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梅克爾
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德國第一位女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G13比G8更符合中國利益
今年八國集團峰會通過了2050年以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的決議,中國和印度雖然原則上同意降低排放量,但不承諾具體目標。新蘇黎世報認為:
一年來首次:梅克爾周三會晤胡錦濤
070708 merkel g8
上周末,德國總理梅克爾對因食品危機而造成的全球性安全問題提出警告。梅克爾指出,為了保障世界和平,國際社會必須有效控制食品價格的持續攀升。
「中國不是罪惡之國」
德國「時代周報」駐京記者花久志(Georg Blume)是德語媒體報導中國的最出色記者之一。從1997年開始,他致力於向德國讀者展示一個處於經濟、政治、社會轉型中的中國。他的報導既揭露中國的問題,也肯定中國的積極變化。今年3月以來德國媒體對中國的偏激報導以及德國政府兩年多以來對華政策的變化使他有感而發,撰寫了題為「中國不是罪惡之國」(China ist kein Reich des Bösen)的長篇雜文,最近在德國出版。
世界領導人大調查:中國人最信任胡錦濤和普丁
本周二,美國馬裡蘭大學民調結果出爐,這項馬裡蘭大學和多家民調研究所共同進行的全球調查表明,世界舞台上沒有一個國家領導人能贏得廣泛的信任。中國人高度信任胡錦濤和普丁,對所有受調查的領導人都沒有特別的不信任。德國之聲記者據該調研報告歸納報導如下。
Deutsch-französisches Treffen: Energie und Klima
為了給法國下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任期鋪路,法國總統薩科齊周一(6月9日)到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小鎮斯特勞賓出席第九次德法雙邊部長理事會會議。雙方爭議最大的問題是歐盟新車廢氣排放限量問題,以生產小型轎車為主的法國並不受歐盟新規定的太多影響,而以生產中高檔轎車為汽車產業強項的德國則希望被特殊照顧。
Russlands Präsident Medwedew zum Antrittsbesuch in Berlin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今天抵達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數天來,梅德梅傑夫此次德國之行的意義一直是俄羅斯媒體關注的焦點。克里姆林宮顧問普裡尤德科表示,梅德韋傑夫選擇德國作為他出訪的第一個歐盟國家具有象徵性意義,證明了俄德關係的重要性。
Merkel auf dem EU-LA-Gipfel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歐盟-拉美峰會召開前夕保證,歐洲會遵守承諾,向拉美提供扶貧援助。梅克爾周四在利馬會晤秘魯總統加西亞時表示,歐洲願意投入資金,不過拉美國家必須清楚,到底哪裡需要援助。減少貧困、氣候保護以及能源問題是此次歐盟-拉美峰會的主要議題。周五參加會議的有來自27個歐洲國家和33個拉美國家的代表。
中國留學生怎麼讓梅克爾總理聽到他們的聲音
5月1日梅克爾總理在亞琛領取了國際卡爾獎,頒獎前一天,即4月30日,梅克爾總理參加了在亞琛工大卡爾曼禮堂(Karman)舉行的歐洲問題討論會,會上有亞琛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青稞」提出問題,他希望梅克爾總理談一下對中國人權的看法。以下是德國之聲記者跟蹤「德國中文網」上反映的情況,對這次提問之前之後準備工作和結果的報導。
梅克爾總理榮獲亞琛卡爾獎
5月1日,德國總理梅克爾榮獲亞琛卡爾獎。梅克爾在850名來賓面前,表情激動地接受這一榮譽。她說她感到很榮幸。評獎委員會以此決定表彰梅克爾為歐洲統一做出的貢獻。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從亞琛發來的報導。
Merkel will Dalai Lama wieder treffen Wochenendzusammenfassung Utl: Kanz...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周日出席挪威出席奧斯路國家歌劇院揭幕式時表示,她雖然在達賴今年五月訪問德國時碰巧不在德國,但她願意再度與達賴喇嘛會晤。
Dalai Lama: China verdient Olympia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反駁中國政府關於他「綁架」北京奧運會,迫使中方在「西藏獨立」問題上讓步的指責,表示始終支持北京承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儘管西藏局勢尚未完全平復,達賴還將按原計劃於5月份訪問德國。對此,德國民眾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幾萬張活動入場券已經全部售空。
Merkel Israel
昨天,梅克爾成為了第一位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說的外國政府首腦。此前只有各國國家元首能夠享有這一殊榮。這是一個崇高的榮譽,特別是在德以間並不簡單的歷史背景之下。但是,德國之聲資深中東問題記者Peter Phillip認為,不應該因為有了這份榮譽和友好表示就對現存的問題避而不談。以下是由他撰寫的相關評論:
梅克爾表示德國對以色列負責
德國總理梅克爾目前正在對以色列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梅克爾從一開始就強調了德國對以色列生存權所承擔的特殊責任。此外,周日,梅克爾還在特拉維夫對德以兩國實現和解予以肯定與讚揚。梅克爾表示,希望揭開德以兩國關係的新篇章。德國致力於為在以巴兩國並存框架內解決中東危機付出積極的努力。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也強調指出,自以色列建國60年以來,聯邦德國始終是以色列的緊密夥伴。
梅克爾出訪以色列
本周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前往以色列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這已經是她擔任總理後第三次訪問以色列.本次訪問的背景是以色列將於今年5月慶祝建國60周年.梅克爾訪問期間將舉行德國與以色列之間的首次政府協商。
梅克爾表態:科索沃的獨立史無前例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在柏林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回答外國記者問及德國對科索沃獨立的態度時再次強調,科索沃宣佈獨立是史無前例的事件,其性質也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情況,因此不會引起連鎖反應。
德中關係真的開春了:梅克爾與溫家寶電話詳談
周五(2月15日),梅克爾總理與溫家寶總理作了「詳細的電話談話」。雙方的態度非常友好。這可能是自從德中關係結冰以來,國家主要領導人層面上的首次對話。雙方的報導重點幾乎完全不同。比如,溫家寶邀請德國政治家去西藏親身體驗,中國就沒有報導。德國之聲記者故將雙方報導全文分別刊載在此,順便比較分析一下。
人氣排名:梅克爾失分不少
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德國經濟界對聯邦總理梅克爾的總體評價不高。據德國《商報》周三報導,在一項由全德近800名頂級經理人參與的打分活動中,鐵娘子得了一個差強人意的2.8分(1分最好,5分最差)。據悉,此項民意調查是由德國《商報》與杜雷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一道委託Psephos研究所進行的。
德國全力支持以色列
在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以色列總理奧爾莫特於本周二與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會談,在中東危機中,奧爾莫特獲得了德方無條件的支持。儘管德國總理梅克爾敦促以色列總理在與巴勒斯坦人的談判中取得進展,但同時也強調指出,實現中東和平的契機掌握在哈馬斯手中。但梅克爾沒有對以色列建造猶太定居點提出批評,而建造猶太定居點是中東和平對話中的最大障礙之一。
梅克爾榮膺國際奧委會年度獎
據德新社報導,本周一(1月28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總理府中從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亦即德國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手中接過了國際奧委會2007年度獎獎杯。
「歐美應執行統一的對華政策」
科隆大學政治學和歐洲問題研究所教授呂爾博士早年是德國議會新聞記者、廣播電台、電視台和報社駐外記者,八十年代任德國政府發言人和國防部國務秘書。法蘭克福匯報本周刊登了呂爾教授有關德國和歐洲對華政策的文章,他認為:
梅克爾對中國邀請她表示高興-施泰因邁爾五月訪華
聯盟黨議會黨團認為梅克爾對華政策得到了證實
IV mit dem ehemaligen Botschafter Mei Zhaorong
周二中國外長楊潔篪在柏林參加伊朗問題的六方會談。在會談之前,他與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會晤。兩位外長微笑握手,象徵著德中關係冰凍期的結束。德國之聲記者張丹紅就德中關係採訪了正在德國巡迴演講的前中國駐德國大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所長梅兆榮教授。
沖破冰封,別無選擇
最近四個月來,德中關係一直籠罩在陰影下。德國總理梅克爾去年9月在總理府接見達賴喇嘛後,北京批評柏林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先是言辭不再友好,接下來就有了實際行動:中方取消了與德方間的部長級會議,雙邊關係進入冰封期。直到本周二,這一冰封期才正式結束。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與中國外長楊潔篪在柏林的會晤標誌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據稱促成這一結果的是低調的秘密外交和兩國外長間的書信往來。
中國的惱怒還會持續一些時間
去年9月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總理府以私人身份會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遭致中國的嚴重抗議。中方隨即取消了原定當月舉行的伊朗核問題六國外長會議。如今,這一會議終於恢復舉行。中國外長楊潔篪於今天前往柏林出席會議。中德關係似乎出現了轉機。但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教授對此持謹慎態度。
梅克爾總理今年10月將訪問中國
讀者來函20081月2集(下)
下集的「德國、德國之聲及其他」一欄中,讀者就計劃生育政策、民主與自由以及德國之聲RSS服務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讀者來函:2008年1月2集(上)
針對「中德網民激戰德國世界報線上」一文,生活在華東某小城的朋友用平實的語言描述了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此外話題涉及: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表新年致辭、中醫危機與民工子女現狀、世界最具競爭力國家大比拚等。
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表新年致辭
新年到來之際,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表了新年致辭。她表示,經過兩年的努力,德國在各方面都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她指出,今後的一年裡,降低失業率仍將是政府制定各項政策的目標。她同時強調,政府將繼續把家庭政策放在核心的位置上。梅克爾還呼籲德國加強科技創新的領先地位。德國之聲現將全文譯載如下。
大棒威脅不了中國
南德意志報駐北京記者鮑爾克在該報發表有關德中關係的評論文章後,不少讀者寫信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聖誕節後,南德意志報集中刊登了這些讀者來函。
德國社會民主黨批評梅克爾的對華政策
在對華政策上,德國大聯合政府中社會民主黨人與總理梅克爾及其基督教民主聯盟之間的分歧日趨顯著。繼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之後,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貝克也公開對梅克爾總理的對華政策提出了批評。
新年郵政引入薪水最低底線制
與歐盟放開郵遞信件市場同步,德國的郵政領域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最低薪水底限制。社民黨希望將該制度逐步擴大至所有行業,但梅克爾反對。
梅克爾與州長們討論兒童保護問題
星期三,德國總理梅克爾同各聯邦州州長在總理府會晤,重點討論了加強兒童保護問題。由於德國父母不盡心照料子女,或者虐待以及殺害自己親生孩子的事件再次增加,德國的政治家們就加強對兒童權益保護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達賴喇嘛對梅克爾會晤惹麻煩表示歉意
達賴喇嘛對梅克爾會晤惹麻煩表示歉意
中國人民日報點名批判梅克爾「捍衛人權」行為
梅克爾議會稱讚「里斯本條約」
本周四在葡萄牙首都裡斯本舉行的歐盟峰會將簽署一份新的歐盟條約「里斯本條約」。峰會前一天,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一份政府聲明中對新歐盟條約作出表態。
梅克爾見達賴但不會見台灣代表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總理府接見達賴喇嘛,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周二,台灣駐柏林代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梅克爾也能會見一位台灣民選代表,如台灣總統陳水扁。最近一個時期以來,梅克爾所推行的價值觀外交政策在德國國內政黨間引起了爭議。在此背景下,梅克爾不久前表示,今後將把價值觀外交同經濟外交結合起來。本台中文部主任馮海因就此採訪了基民盟基社盟議會黨團外交發言人馮-克萊登。
梅克爾在黨代會上自我表揚
在德國基民盟的全國黨代會上,該黨主席、德國總理梅克爾就內政外交等現實問題發表了基礎性講話。不過聯合執政的社民黨認為,該講話並不具有方針導向作用,因為梅克爾雖然說的很多,但真正打算落實的卻並不多。
德國「達賴風波」猶未盡
解鈴還須系鈴人。鑑於數周來德中關係因梅克爾接見達賴喇嘛而變得緊張,以及由此帶來的德國大聯合政府兩黨的激烈爭論,梅克爾總理周日在接受採訪時強調德中關係的友好符合德國利益。同時,「達賴風波」現在仍然是德國媒體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
中國總理溫家寶:梅克爾應該承認在達賴喇嘛問題上的錯誤
從德國工業界迫梅克爾向中國低頭說起
梅克爾總理會晤達賴喇嘛,直到近日中國連續取消兩個部長級會晤,德中關係進入冬天以來,德國經濟界基本保持沉默。現在,這個沉默被打破了,德國工業界的總協會主席要找梅克爾總理面談改善與中國關係的問題,銀行界也表示了類似的看法。此事恰發生在法國總統訪華受到超熱烈宣傳歡迎的時間段裡。兩者間有關係嗎?德中經濟關係真會受影響嗎?德中關係何時能改善?德國之聲記者綜述分析如下。
梅克爾人氣大挫被施泰因邁爾超出
據德國電視二台最新民意測驗,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的人氣首次超過了梅克爾。主要是因為梅克爾的民意得分大跌。而社民黨、聯盟黨之間對中國政策的分歧,讓德國民眾首次對大聯合政府的前景不那麼看好。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東邊日頭西邊雨—薩科齊大獲北京青睞
如果說,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冷卻對華關係的同時正在將其亞洲重點向印度傾斜,擅打太極柔力球的中國首腦很可能見招拆招,格外親近前來會晤的法國官員。這個周日(11月25日),剛於5月份入主愛麗舍宮的法國總統薩科齊首次以歐洲大國領導人的身份奔赴北京,隨同訪問的還有空中巴士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加洛瓦。據法國方面報導,外匯貯備高踞世界榜首的中國有意買下法國阿海琺核電集團(Areva)的兩座EPR核反應堆。
達賴喇嘛稱德國總理梅克爾是他的老朋友
*
德中關係爭執-德國媒體支持梅克爾
德國大聯合政府在德國外交政策問題上發生了爭執。據法蘭克福匯報報導,聯盟黨再次駁斥了前總理施羅德對現任總理梅克爾會見達賴喇嘛一事的批評,聯邦內政部長、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朔伊布勒批評外交部長、社會民主黨的施泰因邁爾說:「歷屆外交部長都會見了達賴喇嘛,只有施泰因邁爾先生沒有這樣做。」
梅克爾希望北京自己見達賴
德中關係的倒退讓德國政界感到不安,但是面對來自執政夥伴社民黨的激烈批評,梅克爾堅持認為她在總理府接見達賴是正確的,並呼籲社民黨籍外長施泰因邁爾與她採取一致立場應對北京的外交壓力。
對華政策分歧成柏林大聯合政府「定時炸彈」?
德中兩國關係因梅克爾會見達賴迅速降溫,聯合執政的社民黨與聯盟黨因對華政策的分歧產生的矛盾近日愈演愈烈,有人甚至說紅黑兩黨已經為此開始了兩年後才舉行的大選搞選戰。社民黨甚至綠黨中紛紛發出聲音批評梅克爾在外交政策上的失誤,聯盟黨當然嘴上依然強硬。
北京發火證明梅克爾正確
德語媒體高度關注中國政府收回對德國財政部長的訪華邀請一事。南德意志報發表社論認為,北京發火證明梅克爾總理實施了正確的對華政策:
後果很嚴重:梅克爾徹底失去北京信任
無論是柏林政府還是德國媒體與中國問題觀察家大都沒料到,北京對梅克爾「私會」達賴喇嘛的反應不再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特別是在梅克爾訪問印度和基民盟推出新「亞洲戰略」後,北京在梅克爾身後看到了一個企圖阻止中國崛起的「西方敵對勢力」的影子。
上一頁
第41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