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拜登向亞太盟友伸出雙臂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本周四分別與韓、日、澳三國領導人通電話,討論與重要盟友面對的挑戰。但該地區主要大國中國尚未對拜登當選表示祝賀。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10月份的最後這一周,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國再次抬頭。「地球上最重要的一份文件」出爐。美日舉行大型軍演的同時,一位台灣空軍飛行員不幸墜機喪生。德國之聲為你梳理一周大事。
日本選定三菱重工研製下一代隱身戰機
為了應對來自中國和北韓日益增長的威脅,日本正在加強建設自己的軍事能力。日本防衛大臣周五宣佈,日本已經選定三菱重工作為主承包商,研發日本的下一代隱形戰鬥機。
DW主播日本探店——VR成人影片的秘密(二)
採用虛擬現實(VR)技術的成人片是如何吸引觀眾的?進店親身體驗了一把的德國之聲記者Roger Ditter,這一集採訪了「Soft On Demand」(簡稱SOD)公司的CEO、VR成人影片領域的知名製作人野本義明。
DW主播日本探店——VR成人影片的體驗(一)
虛擬現實(VR)技術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日本,大型成人影片公司也開始使用該技術,想讓觀者得到更豐富、直觀的體驗。
中日東海局勢危險升級
中國正在強化對目前日本管理的釣魚島(尖閣諸島)的主權訴求。到目前為止,日本的反應非常謹慎。但最新的發展正在威脅相對良好的中日關係。
菅義偉參訪印尼:反對惡化南海局勢行為
周三(10月21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訪問印尼,呼籲各國反對加劇南海緊張局勢的"不當行為"。他還表示,將幫助印尼和越南「打擊非法捕魚」行為。
澳智庫2020年亞洲實力指數 美中差距逐漸縮小
澳洲智库公佈了2020年亞洲實力指數報告,美國整體仍是亞太地區影響指數最高的國家,但在經濟關係、外交影響力等領域, 中國都已成為新霸主。
新冠疫情籠罩 日本自殺率明顯增加
受疫情影響,今年夏季日本的自殺率明顯上升;其他國家也存在類似情況。
日媒:日本不會參加美國「清網」行動
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對美國表示,目前無意加入華盛頓在通訊網路等領域排除中國企業的計劃。不過,日本早於2018年底已經推出規定,禁止部分公共機構的通信設備使用恐有國安疑慮的廠商產品。
慰安婦雕像拆不拆?柏林屢屢改主意
柏林市中心的一尊雕像,居然演變成了韓國、日本、德國之間的一場外交糾紛。拉鋸再三之後,柏林當局決定「暫緩拆除」慰安婦雕像。
是拆還是留?柏林慰安婦紀念像之爭
9月底,旅德韓國人協會在柏林市中心設立了一座紀念二戰期間被日軍強征的韓國慰安婦的雕像。但是,日本大使館很快就向德國外交部、柏林州政府施壓,要求拆除這座雕像。所有的壓力最終都匯集到了柏林米特區區長的身上。
日方稱中國海警船再闖尖閣諸島附近水域
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的第21次: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周日上午兩艘中國海警船駛入兩國存在主權爭議的島嶼附近水域。日方採取了警告驅離和部署巡邏的行動加以回應。
德語媒體: 四國聯手 應對中國
日本舉行的四國外長會談顯示,雖然建立亞洲北約仍遙遙無期,但至少美澳日印四國已經開始考慮聯手應對中國的可能性了。
蓬佩奧呼籲美日印澳深化合作共同對抗中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日期間表示,美國會加強對亞洲最親密的盟友的支持,他呼籲美、日、印、澳深化合作,共同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不斷增長的影響力。中國駐日大使館發言人回應稱,「蓬佩奧屢次編造涉華謊言,惡意製造政治對抗,其圖謀不得人心,更不會得逞」。
菅義偉與習近平通電話 未談及訪日行程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將採取怎樣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如何在中美激烈對峙的格局中尋求平衡,受到各界關注。通過與習近平的電話會談,他強調了兩國合作的重要性,但在邀習訪日的問題上,他選擇了暫時低調迴避。
日本防衛預算創新高 再扣「入常」大門
日本媒體報導,該國新一年度的防衛預算或創下歷史新高,考慮因素之一是應對中國軍力增強及其在本地區的活動。與此同時,日本在聯合國重申有意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訴求。
菅義偉與川普通話 同意強化美日同盟
菅義偉剛上任就跟川普讨論中國問題,雙方同意加強同盟關係,另傳出菅義偉將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面。美日關係將如何影響印太地區局勢?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卸任三天之後,安倍晉三前往參拜靖國神社。這是他自2013年12月以來的首次參拜。
友台派岸信夫出任日防衛相 北京急放話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胞弟、眾議員岸信夫以防衛相的身份進入新內閣。岸信夫今年初曾前往台灣祝賀蔡英文連任,8月隨前首相森喜朗赴台弔唁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放話:希望日方恪守一個中國的原則,避免和台灣方面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
菅義偉正式當選日本首相 安倍內閣半數留任
日本自民黨新總裁菅義偉周三正式當選日本第99任首相。新內閣名單中出現不少熟悉面孔,安倍內閣中約有半數成員留任。安倍晉三的胞弟則首次入閣。
日本開啟菅義偉時代:中日台三方關係如何變化?
菅義偉在勝選自民黨總裁,就任下屆首相後,不論中國或台灣政府都第一時間給予道賀。過去兩年多以來修補中的中日關係,是否會在新首相上任後生變?過去安倍晉三親台友好形象是否會拉回?都將是觀察重點。
德語媒體:德國與歐洲必須改弦更張
《每日鏡報》關注了歐盟與中國領導人的視訊會議,呼籲歐盟及早拋棄注重經濟犧牲人權的對華政策。《標準報》則將目光投向了日本新首相菅義偉,指出他將在對華政策上遇到難題。
日本新首相人選出爐: 71歲菅義偉接班
日本當地時間周一下午,自民黨總裁選舉投票結果揭曉:現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獲得總共534票中的377票,遠遠超出了前外相岸田文雄、前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石破茂這兩名競爭對手。
毛裡求斯要求日本為漏油事件買單
一艘日本散貨船撞到毛裡求斯東南部暗礁發生嚴重漏油事件,造成環境污染。毛裡求斯向日本提出索賠,用於支援因污染而飽受打擊的漁業。
紀念二戰結束 為何有不同日子?
75年前,日本正式對美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過,有關各國並非在同一天紀念。
後安倍時代:菅義偉角逐日本首相為何最篤定?
被認為是「安倍路線」繼承者的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宣佈出馬參選自民黨總裁後,已經被日本各界認為是「實質的下任首相」。受到黨內大多派系擁立的他,距離首相大位僅僅一步之遙。
專家分析:無論誰接棒,日本新首相都壓力山大
新冠疫情與經濟復興如何平衡?日中關係和日韓關係可能走向何方?日本和平憲法還要不要修改?明年大選勝敗如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健康原因辭職,他的繼任者將面臨諸多挑戰。
安倍為中日關係留下了什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辭職。作為日本史上連續在位最久首相,安倍任期的對華政策對兩國關係有何深遠影響?而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又將何去何從?中美兩專家有以下分析。
安倍晉三因病請辭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辭去首相職務,外界關注誰是繼任人。這是安倍第二次因健康理由請辭,他患有潰瘍性大腸炎,已被這個病纏繞了48年,壓力可導致病情惡化。
連續兩周進醫院 安倍會否因病下台?
安倍晉三剛打破紀錄成為日本史上在位最久首相,近日卻驚傳吐血和頻頻進出醫院,健康亮紅燈將請辭的傳言滿天飛,日本政界甚至開始討論「後安倍時代」。
這些有關廣島核爆的畫面 全是錯的!
幾十年來,世界各國媒體,包括DW使用的1945年廣島核爆的畫面其實都是「張冠李戴」。DW在一次自主研究調查中發現了這一點。
防範中國海上霸權 日防相:可加入「五眼聯盟」
中日釣魚島之爭近日不斷升溫,日防相河野太郎與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會面商討如何降溫。面對中國在海上行動不斷,河野太郎也表示加入「五眼聯盟」的意願。
疫情籠罩:日本第二季度經濟萎縮創紀錄
受中美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影響,令日本經濟陷入了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雖然目前也出現了一些好轉跡象,但經濟全面復甦仍需要時日。
德語媒體:沒有反思 沒有和解
日本戰敗投降紀念日到來之際,德國電視一台的記者走訪了中國的一處戰爭紀念館,意識到中日不可能像德法那樣實現戰後和解。同時蓬佩奧在中東歐的「反華之旅」,也是德媒關注的內容。
日本戰敗75周年 安倍只悼念未道歉
日本周六舉行戰敗75周年紀念活動。德仁天皇延續其父親的發言基調,對於戰爭表示深刻反省,並期盼戰爭的苦難不再重演。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避談對鄰國的戰爭責任,僅表示「不重蹈戰爭覆轍」。
俄羅斯製造:治療新冠病毒藥物Avifavir
基於一種日本流感藥的俄製藥物Avifavir(中譯名"阿維法韋")已向15國銷售。德國也儲存了該藥品。Avifavir到底有沒有用?
中日東海爭議:美承諾「百分之百」支持日本
日本政府近期多次抗議中國海警船之進入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附近海域。中國重申這是其固有領土和固有權利。駐日美軍司令稱美國對日本政府提供幫助的承諾100%堅決。
美日政界敦促限制TikTok
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日前聯名致信政府部門,敦促評估TikTok可能幹擾美國大選的風險。日本自民黨也開始討論提交限制TikTok的建議。
「安倍」給慰安婦下跪?韓國雕像激怒日本
韓國一座新建的雕塑中,形象疑似安倍晉三的男人向"慰安婦"跪地謝罪。日本政府對此表示憤怒。
重新倒數「2021的2020奧運」 日本人怎麼看?
若非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7月24日原是日本興奮迎接奧運開幕的四連休首天。2020奧運無奈延期一年至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疫情下要重新倒數365天,日本民眾懷著什麼心情?
日本體育界內「體罰」青少年現象嚴重
國際人權觀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日本仍存在「體罰」傳統。未成年運動員頻繁遭受體罰、性侵或言語侮辱。
探索火星:阿聯酋「希望號」升空
這是阿拉伯世界首個星際任務,籌備了6年,因惡劣天氣而押後了一星期發射,周一(20日)在日本南部種子島升空,預計「希望號」明年2月抵達火星軌道,將圍繞火星飛行一個火星年丶即687天。
專訪:「當年的東芝 如今的華為」
英國決定禁用華為,美國又推出一系列更強硬的制裁措施,讓這家本來就在風口浪尖上的中國公司如今需要面對更大的壓力。在華為德國公關部主任宋可騰(Carsten Senz)看來,華為眼前的路——日本已經走過。
澤林視點:亞洲的新興大國和老牌大國
德國社民黨前主席嘉布瑞爾建議,要和日韓等亞洲民主國家攜手,共同遏制中國的影響力。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一設想是無法實現的,因為嘉布瑞爾低估了亞洲各國之間的共同利益。
沒有球迷沒關係 我們有......
在日本棒球隊軟銀鷹和樂天金鷹比賽前,福岡巨蛋的看台上有20個機器人在空曠的體育場中跳舞。這是福岡軟銀鷹隊的創意,讓機器人代替無法進場的球迷替隊伍加油。兩種不同的機器人,有的像人,有的像狗在能容納4萬人的福岡球館裡熱情舞動。
新冠病毒讓日本人愛上農村
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厭倦了大城市的限制和被在家隔離的感覺。越來越多的人想擺脫這種環境。疫情期間採取的防疫措施表明,也有換一種活法的可能性。
行政區名稱加注「尖閣」 東海島嶼爭議再起
日本石垣市議會6月22日通過決議,將屬於該市管轄的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行政區名稱「登野城」更改為「登野城尖閣」。中國表示該決議「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挑釁」,保留做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G7聯合聲明反對港版國安法 英警告制裁
中國政府上月突推港版國安法,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彈,G7成員國打破分歧,發表聯合聲明敦促北京重新考慮。與此同時,英國外交部首次暗示,若北京執意立法,或將制裁相關的中國官員。
亞洲人「不易感染」新冠嗎?
從數字比例上看,東亞國家居民似乎不太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迄今還沒有人能夠對此做出真正具有結論性的解釋。德國之聲東京通訊員匯總了與此相關的不同解說。
上一頁
第15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