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李克強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七位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專訪:兩會將發出哪些重大訊號?
在中共今秋將舉行十九大以及川普任下中美關係不確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即將舉行的中國兩會尤為受到關注。本台記者就此採訪了香港知名中國事務評論家林和立。
李克強、梅克爾通話:為自由貿易打氣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增加。在該氣氛中,中國希望與德國加強合作,維護世界市場的穩定。兩國總理在電話交談中表達了相互支持。
遼寧承認經濟數據注水 李克強主政時也人造
中國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常遭外界質疑,而官方近日公佈的一則消息讓這樣的懷疑又多了一例佐證。遼寧省政府承認在2011年至2014年之間經濟數據「有水分」。本周五,中國即將公佈201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數字。
政壇不倒翁黃奇帆卸任重慶市長 傳將被重用
重慶市周五(12月30日)通報說,黃奇帆辭去市長職務。他有可能調往北京,晉升國務院秘書長,輔佐李克強總理。
李克強出訪俄羅斯 「老大哥」藉機表信心
正在出訪中東歐國家的中國總理李克強已經抵達俄羅斯,出席第21次中俄總理定期會晤。中俄貿易在過去的幾年中雖然經受了不小的打擊,怎樣用「大項目」度過難關?是兩國領導人關注的焦點。
李克強抵達裡加 欲在中東歐"大興土木"
本周六(11月5日),李克強和16個中東歐國家首腦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舉行會晤。德新社指出,本次峰會的一個主要議題是中東歐地區的基礎設施項目。
外交羞辱?嘉布瑞爾親自「辟謠」
德國經濟部長嘉布瑞爾的這次北京之行從一開始就「陰雲籠罩」,而訪問第一天的一項行程安排又讓外界產生各種猜測。嘉布瑞爾不得不自己出面加以澄清。
德語媒體:誰將接替習近平?
在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之際,德語媒體重點關注習近平的繼任究竟會是誰?還是說,他會改變規則延長自己的任期?
客座評論:習近平將在六中全會上加強從嚴治黨
Willy Lam 林和立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24日在京召開,財產公開制、「習李之爭」等都是看頭。
習近平執政下,中國經濟決策發生了致命變化?
有美國學者提出:習近平上台以來,經濟大權被從國務院轉移至黨中央,這造成了中南海南院與北院間的不和,影響了中國改革進程,也給中國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現在讓我們來聚焦北京經濟決策過程及其影響。
北京承諾在澳門建設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
正在澳門視察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北京方面支持在澳門建設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和設立中葡合作發展基金總部,同時也提出一系列惠益於澳門經濟發展的政策。
穿球服持球棒 李克強訪加還做了啥?
中國總理李克強以「我們沒有任何藉口,中加之間必須實現雙贏」的十足信心結束了對加拿大的訪問。作為13年來首訪該國的中國總理,李克強此行對兩國關係的意義非凡。
李克強聯大「首秀」 強調北韓無核化
李克強正在紐約出席第71屆聯合國大會。在他周三的講話中,這位中國總理特別強調了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問題。與此同時,中美兩國也對一家涉嫌協助朝核項目的遼寧企業展開調查。
李克強:誰贏大選,中美關係都會積極發展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紐約出席一個經濟論壇時表示,無論誰贏得美國大選,中美關係都將繼續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他還表示,中國將在紐約設立人民幣清算行。
平壤推進導彈計劃 中國願加強與美涉朝合作
北韓宣佈,成功進行了衛星運載火箭新型引擎地面點火試驗。本周一,正在紐約出席本屆聯大全體會議的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雙邊會談中達成共識,加強涉朝合作。
李克強承諾提供1億美元應對國際難民問題
在聯大會議期間,各國領導人應邀出席聯合國難民問題峰會。中國總理李克強承諾在現有基礎上,在提供1億美元援助。此前,民間組織對峰會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被控竊密罪加拿大人高凱文獲釋
被拘押兩年的加拿大人高凱文(Kevin Garatt)周四回到加拿大。此前他在中國被控涉嫌竊密等罪名。高凱文獲釋也正值加中兩國總理互訪之際。
加中總理會面 李克強罕見回應高凱文案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開始其就任以來的首次對華訪問。在同中國總理李克強會面時,雙方還提及了受關注的高凱文間諜案。
習近平"瞄準"共青團:不斷挨批 終被改革
多次遭中共中央、包括習近平本人批評的共青團終於不出意外地被「動刀」。有專家分析指出:「習近平弱化整個團派,總理李克強就會被邊緣化」。
「1+6」圓桌對話 李克強呼籲協調經濟政策
中國總理李克強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等六大國際組織的負責人舉行會議,據稱尚屬首次。有分析認為,北京希望擴大在多邊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
李克強再談英國脫歐
周二繼續舉行的「夏季達沃斯經濟論壇」上,李克強再次就英國脫歐事件進行表態,希望各界能夠阻止恐慌情緒的蔓延。同時,他還強調,北京會為外資的進入進一步地放寬准入條件,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投資市場」。
李克強罕見評論:英脫歐增加世界不確定性
英國公投脫歐後,中國領導人就此發表公開評論,這一反常的舉動反應出歐盟經濟動蕩的巨大影響。人民幣繼續面臨貶值壓力,中國總理強調,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
德中政府磋商 雙方強調避免貿易戰
本周一,第四輪德中政府磋商會議正式在北京開始,雙方總理以及26個政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談重點關注了中德、中歐之間的經貿關係。磋商會議後,梅克爾還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共進晚餐。
日本外相「如願」見到李克強
周六,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北京與中國總理李克強、外長王毅、國務委員楊潔篪會面。中方強調,要「聽其言觀其行」來判斷日方是否有改善雙邊關係的誠意。
瑞士聯邦主席訪華 力爭擴大合作
中國和瑞士兩年前就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在瑞士聯邦主席訪華期間,兩國決定加大在創新和研發領域的合作力度。
「屍位素餐式」腐敗怎麼治?
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再次強調「為官不為也是變相腐敗」, 「國務院將繼續開展大督查」。專家指出中國目前庸政、懶政的問題嚴重,但是也有解決辦法。
博鰲''蕭李會'' 李克強重申兩岸同屬一中
出席亞洲博鰲論壇的台灣前副總統蕭萬長,24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晤。蕭萬長發言提及''兩岸一家親''時,李克強特地打斷蕭萬長,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是不能改變的事實。
李克強博鰲演講 各種安撫打氣
就備受外界關注的中國經濟形勢,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從「怎麼看」、「怎麼干」兩方面進行了總結性闡述。
2016博鰲年會—數亮點、表信心
又到了一年一度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時間。今年年會「重頭戲」在哪裡?「新未來、新活力、新願景」的主題又傳遞出哪些訊息?
澤林視點:更多開放
中國人大對一個支持更多市場經濟的五年計劃點頭。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是總理李克強的勇敢之舉,然而要兼顧發展與改革並不容易。
專訪:經濟下行與政治集權的雙重壓力
本周三(3月16日)閉幕的中國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批准了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確定主要目標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國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時雖承認經濟」下行的壓力確實在持續加大」,但仍對中國經濟完成既定目標表示信心。曾在清華大學政治系任教的自由
長平觀察:總理記者會,幾多"金句"亮瞎眼?
媒體聚焦李克強在記者會上的"金句"。時評人長平認為,民眾手中沒有解析工具,"權力二維碼"就是亂碼一團。
北京:不管下屆美國總統是誰,無礙雙邊關係
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在兩會閉幕記者會上表示,不管明年誰入主白宮,中美關係的發展都"不受影響"。這是中國最高層首次直接談及美國選舉話題。此前,尤其是共和黨候選競爭人川普有關"六四"的言論曾引發不少海外民運組織及個人的批評。
赤字創新高 李克強表示「希望大於困難」
儘管中國經濟面臨著許多困難,但是在周三閉幕的全國人大上,所通過的十三五規劃依然力爭實現經濟高增長、促進投資增長、提升民眾收入水準。這些目標究竟能否實現?李克強總理對此表示充滿信心。
美國初選大局初定?
在昨天的又一個"超級星期二"初選中,共和黨的川普和民主黨的希拉蕊‧克林頓再度獲勝。川普党內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盧比奧宣佈退選。中國最高層首次直接表態。
中國公佈2016年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人大會議在北京召開,總理李克強宣佈,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6.5%—7%。這是近20年來中國政府首次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一個區間。
李克強:努力縮減過剩產能 正確處理失業問題
中國總理李克強向來訪的美國財長雅各布‧盧表示,北京正努力推行改革,縮減煤炭、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李克強重申不會讓人民幣貶值來促進出口。與此同時,中國央行今年首次降准。
梁振英赴京述職 座位調整引熱議
香港特區首長梁振英在今年向中央領導人述職時,新的座位安排引起港媒廣泛關注。也有媒體指出,北京到目前為止尚未決定下任特首人選,因此現階段只會「慎言」。
與霧霾鬥爭 中國定下「硬任務」
雖然巴黎氣候峰會的與會各方仍在就環保減排最終協議的內容「討價還價」,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有所行動。
李克強訪大馬「拋橄欖枝」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訪問馬來西亞期間釋放大量經濟「利好」訊息,媒體評述認為,除了加強雙邊經貿關係之外,中國此舉也旨在減少因南中國海主權爭議而引發的地區緊張關係。
李克強稱北京有責任推動綠色增長
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期間,法國核能集團與中國國有核能企業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李克強與奧朗德在周二舉行會面,據法新社報導,他向這位法國總統表示,中國已消耗過多資源,現今有責任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
習近平: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速至少6.5%
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的年經濟增長率應至少保持6.5%,才能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
德語媒體:"經濟是粘合劑"
中斷3年半後,韓中日恢復舉行三國領導人峰會。德語媒體紛紛予以報導併發表評論,指出經濟最終成為三國致力於緩和東北亞局勢、改善相互間關係的最大動因。
澤林視點:三邊峰會喚起希望
中、日、韓峰會明顯反映出誰和誰是搭檔及其原因。這樣的峰會今後將和從前一樣每年舉行一次。本台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認為,這是邁出的重要一步。
李克強首爾會安倍 籲日本正視和反省歷史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日在首爾會晤,雙方同意採取措施改善中日關係。安倍周一則與韓國總統朴槿惠談及南海議題,並同意及早解決慰安婦問題。
中斷三年重啟的峰會 象徵大於實質
韓國總統朴槿惠、日本首相安倍和中國總理李克強在首爾舉行三國領導人峰會,就加強合作達成共識。
李克強抵首爾 中韓「戰略磋商」
中國總理李克強今天抵達首爾,與韓國總統朴槿惠會晤,並出席韓中日三國領導人會議。李、朴達成共識,「深化中韓雙邊戰略層面交流」。
默嬸打道回府 問題形影相隨
梅克爾已經結束了任期內的第八次訪華。與外界預期中有所不同的是,德國沒有像英國一樣給中國「磕頭」,卻還是受到了中國方面高級別的禮遇。梅克爾想談想做的事情,一樣都沒少。
評論:熊貓與禮炮
在中國眼中,德國是否已失去重要性?這是梅克爾訪華前,人們心中的一大疑問。德國之聲評論員Philipp Bilsky認為,如今答案很明確:北京竭盡所能扭轉這樣的看法。
梅克爾到訪李克強家鄉
德國總理梅克爾訪華第二天來到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故鄉安徽,兩國政府首腦就進一步推進中德青少年交流達成一致。另外,兩國又簽訂了十多項合作協議。
上一頁
第5 頁,共1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