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認為,與大多數人的預期不同,北京並未急於填補川普留下的「戰略空隙」,而是停留在象徵性舉動和外交辭令之中。這篇題為《北京仍在觀望》的評論寫道:
「就在前不久,中國總理李強在北京將中國描述為『全球化的負責任捍衛者』。他強調,全世界應當共同反對『單邊主義』。中國仍在觀望華盛頓將如何制定對華立場以及如何應對普丁。即使面對遭到川普团隊蔑視以及公然施壓的歐洲,中國也並未提出任何新倡議、新承諾以及做出任何妥協和讓步。無論是在貿易問題上,還是在俄烏戰爭的問題上,至今中國幾乎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
因為對於中國而言,美國始終是最核心的外交議題。儘管川普的所作所為也在中國國內引起了很多困惑,但在對美關係未能清晰定位之前,北京基本上並沒有採取改弦易轍的外交舉措。
這也同樣適用於中國的內部治理。在中國,包括外交政策在內的各個方面,其決策機制都已越來越集中於最高領導人一人手中。針對官僚體系的清洗行動,已經使官僚階層內人心惶惶,整個體系也陷入了癱瘓狀態。
或許中國政府會認為,不需付出過高代價,就可以改善同美國之外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畢竟為了自身安全,歐洲方面已經開始強調要同北京加強『建設性合作』。儘管同歐洲改善關係已經有了一線希望,但中國卻並未因此調整其支持俄羅斯的立場,也更沒有改變中國的產業政策,畢竟,下一任美國總統上台後,華盛頓的政策可能會再次轉向。」
評論指出,儘管川普政府在國際政治舞台留下了大量空白,但中國顯然並不急於去扮演填充角色,而是採取了一貫的觀望立場。
「鑑於習近平會堅定地執行其既定路線,因此他完全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坐視西方陣營自亂陣腳。而且,與需要在中期選舉前拿出政績的川普不同,習近平並沒有類似的時間壓力。正因為如此,北京並不急於安排習近平與川普的首腦峰會,同時也可能會盡力拖延中美雙方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的時間。
中國既不會做出妥協讓步,但也不會讓矛盾升級。中國總理李強表示:『歷史告訴我們,中美合作則雙贏,對抗則雙輸。』中國正在密切關注美國方面4月初即將結束的一項調查,這份調查將評估中國是否履行了此前的貿易協議。雙方都很清楚,調查結果對中國將是負面的。屆時,美國可能會對中國發起猛烈攻勢。北京的首要目標是堅持既定戰略的前提下,安然熬過川普的執政期。」
《商報》評論也認為,美國總統川普对美歐關係的調整,以及對俄羅斯獨裁者普丁的迎合,是非常短視的行為。但同《法蘭克福匯報》評論不同,《商報》評論作者認為,川普对國際關係的顛覆性改變,給了北京可乘之機,而這也正是本屆川普政府的最大敗筆:
「中國人不僅是美國自我毀滅過程的敏銳觀察者,同時也在極具戰略性地利用這一機會。前不久的中國人大會議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已宣佈,中國將再次大幅提升科研與開發預算。
此外,美國經濟戰略家長期以來的期望,即中國政府會繼續束縛本國私營 IT 企業的發展,也在逐漸破滅。習近平最近高調為中國私營 IT 企業『平反』,就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
所有這些因素都使得川普政府讓美國變成世界公敵的嚴重錯誤,變得更加致命。直到不久前,幾乎沒有人會認真相信,美國堅固的國家安全體系竟然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遭到如此戲劇化的毀壞。」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