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柏林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Berlinale)是與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齊名的國際影展盛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愛」(AI) 拍電影 - 小預算拍大片
曹譯文的電影《然後呢》僅使用AI圖像,讓預算有限的影片製作也成為現實。
柏林電影節為何鍾愛華語片?德國竟藏著「歐洲橫店」
如果讓你說出第一部讓華語電影走進西方觀眾的電影,你會想到哪一部呢?1988年張藝謀憑借《紅高粱》拿到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標誌著華語電影走向國際。你知道德國有一個「歐洲橫店」嗎?一部外語電影需要經歷怎樣的磨難才能進入德國市場呢?
柏林電影節:中國導演霍猛獲最佳導演獎
第75屆柏林電影節於本周六(2月22日)舉行了頒獎典禮,挪威導演豪格魯德的影片《Drømmer》(夢)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中國導演霍猛執導的電影《生息之地》獲得最佳導演獎。
專訪范冰冰:柏林是我的「福地」 德國總理也是影迷
本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委之一范冰冰接受了德國之聲專訪。她對柏林有什麼印象?評審團如何評選佳片?與德國總理肖爾茨見面都說了什麼?與國際團隊合作中的感受和最大挑戰又是什麼?一起走進她的世界。
專訪文晏:應該有更多的女導演來拍女孩的故事
柏林電影節評審團的評選標準是什麼?疫情對中國電影業帶來怎樣的衝擊?女性導演是否更懂如何拍攝女性?導演文晏接受了德國之聲的專訪。
專訪文晏: 女導演不該被設限
由文晏執導的《想飛的女孩》入圍本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並非是這位女導演首次來柏林。她擔任製片的《白日焰火》於2014年斬獲獎項,2019年又以評審身份參與最佳長片處女作的評選。柏林電影節評審團的評選標準是什麼?疫情如何影響中國電影業?
柏林電影節: 直擊紅毯!《想飛的女孩》主創亮相
本周一,入圍今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想飛的女孩》舉行首映。導演文晏攜主演文淇、劉浩存等主創亮相紅毯,現場星光璀璨, 還有哪些明星驚喜現身?今年的電影節還展映了哪些華語影片?
直擊柏林電影節!華語片入圍主競賽單元
第75屆柏林國際影展上,有哪些華語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紅毯星光熠熠,范冰冰和誰一起走紅毯?首個獎項花落誰家?讓我們一起直擊柏林電影節。
第75屆柏林影節:華語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 范冰冰任評委
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本周四(2月13日)重磅開幕,今年電影節共展映來自世界各地的兩百多部影片,有兩部中國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此外多部華語影片被選入影展的其它單元。范冰冰受邀擔任本屆電影節評審之一。
徐悲鴻畫動物這麼厲害 都是在德國寫生練的? 柏林學習背後的秘密
藝術大師徐悲鴻的奔馬著稱於世,但他畫其他動物也是獨具特色的絕頂高手。他筆下的動物為何栩栩如生?這和他在柏林的求學經歷密不可分。還有哪些中國藝術家曾經在柏林生活?而知名中國高校北京大學的創建又和柏林有什麼關係?
記者手記:問問孩子,這到底是個怎樣的世界?
令人窒息的中國內卷,深陷窮途的阿富汗難民……無數來自世界不同角落、令人記憶猶新的電影畫面,帶觀眾透過少年們的故事,瞥進現實社會的炫惑與紛擾。
歸屬感與鄉愁: 「台灣遊客奇遇中國移民」
來巴西討生活的福建男人福安,擠在滿是「中國製造」的小商品市場裡,在彷彿永無休止的桑巴舞曲中,與太平洋彼岸的故鄉漸行漸遠。影片《睡覺時眼睛睜開》在柏林獲獎。德國之聲專訪了該片導演妮莉‧沃拉茲。
柏林電影節頒獎式爆反以色列言論引波瀾
柏林電影節周末落下帷幕。頒獎式上,有獲獎者痛斥加薩正在發生「種族屠殺」,領獎台上驚現停戰標語和巴勒斯坦頭巾。這一被譽為最具政治色彩國際影展的電影節再度成為爭議點。
專訪導演王小帥: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記憶是非常重要的
知名導演王小帥今年又帶著新片《沃土》重登柏林影展。該片透過一個男孩子的夢境,展現中國農村的變遷。借《沃土》正在新生代單元放映之際,王小帥接受了德國之聲的專訪。
政治與藝術交織:柏林電影節開幕
為期十天的柏林電影節開幕。第74屆柏林電影節共有來自80個國家的239部電影參展。單是競賽單元就有20部電影角逐金熊獎。今年的評審團主席是好萊塢黑人女星露琵塔尼詠歐。
2024年柏林電影節前瞻:紅地毯上的戰爭與政治
不少娛樂業領軍人物來到寒風凜冽的柏林,參加為期11天的柏林電影節開幕式和各種派對。但是加薩戰爭、伊朗的文化壓制以及德國日漸擴大的極右翼勢力有可能破壞本屆柏林電影節的歡樂氣氛。
專訪導演鄭保瑞: 「兩邊走路」 的香港影人
本年入圍柏林電影節的唯一一部本土港片,鄭保瑞執導,杜琪峰監制的《命案》還原了許多影迷記憶中的香港味道。「香港精神」是臣服宿命還是事在人為,是頑強還是機會主義?香江影人為何北上?導演鄭保瑞在德國之聲的專訪中給出了他的答案。
記者手記:2023年,中國電影失意柏林是必然?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主角」。在當下動蕩多難的世界局勢中,2023年柏林電影節對現實和民生的關注比以往更加強烈。此次中國參展影片脫離當下現實的真空狀態,以及影人們顯露出的政治麻木或許是空手而歸的主要原因。
2023年柏林電影節「熊」落誰家?
19部作品在第73屆柏林電影節上角逐獎座,來自法國的一部紀錄片獲得了最大獎金熊獎。
專訪田曉鵬導演:做了一個任性的決定
第73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導演田曉鵬帶著自己的動畫電影《深海》來到了柏林。這部頗具視覺震撼力的中國動畫在電影節引起了很大反響,展映一票難求。德國之聲也在柏林對田曉鵬導演進行了專訪。
導演韓帥談《綠夜》:「沒有那麼社會性和現實感,它其實是個寓言」
導演韓帥攜手「國民女神」范冰冰與韓國演員李珠英(Lee Joo-young)在柏林首映電影《綠夜》。影片雖主打女性與同性題材,但身兼編劇與電影學者的導演韓帥拒認這部以底層女性掙扎為藍本的故事意在投射現實。
《白塔之光》:北京男文青內心走不出的四九城
北京內城四四方方的"規矩"和年少時遙望的白塔,都是導演張律唸唸不忘的影像。《白塔之光》是他在2021年歸國的隔離途中靈感乍現寫成的劇本,它講述一個中年男人"看不到來路、見不到前方"的疲軟。
澤倫斯基柏林電影節致辭:「保持沉默就是助紂為虐」
在俄烏戰爭即將屆滿一年之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柏林電影節開幕式上表示,在當前的時局,文化可以選邊站或保持沉默,但後者實際上是助紂為虐。
第73屆柏林電影節:中國電影《藝術學院》與《白塔之光》進入主競賽單元
第73屆柏林電影節將在兩周後(2月16日)開幕。在共400多部參賽影片中,繼中國導演張律的劇情片《白塔之光》後,導演兼畫家劉健的動畫電影《藝術學院》也入選主競賽名單。此外,多部華語影片被選入影展的其它單元。
專訪:《隱入塵煙》導演——目光落在忽視上
出生成長於中國甘肅大西北農村的導演李睿珺的影片《隱入塵煙》,是入圍第72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的唯一華語影片。在中國市場經歷了短暫的意外走紅後,這部描寫中國底層苦難的影片今年9月底已經被全面下架。
期待歲月靜好 最終「隱入塵煙」
2022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唯一華語影片的身份,讓《隱入塵煙》頗為受人矚目。聚集柏林的國際影評人如何看待這部中國農村題材的影片?而在中國有機會在公映之前便先睹為快的那些觀眾又有何看法?
柏林電影節在疫情中開幕
在嚴格的疫情防範措施之下,第72屆柏林電影節以法國導演歐容的新作《彼得‧馮‧康德》開幕。这是對電影力量的讚美。
希望的象徵:柏林電影節即將開幕
第72屆柏林電影節將於2月10日晚開幕,共有18部影片參加金熊獎和銀熊獎的角逐,其中包括一部中國電影、由李睿珺編劇並執導的《隱入塵煙》。
武漢紀錄片柏林電影節獲獎
中國年輕女導演朱聲仄的紀錄片《河流,奔跑著,倒映著》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獨立單位獎卡裡加裡獎,這是一部關於武漢的作品。
評論:金熊獎獲獎電影「不只是黃片」
「羅馬尼亞黃片」擒獲柏林金熊,這樣的標題吸引了無數眼球。但德國之聲評論員Elizabeth Grenier認為,拉杜‧裘德的作品符合柏林金熊獎無懼探討政治的傳統。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倒楣性愛,發狂黃片》
一盤自制性愛錄像帶引發的故事抓住了瘟疫時期的時代精神?除了這部令人「發狂」的金熊獎影片之外,還有更多精彩的故事。
線上打開柏林電影節的七大理由
對專業人士和媒體而言,柏林電影節已經開始——採用純線上方式。七大原因說明,何以坐在沙發上度過柏林電影節也頗富刺激性。
新冠模式下的柏林電影節
對業界人士而言,柏林電影節於3月1日開幕,但並非所有電影都會放映,紅地毯和若干作品要等到6月份才能和觀眾見面。
柏林電影節「一分為二」 哪些佳作入圍?
歐洲依然籠罩在新冠疫情威脅下,第71屆柏林電影節也不得不調整日程安排。參展影片和評委人選日前出爐,入圍作品以歐洲和亞洲電影為主,東道主德國風光獨佔。
2021年柏林電影節的大咖評委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不設評審團主席。六位導演出任評委,均為曾經的金熊獎得主。
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者
拉索羅夫(Mohammad Rasoulof)以「無邪」("There Is No Evil)一片榮膺2020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下面,我們向您介紹本屆電影節的各獎項得主。
專訪李安: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奧斯卡
第70屆柏林電影節,導演李安來柏林「還個人情」。他首次對外講述了被韓國導演奉俊昊「超車」的感受,以及新冠疫情期間的各種現實是否能拍成電影。
近距離感受 70歲的柏林電影節
第70屆柏林電影節如今已經落下帷幕。回味近距離接觸後的感受,會發現新領導層帶領下的電影節沒有大刀闊斧的革新,只有細膩溫情的微調。
在柏林 遇見香港「手足」
一群香港年輕人製作完成的電影《手足》,成為此次第70屆柏林電影節上唯一關注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影片。主創人員向電影節觀眾解釋香港人為什麼要上街,以及這場運動的最可愛之處。
柏林電影節非官方小白指南
作為一位朝拜柏林電影節的小白,如果你既不是電影屆專業人士,也不是媒體記者。就需要一些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玩轉電影節。德國之聲傾情奉獻總結多年經驗的非官方小白指南。
專訪:「不太愛哭」的賈樟柯
從獨立電影人到人大代表,賈樟柯作為藝術創作者的經歷非常獨特。再次來到柏林,來到他夢開始的地方,和中國體制走的越來越近的他,表示自己的初心未變。
柏林電影節創辦人曾為納粹高官 同名獎項被叫停
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在即。電影節官方緊急叫停銀熊獎中一個重要的獎項——阿爾弗萊德‧鮑爾獎。起因是德國《時代周報》今年1月底揭露出柏林電影節創辦人阿爾弗萊德‧鮑爾二戰時期曾擔任納粹高階官員。
第70屆柏林電影節:無一中國影片入圍
在新的領導團隊下舉辦的柏林電影節即將迎來70歲「大壽」。而素有「成就了一代中國電影大師」之稱的柏林電影節,今年未能有任何一部中國大陸作品進入主競賽單元。電影節組委會解釋了其中原因。
艾未未:「取消片子的理由是我的政治身份」
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艾未未在短片集《柏林,我愛你》中的作品被取消。據艾未未自己的分析,這是出於政治考慮,因為展現他參與的電影是一種政治擔當。
柏林電影節典禮現場 王景春、詠梅成影帝影后
柏林電影節在本周六舉行頒獎典禮。之前被業內人士看好的 《地久天長》 擒得銀熊獎。男女主角包攬本屆影帝影后,兩位演員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忍不住相互擁抱,表達喜悅和激動之情。
《漫遊》導演祝新:回到最簡單的東西裡面去
在此次參與柏林電影節的眾多華語電影中,95後導演祝新的長篇處女作《漫遊》入圍了以先鋒著稱的論壇單元,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父母支持的兩萬塊錢,讓導演祝新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漫遊在「奇跡」裡的感覺。
柏林電影節閉幕式 為張藝謀擺上「空座椅」
第69屆柏林電影節「熊歸何處」已經有所定論。華語電影在張藝謀《一秒鐘》缺席的情況下,仍然表現不俗。而評委會主席在閉幕式上,盡最大的可能表現了對這種缺席的不滿。
柏林電影節 金熊獎10大熱門
誰會拿到今年的金熊獎和銀熊獎呢?雖然答案在周六晚上才能揭曉,但這幾部電影都是被評委看好的作品,其中兩部是中國導演的影片。
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
柏林電影節近尾聲,王小帥執導的《地久天長》被看作是大獎熱門。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王導談及他的這部片子以及張藝謀無緣柏林、電影節主題「個人的即政治的」等熱門話題。
專訪王小帥:地久天長
柏林電影節近尾聲,王小帥執導的《地久天長》被看作是大獎熱門。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王導談及他的這部片子以及張藝謀無緣柏林、電影節主題「個人的即政治的」等熱門話題。
上一頁
第1 頁,共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