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日本老牌影星高倉健病逝
廣受中國觀眾喜愛的日本老牌影星高倉健因病於2014年11月10日去世,享年83歲。他在1976年的影片《追捕》中眼戴墨鏡、身穿高領風衣的鐵漢形象風靡一時,兩年後在中國放映時引起轟動。
沖繩選舉效應
沖繩縣上周末進行了縣知事選舉,反對普天間航空基地遷址的候選人勝出,這可能帶來深遠的政治、外交影響。
日本經濟陷入衰退
日本經濟出人意料地陷入了衰退。日本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7-9月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年率意外下滑1.6%,第二季經濟則在上調消費稅後萎縮7.3%。
「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習近平對安倍晉三板臉示威贏得了中國輿論的贊賞。時評人長平認為,它和"APEC藍"一樣,都是缺乏誠意的面子工程。
日本歡迎韓日中舉行三方會談的提議
正在緬甸參加東協峰會的韓國總統朴槿惠表示,希望能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三方峰會。本周五,日本政府對此建議表示歡迎。
習安會:「並非破冰之舉」
習近平與安倍在APEC峰會上的會面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中日問題專家認為,會面算不上破冰之舉。
習、安北京會,中日關係走向解凍?
APEC峰會之際,中國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在北京舉行了兩人之間的首次會談,發出有意改善雙邊緊張關係的最新訊號。
日中領導人實現北京會晤
APEC峰會之際,中國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在北京舉行了會談,發出兩國著力改善雙邊緊張關係的最新訊號。
日本和韓國的嚴苛難民政策
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日本和韓國每年接受的難民人數低於全球平均水準。日本在2013年只批准了6人的避難申請。嚴苛的避難政策和官僚主義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中日外長會晤 「習安會」有望實現?
中日外長周六舉行兩年多來的首次正式會談。兩國周五剛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同意緩和因領土和歷史糾紛引起的緊張局勢。
中俄關係柳暗花明?
德語媒體《星期五報》報導,自從俄羅斯因與烏克蘭的衝突受到歐盟制裁以來,中俄關係出現了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的好轉。同時,中國外交部周五發表聲明表示中日雙方願重新恢復對話,德國《商報》認為,這是「中日之間出現緩和跡象」。
APEC:可能不會有「習安會」
日本媒體稱,鑑於領土爭議和日本政要拜訪靖國神社,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下周舉行的APEC峰會期間可能不會安排與日本首相安倍單獨會晤
日本敦促中國採取措施整治非法捕撈珊瑚
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呼籲中國官方禁止漁民非法捕撈珊瑚。
龐大的毛巾拖鞋軍團
中國是全球出境旅遊人數最多的國家。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對北京來說,這只旅遊大軍是一張外交政策王牌,而人們不應該低估它的力量。
村上春樹:日本逃避侵略、核事故責任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日媒周一發布的採訪中稱,日本逃避在二戰和福島核事故中的責任,導致其與鄰國關係交惡。村上呼籲日本民族反省。
中日關係:努力改善 結果難料
雖然中日近年來外交關係緊張,不過北京和東京目前似乎正在致力於修補兩國裂痕。分析人士則指出,儘管有著種種積極的跡象,但由於不確定因素,不應過於樂觀。
多國暫不參與中國主導的亞投行
澳洲、印尼、韓國未派代表出席《籌建亞投行的政府間框架備忘錄》簽字儀式,原因可能與美國施壓有關。
「習安會極具象徵意義」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會面。儘管「習安會」意義重大,但專家提醒人們不要對此抱有太高的期望值。
安倍新政形象受挫
增加女性在政府中的份量曾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新內閣標誌之一。現在,偏有兩名重要女閣員宣佈辭職,讓安倍新政形象大打折扣
日三大臣參拜靖國神社
110名日本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以及首相安倍晉三送去祭品引起中韓抗議。但周六,日本內閣三名大臣又先後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將再推出民航客機
日本在相隔了40年以後再次製造了民航客機,讓當地的客機發展史走到了下一個里程碑。
靖國神社秋祭 安倍並未現身
逾百名日本議員參加了靖國神社的秋季大祭,該國首相安倍晉三供奉了祭品,並未親自參拜。此舉被視為是他希望在下月APEC峰會與習近平會面所釋放出的一個訊號。
中國駐日大使:習近平是否會晤安倍取決於日本
日本首相安倍表示,希望能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但是中國駐日大使近日表示,"球"在日本腳下。
逾8200萬中國人處貧困線下
法新社指出,儘管數十年的經濟繁榮已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仍有逾8200萬中國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美元。
安倍近期內或與習近平舉行會談
外界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可能在下月參加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的期待越來越大。消息人士近日暗示,安倍可能會推遲以往激怒中國的參拜靖國神社活動。
颱風「巴蓬」席捲日本
強颱風「巴蓬」6日上午在日本靜岡縣濱松市附近登陸,截至目前已造成6人死亡,4人失蹤。
體操世錦賽:中國男團逆轉 日本埋怨裁判
中日兩國是近鄰、又存在新舊爭端導致的隔閡,而且不僅體現在主權爭議等政治層面,體育賽事中兩國也是傳統的「較勁」死對手。
F1日本站:比安奇傷勢堪憂 漢密爾頓奪冠
法國車手儒勒‧比安奇(Jules Bianchi) 在一級方程式大賽日本鈴鹿站(Suzuka)賽事中發生嚴重車禍,導致比賽提前結束
颱風巴逢逼近日本
日本開始為新一輪自然災害的侵襲做好準備。颱風"巴逢"在登陸日本前已經帶來大量降雨。本周一巴逢將在日本關東地區登陸。
新干線50年:又快、又准、又安全
大冬天好不容易從被窩裡爬出來,一路冷風吹地趕到火車站,卻發現火車晚點半個鐘頭。這種經歷在德國並不少見。如果德國乘客知道,日本的新干線平均晚點只有50秒,那麼他們將作何感想?5個字:羨慕、嫉妒、恨!
印度太空「叫板」中日
印度火星探測器首次使命一舉成功,領先亞洲「火星追逐戰」。
中印關係的起與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三(9月17日)訪問印度,人口均過億的兩大亞洲國領袖即將碰面。雖然兩國政治制度上有的差異,經濟及軍事能力亦有差距,又有邊界糾紛,卻似乎無阻兩國合作情緒。
日美密談 盼增攻擊性軍事能力
日美進行磋商,探討日本擁有攻擊性武器的可能性。
「越來越快」
周末的德語報刊,關注了中國富士康工廠中的勞工狀況。而中日關係也吸引了不少德語媒體的目光。
亞洲各國加強軍備抗衡中國
越南軍費增加了近一倍,日本正在審批該國迄今最高的國防預算,菲律賓忙著打造一支更強大的海軍。多個亞洲國家都在加強軍備,應對越來越強大的中國。
日本創意生產力居亞太第一
在最新發表的亞洲創意生產力指數中,日本以其創新能力登上榜首。
中日兩國開戰機會大?
調查顯示,過半中國受訪者認為中日將在未來開戰。
日本公佈《昭和天皇實錄》
日本公佈《昭和天皇實錄》,敘述這位20世紀其中一位最具爭議性人物的一生。
日本新內閣成員否認和新納粹有瓜葛
本周一,日本兩名新近受到提拔的自民黨女政治家出面與極端主義撇開關係。先前,兩人分別與日本一個新納粹政黨領導人的合影出現在該極右翼政黨的網頁上。
「中日衝突根本無解」
澳洲前总理向德語媒體表示,亞洲當前雖然衝突四起,但與一戰前的歐洲不能同日而語。亞洲局勢複雜,需要用21世紀的手段來面對一系列源於19世紀的安全問題。
日本第一夫人就稅率和核電發表見解
日本第一夫人安倍昭惠本周四表示,日本在提高稅率之前應該首先減少浪費。此外,她希望日本能夠退出核電。
中國慶祝抗戰勝利紀念日
中國在北京附近的宛平城高調紀念首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日本印度擴大雙邊合作
印度總理莫迪正在日本進行訪問。日印兩國周一同意加強經濟和安全合作,日方更承諾支持莫迪振興印度經濟的計劃。
中國設立「烈士紀念日」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決定,將每年的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
莫迪訪日:期待經濟、國防共合作
前幾月剛剛上任的印度總理莫迪周六啟程前往日本,此次國事訪問旨在加強印日關係,促進雙方貿易互動。此外,這兩個與中國存在領土主權爭議的國家或會增進國防合作。
2014年8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音頻節目
日本防衛省新預算申請創新高;評論:普丁的「游擊戰 2.0」;領導專車——黑色奧迪A6;吸毒兒子太"坑爹";德語媒體
日本防衛省新預算申請創新高
日本防衛省周五公佈2015年度預算概算申請,總額達到5.05兆日元,創下歷史紀錄。
祝Hello Kitty40歲生日快樂!
祝Hello Kitty40歲生日快樂!
日本擬自主研發純國產戰鬥機
日本媒體報導稱,在一個聯合生產項目中充當美國副手多年後,日本政府目前正在考慮自主研發純國產戰鬥機。法新社指出,此舉或讓亞洲鄰國擔心日本的軍事復甦。
中國「性啟蒙老師」——蒼井空
中國法律嚴格禁止傳播色情內容。儘管如此,又或者正因如此,日本AV演員蒼井空才在中國成為眾所周知的大明星。整整一代人將其稱作「蒼老師」,因為在他們眼中,她發揮了啟蒙的作用。
上一頁
第30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