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柏林
柏林是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人,是歐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城市州。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六四紀念日前夕,「國殤之柱」落戶柏林
本周一,「國殤之柱」在柏林落成揭幕,以紀念1989年6月4日,中國大學生民主運動所遭受的血腥鎮壓。原本豎立在香港大學校園內的「國殤之柱」則已被當地警方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而被拆除沒收。
中歐智庫專家談「多極化世界」中的國際關係
日前到柏林參加一場全球智庫峰會的中國國際關係專家團呼籲全球關係需更加「包容」,表示西方與中國應「同舟共濟」,然而一些與會的西方專家仍對中國實際的開放度表達出疑慮。
49歐元暢游德國
德國從2023年5月1日起推出了價格為每月49歐元的德國通票,適用於全德範圍內所有公共運輸、地鐵、有軌電車和區域火車。
德晶片化學品對華出口管控?柏林: 目前沒有計劃
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稱,德國政府內部對於有關向中國實施晶片化學製品出口管控目前有初級階段的討論。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四與德方舉行會談時,對「德方有關出口限制措施表達關切」。德國政府周五做出回應,表示德國總理府目前沒有相關計劃。
美國監聽柏林?疑似情報涉中德國防磋商
兩家德國媒體看到一份他們評估為真實的美國秘密文件,其中講述了今年2月中國國防部代表團對柏林訪問一事。該文件稱,柏林拒絕了更進一步的軍事合作,因需要北京有更大的透明度。
日本櫻花樹是怎麼來到德國的?
德國許多城市都有觀賞性的櫻花樹。這一樹種來自日本。它們不僅在花開時節非常美麗,還是友誼的象徵,或者具有紀念意義。
北京拉近了柏林與東京的距離
德日政府在上周末舉行了首次政府間磋商。路透社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德國這樣的傳統歐洲國家正在與日本這樣的西方盟友靠攏,背後包含著對於日漸強大的中國的擔憂,希望共同抗衡來自中、俄、朝等專制國家的潛在威脅。
德國即將禁用華為、中興5G設備?
德國政府消息人士稱,出於安全考量,柏林計劃禁止電信營運商在5G網路中使用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製造的某些組件。據德媒報導,潛在禁令可能最早今年夏天實施。北京則表示「堅決反對將企業投資經營政治化」。
專訪導演鄭保瑞: 「兩邊走路」 的香港影人
本年入圍柏林電影節的唯一一部本土港片,鄭保瑞執導,杜琪峰監制的《命案》還原了許多影迷記憶中的香港味道。「香港精神」是臣服宿命還是事在人為,是頑強還是機會主義?香江影人為何北上?導演鄭保瑞在德國之聲的專訪中給出了他的答案。
記者手記:2023年,中國電影失意柏林是必然?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主角」。在當下動蕩多難的世界局勢中,2023年柏林電影節對現實和民生的關注比以往更加強烈。此次中國參展影片脫離當下現實的真空狀態,以及影人們顯露出的政治麻木或許是空手而歸的主要原因。
2023年柏林電影節「熊」落誰家?
19部作品在第73屆柏林電影節上角逐獎座,來自法國的一部紀錄片獲得了最大獎金熊獎。
柏林萬人「和平」示威:停止軍援、立即和談
烏克蘭戰爭周年之際,在德國兩位知名女性左翼公眾人物的號召下,上萬人在柏林舉行大型集會,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要求政府加大外交努力,促使俄烏雙方和談。
專訪田曉鵬導演:做了一個任性的決定
第73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導演田曉鵬帶著自己的動畫電影《深海》來到了柏林。這部頗具視覺震撼力的中國動畫在電影節引起了很大反響,展映一票難求。德國之聲也在柏林對田曉鵬導演進行了專訪。
導演韓帥談《綠夜》:「沒有那麼社會性和現實感,它其實是個寓言」
導演韓帥攜手「國民女神」范冰冰與韓國演員李珠英(Lee Joo-young)在柏林首映電影《綠夜》。影片雖主打女性與同性題材,但身兼編劇與電影學者的導演韓帥拒認這部以底層女性掙扎為藍本的故事意在投射現實。
《白塔之光》:北京男文青內心走不出的四九城
北京內城四四方方的"規矩"和年少時遙望的白塔,都是導演張律唸唸不忘的影像。《白塔之光》是他在2021年歸國的隔離途中靈感乍現寫成的劇本,它講述一個中年男人"看不到來路、見不到前方"的疲軟。
澤倫斯基柏林電影節致辭:「保持沉默就是助紂為虐」
在俄烏戰爭即將屆滿一年之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柏林電影節開幕式上表示,在當前的時局,文化可以選邊站或保持沉默,但後者實際上是助紂為虐。
柏林州議會選舉:基民盟表現最佳 社民黨微微領先綠黨
在這場選舉中,基民盟是表現最好的黨派。社民黨的現任柏林市長則遭遇失敗。未來究竟由哪個黨派來管理這個德國首都,目前尚不確定。
第73屆柏林電影節:中國電影《藝術學院》與《白塔之光》進入主競賽單元
第73屆柏林電影節將在兩周後(2月16日)開幕。在共400多部參賽影片中,繼中國導演張律的劇情片《白塔之光》後,導演兼畫家劉健的動畫電影《藝術學院》也入選主競賽名單。此外,多部華語影片被選入影展的其它單元。
柏林布蘭登堡機場因罷工取消所有航班
原定於周三在柏林布蘭登堡機場起飛和降落的大300架航班被取消。這是自2018年以來德國影響最多航班的一次罷工。
柏林,一座間諜之城
在冷戰期間,由於柏林是東部和西部兩個陣營之間的邊境城市,間諜接踵而來。這裡是瞭解柏林間諜歷史的必看景點。
100年前第一家中餐館在德國開張
也許中餐館登陸德國的歷史還更早些,但有史料可尋的第一家中餐館,是柏林康德大街由中國使團廚師經營的"天津"餐館。
新年夜 德國警方及消防隊屢遭焰火襲擊
12月31日辭舊迎新之際,在德國幾個大城市承擔出警任務的警察、消防員卻屢屢遭到禮花爆竹襲擊。現在,不少人呼籲加大對這些喝得醉醺醺的年輕人的懲罰力度,並部署更多的監控攝影機。
德語媒體:柏林的中國難題
至遲從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德國聯邦政府就一直在試圖減少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然而這一切談何容易,畢竟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
遍地是死魚!柏林市中心的巨型魚缸爆裂
本周五在柏林的米特區(Mitte),警察和消防人員展開緊急行動,原因是這裡的水族館——一個裝有1000立方米水的巨型圓柱體魚缸——爆裂了!
柏林巨型水族缸炸裂 百萬升水湧入街道
柏林著名旅遊景點雷迪森飯店水族館的巨型水族缸周五突然炸裂,1000立方米的水湧入街道,缸中的1500條魚幾乎都死亡。飯店中的數百名住客已被疏散。水族缸炸裂的原因暫時不明。
現場紀實:「白紙革命」時代的新青年
89年以來,從未有過這樣一場自中國內地興起,蔓延多個國家,湧現得如此之快之廣的線下社運。當人們開始談論「白紙革命」將何去何從時,我們詳細詢問了12月3日在德國柏林參與集會並發言的一名留學生和一名德籍華人,講述他們為何跳出舒適圈去為他人抗爭。
「白紙革命」在柏林:海外九零後為何吶喊?
一群中國青年週六(12月3日)在柏林發起「白紙革命」示威,中國詩人楊煉與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也現身聲援。數百人不畏風雪遊行至中國駐德大使館前,且許多都是九零後。他們為了什麼而吶喊?德國之聲進行了現場採訪。
柏林華語獨立影展:不一樣的中國聲音
在中國主流電影於社會現實頗顯斷裂的今天,中國獨立影人紛紛將作品送往海外,他們從個人紀錄的角度為更廣泛的觀眾呈現了一個微觀下的中國。柏林的多元空間使它成為了華語文化圈的新自由之都。
柏林為接納更多烏克蘭難民做準備
隨著俄羅斯加大對烏克蘭民用基礎設施的攻擊,柏林開始為接納更多湧入德國的難民進行準備。目前柏林市政府計劃為最多1萬名新到的烏克蘭難民提供住所,然而找房之路十分艱難。
曾因批評德總理惹議 前烏克蘭駐柏林大使接任副外長
烏克蘭任命其前駐德國大使梅爾尼克接任副外長職務,他直言不諱的外交風格近幾個月來在柏林和其他地方掀起了波瀾。
覺醒與恐懼之間:「留德華」首辦人權集會
伴隨聲著國際歌的歌聲,中國青年首次在柏林振臂高呼自由民主與公民覺醒,他們公開痛斥當今中國政府以及剛剛在二十大連任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一位抗議者在集會後寫道:「以後看到世界鐘都會想起今天,想到自己並不孤獨。」
客座評論:張愛玲、肖爾茨與柏林牆
德國總理肖爾茨前往中國訪問引發大量批評聲音。但漢學家呂恆君卻從三十年前柏林牆的歷史與與七十年前張愛玲從中國大陸流亡香港的故事中總得到感悟,認為肖爾茨此行自有其重要意義。
德國氣候保護團體「擾民」行為犯眾怒
攻擊名畫、將手黏在藝術品上、路中央靜坐癱瘓交通……德國的氣候保護團體以愈來愈激烈的手段進行抗議,他們認為只有「戳到痛處」才能讓人正視問題。但他們這樣做要面臨法律後果,民眾對這樣的作法也評價兩極。
評論: 請給予法國更多熱情,肖爾茨先生!
巴黎生悶氣,柏林很不滿。德國之聲評論員Bernd Riegert指出,德國和法國之間的氣氛不和是惱人的,不過將之稱為危機言過其實。歐洲引擎還會繼續運轉。
德國政府的2000億歐元巨型救濟計劃: 公平嗎?
德國政府宣佈了大規模救濟計劃,以應對飆升的能源價格。不過,有人批評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此外,該計劃也讓其他歐盟領導人不滿,認為這將德國利益置於歐盟之上。
歐洲旅遊業復甦 遊客湧入觀光名城
在經過兩年多與防疫措施有關的旅行限制後,遊客正逐漸回到歐洲的主要城市。
專訪:《隱入塵煙》導演——目光落在忽視上
出生成長於中國甘肅大西北農村的導演李睿珺的影片《隱入塵煙》,是入圍第72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的唯一華語影片。在中國市場經歷了短暫的意外走紅後,這部描寫中國底層苦難的影片今年9月底已經被全面下架。
馬拉松太難?看看這位82歲老奶奶!
42公里的馬拉松,你覺得太難嗎?這位82歲的女士是否能夠治好你的精神內耗。她已經跑完了2300多次馬拉松。
為什麼德國部分工業界同柏林對華政策唱反調?
德國聯邦經濟部已經開始籌劃改變中國政策的路線,核心訊息是:「如果德國企業願意,可以繼續留在中國投資,但不要指望『麻煩』到來時得到德國納稅人的拯救」。對華經濟路線的改變令德國部分工業界感到緊張和不安。
華沙要柏林賠償: 二戰中波蘭損失1.3兆欧元
二戰爆發整整83周年之際,波蘭就這場戰爭給該國造成的損失發表報告。波蘭方面稱,有關戰爭索賠的談判將隨即展開。
戈爾巴喬夫——在德國最受歡迎的俄羅斯人
他恐怕是德國最受歡迎的俄羅斯人了。他憑借開明、平易近人的風格贏得了德國人的好感。德國人和戈爾巴喬夫——這是一種特別的友誼。
德國那些享譽歐洲的老飯店
整整25年前,柏林富有傳奇色彩的老飯店「阿德隆」重新開張。二戰期間,該飯店被嚴重損毀。阿德隆重新開張二十五周年之際,讓我們來看一下德國都有那些最著名的飯店。
柏林-北京直飛航班回來啦?——沒有的事!
幾天前,中國海南航空公司和柏林/布蘭登堡機場( BER )發消息稱,柏林和北京之間又有了直飛航班。包括柏林布蘭登堡電台在內,眾多媒體也作了相關報導。然而,德國之聲的調查結果顯示:根本談不上直航。
柏林驕傲遊行:反對仇恨、戰爭和歧視
這個周六(7月23日)是本年度的柏林驕傲遊行,也被稱作克里斯托弗大街紀念日(CSD),主題是「在愛中團結」。DW帶您回顧這個遊行活動的歷史。
能不能講「兩性」?柏林一場講座引起的風波
由於受到跨性別權益支持人士的抗議,德國最知名學府之一柏林洪堡大學上周臨時取消了一位生物學家的一場公開講座。此舉引發了更多爭議,批評者認為,這是限制學術自由的做法。
馬斯克:柏林和德克薩斯州的特斯拉工廠是「巨大的錢坑」
這位南非出生的企業家說,低產量和供應鏈問題使新工廠付出高昂的代價,特別是柏林的工廠遇到了工會和環保的挑戰。
戰爭陰影下 柏林紀念1953年「6.17」起義
德國政要參加了「6.17」起義69周年紀念活動,指出烏克蘭戰爭沉痛地提醒人們,民主價值觀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爭取和捍衛。
柏林駕車撞人事件可能因精神錯亂導致
柏林市中心一廣場致命駕車撞人事件發生翌日,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是一次精神錯亂行為。29歲的肇事司機據信「精神失常」。
柏林發生死傷嚴重的汽車衝撞事件
在柏林西部,一輛汽車周三上午衝撞人群,造成至少一人喪生,多人受傷,其中五人面臨生命危險。這次事件與2016年聖誕市場恐襲案的事發地距離很近。
柏林撤除擔保後 大眾堅持營運新疆工廠
德國政府不再為大眾汽車在華投資提供擔保,是否會對這家老牌車企的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專家認為,儘管短期層面上影響很小,但是柏林政界釋放出的長期訊號不可小覷。
上一頁
第3 頁,共4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