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二度訪美-德美關係全面恢復
2006年5月4日廣告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就任四個月之後二度出訪美國。這是德國與美國在關係僵硬多年以來恢復到原先水準的標誌。布希與梅克爾如此交往不僅因為兩人談得來,也因為美國需要歐洲大國德國,德國也需要美國。美國在伊拉克已經達到國家能力的極限,如果華盛頓想和平解決伊朗核危機,需要德國以及印度、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搞什麼「志願國同盟」不是可行的辦法。因此,雖然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見效緩慢,但梅克爾還是主張使用和平手段。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德國和美國一樣,也希望伊朗不擁有核武器。
對華盛頓來說,梅克爾同時保持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就更為重要。德國扮演的是中間人的角色,但不是中介人。梅克爾在美國還表示,在即將舉行的歐盟-拉美峰會上將致力於完成世界貿易對話,這同樣符合美國的利益。可想而知,在大部分由左翼民粹主義分子領導的南美洲,布希總統並沒有什麼威望。
梅克爾在美國的表現嚴肅、自信、友好,但是並不諂媚。德國不需要掩飾自己的外交政策,德國的表態在國際舞台上有份量。而且白宮內部也已經逐漸意識到通過多邊解決矛盾的重要性。從表面上看,梅克爾獲得了布希的信任,這是件好事。至少現在已經修補了德美之間的關係。
而梅克爾與布希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同時在世界上最大的猶太人社團之一——美國猶太人協會百年慶典上發言,顯示出德國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