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李克強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七位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李克強70冥誕:官媒高調紀念,社媒限制轉發
7月3日,中國前總理李克強70冥誕,人民日報發表長篇紀念文章,但是社群網站被要求限制轉發,部分已轉發文章被「404」。
中國兩會閉幕:經濟求解,安全為本
當地時間周一下午,十四屆中國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閉幕會,為期一周的中國本年度兩會落下帷幕。會議雖然較多關注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但推出具體措施卻有限。
德語媒體:弱勢的總理
取消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的總理記者會,無疑是本次人大會議爆出的最大冷門之一。儘管中國官方並未給出取消記者會的原因,但德語媒體普遍認為,此舉顯示中國總理的職權正在被進一步削弱。
德語媒體:不斷被邊緣化的中國總理
周一,中國人大發言人宣佈,今年和今後幾年將不再舉行人大會議後的總理記者會。雖然中國人大會議被普遍視為"政治秀",但取消已有三十年歷史的總理記者會傳統,仍令人感到意外。
那些年中國總理記者會的「金句」
今年的全國人大尚未開幕,中國官方就發布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會後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的消息。已有30多年歷史的總理記者會一直被視為兩會重頭戲,既是中國總理的高光時刻,又是外界瞭解中國領導人個人風格的難得機會,有時甚至很有料。
當改變慣例成常態——中國總理記者會為何取消?
中國宣佈今年的人大閉幕後不舉行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十四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該消息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在中國的社群網站則成為被禁止討論的話題。海外社交平台上,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學者紛紛發表評論。
德語媒體:中國總理李強的宣傳秀
中國總理李強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前劇透了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數據:2023年,中國經濟實現了5.2%的增長,超過了政府給定的目標。不過,對於今後的經濟展望,多數專家卻並不認同李強總理的樂觀態度。
官方稱"中等收入群體達四億" 中國人收入有多少?
近日,中國"中等收入群體達四億"的說法再次引起爭議。有人提出疑問說,既然有四億中等收入群體,為何拉不動消費?一些網友認為,這是因為對中等收入的統計跨度太大。也有專家指出,不要忘記還有更多的低收入者。
2023中國大事記
對於許多中國民眾來說,快要過去的2023年,依然是無比艱難,壞消息遠遠多於好消息的一年。能讓人高興起來的事情不多——但總還是有。DW德國之聲為您用12張圖總結2023年的中國大事記。
三中全會推遲 專家:揣測過早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未像過去那樣在10月、11月舉行,引起媒體揣測。但倫敦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曾銳生向德國之聲表示,這並未違反中共規章。鑑於中國經濟形勢極其嚴峻,習近平很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考慮如何決策。
牆外文摘:習近平畫像與陽具中心主義
上海萬聖節遊行中,出現很多LGBTQ的元素。有女子將自己裝扮成陽具,最後被警察帶走。有評論認為,這樣的行為藝術嘲諷了中國當代社會文化中「陽具中心主義」的現狀。遍佈中國街頭的巨幅習近平畫像也是這種陽具符號的隱喻形式。
客座評論:浮士德的悲歌——憶有關李克強總理二三事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驟然離世,可謂象徵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一代知識菁英社會理想的黯然收場。並且,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也是秉持「太初有為」、努力改變社會,卻最終理想未竟的浮士德式悲劇。
中共低調告別李克強,淡化輿論悼念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遺體周四(11月2日)火化,官方舉行的告別活動低調過場。當局同時嚴密管控民間自發的悼念言論。
梅西本月中國行為何取消 ?
梅西目前效力的美國足球俱樂部「邁阿密國際」周三宣佈,本月前往中國參賽計劃已經取消。賽事主辦單位NSN表示,取消賽事是為了表達對已故李克強總理的尊重。
德國專家評對李克強的哀悼:人們意識到他是一股抗衡的力量
德國符茲堡大學教授費多麗(Doris Fischer)向德國之聲表示,人們對已故總理李克強非同尋常的哀悼,大概是意識到,他曾是一股"抗衡的力量",而如今,這股力量缺失了。
德語媒體:習近平為何如此緊張?
天安門廣場戒備森嚴,成千上萬的警員在北京市內巡邏警戒。網路上一些同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相關的影片和貼文被悉數刪除,一首並不熱門的歌曲也突然遭禁。一位前總理的突然離世,為什麼會讓北京如臨大敵呢?
告別李克強:北京多地降半旗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遺體告別儀式11月2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出席告別。不少北京市民聚集在通往八寶山革命公墓的道路旁,與這位前總理告別。
客座評論:暗夜中的白紙運動與彩色的萬聖狂歡
上海,這近代中國現代化歷程的產兒,別號 「魔都」的城市,剛剛通過萬聖節前夜的狂歡,又展示了一次其與眾不同的「魔力」,展現了當下沉悶壓抑悲切的中國社會的另一個面相,一個意味深長的文化圖景。
李克強遺體在京火化 天安門廣場下半旗悼念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遺體周四(11月2日)在北京火化。北京天安門廣場下半旗悼念。經濟學者、改革派政治人物李克強在今年3月剛剛從國務院總理的崗位卸任,上周五他在上海突發心臟病逝世,享年68歲。
網傳新華退休記者要求徹查李克強死因
中國官方周二宣佈,前總理李克強遺體將於周四火化。中國民間對李克強死因抱持質疑,網傳中國官媒新華社前記者顧萬明實名發表公開信,要求官方暫緩遺體火化,徹查李克強死因。
李克強遺體2日火化 不辦公開追悼
據中國官媒周二發布的李克強喪禮的最新消息,這位前總理的遺體將於本周四在北京火化。李克強上周末突然去世後,中國民間輿論十分關注他的喪葬規格。截至目前,中國官方未公佈治喪委員會名單。
國際媒體看李克強:壯志未酬
在李克強10月27日因心臟病猝然離世後,多家國際媒體發表了針對這位中國前總理的評論和訃聞。有評論寫道,無論是生時還是死後,「李克強都處於習近平的陰影下」。與此同時,也有文章指出,他的去世「激起了對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懷念」。
客座評論:人民為什麼懷念李克強
李克強突然離世後,無論網上還是線下,鋪天蓋地出現的是對他的紀念,在他的故居和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更是鮮花鋪滿整條街道。這在中共的政治人物裡,比較少見,讓人想起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時的情景。
悼念李克強:民間自發、官方矜持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去世後,民眾自發的悼念活動、在網路抒發的緬懷與官方媒體輿論的集體沉默形成強烈反差。
李克強逝世:高校嚴防學生聚集 合肥鄭州民眾哀悼
據媒體報導以及網路訊息,中國多所高校下達內部通知,要求確保校園安全穩定,嚴禁聚集哀悼已故總理李克強。與此同時,李克強的家鄉安徽合肥以及他曾主政的河南鄭州有不少民眾獻花悼念。
牆外文摘:李強和習近平聯手施壓李克強
有評論指出,中國現任總理李強曾和習近平聯手施壓前總理李克強。李強下令在新規則中刪除了李克強的心頭大事「放管服」,並讓國務院進行新一輪統計打假,倒查到李克強的第二任期。
李克強去世:官媒輕描淡寫 民眾自發悼念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突然去世。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國官媒對相關消息和評論嚴加管控,盡量壓低報導的優先順序別。另一方面,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自發行動,悼念李克強。
客座評論:李克強——改革開放的最後殉道者
時評人林飛認為,李克強作為黨內倖存的最後一個派系力量代表與習近平共治十年,如李鴻章一般修修補補,也沒有撐過卸任後的一年,不能不說頗有一些捨身成仁的悲劇色彩,成為中國改革開放路線的最後殉道者。
李克強逝世 社媒網民悼念並質疑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突發心臟病去世,網友在社媒上紛紛悼念。然而,部分網友對李克強死因的真實性產生了質疑,並猜測恐怕是「被病逝」。
德語媒體:改革家之死
中國官方媒體周五報導稱,前總理李克強因突發心臟病在上海去世,享年68歲。德國各主要報刊均發表悼念文章,回顧了這位前總理的生平和政績。
十年「架空」的總理李克強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68歲猝逝。他今年3月才剛剛退休。不過,早在去年的二十大,他就已失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和中央委員職務。普遍認為,他任總理的十年被「架空」了職權;與獨攬大權的習近平之間,他在公開表態中僅有些許意見不一致的跡象。
王軍濤談李克強:他還是說了一些實話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卸任不滿一年病逝。其昔日北大校友、旅美中國政治學者王軍濤回憶稱,李克強在校時思維敏捷、健談且鋒芒畢露。他感慨評價李克強的總理任期「窩囊」,「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還是說了一些實話」。
李克強逝世 各界反應如何?
中國中央電視台27日報導稱,國務院原總理李克強10月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該消息在中國國內外引起廣泛震驚和哀悼。
北京民眾如何看待李克強去世?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突然去世,普通民眾對此有何感想?
媒體:梅洛尼告訴李強義大利將退出一帶一路
據義大利媒體報導,該國總理梅洛尼在周六與中國總理李強會面時,告訴對方義大利將退出「一帶一路」倡議。梅洛尼本人則強調,與中國保持良好互利的夥伴關係才是關鍵。
李強G20會歐盟領導人:中國是機遇不是風險
中國總理李強利用G20峰會的機會,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面,呼籲歐盟與中國加強合作。針對歐盟的「去風險」新戰略,李強表示,防風險與合作不是對立的。
德語媒體:柏林鋪開紅地毯
本周一,習近平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是國際輿論聚焦的話題。而同一天在柏林舉行的德中政府最高層的一場對話,則得到了德國媒體的關注。
中國總理李強到訪柏林 德中政府磋商周二開啟
中國總理李強開始了他對柏林為期數天的訪問行程,並將出席德中第七屆政府磋商。這是李強今年三月出任中國政府總理後首次出訪。
媒體:肖爾茨邀請李強6月訪德
多家媒體援引消息人士報導,德國總理肖爾茨已邀請中國總理李強訪問德國。柏林希望在因新冠疫情中斷3年後,今年6月能與中國政府代表團舉行面對面的德中政府間磋商。
美媒揭底中國結束清零政策內幕
去年3月,頂級醫學專家就向中國國務院提交了准備逐步放鬆管制的詳細建議。然而,為什麼到了年底,中國當局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結束清零政策?美聯社根據數據模型、大量採訪以及獲取的內部報告和指令,揭示了中國政府全過程決策內幕。
客座評論:一個平庸的寡頭集團出現了
在經歷了十年的動蕩清洗之後,在經歷了將近半年的權力過渡期之後,剛剛結束的人大會議產生出了一個怎樣的權力體系,將對未來中國政治有著如何影響,是最近幾天各界都關心的問題。
新一屆政府組建完畢 習家軍「一統天下」
周日的人大會議上,人大代表們又一致批准了四位副總理、各部委負責人、央行行長、審計長等的提名人選,敲定了習家軍一統天下的態勢。
習近平親信李強出任國務院總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自己的親信李強推上了最高領導層第二把手的位置。這位沒有任副總理經驗,被「破格」提升的總理,有著怎樣的背景和做事風格呢?
德語媒體:習近平親手挑選的權力核心
正在北京舉行的人大會議期間,中國將完成包括國家主席、總理以及人大委員長等重要領導職位的換屆。儘管中國人大會議上的選舉和投票通常只是走走形式...
德語媒體:中美對抗 代價高昂
由於取消了嚴苛的疫情限制,中國經濟本來有望在今年實現迅猛復甦。但複雜的國際及國內局勢,卻給中國經濟平添了諸多不穩定因素。
中國2023年軍費預算年增超7% 支出側重國安
中國5日發佈今年的軍費支出,正以四年來最快速度增長,預算達1.5兆人民幣,年增超過7%。總理李克強在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面加強練兵備戰」。
李克強最後報告 提「穩定」超過30次
即將卸任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他最後一次人大工作報告中,強調中國今年發展「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北京將著重維穩經濟。這次報告中哪些關鍵字頻繁出現,又有哪些被提起的次數減少?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5%偏保守 專家:一定可達到
李克強告別中國總理一職前,5日在人大會議上發表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專家告訴DW,中國今年把經濟成長目標訂為5%,是「記取了去年的經驗教訓」。李克強在報告中還說了什麼?
人大今開幕 10日將選國家主席
本屆中國全國人大4日公佈議程,中國總理李克強將於5日發表卸任前的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則將先後於10日、11日出爐。
接棒李克強?李強如何重振中國經濟
中國兩會即將登場,屆時,包括國務院總理等中國新一屆政府高層人選將會正式出爐。外界預料,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強將會接替李克強,擔任總理一職。被視為習近平心腹的他,將會如何主政經濟,引發關注。
上一頁
第1 頁,共1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