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會成為日韓之後第三個失望
一個時期以來,北京政府不斷發出中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的訊息,並繼續吸引大量外來投資。德國「商報」報導說:
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上周六晚上,中國足球隊在亞洲賽冠亞軍決賽輸給日本隊。雖然事先中國方面已經向日方保證將控制球迷的過激行為,但賽後幾百名中國球迷的激烈行為,還是令北京在這場中日的外交角力中陷於被動;而日本一些右翼勢力也乘機向中方提出修改教科書的要求。這一動向引起了香港媒體的關注。
中國球迷噓日本:歷史和現實的原因
德國媒體繼續報導評論了亞洲盃中日足球決賽前後出現的風波。「法蘭克福匯報」在一篇題為「愛國者阿裡漢與中國人一起痛苦」的文章中寫道:
人類共同的記憶: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
悲傷的輓歌、憤怒的譴責。59年前那個日子已深深烙進世界歷史中,洗之不去。廣島、長崎被炸,標誌著核武器時代的來臨,軍備競賽拉開了序幕,冷戰開始。
高原直泰:西行的日本劍客
高原直泰的表現一直受到中國球迷的關注,球迷們也習慣拿高原直泰的表現與邵佳一相比較,東亞的幾名球員可以說是「暗戰」德國聯賽。
日本人因幫助北韓難民在中國被判刑
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銷售額首次超過日本
*
日本企業擴大在中國的業務
*
小泉解救人質後裔,本國詆毀鄰國贊嘆
上周六(5月22日),在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努力下,曾被綁架到北韓為其間諜教授日語的一些日本人的5名後裔得以離開北韓。儘管小泉進行了人道的努力,但在其從平壤訪問返回日本時,還是遭到了許多批評。
「日本城」杜塞道夫扯起中國旗
杜塞道夫是一個著名的「日本城」,被人稱為繼日本本土和秘魯之後第三大日本人聚居地。這裡的台灣電腦公司也很多,但中國企業數量有限。然而,在當前的「中國風」裡,萊茵河畔的這個北威州首府也扯起了中國旗。為此,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杜市市長艾爾文先生。
中日關係:經濟與政治各行其道
商報駐北京記者發表文章說,中日兩國經濟上日益緊密、但政治上並不和諧。
基金公司建議股民告別中國股走向日本
人質事件與日本在國際社會的新面孔
伊拉克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日本士兵投入的第一個戰場。這不但標誌著日本外交政策的改變,也為這個島國帶來了負面效應。自從馬德里連環爆炸事件發生以及在伊拉克的日本人被劫持以後,日本國民對什麼是戰爭國,戰爭國所要付出的代價現在又有了切身的感受。
人質危機:日本民眾要求撤回駐伊日軍
周六(4月10日),大約有近千名日本人在東京舉行抗議示威,反對日本軍隊駐扎伊拉克。抗議者在日本首相府前高呼:「人命比日美同盟更重要!」周四,阿拉伯語的半島電視台播出三名日本公民在伊拉克遭武裝人員綁架的消息,引起日本國內震動。
法院裁決: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憲法
周三,日本福岡地方法院判決,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是違反憲法的行為。儘管如此,小泉仍表示,未來將繼續參拜這一供奉著250萬戰爭亡靈,其中包括14名甲級戰犯的神社。
Seven-Eleven日本公司將在北京開始首家合資連鎖店
*
取代日本,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今日世界石油消費量再創歷史新紀錄,去年世界年石油消費量達36億噸,增長的幅度為2%。2003年,中國的石油年消費量達2.63億,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中日荊籬,如何修繕?
受中國外長李肇星邀請,日本外相川口順子於今天(4月3日)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短期訪問。外界認為,日本外相此行目的是修繕中日兩國間的關係。近期以來,中日間的各種紛爭不斷,其中包括十天前七名中國人在釣魚島被捕事件。
中國原勞工狀告日本,一審告捷
3月26日,日本新瀉地方法院就前中國勞工訴訟案作出判決:日本國家和一家日本企業必須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脅迫充當勞工的中國受害公民支付賠償。
釣魚島事件使中日關係雪上加霜
中國七名保釣人士在被日本海岸巡邏隊拘留兩天後於上周周末獲釋返回上海,德國各大報刊都報導了這起影響中日兩國關係的事件。
「宜家」(IKEA)裝點日本家庭
「狹窄的、被雜物塞滿的房間,零碎的小玩意兒一直堆到天上.人們連透氣的地方都沒有。看,這就是東京人的公寓生活。」讓「宜家」的颶風席捲日本!來自瑞典的家居業巨頭「宜家」如今肩負著這樣的使命。2005年,它的兩家分店就要在東京城邊上開張大吉了.
中國牽引日本經濟走上坡
經過一晃十多年的「憋屈」,日本經濟終於開始緩過氣來了。在美國這個日本經濟的傳統大靠山越來越靠不上的同時,中國開始成了牽引前進的火車頭。
春節推動日本出口激增
今年亞洲農歷年春節為日本產品的出口助了難得的一臂之力。同去年同期相比,日本產品今年一月份的出口量增加了11.3%,即便排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後,仍然比前一月增加了0.9%。
網友談日本、磁懸浮、德國等問題
最近網友們對我們的許多文章都有反饋,涉及的面很廣,從沈陽玻璃人,日本,磁懸浮,住房儲蓄,米洛舍維奇,到對德國的感想,對德國之聲的看法與批評建議。特選擇一些刊登在此。
日本與聯合國的新交易
今天(2月21日)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抵達日本東京。預計他在日本5天的訪問將主要圍繞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和爭取日本支持伊拉克重建進行討價還價。
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失去京滬高速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一再參拜供有東條英機等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引起中國政府的憤怒,從而可能導致日方在北京-上海路段高速列車項目競標中失利。
中國禁止從越南、日本和韓國進口家禽
中國禁止從越南、日本和韓國進口家禽
幫助北韓難民潛逃中國的日本人被關押
幫助北韓難民潛逃中國的日本人被關押
日本、南韓和中國將聯合發展下一代英特網技術
為毒氣洩漏,日本賠償中國274萬美元
經過數周艱苦的談判,中國政府於周四宣佈同意接受日本方面就二戰遺留化學武器造成不久前毒氣洩漏事件而提出的3億日元即274萬美元的賠償。
日本經濟:隧道盡頭的光亮?
最新經濟統計表明,日本經濟正在復甦。也許這次復甦不再是水中月般的迴光返照。
日本緊跟中國開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區談判
鹿死誰手:角逐京滬高鐵的大訂單
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建立了四通發達的鐵路網,總長七萬一千公里,居世界第三。儘管如此,中國鐵道建設仍落後於國際水準。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中國計劃建成一條京滬高速鐵路。德、法、日高鐵企業聞說紛至,到底花落誰家?
日本的選舉結果意味著什麼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提前舉行的國會選舉中為自己制訂的目標是爭取獲得選民對自己的改革計劃的明確支持,打破日本政治和經濟僵化的體制結構。雖然自民黨在此次選舉中得票率較之以往只是略有下降,但它畢竟沒有達到希望的絕對多數。這對小泉的改革計劃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小泉的失敗是否將會反助反對黨民主黨一臂之力?
風波不斷的中日關係
西安西北大學發生的反日動亂引起了柏林日報的重視,該報的一篇文章報導說,在西北大學共青團組織的一次文娛晚會上,三名日本男留學生和一名教師把胸罩套在短袖衫上,把紙制水杯夾在兩腿之間,表演一個據說是反映日中友誼的舞蹈。中國學生認為,這是以下流的方式侮辱中國人民。他們用石塊和椅子砸了留學生樓,打傷了日本學生,然後從學校遊行至西安市內。文章接著追溯了「日本鬼子」的侵華歷史和最近中日關係中出現的一系列不愉快事件,最後寫道:
中國日本綠茶農藥殘留多前景堪憂
新「九一八」嫖娼事件激化中日矛盾
七十二年前的侵華,七十二年後的嫖娼,被凌辱的總是中國人嗎?
日本人珠海集體嫖娼 – 中國人怒了!
九一八成為中國另一個國恥日。72年前,日本軍隊開進東三省,發動侵華戰爭。2003年9月16日到18日,350名日本遊客在珠海一五星級賓館公開招妓500餘名,引起九州上下一片唾罵。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本周一緊急召見日本駐華使館官員,對這一行徑表示強烈憤慨。
東京法院判決:日本政府應該賠錢!
東京地方法院周一判決,日本政府應該向受二戰遺留化學武器傷害的中國公民賠償1.9億日元,約合170萬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中國,特別是東三省地區,有近2000名中國公民因受日本皇軍遺留的化學武器傷害致死。這是日本法院首次判決日本政府對此負有賠償責任。
日本探險家稱喜瑪拉雅雪人不存在
傳說中的喜瑪拉雅雪人實際上只是一隻灰熊。一個日本科學家自稱揭開了千古流傳的雪人之謎。他用的方法很簡單:研究喜瑪拉雅居民的方言。
民工死於日本二戰毒氣,中日友好蒙陰影
*
美國將在澳洲公海舉行演習
在六國即將就北韓核計劃問題在北京舉行會談前夕,美國宣佈,美國將於九月在澳洲东北的公海上舉行海上演習,演習內容是攔截並搜查可能非法運送武器和毒品的貨輪。新蘇黎世報寫道:
中國支持朝核問題多邊會談推動了中日關係
新蘇黎世報報導說,為紀念中日友好條約簽訂25周年,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率團訪問中國,福田康夫是1978年與中國簽訂和約的日本前首相福田糾夫的兒子,是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的親信。新蘇黎世報認為,福田康夫在北京受到高規格接待,說明中日關係有了一些鬆動,中國促成北韓同意舉行六國多邊談判是主要的原因:
歷史陰影籠罩下的中日關係
在中日友好條約簽訂25周年之際,法蘭克福評論報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日兩國關係一直籠罩在歷史陰影之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以及最近在齊齊哈爾發生的當年侵華日軍掩埋的化學武器導致32名當地居民嚴重中毒的事件,更加深了中國對日本的歷史宿怨。法蘭克福評論報寫道:
中日友好條約簽署25周年
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堪稱亞洲東部最重要的國度,很重視他們之間存在的微妙關係。宏觀地看,這一關係近年來得到不斷地擴充和加強,但這一發展並不是任何時期都很穩定。中日友好條約簽署於1978年8月12日。25年來,兩國間的關係時而偏向合作,時而向猜忌和不信任的方向搖擺。
中國考慮免除日本遊客入境簽證義務
*
中國也向俄中油管項目提供資金
中國駐莫斯科大使本周二對媒體說,中國為在西伯利亞通往中國大慶的石油管道鋪設項目已做好了資金援助的準備。而日本在本月早些時候也計劃向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進行大筆投資,其前提條件是讓俄日石油管道項目得以成行。
日本豪華廁所先進中國市場,再入美國
*
中國擔心日本增強軍事角色,日防務長官擬訪華減憂
*
德國對中國出口首次超出對日本
近年來,德國對中國的貿易額始終保持高速增長。繼進口額之後,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去年也超過了對日本,中國從而成為德國在亞洲的全能頭號貿易夥伴(進口,出口和總成績)。
上一頁
第65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