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梅克爾
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德國第一位女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梅克爾嚴批選項黨極右行為
德國聯邦政府如何對移民政策在國內導致的兩極化做出反應?梅克爾總理在議會一般性辯論中發言,要求守法而非感情用事。選項黨予以反駁。
評論:我們能做到?再展開對話?
三年前,德國總理梅克爾說出一句簡單的話: 「我們能做到」。從那以來,這句話改變了德國。德國之聲評論員Jens Thurau指出,現在,2018年,要做的事情還要多得多。
肯尼茲骚亂過後 梅克爾發出譴責
上周,一名男子在肯尼茲被人刺死。此後這個德國東部城市騷亂不斷。右翼和左翼群體之間發生衝突,警方指出有20人受傷。警察在現場力不從心,難以控制局面。騷亂中外國人遭追趕的畫面引發了梅克爾的批評。
柏林與北京——南高加索的新玩家
中國近年來在南高加索地區非常活躍。如今,德國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加強與該地區合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從周四起,德國總理梅克爾開始對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進行訪問。而出行前的一場風波讓人們不禁要問,南高加索地區如今為何具有這樣大的吸引力
梅克爾的歐洲算盤如何打得響
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歐洲央行行長,歐盟層面上最具實權的三個職位,明年都將面臨換屆。而德國至少對其中兩個要職具有濃厚的興趣,梅克爾或將不得不作出取捨。
數字化追趕中、美 梅克爾周日「補課」
據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連續數周周日在總理府由專家授課,講解數字化世界。在與美國、中國的競爭中,德國感到這方面亟需追趕。
梅克爾見普丁 除了對話還能有啥?
儘管雙方有很多意見不一的地方:德國總理和俄羅斯領導人還是想在為衝突找到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保持緊密磋商。這是否意味著德俄之間又能回到外交常態中去呢?
評論:早就是事實 現在才承認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爭論德國到底可不可以、應不應該成為一個移民國家。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也沒有,但移民其實一直存在。德國之聲評論員Richard Fuchs認為,德國政界現在的做法不過是追著現實跑。
錯誤遣返維族難民 梅克爾曾向中國討人
今年4月誤遭德國非法遣返的一名維吾爾難民,至今仍無音訊。德廣聯的最新調查顯示,德國聯邦政府在遣返後三天就知曉了此事,並試圖予以補救。
德國最新民調 右翼民粹政黨支持度創新高
德廣聯周四夜間公佈了最新一期的「德國趨勢」民調結果。梅克爾所在的聯盟黨的民意支持度創下歷史新低,而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則創下了歷史新高。將近7成的民眾對近年來新移民的融入工作感到不滿,逾6成民眾認為種族主義是當今德國的大問題。
林德納:梅克爾在台上太久 總理任期應設限
梅克爾即將進入執政的第14個年頭。在野的德國自民黨主席林德納日前表示,梅克爾長期執政已經阻礙了德國社會的進步。他主張,為政府總理一職設定任期上限。
厄齊爾事件:德足協反擊 赫內斯惡評 梅克爾力挺
德國國腳厄齊爾宣佈退出國家隊,稱感到種族主義和缺乏尊重,在德國輿論引發軒然大波。拜仁俱樂部主席赫內斯痛批厄齊爾,聯邦總理梅克爾則對他的決定表示理解。從土耳其則傳出褒獎之聲。而德國足協也作出了回應。
梅克爾:我從沒想過辭職
政府內鬥、內政部長威脅辭職、美國總統川普的謾罵—儘管「內外交困」,梅克爾總理在例行夏季新聞會上卻依然顯得頗為淡定。
批評歸批評 盟友還是盟友?
氣氛曾一度顯得緊張。導火索是美國總統川普及他提出的增加北約防務開支的要求。梅克爾許諾提高軍費。據稱,川普发出最後通牒。
德語媒體:劉霞、電池、貿易戰-德中關係有喜有憂
周二早晨出版的德語報刊,密集關注了正在柏林舉行的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而當天晚些時候出版的報紙,則將評論的重點轉向正在飛赴德國的劉曉波遺孀劉霞。
劉霞為什麼選擇德國
劉曉波的遺孀劉霞被軟禁八年後,終於走出牢籠,周二(7月10日)乘飛機離開北京。這個消息傳出的時間讓一些與劉霞有聯繫的友人都感到驚訝,但劉霞出國的目的地則毫無懸念——那就是德國。
中德總理柏林會談 美國總統隔岸叫罵
川普总統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既惹惱了中國人,也惹惱了德國人。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與德國或者歐洲,是否會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正在柏林舉行的第五次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也許會給出一個答案。
德語媒體:愛恨情仇 皆是算計
美歐、美中貿易戰當前,歐洲人是不是應該順勢接過中國人遞來的橄欖枝?一些德語報刊認為,萬萬不可有這種幼稚的想法;還有評論認為,只要歐洲能團結,親近一下中國其實也無妨。更有別出心裁的觀點認為,歐洲人可以拿中國人的示愛去引起美國的嫉妒。
德國經濟界呼籲中國開放市場、平等對待
周一,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在柏林舉行。德國經濟界人士借此向中國喊話,要求其進一步開放市場,並且平等對待本國以及外國企業。人權組織則對德中關係日益側重經貿表示擔憂。
危機過去:德大聯合政府就難民政策達成共識
在長達數星期的時間裡,執政黨們就該制定何種德國移民政策激烈爭議。現在,衝突暫告解決。不過,這一庇護政策的落實可能會相當困難。
聯邦政府內鬥 德國民眾不滿
圍繞難民政策的政府危機雖然暫告段落,但這段風波對梅克爾內閣的民意支持度卻依然造成了打擊。最新民調現實,只有五分之一的德國人對政府領導人的表現感到滿意。
德匈領導人會晤 難民政策談不攏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與來訪的匈牙利總理奧爾班會晤後透露,匈牙利絲毫不認為自己應負責受理難民的庇護申請。此次會晤又是一次少有交集的「各自表述」。
德中政府第5次磋商:靠攏但不熱絡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進行德中政府磋商,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副總裁胡謐空(Mikko Huotari)指出,從種種跡象來看,德中兩國逐漸靠攏,但關係實在說不上熱絡。
聯邦議院一般性辯論 難民政策引激烈交鋒
德國聯邦議院關於政府預算的辯論通常成為在野黨們對當局政策的總清算。此次,尤其是難民政策引發激烈爭議。
這位巴伐利亞大佬何許人也?起底澤霍費爾
理論上,德國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能夠將梅克爾從總理寶座上拉下馬。看一眼他的以往經歷便知道,本次同梅克爾的碰撞並非偶然。
梅克爾和澤霍費爾達成妥協
就難民問題爭執數周之後,德國總理梅克爾同基社盟籍聯邦內政部長澤霍費爾終於達成共識。
評論:梅克爾筑歐洲堡壘以自救
一場狼狽的危機過後,梅克爾以其對關門自閉的難民政策的認可,得以暫時挽救政府,德國之聲主編Ines Pohl認為,梅克爾迄今的歡迎政策也成為歷史。
盟友攤牌?川普轰北約WTO
川普与傳統盟友一再惡言相向,關係若即若離。媒體披露川普上月致函北約多國領袖,批評其國防預算過低,德國也是矛頭之一。
德國政府危機解除 澤霍費爾為什麼重要?
聯邦內政部長澤霍費爾光是表達辭職的念頭,就能讓梅克爾緊急與他對談滅火。為什麼他的辭職會對梅克爾總理形成壓力? 這對聯邦政府意味如何?
梅克爾「超額完成」任務 基社盟滿意了嗎?
在難民政策上,梅克爾在布魯塞爾取得的成果,顯然是超出之前所公佈的內容。集中安置避難申請者的「難民處理中心」已成定局。基社盟宣稱峰會成果都是本黨的功勞。
梅克爾的敵人和朋友
在難民問題上內焦外困的梅克爾,亟需獲得其他歐盟國家領導人的支持。然而,難民危機當頭,支持梅克爾的歐洲夥伴越來越少,還有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更是堅定地站到了梅克爾的對立面。
歐盟峰會決定著梅克爾的命運
歐盟國家和政府領導人正在就關閉外部邊界以及遣返避難申請者回鄉進行磋商。德國總理梅克爾此次只能獲得成功,才有可能維護其政府的穩定。
「足球並不總是德國人獲勝的游戲」
布蘭登堡門前滿地是德國球迷扔掉的小國旗:世界盃爆出冷門,衛冕冠軍德國隊小組賽出局,提前回家。對球迷來說,這是一個苦澀的夜晚,對德國足球來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恥辱經歷。
執政聯盟高層會晤:難民問題仍說不攏
周二晚間,德國執政聯盟的各黨派高層舉行會晤,但各方在分歧嚴重的難民問題上,立場仍相距甚遠,未能取得任何共識。
從艾德諾到施羅德:歷數德國的政壇危機
先是在難民和庇護政策方面意見相左,進而在歐洲政策方面也出現分歧:基民盟和基社盟這兩個姊妹黨之間的裂痕已經日漸明顯。這對姐妹是否會分道揚鑣,執政聯盟是否還能繼續下去?回顧聯邦德國歷史上種種政壇危機,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
梅克爾:小峰會未如願,下一步怎麼走?
歐盟「小峰會」沒有給梅克爾總理帶來想要的東西。即將舉行的正式峰會能夠達成妥協的可能微乎其微。在無法調和的難民問題面前,柏林的下一步將怎麼走?
推共同預算案 德法合作護歐元
在6月28與29日的歐盟高峰會之前,馬克宏與梅克爾進行磋商,就一系列事項達成共識,其中最重要的是為歐元區規劃新預算。
評論:川普的推特——反幫梅克爾一把?
梅克爾一再面對來自川普的攻擊。如今,川普公開干涉德國執政聯盟之爭。但本台記者Jens Thurau認為,這也許反而對梅克爾有利。
川普狠批德國 歐盟擬修移民法
德國和法國領導人在下週歐洲高峰會前先進行溝通。梅克爾與馬克宏在柏林近郊開會,雙方預計就歐洲移民政策提出新方案。
講實話:德國民眾如今怎樣看待難民危機?
因為難民問題,德國執政黨聯盟黨內已經吵翻。CDU基民盟的梅克爾和CSU基社盟的澤霍費爾針鋒相對,讓本屆德國政府陷入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對此,德國民眾真正是怎麼想的呢?
「姊妹黨」難民之爭白熱化 德議長出面求和解
圍繞德國總理梅克爾的難民政策,德國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的爭執進入白熱化。現在,德國聯邦議院議長將出面在梅克爾和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之間尋求和解。
評論:關不關邊界,姊妹黨內部廝殺
柏林政壇目前上演的一幕,用什麼詞匯表達才合適呢?將它描繪成政府危機不該為過。德國之聲記者Jens Thurau認為,這場危機弄不好會演變成梅克爾政治生涯的末日。
難民政策爭議:德聯盟兩黨或許鬧翻?
德國聯邦議院中斷了全體會議,因為聯盟黨團亟需內部討論。基民盟和基社盟分頭磋商。內政部長澤霍費爾威脅總理梅克爾,他的基社盟將單獨行動。基社盟甚至考慮退出議會聯盟黨團。
G7歸來,梅克爾隔空狠批川普美國優先
德國總理梅克爾稱川普总統撤回在G7閉幕宣言上簽名的決定「令人沮喪」,它同時讓人丟掉幻想。針對被川普牵著鼻子受蒙騙的指責,梅克爾則給與駁回。
G7峰會不歡而散 美怨加「背後捅刀」
史上最分歧的G7峰會在紛亂中落幕,美國總統川普翻臉拒簽聯合公報,引發盟邦譁然。德國總理梅克爾嚴正批評,也表示歐盟準備對美國鋼鋁稅提出反制措施。
德國右翼「選項黨」的「雷人雷語」
右翼民粹選項黨的領導人常常發出挑釁性的言論,關於難民或納粹的觀點曾多次引起軒然大波:納粹不過是粒鳥屎、不願和博阿滕做鄰居、要警察「萬不得已」可向難民開槍……選項黨還有哪些驚人語錄呢?
梅克爾:「德國之聲是成功的故事」
梅克爾總理對德國之聲贊賞有加。許多德國以及國際政治人物也對此表示贊同。德國之聲成立65周年的慶典上,這位聯邦總理同時對中國發出明確堅定的聲音。
梅克爾:中國政府應平等對待德國之聲
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在德國之聲成立65周年慶典上表示:「正如我在貿易議題上一貫對中國表示的那樣,我們希望得到對等待遇。這同樣適用於對外媒體機構,適用於德國之聲,正如我們對待中國媒體那樣。」
"他們要讓我在這兒,把曉波的刑期繼續服完"
流亡德國作家廖亦武通過自己的臉書帳號發布了一段他與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妻子劉霞的最新通話錄音,劉霞在其中表示:「愛劉曉波就是重罪,就是無期徒刑。」廖亦武表示聽後感覺「五內俱焚」。
曾與梅克爾總理會面 709律師家屬出行受限
中國維權律師余文生的妻子許豔發布消息稱,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自今年1月失去自由以來,余文生本人尚未能與自己的辯護律師會見。4月,余文生被控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德國總理梅克爾在5月底訪華期間,曾與許豔見面。
上一頁
第9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