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 跨大西洋關係?
2025年2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最晚自上周以來,跨大西洋關係已被撕開一道深深的裂痕。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霍伊斯根( Christoph Heusgen)在美國副總統萬斯演講後不得不表示,必須擔心「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基礎不再是共同的」。他說,此次會議是一場「歐洲噩夢」。
然而,令德國政界深感不安的不僅僅是萬斯的演講。萬斯指責歐洲缺乏民主,間接呼籲德國各黨派與部分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AfD進行合作。他傳達的訊息是,只有在歐洲人與華盛頓新政府保持相同政治路線的情況下,美國才會提供軍事保護。
萬斯會見AfD黨魁魏德爾 避開肖爾茨
「這不合規矩,尤其是在朋友和盟友之間,我們堅決拒絕這種行為,」德國總理肖爾茨在演講中這樣說,當時萬斯已離開慕尼黑。
德國政界其他高層人士對萬斯的做法也表示不解。「幾年後,我們仍會感受到這次安全會議的深刻影響,」基民盟/基社盟的總理候選人梅爾茨(Friedrich Merz)對德國之聲表示。根據所有民調,梅爾茨在2月23日的聯邦議院選舉後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總理。他說,「美國質疑安全保障,質疑民主制度」。梅爾茨堅稱反對美國對德國選舉進行干涉。
就禮節規範而言,美國副總統在慕尼黑的行為足以構成某種挑釁:萬斯與反對黨領袖梅爾茨進行了私下會談,但不見總理肖爾茨。特別令肖爾茨和梅爾茨感到冒犯的是,萬斯在其飯店會見了AfD聯合主席魏德爾(Alice Weidel)。出於政治原因,德國選擇黨未被邀請參加慕安會,而肖爾茨和梅爾茨都堅決排除與選擇黨進行組閣的可能性。
有關烏克蘭的談判卻排除烏克蘭參與?
美國政府處理俄烏戰爭問題的方式也是一種類似的挑釁。川普希望單獨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達成烏克蘭和平協議。本周在利雅德舉行的美俄談判將歐洲排除在外。「我們有話語權,沒有我們根本不行,」肖爾茨在一次選舉節目中說。
美國人似乎持不同看法。川普任命的俄烏特使凱洛格將軍(Keith Kellogg)在德國之聲的《衝突地帶》節目中明確表示,歐洲人不會參與談判,但可以做出貢獻。至於是何種「貢獻」,凱洛格並未直接表達,也許美方在策劃部署地面部隊以確保未來的和平,但明確排除派遣美國士兵的可能。
烏克蘭似乎也被排除在外。不僅如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三年來為贏得戰爭付出的所有努力,以及烏克蘭軍隊為之奮斗的目標,似乎均被川普政府一筆勾銷。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暗示,烏克蘭既不會收回失去的領土,也不會加入北約。
眾所周知,恢復領土完整和未來加入北約一直是德國支持烏克蘭的基本原則。
此外,川普甚至對北約盟友發出帝國主義威脅:他希望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的一個新州,併購買屬於丹麥的格陵蘭島,甚至可能通過軍事或經濟壓力強行奪取。肖爾茨總理對此進行了嚴厲批評。
最後,川普威脅對歐洲商品徵收進口關稅,這將嚴重打擊以出口為導向的德國經濟。
梅爾茨:歐洲必須覺醒
這意味著,在短短幾周內,川普及其團隊對歐洲人進行了一連串打擊。尤其是在柏林,這些打擊甚至超越了最壞的預期。
這對跨大西洋關係意味著什麼?川普的俄烏特使凱洛格在德國之聲的《衝突地帶》節目中試圖淡化美國的立場,「我們說『美國優先』,但我們從未說過『美國孤立』。我們從未表示要實行孤立主義政策。」他說,川普明確表示:「如果一個國家為維護主權而戰,我們將支持你們。」
然而,在柏林和其他歐洲首都,人們逐漸意識到,歐洲人在今後將很大程度上必須依靠自己。肖爾茨總理本周一(2月17日)啟程前往巴黎前表示,「我們必須確保歐洲強大、獨立,挺直腰桿應對未來的挑戰。」這算是對慕尼黑教訓的某種回應。
然而,肖爾茨被視為隨時下台的總理。他的潛在繼任者梅爾茨此前曾說過,如果他成為總理,他希望將德國從「沉睡的中等強國」轉變為「領導型中等強國」。現在他覺得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證實,在一次德國之聲的訪談中表示,「我們必須與法國、波蘭等國共同承擔這一角色。歐洲期待德國發揮領導作用,尤其是在美國逐步、甚至完全撤出的情況下——現在這一時刻已經到來。歐洲必須覺醒,必須承擔起自身安全的責任。」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