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峰會難有正果
2002年10月24日廣告
在歐盟首腦會晤前夕,各方擺出了更為強硬的姿態。歐盟重要的成員國德國和法國之間展開了一場較量;現在看不出有任何解決問題的跡象。
德國總理施羅德的立場是,德國已經是向歐盟繳納經費最多的國家,歐盟東擴不能使德國承擔更多的費用。但是,一旦允許歐盟新的十個成員國分享歐盟農業補貼,德國就不得不多掏腰包。法國總統希拉克卻表示,他決不答應歐盟農業改革讓法國農民少拿哪怕是一分一釐的農業補貼。
現在,希拉克彷彿還嫌火藥味不夠濃。儘管在歐盟外長的盧森堡會議上,各國都力圖避免觸及農民直接補貼這一敏感的問題,希拉克卻在巴黎對此問題公開發表意見。他說,柴契爾時代,英國在向歐盟繳納經費方面爭取到優惠,現在應該重新審核這個問題。此外,歐盟的結構基金也有待重新審議。討論完這些問題後,他才準備商談新的歐盟農業預算。
憑借在繳納經費方面的優惠,歐盟中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英國去年從歐盟得到的款項甚至多於它所繳納的經費。這當然是歐盟歷史上不光彩的一筆,和公平,團結的原則向背離。但是,希拉克現在提出這個問題卻是在歐盟國家中挑起了一場戰爭。
同時,德國一邊的陣線卻出現動搖。英國首相布萊爾過去一段時間對農業問題保持沉默,荷蘭因政府危機遭受重大挫折。僅僅依靠德國自己很難對法國施加壓力。因為,理智和講道理在歐盟從來就難以行得通。
12月中旬哥本哈根的會議將對歐盟吸收10個新成員國作出決定,在這樣的關頭,目前的形勢讓人難以樂觀。如果不能就農業問題取得一致,也就不能和新的成員國就財政問題達成協議。如果10月24日至25日的布魯塞爾歐盟高峰會議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那麼,履行歐盟東擴的時間表就成了問題。
德國提議,布魯塞爾會議一定要開到解決農業問題分歧為止,但是遭到歐盟輪值主席國丹麥的拒絕。法國方面甚至對這一提議置若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