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戶口
戶籍,又稱戶口,一種主要以戶為單位的人口管理方法。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鼓勵婚育:中國放寬結婚登記規定
根據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法規,在中國辦理婚姻登記不再受常住戶口所在地的限制。有分析認為,此類簡化手續的措施,也是為了扭轉中國年輕人結婚數下滑的趨勢。
蛇年將至,春運客流量或創歷史新高
在春節前後40天的春運期間,中國各類交通工具預計將承載90億人次的跨區域流動,鐵路和航空中巴士流量或將創下歷史新高。
客座評論:是為了官方利益還是真正的戶籍制度改革?
張俊華
中國戶籍制度是對非城市人口無理歧視的法律基礎,而馬克思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的要旨是保證公民在尊嚴、權利等各方面的平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今中國官方雖提出要改革現有的戶籍制度,但其根本用意,距離其聲稱的社會主義相差十萬八千里。
德語媒體:世界最強大統治者的軟肋
媒體看中國
《商報》寫道,中共高層政治精英最重要的會議--三中全會結束,向外傳遞的訊息卻極其有限,唯一具體的內容是,一位失蹤的前部長的名字出現了。《世界報》寫道,儘管中國領導人的權力似乎前所未有的穩固,但中共最擔心的仍是民憤。
網路舉報販賣出生證明 中國調查民營醫院院長
中國國家媒體周二報導,湖北一家醫院院長因"販賣出生證明"而受到調查。該院婦產科已停業整頓。
「未富先老」的黑龍江: 中國未來的縮影?
中國社科院預測,全國養老金將在2035年耗盡結余。中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中,黑龍江省在養老金預算上的赤字最大,為中國其他地區可能出現的人口問題提供了一個警示案例。
長平觀察:「十戶長」,一夜退回到秦朝?
一份「十戶長」徵集令引起人們關注。時評作家長平認為,今天的政治並非退回到秦朝,而是秦政治的更新版本。
2022年度德國人口普查:告訴了我們哪些訊息?
德國有多少人口?不同的地區是否擁有足夠的住宅和學校?人口普查的目的是為了蒐集更多的數據,以便政府進行合理規劃。
德國將正式認可「第三性」
在德國, 未來在出生登記時,表格上除了「男」、「女」之外,還將為「雙性者」(intersexuell)提供第三種選項「其他」。聯邦議院表決通過相關法案為這一做法開放綠燈。
綠卡或戶口:從此不能「兩頭吃福利」?
上海市公安局日前公佈了一份戶口管理新規定,其中提到出國定居者可能被強制注銷戶口。這一新規經社群網站廣為轉載,引發了不少持外國永久居住許可的中國人之擔心。不過,新規具體應如何操作,目前還有許多疑點。
德語媒體:永遠的「二等公民」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在北京的生存困境,即使政府推出了新的落戶政策,他們也難以成為真正的北京居民。《南德意志報》則關注中國為了防治沙漠化而建起的防護林。
「又不是考大學,積什麼分?」積分落戶遭質疑
北京市政府周五正式出台積分落戶政策,將北京人口落戶指標化。社會學家周孝正稱,該版本比之前有所進步,但博士加分等強調學歷、年齡的做法屬於歧視,違背憲法,也違背人類常識。
北京出台文件保護留守兒童權益
國務院發布政策文件,要求家庭和政府承擔在保護留守兒童方面的責任。
澤林視點:猴年大「移」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春節回家以後就不願意走了。
農民工消化庫存房?夢難圓
月入6000的農民工如何買得起數百萬元的住房?中國政府試圖將戶籍改革與住房消費掛鉤,但外界認為此舉頗有難度。
居住證制度——農民工的「第二十二條軍規」?
中國政府周六公佈新條例,自2016年起推行居住證制度。有媒體稱,這將方便農民工流動。然而也有聲音質疑,新規沒有並解決放寬城鄉兩元化分割戶籍制度的根本問題。
德語媒體:為什麼富豪生活在中國有危險
周五,《明鏡日報》線上發表文章,關注了中國富豪郭廣昌失聯事件。《法蘭克福匯報》則報導,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高技術產品供應商。而中國經濟發展放緩,將使那些過於依賴中國的亞洲國家經濟受到影響。
中國1300萬「黑戶」將得到戶籍
中國將解決1300萬「黑戶」人口的戶口登記問題。這意味著這些此前無戶籍人員終於可以享受教育和健康醫療等社會福利。
中國農民工要"翻身" ?
也被稱為「農民工」的外來務工人員生活在窘境之中。眼下,中國當局希望改變這一境況,但問題是怎樣改變?
走了暫住證,來了居住證
中國計劃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取消暫住證制度,實施居住證制度。
春運是誰的難題?
今天(2月4日)開始的2015年春運,再創歷年人次記錄。時評人長平認為,缺乏底層代表的中國決策層,沒有動力解決春運難題。
房產"上戶口" "房叔"好尋找?
本周一,中國政府公佈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有分析人士表示,這個將於明年實施的規定會加大房產透明度,有助於打擊腐敗,另一方面,條例的實施也為全面徵收房產稅作出前期鋪墊。
外來務工子女上學為何愈來愈難?
外來務工人員是推動中國幾十年來經濟蓬勃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的隊伍日益壯大,其子女的入學門檻卻在不斷提高。
中國城鎮化需以市場為基礎
世界銀行及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3月25日聯合發表報告。
戶籍制度僵化阻礙城鎮化
中國城鎮化工作會議的結果引起德語媒體的關注。
一名「超生媽媽」的苦與悲
一位母親因為「超生」而被罰款,為了籌錢她甚至想到「賣腎」。
社會公正:中國最需要的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公佈的改革中,戶籍制度、財稅體系以及醫療和教育都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中國政府智庫提交改革路線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交了一份改革方案總報告。專家對其思路予以認可,但也指出不觸及制度深層的改革恐寸步難行。
「黑戶」難民在義大利
即使是那些安全到達義大利的難民們,要想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還遙遙無期。
等待習李經濟政策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反彈至7.8%。
繁榮的代價:留守兒童
記者走訪了廣西的一所偏僻山村小學,瞭解中國經濟繁榮背後的陰影。
「繞過政改的改革無法實現」
中國最高領導層再次表態決心改革,學者認為:沒有政改,經改無門。
農民工的不公待遇
農民工是中國經濟騰飛的中堅力量,也是城市裡的二等公民。
中國戶籍制度或間接導致「黑診所」滋生
在中國,看病難、看病貴是不少百姓抱怨的事實。有正規醫療保險的人,就更難想像沒有這類保障的人就診求醫有多困難。一些非正規的所謂「黑診所」也隨之產生。
戶籍改革有望邁出一大步?
有官方學者透露,中國戶籍改革可能要開始向前邁一大步。
網民踴躍揭發官員戶口及房產
「房姐」事件點燃了網民揭發與盤點官員戶口及房產的熱情,數量驚人的秘密財富被陸續曝光。
「中國式戶口」兩重天
近日中國網路和媒體上相繼曝出中國「房姐」們擁有多個戶口,其中包括陝西龔愛愛和山西運城紀委官員張彥。網友熱議,戶口不再僅是身份證明,更成為權力佔有資源和利益的明證。
胡星鬥談戶口與二元社會保障
胡星鬥在接受本台採訪時指出,戶口制度的改革需要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配合
死嬰非醫療廢物 德國父母籲修法
法律對生命的定義是什麼?德國法律規定,出生時已經死亡而且體重不滿500克的嬰兒不得入戶,更無法獲得出生或死亡證明。兩名德國父母因此積極呼籲聯署,試圖推動修法。
城市移民二代家長信訪辦請願
周四,數百名外地務工者為子女的高考問題在北京舉行了請願活動
烏坎實驗與成都模式
烏坎的「民主試金」和成都中止戶籍制,引起德媒關注。
港媒綜述
辛亥革命過去百年,但中國民主進程依然沒有完成, 中央綜合治理委員會易名另有玄機?
農民工困境由戶口導致 一種逃避責任的說法
在資本正在實現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工人的狀況是否得到改善?他們懷有那些訴求?為回答這類問題,德國亞洲基金會和《特快》(Express)雜誌聯合舉辦了中國勞工現狀研討會。
"出生地決定命運"
《明鏡周刊》認為,中國的戶口制已經過時,它所包含的不公正影響著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命運,出生在小地方的人要進名牌大學必須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大都市打拚的百萬農民工的子女受教育也有障礙。
Chinas Urbanisierung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市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數量將突破80個,屆時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遠超過50%。但同時指出中國的有"偽城鎮化"問題存在。另有三家機構亦指出現行戶籍制度是制約城市化的一個主因。
chi1608 chongqing hukou
重慶市全面啟動戶籍制度改革,目標是到2020年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重慶市同時承諾,在農民轉戶後提供就業、社保、住房等多方面保障。而農轉非的條件是在3年過渡期後放棄承包地、宅基地和農房的使用權。有學者質疑:這是在搞"土地換戶口"
Bildungschance Schüler
小學升中學,是中國的孩子和家長們要邁的一個大「門檻」。戶籍制度規定,「小升初」要按照孩子的戶籍來分配,這給為數千萬的「外來戶」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至少在北京這一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高考的戶籍限制卻依然存在。
戶籍制度是加大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中國數千萬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只能把子女留在農村,因為他們沒有城市戶口,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社會保障,子女也不能入學。《德國金融時報》在回顧了1958年開始實行的中國戶口制度之後發表了評論。
戶口制度鑄就城鄉不平等
Presseschau 020310
中國欲改革"戶口"卻難以入手
中國戶籍制度是上世紀遺留品。每個人都必須有戶口,否則在中國社會入托、讀書、就業、結婚樣樣都成問題。如果每個人都只呆在自己的戶口所在地,這種戶籍制度也不會遇到什麼困難。但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農民工,離開自己的居住地,前往城市尋找更好的謀生機會。但是由於戶籍制度所限,這些屬於社會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在城市無法享受到優惠的健康醫療服務,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就學也成問題。呼籲徹底改革戶籍制度的聲浪越來越高。但是對這一制度動大手術又談何容易。
上一頁
第1 頁,共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