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梅克爾
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德國第一位女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梅克爾率先開通總理播客
德國總理梅克爾是世界上第一位開設播客的政府首腦。2006年世界盃開幕前一天,梅克爾播客也隨之開播了。以後每個星期,梅克爾都將借助網上影片與公眾見面,通告政壇最新動態。
內賈德真來德國看世界盃怎麼辦?
伊朗總統內賈德說,如果伊朗隊小組出線,他將趕到德國為隊員助威。此言一出,德國政界的神經開始繃緊,不知如何應對內賈德出現的境況。按理,他身為一國總統,雖在西方名聲不大好,但拒絕入境不是常理,入境後,不高規格接待,也是犯規。
梅克爾同溫家寶通電話
梅克爾同溫家寶通電話
讀者來函集(2006年5月第4輯)
網友認為:同前任施羅德相比,初訪中國的梅克爾還欠「老道成熟」,但是中國「不勞教訓」。幸好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中國領導人還是「給了她很大面子,盡力創造和諧氣氛」。
梅克爾迴避「戰略夥伴關係」
德中關係的蜜月已經結束,難以剎車的中國熱已成為過去,不加批評的一味奉承也成了歷史。這是南德意志報社論對梅克爾總理訪華後德中關係的總結。梅克爾在中國的表現明顯比前任更為求實、更為冷靜,實踐了她「少做秀,多解決問題」的格言。南德意志報社論接著寫道: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本周,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中國,香港媒體對此有所關心。另外,繼美國國會議員上周首次要求小泉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之後,有香港輿論認為北京應利用國際因素向日本施壓。另外,明年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之際,胡錦濤可能正式以國家主席身份訪港。
夏宵苦短足球熱,從此家寶不早朝?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與到來訪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共同見記者時即興表示,「我也會半夜起來看世界盃」。作為世界盃東道主的德國女總理聽了此話當然感到高興,但是溫家寶真的會半夜起來看足球嗎?
梅克爾乘坐上海磁懸浮
結束訪華行程前,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上海乘坐了德國技術的磁懸浮列車。有關這段磁懸浮的延長線,也就是上海通往杭州路段的修建談判,有報導說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技術轉讓方面。但德國交通部部長蒂芬澤(Tiefensee)卻駁回了這種報導。
梅克爾中國行評論小輯
德國媒體就總理梅克爾訪華發表的大量評論主要集中於兩個問題:人權和智慧財產權。各德國媒體的相關報導綜合如下。
鬥盜版:梅克爾甩下一串硬話離開上海
梅克爾總理已經結束她在上海的閃電訪問,返回德國。她的這次中國之行給人一個深刻的印象是:坦率強硬。更深處的一個印象是:中國真正被德國放在一個平等夥伴的地位上了,當然,不止是德國如此。對中國普遍的盜版仿造現象的強烈抗擊,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方面。
金魯賢不要梅克爾的錢
德國總理梅克爾很快就要結束為期兩天的對華訪問,重返德國。屆時,她還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您能替我向雷曼紅衣主教問好嗎?」90歲高齡的上海教區主教金魯賢本周二向梅克爾表達了自己的小小心願。當時,他們正在並行穿越上海的聖•伊格內修斯教堂。
不是討好中國,就能與之合作
德國總理梅克爾已經結束了對中國的閃電訪問,啟程返回德國。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德國外交協會的科研主任、中國專家桑特施耐德教授。
梅克爾訪問國,如何談話才「得體」?
德國報刊十分重視總理梅克爾對中國的訪問,南德意志報聚焦梅克爾與其前任施羅德在對華政策上的異同時寫道:「梅克爾就任後首次訪華很可能在經濟成果方面超過前任,這樣總理也許就更需要強調其它領域的一些新重點。因為施羅德的對華政策實際上只面向經濟利益,把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批評交給外交部長菲舍爾。
梅克爾會晤胡錦濤:開花時節花開否?
繼跟溫家寶總理會晤之後,梅克爾總理當日又會晤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梅克爾作為總理的第一次中國之行剛開始就已經顯示出了它的不同以往之處,它的經濟快樂氣氛比以往明顯淡了一些,尤其是磁懸浮協議未能簽署。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一股友誼之風」
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會晤溫家寶總理後對媒體說,今後德國將更公開地同中國談論人權問題。德中關係應在各個領域不斷加深。
梅克爾關注中國農民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其首次對華訪問期間,除會晤中國總理、國家主席之外,還將同《中國農民調查》一書作者——陳桂棣、吳春桃伉儷談農村問題。本周一,梅克爾在北京會見了這一對作家夫婦。陳桂棣讚揚了中央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認為今年年初對農業稅的全面免除是一個英明的決定。但中國農村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其它問題。
德國有求於中國
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周末對中國進行就職後首次訪問。據說柏林方面本來希望訪問安排在今年秋季,但北京希望梅克爾盡早到訪,不願在接待德國新總理的時間上過多落後於華盛頓和莫斯科。時代周報認為,這表明了中國政府對德國新政府首腦的興趣和尊重以及中國的自我意識,但是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更有求於中國:
梅克爾會改變德國對華關係嗎?
德國總理梅克爾首次訪華之際,德國之聲中文線上電話採訪了德國波鴻大學東亞問題研究所辜學武教授。辜教授認為,梅克爾不大會對德國的對華政策進行實質性的改變。下面是採訪全文:
梅克爾中國之行四看點
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日啟程前往中國,進行她就任總理5個月來的首次訪華之行。昔日,梅克爾曾以反對黨領導人的身份對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前總理施羅德的對華政策頻發微詞。時過境遷。身為總理的她,現在如何處理德中關係?此次訪華之行, 自然大有可觀—
梅克爾中國如何談人權?
德國總理將於本周日(5月21日)訪問中國。德國大聯合政府上台後,人們預期梅克爾將會對施羅德過熱的對華政策降溫,會在北京在人權等問題上直言不諱。梅克爾真的會對中國有一個外交政策上的「新思維」嗎?
只提問題,缺乏答案
本周四,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柏林首次就歐洲政策發表了政府聲明。她承認,歐洲憲法在法國和荷蘭通過公民表決說「不」之後,進入了死胡同階段。由此,梅克爾提出了對歐盟進行重新論證的要求。雖然,德國總理提出了正確問題,但解決的方式卻停留在迷霧之中。以下是德國之聲評論。
紙上的法律很不錯,關鍵是執法
五月下旬,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將對中國進行上任後的首次訪問。德國聯邦經濟部發言人宣佈,保護智慧財產權、打擊仿冒偽造產品問題將是總理梅克爾和經濟部長格羅斯與中國領導人會談的重要議題。商報在報導了以上消息後寫道:
布希破天荒:接連接受德國媒體採訪
布希打破慣例,近日連續兩次接受德國媒體直接採訪,不但大贊德總理梅克爾,還對施羅德時代的反戰「前嫌」表示理解。
梅克爾:以色列的生存權應廣泛承認
梅克爾和布希在華盛頓為慶祝美國猶太常務委員會成立100年的慶祝會上的發言。世界上恐怕再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能被如此多的重量級名人恭賀: 在周四的為慶祝美國華盛頓猶太常務委員會成立100年的慶祝會上, 美國總統布希, 德國總理梅克爾及聯合國安理會秘書長安南都分別作了賀詞◦ 此委員會由移民美國的德國猶太人在1906年創立◦ 今天已擁有15萬成員◦
梅克爾二度訪美-德美關係全面恢復
美國總統布希接待梅克爾與接待她的前任施羅德截然不同。梅克爾作為總理首次出訪美國時,布希稱讚她魅力十足、聰穎過人並熱愛自由。這一次,布希說,梅克爾是一個思路清晰的思想家,說話開門見山。梅克爾稱,她與布希是友好關係。僅這種聲調聽起來就比施羅德擔任總理時的德美關係要強很多。
梅克爾開始華盛頓之行
今天,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開始就任總理後的第二次美國之行。德資深政治專家特別看重德美兩國領導人在伊朗核問題上的交流。柏林科學和政治基金會美洲研究部主任舍爾彭貝格認為,伊朗肯定是本次華盛頓會晤的一個重點話題。聯邦德國政府已下定決心調動所有可能的政治手段以避免對伊朗動武。美國政府內部就如何解決伊朗核問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還存在不同的傾向。因此,梅克爾還有機會影響白宮的態度。她肯定也會利用這一機會。
梅克爾為何出席美國猶太人協會百年慶典?
頗富影響力的美國猶太人協會(AJC)即將舉行百年慶典,本周四,美國總統布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以及德國總理梅克爾受邀為慶祝儀式發表講話。
梅克爾二度訪美:不讓伊朗再造分歧
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三將前往美國,開始她四月之內的第二次美國之旅。據悉,德美首腦將為解決伊朗核爭議共商戰略大計,以免重蹈三年前在伊拉克問題上出現的分裂覆轍。周四下午,梅克爾還受邀為美國猶太人協會的百年慶典發表講話。
遠離莫斯科的德俄峰會
星期三,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率領一個龐大的內閣和經濟代表團前往俄羅斯的托姆斯克,參加為期兩天的德俄磋商。據德國政府發言人威廉說,梅克爾將在這座西伯利亞城市與普丁商談國際問題,如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和中東形勢。除了國際問題外,德俄兩國在經濟、教育、科研和創新等領域的合作也是雙邊峰會的中心話題。
德國總理梅克爾五月中旬訪華
梅克爾電賀普羅迪勝選
義大利大選結束,挑戰貝盧斯科尼的普羅迪只有2萬5000票的優勢。不過,即便是微弱的優勢,也是得到民主選舉規則承認的優勢。數日的猶豫過後,德國總理梅克爾終於電賀普羅迪大選獲勝。
梅克爾宣佈第二階段的改革提案
大聯合政府上台四個月之後,本周三,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聯邦議會中宣佈了第二階段的改革提案。梅克爾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對於德國來說是不夠的。」同時,她還堅決捍衛政府預算,稱這筆經費將用於資助聯邦制改革,支持科研發展項目。
克林斯曼四面楚歌 梅克爾全力扶持
1比4輸給義大利之後,國家隊主教練克林斯曼徹底的陷入了信任危機之中:足協認為他不應長居加州樂不思蜀;球迷認為他選拔球員的標準一塌糊塗,連貝肯鮑爾都站到了克林斯曼的對立面……在這種情況下,梅克爾和克林斯曼的對話愈發使得舉國關注。
捍衛法國經濟政策—希拉克駁斥德國指責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二在柏林會晤法國總統希拉克,當談到歐盟未來工業政策時,二人顯然話不投機。希拉克還對來自聯邦新政府內閣指責法國只顧維護本國經濟利益的批評表示不滿。
溫家寶打電話給梅克爾談及台灣問題
德國總理梅克爾5月22-23日訪華
禽流感正在抵達德國大陸
禽流感確實已經抵達西歐。在德國北部的呂根島發現60多只野生禽鳥感染了H5N1病毒後,有關部門已證實,在東北部沿海也發現了染病的海鳥。此前,發現的患病野禽都限在島上。
德英巔峰對話
周五,英國首相布萊爾在柏林拜會了德國總理梅克爾。這是自梅克爾擔任總理以來布萊爾的首次訪問,許多現實的國際問題是兩國首腦首腦會晤的話題,在許多問題上雙方都達成了一致的看法。
評論:梅克爾中東之行表現欠佳
德國總理梅克爾本次為期兩天的中東之行期間,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別的領袖人物舉行了會談,卻唯獨沒有會晤上周入主議會的巴勒斯坦激進派組織哈馬斯的代表。這足以說明以梅克爾為首的德國新政府仍將繼續奉行親以色列的中東政策。由於歷史的原因,德國歷屆政府均對以色列採取極為友善的外交政策,不過,德國之聲評論員認為,梅克爾此行仍有欠妥之處。
梅克爾中東之行推動和平進程
梅克爾的中東之行安排得十分緊湊:會見以色列各位政治家,參觀大屠殺紀念碑,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領導人阿巴斯會晤。作為哈馬斯勝出後第一位造訪以巴的西方國家領導人,梅克爾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關注。
國家首腦對哈馬斯當選的反應-從梅克爾到東南亞
就哈馬斯在巴勒斯坦選舉中獲勝,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她出訪中東前作出了明確的表態。歐盟、阿拉伯國家、東南亞國家等都有強烈反應。目前尚無梅克爾總理與哈馬斯代表會晤的計劃。德國之聲中文網綜合報導如下。
梅克爾在達沃斯論壇
本周三,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瑞士達沃斯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強調了德國政府改革社會市場經濟,促進經濟增長,從而進入歐洲領頭羊之列的立場。世界經濟論壇計劃於本月29日結束,與會的政經界高級代表大約為兩千三百人。會議舉辦地點採取了嚴格的安全措施。
希拉克-梅克爾會晤:法德關係開始了新篇章?
這一次會晤是藝術先於政治:法國總統希拉克與到訪的德國總理梅克爾進行政治會談之前,先在凡爾賽宮主持了「薩克森王國華麗宮廷展」開幕儀式。兩位政治家用了45分鐘的時間欣賞了當年薩克森王國在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世的影響下創建的華麗宮廷。這一活動為希拉克與梅克爾進行枯燥無味的政治會談,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評梅克爾訪俄:務實使雙方受益
昨天,德國新任總理梅克爾女士對俄羅斯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訪問。行前,人們都對她的訪問寄以厚望。梅克爾的俄羅斯之行成功了嗎?
梅克爾普丁也用了三小時:我們談得很坦率
從性別上講,梅克爾難以像她的前任那樣,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保持「哥兒們」關係。但除此之外,俄羅斯仍舊願意與德國繼續戰略夥伴關係。能源與伊朗核危機是梅克爾以總理身份對莫斯科第一次訪問的主要話題。在莫斯科,梅克爾還談了特別敏感的車臣問題。
從朋友降格到夥伴-梅克爾訪問莫斯科
德國女總理梅克爾周一(1月16日)對莫斯科進行上任後首訪。她當然不會像前輩柯爾或者是前任施羅德那樣同普丁洗桑拿或者是鉤肩搭背,但也不會冒險讓德國和俄羅斯關係變壞。
梅克爾訪美,華盛頓重視
聯邦德國女總理安吉拉‧梅克爾在上任的時候就改善德美關係放在她議事日程首位。兩國關係在伊拉克戰爭進行期間和戰後受到損害,那時候前政府在施羅德總理領導之下明確地與美國的伊拉克政策劃清界限。但是這位新的政府首腦也重視夥伴之間的建設性批評。僅僅在她第一次出訪美國的前幾天,她還比前任任何時候都更明確地要求美國關閉關塔納摩囚犯監獄。
就事論事,並不一味譴責 ——梅克爾的關塔納摩言論不會損害美德關係
梅克爾上台後首次訪美之前, 公開批評美國在關塔納摩監獄的行為。為此她贏得了德國國內所有黨派的掌聲,歐洲媒體也給予肯定的評價。人們曾認為梅克爾將以跨大西洋關係作為外交政策的重點,竭力修復德國和美國因伊拉克而導致的分歧。
梅克爾征服球迷之心
足球杯年開始之際,聯邦女總理梅克爾便以在行球迷的面貌出現。在一次媒體採訪中,她熟練地回答了有關越位規定和「沙爾克05」的問題。她還計劃大賽期間親臨德國隊更衣室看望國腳。
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表新年致辭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新年到來之際發表了長達7分鐘的新年講話。她在講話中鼓勵德國人努力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她還說,只要每位居民都付出努力,10年之後德國將成為領導歐洲的國家。
上一頁
第45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