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新疆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維吾爾族自治區。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人權2023:即便微小的自由空間也被消滅
人權觀察組織發表最新報告,其中中國的部分寫道,高壓統治以及日益嚴密的社會控制正在對該國經濟和社會造成愈來愈大的損害。
大眾新疆廠無強迫勞動?審計公司聲明揭內部矛盾
德國大眾汽車早前委託審計公司對新疆車廠進行獨立調查,該審計公司本月初宣佈「未發現強迫勞動跡象」。不過事後卻有多名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表態,表示調查結果與他們無關,他們並未參與或協助該項目。
涉維族強迫勞動 美國新增制裁三家中企
美國周五宣佈將三家涉維族強迫勞動的中國企業新增至貿易制裁黑名單,此外還公佈了兩名因涉侵犯人權而被制裁的新疆官員。與此同時,歐盟本周一份報告指出,維族強迫勞動產品可能正大量進入歐盟。
歐盟議會團體:新疆強制勞工產品仍可能大量湧入歐洲
歐盟部分議員委託開展的一項調研顯示,在中國,針對維吾爾人的強制勞工現象仍在繼續,而維吾爾強制勞工生產的服裝可能通過一些知名品牌大量湧入歐洲。
大眾新疆廠審計:未發現「強迫勞動」跡象
德國大眾汽車委託的外部審計公司發表調查結果稱,在大眾汽車新疆廠沒有發現強迫勞動或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投資者表示,審計不應是一次性任務,期盼大眾汽車能持續提高透明度。
中國將在新疆建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國政府宣佈,將在新疆建立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該計劃服務於習近平的 "一帶一路 "倡議,希望為西部吸引更多外資,並建立起聯通歐亞的經濟走廊。
學習機作文"辱毛"? 科大訊飛反訴 稱幕後有推手
中國媒體報導了主打智慧型語音的安徽科大訊飛公司,其一款學習機據稱有用戶舉報內容涉"辱毛",而在當天出現股價跌停。該公司列在美國政府"實體清單"上。人權組織曾對該公司為中國安全部門提供聲紋識別技術表示憂慮。
德語媒體:中國欲打造「美麗新疆」形象
《法蘭克福評論報》關注中國政府最新的新疆政策,當局希望為新疆建立新形象並促進觀光業。 「瑞士德語廣播電視」則觀察到越來越多受良好教育的中國人移民歐洲,專家解釋了此現象的背景與影響。
又有三家新疆企業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
美國國土安全部日前宣佈對三家新疆企業實施進口禁令,使得相關實體名單上的中國企業數量增加到27。中國外交部回應譴責美方「污衊抹黑」,「打著人權幌子干涉中國內政」。維吾爾團體則對美國相關制裁措施的進度感到不滿。
德國漢學家新疆報導繼續引發爭議
德國兩位知名漢學家前往新疆參觀後發表文章。《南德意志報》引述多名漢學家予以嚴詞批評。
知名維族學者被判無期徒刑
總部位於美國的對話基金會發布聲明指出,知名維吾爾學者達吾提(Rahile Dawut)被判無期。她主要從事維吾爾民俗文化和傳統的研究。許多維族學者對此感到震驚,因為達吾提並沒有參加反政府活動,她曾是中共黨員,並曾獲得過中國文化部的獎項。
德國漢學家新疆表態引爭議
德國兩位知名中國問題研究者9月11日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新疆局勢在走向正常化。該評論在中國問題專家中引起震驚和質疑,被指是在淡化中共在新疆對少數民族犯下的人權罪行,為其做辯護。
德語媒體:新疆局勢在向好的方向轉變
《新蘇黎世報》發表兩名中國問題專家的客座評論,指出跡象顯示新疆正在回歸正常;《柏林日報》關注了金正恩訪問俄羅斯之行,認為其背後隱藏著對中國影響力的擔心。
人權報告擺一旁 習近平力推新疆旅遊
聯合國發佈《新疆人權報告》屆滿一年,人權團體卻批評實質進展甚微、無法對北京咎責。與此同時,中國有意在新疆政策不變的情況下,藉由增加遊客導覽,向外界傳遞該地區的「成功故事」。
德國聯邦議院成立「維吾爾」議會小組
9月5日,德國聯邦議院成立「維吾爾」議會小組,成員包括執政聯盟社民黨、自民黨和綠黨以及在野的聯盟黨的11名聯邦議員。該小組可能將請求聯邦議院就承認中國政府在新疆的行為是種族滅絕進行投票。
英國外相五年來首度訪華 向中方提人權議題
英國外相剋萊弗利周三表示,倫敦希望與北京建立建立務實關係,「脫離接觸」不是可信的選項。但他同時警告將對兩國存在分歧的領域保持「清醒認識」。他還提到香港、新疆的人權問題,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拉夫勞倫涉維族強迫勞動 遭加拿大調查
繼耐吉和加拿大皇朝金礦公司之後,加拿大政府再對美國時裝品牌拉夫勞倫的加拿大子公司涉入新疆強迫勞動的問題展開調查。
牆外文摘:刀郎的「羅剎海市」,中國的是非顛倒
有評論認為,刀郎新專輯中《羅剎海市》除了批判那些知名大腕之外,也在譏諷當下的中國現實,例如美醜不分,是非顛倒, 「指驢為雞」。而中國人民對現實生活無力改變,只能集體批判一個虛幻的大羅剎國,這是一種悲哀。
專訪:從新疆到海外 維族如何受迫與反抗?
中國數位監控技術有何進化?「跨境鎮壓」海外維吾爾人取得多大成功?當國際關注消緩,如何不忘新疆?DW專訪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專家戴倫・拜勒(Darren Byler),請他分享看法。他並警告,「昨日疆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並非不可能。
智庫:中國對西藏關押制度可能轉為長期監禁
由於資訊受限,長期以來外界對西藏的監獄與關押機構瞭解不多。蘭德智庫27日最新報告分析,許多西藏的拘禁設施早在2011年之前便已設立,且近年對異議人士的關押有轉為長期監禁、而非短期拘留的趨勢。
耐吉涉新疆強迫勞動 遭加拿大監察機構調查
加拿大民間團體指控,耐吉的加拿大子公司及皇朝金礦的供應鏈可能涉及維吾爾人的強迫勞動,但企業並未採取足夠的防止與補救措施。另一間公司「美沃奇」則遭美國議員質疑曾僱用中國監獄囚犯,包含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
涉新疆強迫勞動 德國車廠遭NGO提起申訴
大眾汽車、寶馬、奔馳等德國大車廠,其供應鏈長期遭批有強迫勞動疑慮。隨著德國供應鏈法今年正式生效,非營利組織向德國監管單位提出申訴,要求德國應調查車廠是否確實處理人權的問題。
客座評論:習近平的「極限思維」是什麼意思
時評人鄧聿文認為,習現在在高級幹部中作「極限思維」的動員,是因為他意識到,終有一天,中美的對決會到來。
中企再遭美出口管制 31實體入列
拜登政府再度對多國企業祭出出口管制,理由包含協助訓練中國飛行員、參與中國在新疆的侵害人權活動等。有哪些企業被納入美國實體清單?
維族學生下落查明 港府籲國際特赦組織道歉
國際特赦組織日前稱,1名維吾爾族學生赴港後失聯,恐被非法引渡至中國大陸。有韓媒報導該生人在韓國之後,該組織30日更正聲明,表示已查明該生並未前往香港。港府對此表示憤慨,要求鄭重道歉。
美眾院中國委員會提立法建議:加強武裝台灣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週三首度報告,通過2項針對台灣、新疆的提案,其中包含擴大美台聯合軍事訓練、加快交付軍售等。該委員會主席表示,如果希望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現在就必須儘可能地武裝台灣」。
牆外文摘:脫口秀風波中的國家暴力
有評論認為,在脫口秀演員House(李昊石)在表演中提及 「作風優良,能打勝仗」引發的輿論熱潮中,一個可怕的訊號是,我們能清晰看到聲勢越來越浩大、無從質疑甚至無從不配合的,對於作為一套壓迫系統的國家機器、對於國家暴力尤其軍事暴力的無條件認同
德語媒體:中國何以如此重視中亞
七國集團在日本舉行峰會,就如何同俄羅斯和中國等專制政權打交道展開研討之際,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古城西安同中亞五國領導人舉行了高調的會晤。德語媒體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擴大在中亞影響力的又一次重要嘗試。
北京辦事處遭突查後 「美思明智」 高管撤離香港
路透社5月19日發表獨家報導,表示美國咨詢公司「美思明智」在北京辦事處遭到突擊搜查後,撤離了一些駐香港的員工。目前尚不清楚中方調查的具體內容,不過「美思明智」此前在從事有關新疆的商業盡職調查。
人權組織起訴法國時裝集團涉維吾爾強制勞工
多家人權組織周三宣佈,將在法國對製衣業巨頭優衣庫和Inditex提起新的訴訟,因其涉嫌從維吾爾人的強制勞動中獲利。
中亞峰會在即 中國在盤算什麼?
中國-中亞峰會將於5月18日至19日舉行,屆時中國將接待中亞5國領袖,促進與該區的經濟和貿易關係。隨著俄羅斯受制裁打擊,中亞地區在國際事務和貿易上的地位越來越顯著。
擊落間諜氣球後 美國為何推遲對中國的制裁?
今年二月發生間諜氣球事件後,一些美國官員確信這將刺激美方採取一系列行動對抗中國。但消息人士稱,美國國務院實際暫緩了針對中國的人權相關制裁、出口管制等行動,以防美中關係進一步受損。
大眾股東大會: 高管被扔蛋糕 被批賺「不義之財」
在5月10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大眾汽車監事會主席、保時捷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珀奇(Hans Dieter Pötsch)被抗議者扔蛋糕。抗議者舉著「大眾=強迫勞動」的標語、甚至在赤裸的上身寫著「Dirty Money」來指責這家車企。
大眾股東大會:維吾爾人代表將發言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在中國新疆設有工廠。由於維吾爾人強制勞工問題,人權組織呼籲大眾關閉在那裡的工廠。在5月10日舉行的大眾股東大會上,維吾爾人代表將發言。
曾稱新疆政策「種族滅絕」 維族二代進軍日本國會
維吾爾裔日本人英利阿麗菲亞日前成功入主日本國會,成為首位該族裔的國會議員。作為維裔日本人、女性、移民二代,她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認同?又是如何走入國會殿堂?DW整理她一路到從政的歷程。
加拿大召見中國大使 考慮驅逐外交官
針對加拿大華裔議員莊文浩的家人受到威脅的案件,加拿大召見了中國大使,並考慮驅逐外交官,但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德語媒體:禁止齋戒、拆除巴扎-維吾爾人受壓迫持續
《新蘇黎世報》關注中國維吾爾人在齋月期間繼續被禁止齋戒。德國電視一台關注德國車商雖業績良好,但因中國市場的競爭而喜憂參半。
追蹤外國記者出入新疆 報告:上海設監控系統
美國監視器產業研究公司IPVM2日指出,上海警方正在建立一個監控系統,外國記者若前往新疆,或是維吾爾人進入上海時,都會觸發警報。此外,人權組織也發現,新疆警方會監控居民手機內的檔案,僅是持有伊斯蘭教相關影音,都可能招來審訊。
又一名維吾爾難民在泰國拘留中心死亡
兩個月內,在泰國移民拘留中心,發生了兩例中國維族的尋求庇護者的死亡事件。人權組織敦促泰國當局改善其移民拘留設施的條件。
防範強制勞工--德國供應鏈法落實得了嗎?
2022年,德國服裝品牌受到批評,其產品可能使用了來自新疆的材料。自此之後,這一情況有改變嗎?
美對5中企祭貿易限制 海康威視子公司入列
美國28日再對5家中國公司實施貿易限制,理由是這些企業涉嫌幫助北京政府壓迫新疆維族人。遭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對象,包含哪些公司?
TikTok恢復NBA前球星坎特賬戶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前NBA球員坎特Enes Kanter Freedom的TikTok帳號被封禁12天之後,已獲解封。
紐西蘭外長與秦剛見面 提及人權、台灣議題
紐西蘭外長馬胡塔訪問中國,這是該國外長自2018年以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她表示,會晤時向中方提及了人權問題、香港自由狀況以及對台灣局勢的擔憂。馬胡塔也利用對話的機會呼籲中國促使俄方撤軍。
酒業盛會ProWein重現盛況 中國酒莊嶄露頭角
2023年3月19日至21日,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和烈酒展會之一ProWein在德國杜塞道夫举辦。隨著世界各地走出疫情,本次展會氣氛熱烈,迎來了60多個國家的6000多家展商。10多家中國葡萄酒莊也走出國門,到這一國際盛會上「嶄露頭角」。
習近平掌權這10年
2023年3月10日習近平第3次宣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0年前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後,習近平對內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對外推行強硬外交、宣傳東升西降,聯俄抗美。一起回顧習近平執政這10年為中國帶來何種轉變。
中國是否在暗中實施單邊制裁?
近年來,中國嚴厲批評了作為一種外交機制的單邊制裁。但於此同時,也有許多例子表明中國在做同樣的事。
大眾中國總裁稱新疆廠無強迫勞動 維族學者:說法有問題
大眾汽車(中國)總裁貝瑞德親赴新疆工廠參觀後表示,沒有發現任何侵犯人權的跡象。維族研究員Yalkun Uluyol對德國之聲表示,貝瑞德光憑與工廠人員交談就得出不存在強迫勞動的結論,這種說法「有問題」。
大眾中國CEO:新疆工廠沒有"人權侵犯"的跡象
對大眾汽車而言,中國西部新疆地區的人權問題是一個敏感話題。許多人要求該集團重新考慮在新疆地區設廠的問題。董事會成員親自到廠參觀。結果如何?
海外維族人藉新疆外洩檔案搜索工具 查找家人下落
洩露的數據和搜索工具,讓一些海外維吾爾人得以深入瞭解他們在新疆的家人現況。有些人在調閱完資料後,感到深深的內疚,也有人充滿恐懼。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能否挑戰中國?
由多國國會議員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創立主要的目的,是協調各民主國家對中國的應對。然而,部分專家表示,該組織制定具體措施的能力存在侷限性。
上一頁
第2 頁,共2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