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否決德國地主們的土地要求
2005年3月31日跟中國的打土豪分田地一個意思,1945年和1949年,蘇聯佔領軍和民主德國提出「容克土地歸農民」的口號,先後沒收了德國東部地主們的所有土地。
德國統一後,69名當年的大地主及其後人,提出了收回被收歸國有的土地的要求,共涉及100萬公頃的土地。然而不但被德國政府拒絕,也被德國聯邦法院多次駁回。現在,他們向斯特拉斯堡歐洲人權法庭提出的申訴也被駁回。
卡爾.威廉.馮.赫爾德家庭在薩克森擁有的勞恩斯坦城堡和周圍大片的森林也是那時候失去的。卡爾也是這69名起訴人之一。他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詩人兼哲學家約翰.高特弗利德.馮.赫爾德(1744-1803)。這位對歌德、海涅等人都產生過影響的文人最著名的思想正是所謂的「歸屬感」。他說:鄉愁是最高貴的一種痛苦感。
而他的後代經歷的正是一種特殊的「鄉愁」。卡爾.赫爾德氣憤地說:「所有1949年後獲得平反的人都得回了他們的財產。還有『歸還為主賠償為輔』一說。而在我們這件事上,連賠償都不予考慮,最多只給一定補償,最多不超過流通值的5%。」
德國統一後,由東德國家沒收的財產基本上都歸還了原來的所有者,或至少給予了賠償。然而1945和1949年兩次在蘇聯佔領軍領導下進行的土地改革的被剝奪者們卻一無所獲。
土地改革的受害者們抱怨道,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共產黨的分贓者」。德國政府,無論是柯爾治下還是現在的施羅德治下,一開始都把手指指向莫斯科,說要找責任就到那裡去找。他們說,如果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不承認當年土地改革的不可侵犯性,蘇聯就不同意德國統一。 是否真是如此,說法很不統一。當時的蘇聯元首戈爾巴喬夫予以否認,他說,蘇聯當時根本沒有重視土地改革問題。然而,民主德國選舉產生的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總理洛塔.德.麥齊勒卻斬釘截鐵地說:「1990年時,蘇聯的這個要求根本是不能討價還價的。今天誰持另外的說法,誰就是不講老實話。」
聯邦憲法法院的看法跟德國政府吻合,該最高法院多次駁回了老地主們的起訴。1994年,聯邦議院決定給予當年的土豪劣紳們5%的補償。決議說,再多就不可能了。聯邦議院以聯邦財政狀況為理由。
最近幾年中,聯邦通過出售和出租這些土地大飽公囊。土地的租賃者中包括由當年東德農業生產合作社變身過來的農業合作社。前東德總理麥齊德認為,如果把這些土地歸還給原來的所有者,會使統一後好不容易長成的德國東部新農業結構再次陷入動蕩。
然而,前擁有者們有優先購買原來屬於他們的土地的權利。卡爾.赫爾德為了買回他家的祖傳財產勞恩斯坦城堡,不得不拿出100萬歐元來。這位赫爾德在當年逃到西方後,從辦游動電影院開始,後來建立了一個成功的電影院連鎖公司。
但赫爾德對買回自己的祖產感到非常的委屈,受侮辱:「我希望能夠推平這個不公正,給個人平反。否則我自己覺得自己就像罪犯一樣。」因為此間有一種成見:國家不歸還誰的財產,誰就多半是有什麼問題。赫爾德經常碰到這種看法。
在歐洲人權法庭作出這個判決後,起訴方的律師之一,托瑪斯.蓋爾特納爾宣稱,要把官司打到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去:「我們不能就這樣算了。」(貝倫特.格萊斯勒/平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