月16日)在G20峰會期間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並接受了習近平向她發出的訪問中國的邀請。在G20峰會上,習近平已與澳洲、法國等多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晤,但與英國首相的會晤臨時取消。
機密文件曝光:揭示德國未來對華戰略
未來德國政府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中國?最新曝光的德國政府中國戰略文件給出了比較明確的思路。德國《明鏡周刊》獨家報導稱,已經獲得了這份「機密文件」的草稿。
歐盟將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
參與鎮壓抗議活動的伊朗革命衛隊核心成員等官員及實體面臨歐盟新一輪制裁。德國多次表示支持伊朗示威者,並呼籲德黑蘭結束其暴力鎮壓。恢復2015年伊朗核協議的前景目前難以預測。
澤倫斯基突訪赫爾松: 「結束戰爭的開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一訪問此前曾被俄軍佔領的赫爾松。他表示烏克蘭「正在向前邁進」,俄羅斯從赫爾松撤軍是「結束戰爭的開始」。
德總理怒懟伊朗「什麼樣的政府竟向自己公民開槍?」
德國總理肖爾茨對德黑蘭發出嚴厲譴責,他質問說「是一個什麼樣的政府,竟然向自己的公民開槍?」這是對伊朗外長此前對柏林發出警告的回應。肖爾茨還對歐盟發出呼籲,希望對伊朗實施進一步制裁。
歐盟下調經濟預測:通膨高企、增長停滯
歐盟本周五下調了對2023年歐盟範圍的經濟預測,警告歐元區可能在今冬陷入衰退。而通貨膨脹在今年年底達到峰值後,將緩慢回落。
內容太敏感?上海進博會取消歐盟領導人影片講話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為上海進博會準備的一段影片致辭因其批評性內容沒有在開幕式上播放。布魯塞爾稱已就此同中國進行交涉。
德語媒體:肖爾茨訪華的成就與不足
德語報刊對幾天前肖爾茨總理訪華行程的關注度依然不減。《商報》認為,和梅克爾當年的訪華行程相比,此次肖爾茨及其隨行代表團在北京的表現很好地體現了德中關係已經發生了劇變。《世界報》的客席評論則批評肖爾茨在對華政策上缺乏與法國的協調。
上一頁
第16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