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安保法通過後安倍內閣人氣下降
日本參議院周末通過了備受爭議的安保法案後,本周一公佈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安倍內閣的民眾支持率明顯下滑。超六成被調人都表示反對這項法案。
金立群:20多國等待加入亞投行
候任的亞投行行長金立群透露,超過20個國家在等待加入亞投行。他還暗示美日,亞投行大門對他們始終敞開。
北京嚴斥東京改變軍事安全路線
日本國會參議院當地時間19日凌晨表決通過新安保法案,引起中國方面強烈反應。中方稱,新安保法案的被通過,標誌著日本軍事安全路線出現重大變化,突破了和平憲法限制,中方將"密切關注"日方下步舉動。
台灣:正面看待日本新安保法
日本參議院19日表決通過《安全保障法》,確立七十年來最重大的集體自衛權變革。台灣外交部表示正面看待,期待日本政府善盡追求和平的責任。
日本參議院通過安保法 放寬對軍隊限制
在經歷連日的爭論後,日本參議院周六凌晨通過了備受爭議的安保法,放寬日本憲法對軍隊的限制,允許自衛隊在盟友有難時在海外參與軍事行動。
日本國會參議院特別委員會通過安保法案
日本國會參議院特別委員會周四通過安保法案。執政黨與在野黨在參議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別委員會展開激辯,有代表們拳腳互毆,場面混亂。
日本抗議中國繼續開發東海油氣田
日本就中國在東海日中中間線附近開發油氣田向中方提出抗議。日本擔心其專屬經濟區內的天然氣資源可能被鑽取。
日本洪水泛濫土石流成災
受颱風「艾濤」影響,日本關東和東北地區持續降下暴雨,東北地區兩條大河發生決堤。日本全國共有3人死亡,28人受傷。
一個韓國人的戰爭記憶
83歲的金順實出生在日本統治時期的朝鮮半島,北韓人當時被當作二等公民。如今,金順實已經在德國生活了40年,但幾十年前的沉重記憶,卻無法輕易抹去。
印尼決定取消高鐵項目 考慮改建中速鐵路
印度尼西亞政府周四進行了11個小時的磋商,最終決定取消建設高鐵的計劃。這一決定也給來自中國以及日本的投資者造成了困擾。目前,印尼經濟形勢疲軟,而外國投資是該國經濟為數不多的一個亮點。
澳欲加入美日印軍演 越南菲律賓成戰略夥伴
在中國以盛大閱兵展示自己軍力的同時,亞太其他國家通過不同方式加強合作。
德語媒體:閱兵式的「謊言」和「真相」
帶著一貫批判的態度,德語媒體關注了民族主義影響下的中國抗戰史。
日本呼籲中國「向前看」
本周四,中國舉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日本方面則發出呼籲,要求中國不要總是關注「不幸的歷史」,而是要「向前看」。
潘基文為北京行"辯護" 日本稱是草率決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將赴北京參加抗戰70周年紀念活動受到了日本政府的"關注"。面對質疑,潘基文對其下周四的北京行做出解釋。
新數據重擊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推行兩年後,日本最新通膨和消費需求數據顯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加大財政支出的措施除了導致政府債務增加外毫無建樹。
歐巴馬向安倍說Sorry
美國總統歐巴馬向日本政府表示歉意。此前維基解密公佈的文件顯示,華盛頓方面曾對日本政府及企業開展過間諜行動。
中國大閱兵 嘉賓名單出爐
舉行閱兵儀式本身足夠引發關注,更具吸引力的是誰應邀參加,而最讓人關注的誰遠離這場活動。從中國周二公佈的消息看,西方國家紛紛缺席。
專訪:意料之中的拒絕
在戰爭紀念日之際,日中關係因歷史和現實矛盾凸顯艱難。日本問題專家蒂滕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的專訪。
日本確認安倍晉三將不出席中國二戰紀念活動
日本內閣官防長官菅義偉周一表示,首相安倍晉三將不出席9月初在中國舉行的二戰紀念活動。中國計劃在9月3日舉行閱兵式,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除了中國軍隊,俄羅斯、蒙古等國也將派兵參加閱兵。
俄總理登爭議島嶼 「傷害日本情感」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周六登上主權爭議島嶼南千島群島,引起同為主權聲索國的日方不滿。
專訪:「顯示實力 傳達訊號」
中俄本周首次在日本海舉行聯合海上軍演,再次引起人們對中俄軍事合作的關注。瑞典安全和發展研究所的亞洲項目負責人,中國安全問題專家貝爾格(Bernt Berger)對德國之聲中文網分析了這一合作的背景。
德語媒體:誰沒有正視歷史?
周四的德語媒體,關注了天津爆炸案背後的官商勾結、裙帶關係,以及二戰結束70周年北京下的中日關係動向。
朴槿惠將赴京參加二戰勝利慶典活動
首爾方面宣佈韓國總統朴槿惠將到中國參加二戰勝利紀念活動,並且與習近平舉行會晤。
日媒調查顯示多數人贊成停止道歉
日本《讀賣新聞》一項調查顯示,多數受訪者認同,未來不應再為戰爭過去道歉。不過,受訪者對首相安倍晉三的二戰紀念日講話褒貶不一。
中俄海軍首次在日本海聯演
本周四(8月20),中國和俄羅斯海軍將舉行今年第二次大型聯合軍事演習。這也是中國軍隊首次在日本海海空域參加軍演。
第二季度日本經濟萎縮
日本GDP今年第二季度出現下滑,這是2014年下半年來的第一次。
日本天皇對二戰表示「深切懊悔」
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日本舉行全國戰死者哀悼儀式,明仁天皇首次使用了「深切懊悔」的字眼。
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受抨擊
今年8月15日是二戰對日戰爭結束70周年紀念日,日本部分國會議員和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中、韓等國紛紛表示譴責。
日本人又怕又愛的河豚料理
日本的美食愛好者熱愛食用河豚。體內含有劇毒的河豚可說是一種「危險美食」。雖然河豚的肉質鮮美,但若處理不當可能造成致命後果。
評論:時間流逝,罪責永存!
Alexander Freund
在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的聲明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儘管作出了一些反省表示,但依然沒有真正的和解姿態。德國之聲記者Alexander Freund認為,其實大家本來也不指望持保守民族主義立場的安倍晉三能夠作出真正的道歉姿態。
被日本視為「烈士」的二戰戰犯是誰?
在日本被視為「烈士」的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亡靈被供奉在日本靖國神社。這些戰犯是誰?他們犯有哪些罪行?
二戰話題:日本前政要都說了些什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就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發表聲明,對日本二戰行為表示「深刻」反省和歉意。深受日本20世紀軍國主義之害的中、韓等亞洲鄰國予以高度關注。兩國警告說,如果安倍不能像多名前首相那樣深刻懺悔和道歉,勢將嚴重損害日本對外關係。
福島災難四年,日本重啟核電
國民對4年前發生的福島核災難尚記憶猶新,東京政府依然堅持繼續利用核電;周二,位於該國西南部的川內核電站一號機組啟動,多達24座核電站將陸續重啟。
日本重入核時代
官司打到最後一刻。一些日本國民試圖阻止川內核電站重啟,但未成功。日本九州電力公司今天宣佈,位於鹿兒島縣的川內核電站1號機組將於當地時間本周二上午10:30分重新並網發電。
北韓將啟用平壤時間
北韓與日本和韓國將產生半小時的時差。
中國外長反駁菲日指責中國南海政策
在周四舉行的東協地區論壇上,中國外長王毅反駁了日本和菲律賓對中國南海政策的質疑。他還強調,中國將繼續維護南海的航行自由。
日本首相有多大誠意「反省」二戰?
隨著二戰結束70周年紀念日漸漸來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這一天發表講話中的具體措辭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日本舉行廣島原爆70年紀念
70年前的8月6日,美國轟炸機在日本廣島空投下一顆原子彈,廣島成為第一座遭核轟炸的城市。僅3天後,另一顆原子彈投到長崎。
安倍幕僚稱「日本不應屈從外方壓力」
安倍的一名幕僚近日表示,日本不應讓其他國家將日本的戰爭過往作為外交資本。
日本也被監控?阿桑奇勸東京別抱幻想
維基解密網站周五公佈名為「目標東京」的文件,稱美國政府也對日本的政府和企業屆進行了監控活動。
中俄將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
中國國防部周四透露,中國與俄羅斯8月底將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這一演習將引發日本方面的憂慮。
北京大閱兵——誰敢不來?誰不敢來?
中國國防部近日表示,「多國」將參加9月在北京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不過在談到具體是哪些國家時,北京三緘其口。
安倍用另類公關為新《安保法》造勢
路透社報導指出,日本首相安倍利用電視節目、社群網站甚至動畫片的方式為自己更為大膽的防衛政策做宣傳,爭取民眾的認可,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措施還看不到收效。
中國稱開發東海中間線附近油氣資源「正當合法」
本周早些時候,日本發布了防衛白皮書,指責中國在東海爭議海域附近採取單邊行動,開發油氣資源。而中國外交部周五回應稱,這些油氣開發活動是在無爭議的中國管轄海域進行的;並且強調,中國不承認日本提出的「東海中間線」。
李登輝訪日牽動中日關係
李登輝訪日引發關注,此行的真正目的?對台、日關係的影響?
富士山設免費WIFI 山頂遊客曬照片
日本作為旅遊目的地受到空前的追捧。日元貶值、簽證簡化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該國。富士山當然是不少遊客的必遊之地。現在爬上山頂的人,和親朋好友的距離也可以近在咫尺。
日經以8.44億英鎊收購《金融時報》
培生出版集團周四表示,該公司已同意將旗下的金融時報集團以8.44億英鎊的價格出售給《日本經濟新聞》。
50年後重新開放的東京海濱浴場
東京雖然是一座海濱城市,但是50年來東京海邊卻嚴令禁止游泳。原因其實只有一個:東京灣實在是太髒了。不過這一情況現在已經發生改變。
日本公佈中國開發東海氣田照片 中方回應稱日本製造對立
日本方面公佈了一些有關中國在東海海域開發天然氣田的照片。
東京強迫居民重返福島
如果按照日本政府的計劃,那麼很快就將有數千人重返福島核洩漏地區。因為政府認為核災難發生四年之後,該地區重新變得安全。但是環保專家們敲響警鐘。
上一頁
第26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