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美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018年5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唐納德‧川普的非常規談判方式是否迫使中國這個經濟大國低下了頭?"《法蘭克福匯報》本周二發表的一篇評論開頭拋出了這個問題。作者Winand von Petersdorf接著寫道:"可以肯定地是,美國方面指出,中國承諾會進口更多的美國農產品和能源,並加強保護專利之後,貿易戰暫時不會有了。不過雙方政府發表的聲明中,並沒有提到更多細節。"
文章認為,中國試圖從西方公司和機構竊取或索取技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不過川普上台後,這個問題才受到各方的關注。文章指出,中國顯然做出承諾,進口更多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川普在推特上為能出口"大量"的農產品進行歡呼。這聽起來似乎是成功,但這與強制技術轉讓問題無關:"就保護創新而言,中國的讓步非常模糊。目前,這個協議看起來像是,川普放棄了保護西方技術的合法要求,以換取中西部的一點大豆和豬肉。這聽起來可並不怎麼好。 "
題目為《為了點大豆?》(Für ein paar Sojabohnen?)的文章最後指出:"川普迫切想要取得成功,以便給他最重要的客戶交上漂亮的成績單,可能也會招來報復。美國的大豆農民可能會一路頌揚,以至於人們可能會忘記它對經濟和繁榮的有限性。"
美國內部分歧重重
"在第二輪中美貿易談判中,中方也沒有真正的做出讓步。中國人巧妙地利用美方團隊在談判中的內部分歧。在北京,美國川普谈判團隊並沒有表現出團結一致的態度,而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團隊。"德國《商報》發表的一篇評論開頭這樣描述中美第二輪貿易談判。
作者接著指出:"誠然,聯合聲明著重強調保護智慧財產權,加強合作,中國將推出相關舉措。但這都是不代表任何行動的外交辭令。"
另外,要求中國政府不再補貼扶持本土科技公司的內容也不在聲明之上。還有,美國上周五還提到的,中方將貿易順差減少2000億美元的說法也不見蹤影。北京表示將會大幅度減少順差。
文章接著指出,2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對觀察者來說應該並不陌生。去年11月中國就提了出來。也就是說,這次北京的提出毫無新意可言。題目為"貿易戰 中國初戰告捷"(Im Handelskrieg triumphiert vorerst China Der Handelsstreit)的文章接著寫道:"當時川普拒絕了對方提出的建議,並且拒絕進一步談判並使雙方的貿易衝突進一步加劇。他不久之後就要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會晤,以便在下次演講的時候宣揚自己是和平的締造者。為此,他需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支持。後者近來突然發現中國與北韓之間的距離有多麼的近:10個禮拜之內,他與金見了兩次面。在自私自利主宰著美國政壇之時,中國採取一致並巧妙的策略去解決貿易爭端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