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國台辦威脅東奧正名「犧牲台灣體育機會」
中國批評東奧正名公投違反慣例,北京這做法被知名運動員、公投領銜人紀政批評「應適可而止」。另一方面,擔任「2020東奧台灣正名推進協議會」秘書長的日本人永山英樹表示,「不想看在我國舉辦的奧運上,台灣尊嚴被傷害。」
安倍晉三會晤習近平 談妥領導人互訪
安倍晉三表示計劃在今年訪問中國,這將是2011年以來首次有日本首相訪華。外界認為,中日雙邊關係正在回暖。與此同時,俄日關係似乎也有新進展:普丁對安倍建議,「我們今年簽署和平協議吧」。
安倍謀連任 修憲為目標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賣自誇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經濟學。在正式宣佈以自民黨領導人身份尋求連任的同時,他還承諾對該國戰後的和平憲法進行有爭議的改革。
北海道地震 滿目瘡痍
日本北海道發生的強烈地震,造成了重大傷亡。同時,島內電力中斷、交通癱瘓,大量房屋損毀,同時還不斷面臨餘震威脅。好在此次地震並未引發海嘯。
25年來最強颱風 飛燕襲日過百萬人受災
「飛燕」登陸不到一天,已造成至少9人喪生;過百萬人撤離家園;重災區海陸路交通幾近癱瘓。預計強颱尾隨的後續威力會令日本多處受災。
區域政治角力 安倍:日中關係回歸正軌
日本雖然是美國盟友,但在貿易關稅和北韓問題上未能獲得華盛頓實際協助。首相安倍晉三正轉向與中國示好,牽動東亞政治發展。
《產經新聞》記者採訪被拒 日方向中國抗議
一名日本記者被中方禁止採訪中日外交官員會議後,赴現場報導的日本媒體全體抵制參加該活動。日本官方也就中方侵犯言論自由提出抗議。
日本:北韓仍是嚴重威脅 憂中國擴軍
日本內閣週二批准的國防報吿中顯示,日本必須增加其導彈防禦能力,以便一面觀望北韓是否去核的同時,一面做好充分準備。報吿也提及對中國擴充軍力和其野心的憂慮。
德語媒體:日本汽車商青睞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了日本汽車廠商加強在華投資的戰略和風險。《南德意志報》認為,無現鈔社會也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監控社會。
甲子園100年 感動日本的夏日奇跡
今年第100屆的夏季甲子園的冠軍戰,由秋田縣的金足農業學校對決大阪的大阪桐蔭`。雖然大阪平穩的獲得了冠軍,但是亞軍金足農的團隊精神與草根精神卻成為甲子園的最大亮點。
聯合國警告福島地區出現剝削現象
參加日本福島核輻射清理工作的勞工據信廣受剝削。聯合國人權問題專家就此發出警報。
"終戰紀念日"- 預定退位的日本天皇"深深懺悔"
日本對待其戰爭歷史的態度一再受到眾鄰國批評。日本二戰投降73周年紀念日之際,天皇明仁發出了一個重要訊號—— 最後一次。
韓國紀念首個慰安婦日 台灣落成銅像
韓國迎來首個慰安婦紀念日。總統文在寅表示,慰安婦問題不只是韓日之間的歷史問題,希望不要演變為兩國間的外交爭端。
扣分打壓女考生 東京醫科大道歉
東京醫科大學承認篡改女考生分數,為了入學性別歧視公開道歉。日本政府也全面徹查醫學院歧視性的入學措施。
德國外長訪日 規劃多邊聯盟
美國總統川普在外交領域也喜歡特立獨行。而希望維持現有國際秩序的國家,看來需要尋找其他的夥伴。帶著這個使命,德國外長馬斯前往遠東訪問。
日本熱浪破紀錄 "捲走"80人命
日本遭遇罕見高溫熱浪襲擊,造成80人喪命。東京消防廳於周二(24日)表示,自7月初以來,已經有超過3萬5千人因中暑就醫,至少65人死亡。許多地區在過去幾周,室溫高達35到40 °C。
中國對歐盟日本等國不鏽鋼開啟反傾銷調查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在貿易戰當頭,又開啟新戰局: 對眾多國家開啟不鏽鋼產品的反傾銷調查。
熱浪席捲日本 2020年奧運會堪憂?
今年夏季日本遭遇持續酷暑天氣,已經造成數人死亡。這讓人不由想到:2020年在東京舉辦夏季奧運會究竟是不是一個好主意。國際奧委會努力試圖打消類似疑慮。
歐盟、日本簽自貿協定
歐盟與日本周二在東京簽署一份內容廣泛的自貿協定,將於明年生效。有分析認為,這是向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發出的訊號。
日本豪大雨釀災情 85人身亡
這場豪大雨的單位時間累積雨量刷新歷史記錄,引發土石流、河水泛濫,上萬人被迫離家。
美防長﹕美日韓同盟不變 不撤駐軍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訪問韓日,他表示華盛頓與平壤談判時,會顧及韓日利益,還強調美國不會自韓國撤軍。
拒改台港澳名稱 外企或遭中方報復
外資企業對台港澳的「命名風波」引起中國政府強力施壓,有澳洲媒體引述中國官方消息表示,不願服從改名要求的外企,可能因此遭到懲罰。外資企業如何見招拆招?日航的做法可能成為一條出路。
日本大阪6.1級地震
正值早晨上班高峰,日本大阪遭受6.1級地震,至少4人喪生,300多人受傷,近20萬戶住家一度斷電。
評論:美國在北韓問題上冷落日本
美國和北韓在新加坡舉行首腦會議。峰會結果令日本頭痛,因為川普和金正恩並沒有提到東京在意的優先事項。 德國之聲駐東京記者Martin Fritz認為,日本現在必須重新找到定位。
拿什麼來阻止日本「殘忍」捕鯨?
一直以來,環保人士不斷指責日本「打著科研的幌子」進行商業性捕鯨。最新的一項報告結果更是引起一片嘩然。
五度衝擊終得獎 日本導演拿下金棕櫚
在#Metoo運動席捲國際電影圈的背景之下,第71屆戛納電影節周六(5月19日)落下帷幕。雖然此前有人推測本次大獎會歸屬一名女性影人,但最後結果卻令人頗感意外。
中日韓峰會下周上演 重點談北韓
首爾本周二表示,韓國、中國和日本將會在下個星期在日本舉行峰會。上一次召開這種三國首腦峰會距今已時隔兩年有餘。
比00後還會玩兒「戲精」日本奶奶成網紅
89歲高齡的日本老奶奶西本喜美子走紅網路。她在Instagram的上傳的一系列畫風清奇的照片引來多達約10萬個粉絲。東京一家畫廊展出了她的作品。
德語媒體:後川普时代 美國仍能領導世界
《新蘇黎世報》認為,在同中國的較量中,美國握有的牌仍具優勢;《法蘭克福》則將目光拋向正在有所轉暖的中日關係。
安倍會王毅 日媒: 對華「制約」轉「融和」
中國外長王毅結束三天訪日行程。日媒指日本對華政策路線走向「融和」,以爭取中日更大合作空間。
安倍晤王毅 籲中日攜手應對北韓問題
中國外長王毅訪日重頭戲—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雙方會後表示期望中日關係回暖,又提出在北韓核威脅、貿易戰以至東海問題上的共同願望。
中日高層對話重啟:兩國站上「新起點」
中國外長王毅訪日的重點內容之一——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時隔7年多正式重啟,貿易議題成為會談焦點。兩位外長形容,中日正站在」新起點」上,同意貿易戰會為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王毅訪日 中日回暖?
中國外長王毅開始對日本為期三天的訪問,中日經濟領域最高級別的交流機制——兩國經濟高層對話也將在時隔8年後重啟。多種跡象顯示,兩國關係轉暖。
川普松口 美國重回TPP有譜?
上任總統首日就宣佈退出TPP的川普,已指派高級官員研議重新加入TPP的可能性。但他的話會不會成真,各界都還在觀察。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中美貿易爭端愈演愈烈、日本成立二戰後首個兩棲部隊 、美國批准商售潛艇技術……剛剛過去的一周,哪些新聞最受關注?七張圖一覽本周要聞。
提防中國!日本成立二戰後首個兩棲部隊
日本周六(4月7日)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國首支兩棲作戰部隊成立儀式。該部隊旨在抵禦敵軍入侵、佔領東中國海上日本島嶼。這是日本軍隊擴建努力的最新步驟。
在日本「水都」乘船賞櫻花
在日本中部的大垣市櫻花盛開的季節,人們喜歡在護城河上乘坐小船觀賞櫻花。
機器人走進日本養老院
給擁抱、教做操……在日本的養老院裡,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承擔起護理和陪伴老人的任務。高科技產品雖然價格不菲,但卻給老人們帶來了樂趣和幫助。
機器人「櫻木花道」vs. 真人專業球員
豐田公司17位工程師在空閒時間裡打造的這個機器人和專業籃球運動員進行了一場投籃比賽,結果如何?
美朝峰會,"賭局"開場?
川普与習近平通話時就"保持對朝壓力"達成共識,他也與安倍晉三互通了電話。特金會面的消息傳出後,各方紛紛做出反應。相比韓國的熱情高漲,一些國家的回應相對謹慎。有專家形容,這是一場值得一試的大賭局。
德語媒體:數字時代的全面監控
在春運期間中國部分城市警察佩戴的智慧型警務墨鏡吸引了《世界報》記者的目光,全民監控技術的不斷升級意味著什麼?此外,美、印、日、澳四國計劃聯手打造替代方案,叫板中國「一帶一路」則是《法蘭克福匯報》關注的話題。
不參加「一帶一路」 美印日澳另闢新路
澳洲、美國、印度和日本據稱正在討論建立一個中國「一帶一路」的替代方案,由此來抗衡中國不斷擴大的影響力。
小野洋子:還能活得更任性嗎?
提到小野洋子,許多人都禁不住搖頭。她被看作是導致披頭士瓦解的「罪魁禍首」, 作風大膽的藝術作品和我行我素的生活作風也總是能讓人大吃一驚。現在,這個有故事的女人85歲了。
日本上調退休年齡至70歲以上
日本人壽命最長,出生率最低,為同日漸發展的老齡化社會相抗衡,日本政府決定提高在職人口的退休年限。
平昌雙面「統一旗」 氣的日本乾著急
正在韓國平昌舉辦的冬奧會無法避免地成為了一場充滿政治色彩的體育盛會。針對韓國觀眾手舉的一面象徵南北韓統一的旗幟,日本表示很不高興。
德國總統訪日:不應對北韓抱幻想
聯邦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東京同明仁天皇舉行了會晤。在對國際媒體發表講話時,施泰因邁爾警告說,不應對北韓釋放的緩和訊號抱太大期望。
日本攬勝:雪猴泡溫泉
日本獼猴是少數日本原產的野生動物,又名雪猴。日本中部的溫泉之鄉山內就生活著許多雪猴。冬天裡,它們最喜歡享受溫泉。
日本、韓國疑秘密進口北韓煤炭
中國自去年起大幅限制進口北韓煤炭。現在,歐洲情報機關懷疑,北韓煤炭通過俄羅斯遠東的港口非法轉運至韓國和日本,而中國船隻也介入其中。
新年不太平:歐洲雪崩險情急 日本火山要人命
隨著阿爾卑斯山區積雪日益增加,瑞士和奧地利部分地區目前面臨極高的雪崩危險。一些冬季體育勝地已經陷入與世隔絕的狀態。要想到那裡旅行的冰雪運動愛好者要三思。日本則是因為火山爆發引發雪崩,造成人員傷亡。
「Shithole國家」帶來的翻譯難題
在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出言不遜,稱許多非洲和南美洲國家海地為「Shithole」國家之後。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來說,翻譯「Shithole」這個概唸成了難題。
上一頁
第19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