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將文化財富輸入網路
2008年11月21日從現在起,歐盟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也是屬於全體成員國的數字圖書館。本周四,歐盟開通了www.europeana.eu,將近300萬冊來自歐洲收藏家的藏書、繪畫、電影以及攝影作品在這個網站展出,供人們觀賞。
網站剛開通後的數小時內,訪問量就已經超過1000萬人次。因點擊量過大,網站曾暫時癱瘓。技術人員及時採取措施,將現行使用的3個伺服器增加到6個伺服器。歐盟委員會負責媒體的專員雷丁說,"我們做再大膽的夢想假設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來看我們的圖書館網頁"。
一半以上作品來自法國
這項計劃雄心勃勃,到2010年前會有1000萬件文化物品送入www.europeana.eu,並且可以看到所有歐盟成員國語言的版本。目前,全球共有1000多家檔案庫、博物館以及圖書館進行了數字化過程,比如巴黎的羅浮宮和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館都將其收藏的文化寶藏如油畫等做了數字化處理,並將其數字化資料貢獻了出來。法國國立廣播電視檔案館INA將其20世紀近8萬份作品提供給了這個網站。從數量上看,法國的貢獻最大,網站的一多半作品都由法國提供。相形之下,德國自愧弗如,貢獻作品比例只佔1%,還比不上盧森堡、斯洛維尼亞這樣的小國,他們提供的數字化作品比例佔1.5%。
Google已走在前頭
歐盟委員會花重金管理和更新這個文化平台,每年歐盟委員會出資200萬歐元專門從事這項工作。但文化作品數字化的過程也有一筆很大的開支,這筆費用由各國自己承擔。在圖書館數字化領域,Google已經先行一步,為大家做出了榜樣。Google已經對大約700萬冊圖書做了數字化處理。
迄今為止,歐洲文化作品中只有大約1%的比例可以得到電子版本。為達到2010年前對1000萬冊書籍進行數字化處理的目標,歐盟委員會估計,成員國們大約還要總共投資3.5億歐元。成員國至今都承擔了怎樣的費用比例,目前沒有公佈。從歐盟一方看,它準備在今後兩年內投資1.19億歐元,用於這個領域新科技的科研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