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藝術之家舉行艾未未研討會
2011年7月28日"我們今晚所討論的,是過去數周、數月裡令大家十分關注和反復思考的一個話題,即藝術家、公共知識分子,在一個變遷的社會裡,處於怎樣的地位。"
將於10月接任慕尼黑藝術之家(Haus der Kunst)展覽館館長的恩澤沃(Okwui Enzewor)選擇了這樣一個棘手的話題:圍繞政府批評人士、中國藝術家、建築設計師和活動人士艾未未進行辯論。
恩澤沃為此邀請了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來自藝術和學術界的專家。德國沃爾茨堡大學法學和漢學學者薩皮歐(Flora Sapio)教授談及艾未未目前的司法處境。她說:"艾未未已成為一個象徵,顯示無制約的權力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在他的案例上,法律所保障的權力已經無法提供任何保護。中國的法律不能保障艾未未的安全。對其他像艾未未一樣與政府鬥爭的人來說,法律也無法提供任何保障。"
在美國生活的藝術史專家高名潞則評價艾未未的大型創作說:"艾未未的政治表態與他的藝術之間有怎樣的關聯?如何評價他的藝術?走近看,我們會發現,他的許多作品首先是其規模之大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倫敦泰特藝術館的幾百萬顆陶瓷瓜子,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員的參與。在我看來,艾未未是用社會主義對浮誇方案的狂熱方法,來反對社會主義。"
三藩市藝術學院的藝術批評家侯瀚如則提醒,批評政府的宣傳也是宣傳。他說:"在我們今天所處的困惑處境下,當我們試圖理解中國究竟發生了什麼,艾未未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的時候,我建議,我們效仿一個曾經向中國學習的德國人--布萊希特(Bertold Brecht)。他建議保持距離。我們處在一個歷史時刻,必須保持距離,冷靜觀察其複雜性,而不是急於在某種宣傳之下跟風。"
在德國生活的記者史明看來,艾未未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提出的問題和質疑的態度,使中國人聽到了官方宣傳中所沒有的故事。史明說:"或許諸位聽說過草泥馬的故事,這是艾未未和其他中國人創造出來的。他們繞過網路审查,反對種種壓制。我想問:為什麼數千萬中國人在遭封殺前閱讀過艾未未的部落格?不是有人聲稱,中國人對政治不感興趣,只對財富和消費感興趣嗎?"
慕尼黑藝術之家的這次討論,對於以艾未未為例的藝術家在社會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即將擔任館長的恩澤沃對藝術的理解,以及他上任後有怎樣的計劃,這都引起人們的好奇。
來源:德意志電台 編譯:苗子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