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拜登尹錫悅會談: 致力於北韓無核化、美韓半導體合作
拜登上任首次亞洲行,周五抵達韓國先拜訪了三星的半導體生產線,隔日和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行會談。拜登接下來將前往日本參加「印太經濟框架」和「四方安全對話」的相關活動,這被認為是美國為了與中、俄抗衡改採取的行動。
沖繩回歸日本50年:居民們落空的希望
五十年來,沖繩居民一直對美國在沖繩島的軍事存在感到不滿。沖繩縣知事提醒首相岸田文雄,居民們希望削減美軍的願望至今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
日本歐盟峰會:俄烏戰爭與印太安全
在烏克蘭戰爭和印太形勢趨於緊張的背景下,歐盟和日本將在政治和經濟上更密切合作。在東京舉行的日歐峰會上,安全議題佔據了比以往更為顯要的位置。
客座評論:美國部署對華O型包圍圈
美國5月的外交重頭戲放在亞洲,5月12日召開美國東協峰會;5月20日,拜登總統開始訪問韓日,並進行四國安全對話領導人會談。毫無疑問,這一連串活動都針對中國,中國是美國此次亞洲外交的不在場主角。
拜登將訪日韓 日大使:有望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兩週後出訪日韓。日本駐美大使9日在一場活動中稱,美國總統出訪預料會與華府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框架」的時間吻合。對此,美國駐日大使重申,該框架不會成為經濟競爭。
「遼寧」號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進行實戰化訓練
中國海軍5月3日宣佈,遼寧艦航母編隊日前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遠海實戰化訓練。日本自衛隊本周一(5月2日)觀察到包括一艘航母在內的八艘中國海軍艦艇通過日本南部沖繩群島,並在東海起降了艦載直升機。
因烏戰日本國內修憲爭議重起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重新引發日本有關本國和平主義憲法的討論。
德語媒體:德國總理的「反華之行」
德國總理肖爾茨4月28日前往日本訪問。「明鏡線上」及《世界報》皆認為,肖爾茨一改過去德國總理訪問亞洲會先前往北京的傳統,選擇日本作為首站,這是對北京發出的政治訊號。
肖爾茨訪日及撰文凸顯價值夥伴關係
肖爾茨訪問日本暢談價值觀夥伴關係,同其前任梅克爾的外交政策顯然不同。他周五的長文為其言行進行解釋,表達對民主未來的樂觀態度。
聚焦中國影響力與俄烏戰爭 日首相出訪東南亞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外交行程滿檔,在日本與德國總理肖爾茨會晤後,週五將展開出訪東南亞與歐洲的外交行程。外界分析,俄烏戰爭與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將是此次出訪重點。
肖爾茨首次亞洲之行: 徑赴盟友 不去中國
前往日本訪問的德國總理肖爾茨周四在東京明確表示,德國在亞太地區尋求與有共同民主價值觀的國家建立更密切關係。
拜登5月訪問日韓 共議中國和北韓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5月訪問亞洲盟友韓國和日本,這是他上任以來首次出訪亞洲。白宮方面稱,拜登此行旨在加強與盟友關係,推進對「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的承諾。外界認為,拜登將與日、韓磋商北韓和中國議題。
總理來訪: 德國向日本發出訊號
德國總理肖爾茨將日本作為其首次亞洲之行訪問國,這是要表明,願提升與這個利益和價值夥伴的關係至新水準。
119歲全球最高齡人瑞去世 歷經5位天皇
享年119歲,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年長的老人田中加子去世了。她出生於1903年1月2日,經歷了5位日本天皇統治。
中俄威脅加劇 紐西蘭與日本擬深化軍事合作
紐西蘭與日本兩國元首21日在日本會面,在中俄軍事壓力加劇的情況下,雙方同意增加國防相關領域合作,加強聯合演習,並將簽訂軍事訊息共享的相關協議。
當德國遇到台灣:德國和台灣的音樂交流
在台灣許多鋼琴初學者的入門教材是「拜爾鋼琴」,但沒有多少人知道拜爾是德國人,在德國拜爾也幾乎被遺忘,默默無名的他卻左右了台灣樂壇近百年。
北韓疑似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日本和韓國均稱,北韓疑似從其東海岸試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距美國指控平壤試驗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後不到兩周。
澤連斯基日本國會演講:我們兩國對自由感受是零距離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周三(3月23日)對日本國會進行演講。日本媒體與專家認為,和先前對美國、英國與德國出現較多歷史陳述、且頗多抨擊言辭稍有不同的是,澤連斯基對日本的講話更多試圖通過柔性表達打動聽眾。
烏克蘭戰爭下 日本安全政策面臨轉變
日本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做出的強硬反應打破了該國一貫以來的做法。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戰爭可能讓日本的國防戰略得到重塑,以應對中國在這一地區的擴張。
日本福島附近發生強震 核電站未發生異常
日本福島縣附近周三23時36分左右發生裡氏7.3級強震,許多地區震感強烈,逾200萬戶家庭一度停電。法新社報導,地震已造成4人死亡,逾百人受傷。本次地震與引發福島核災難的311大地震發生在相同地區。這次地震後暫未在福島核電站發現任何異常。
金正恩下令擴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場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下令擴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場。韓國和美國對北韓測試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表達了擔憂與譴責,據稱日本考慮對北韓實施更多制裁。
日本製裁俄羅斯:從關係修補到再度一刀兩斷
日本正式宣佈金融制裁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未來日俄的經濟關係也將降到谷底。回首過去,日本曾經在普丁就任總統時,一度想修補兩國外交關係,其中不但有歷史背景,也有兩國領土爭議,而如今制裁下,兩國未來對話短期將難以預
北韓第8次導彈試射 美日韓齊聲譴責
在全球聚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際,北韓週日進行2022年以來第8次的導彈試射。日本、韓國與美國都發佈聲明譴責北韓的行為,而聯合國安理會也預計在28日開會討論此事。
駐華使館職員一度遭拘 日本:「絕對無法容忍接受」
日本外務省在22日晚上表示,一名在中國的日本大使館工作職員,21日遭到北京的中國當局一度被拘留。日本外務省對此表示嚴重抗議外,並稱「要求中方道歉與保證不會再犯」。中方則表示,日本外交人員從事了「與其身份不符的活動」。
冬奧前夕 日本國會通過中國人權決議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幾天前,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對中國「嚴重人權狀況」表達關注的決議,並敦促首相領導的政府採取相應措施。
盤點北韓近年發射的那些導彈
2022年才過了一個月,北韓就已經進行了七次導彈試射。此篇文章將帶大家看看,近幾年北韓曾經發射過的各種導彈。
美日完成聯合軍演 中國派39架軍機擾台
中國解放軍周日派出39架軍機飛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派使台灣空軍再次派兵力應對。同日,日本宣佈與美國在沖繩南方海域完成聯合軍演,共有10艘艦艇參與此次軍演。
東加海底火山爆發 海嘯波及美日海岸
東加附近海域海底火山噴發引發的海嘯,已經波及美國和日本海岸。而東加同外界的通訊聯絡仍未恢復。
北韓疑再試射飛彈 日本首相:極其遺憾
北韓上周才正式試驗其所稱的「高超音速導彈」,不到一周,日韓再次偵測到飛彈發射。雖然美國及其盟友不斷發出譴責,但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卻沒有要後退的跡象。
美日召開「二加二」會談應對中朝壓力
日本昨天才跟澳洲签署防務合作協議,7日又將與美國舉行外交與國防部長會議,應對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會前也傳出雙方很有可能針對台灣做出秘密協議。
提高威懾力 日澳簽署歷史性防務協議
周四,日本和澳洲签署了一項加強雙方防務關係的協議。澳洲总理莫里森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都稱該協議「具有里程碑意義」。此外,雙方也對一系列中國相關問題表示關切,引發北京不滿。
印尼推遲煤炭出口禁令審查 日本跳腳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動力煤出口國,也是中國最大的海外供應商,一紙一個月的出口禁令使得亞洲各地原本就已經很昂貴的煤炭價格再飆漲。
北韓試射高超音速導彈 美批違反聯合國決議
在日本與韓國1月5日表示偵測到北韓疑似發射導彈後,朝中社6日證實,北韓成功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導彈。美國也在第一時間公開譴責北韓的行為,重申此舉違反了多項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日本堅持排福島核廢水入海 計劃補償當地產業
日本政府制定了處理福島核電站核廢水的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對當地產業的補償標準和編制安全評估報告。中國方面隨即表示嚴重關切。
中日防長同意明年開設熱線
中日防長周一舉行影片通話,談及東海、南海局勢,台灣問題等議題。雙方一致同意,為避免偶發性衝突,將推進「海空聯絡機制」,爭取在2022年開通「熱線」。
日本在暴雪中迎接新年
日本一些地區的降雪量創下了歷史紀錄。暴雪造成交通堵塞,航班取消,城鄉斷電。氣象部門警告說,更大的暴雪還將到來。
當德國遇到台灣:德國建築通過日本重現台灣
「台灣總統府」的建築雛形是德國柏林的「紅色市政廳」?真的嗎?這種聯結並非不可能,因為台灣早期在接受西方文化時,經常透過第三地的轉介,特別是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的期間。
為應對中朝 日本國防預算再創新高
日本國防預算連續10年增長,2022年度更達到5.4兆日元。這筆經費將用於採購、研發新型戰鬥機和武器,以應對來自中國和北韓的壓力。
加入歐美行列 日本不派官員參加北京冬奧
中國因侵犯人權事件頻傳,北京冬奧遭多國外交抵制,日本24日宣佈不派政府高官參加,北京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日美擬建軍事基地 應對台海突發情況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一旦台海局勢發生突變,日美軍方計劃以西南島鏈為基地,向台灣施援。報導稱,相關的聯合行動方案草案已經制定完畢。
岸田不去冬奧 日本是否外交抵制尚在研判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告知沒有出席北京冬奧會的計劃,中國駐日大使稱北京曾支持東京奧運,日本也應採取相應積極行動。
南京大屠殺片段驚嚇小學生 香港教育局惹爭議
適逢南京大屠殺84周年紀念日,一香港小學播放香港教育局建議之教學素材,殘忍內容片段使小學生受驚嚇。對此,教育局及特首林鄭月娥皆做出了回應。
安倍連兩周談台灣民主 稱特定情況可用自衛權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多次發表支持台灣的言論,稱台灣民主受威脅將是日本的嚴峻挑戰。他要求美日台深化各領域合作,並警告中國不應尋求軍事行動,安倍的言論受到日本媒體極大關注。
「南京大屠殺」84周年:倖存者僅剩61人
84年前,數十萬平民和被繳械的官兵在南京及其周邊地區被日軍殺害,史稱「南京大屠殺」事件。周一(12月13日),中國國務院在該市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新冠如何改變日本的職場派對文化
職場聚會,年終派對,忘年會——下班後和同事一起聚會喝酒一直是日本公司的「固有文化」。但在新冠疫情下,這樣的聚會大為減少。疫情儼然已成日本這一傳統文化的「殺手」?
北京冬奧:法國不跟進外交抵制
法國總統馬克宏9日宣佈,法國將不會加入外交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行列。他認為此舉「無關緊要」,並強調各國應該以更加有用的行動來改變現狀。
澳新不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 日本陷入兩難
在美國周二宣佈將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後,紐西蘭與澳洲也跟著宣佈將不派外交官出席北京冬奧。雖然澳洲强调決定與中國人權問題與雙邊緊張關係有關,但紐西蘭則強調其決定與美國無關。
珍珠港事件始末
珍珠港事件,又稱「偷襲珍珠港」,是指日本海軍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的偷襲作戰事件。這場二戰時期日本政府策劃的襲擊導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
百名日本議員參拜靖國神社
日軍本偷襲珍珠港事件 80周年之際,約 100 名日本國會議員周二(12月7日)在東京集體參拜被中國和韓國視為日本侵略象徵的靖國神社。
日本:尋求安全 加強軍備
日本新政府繼續推行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軍事強化和獨立路線。該國國防開支更是創下新高,而這都和中國不無關係。
上一頁
第11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