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為川普对華政策點讚
2019年1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製造業出現了兩年多來的首次下滑趨勢。中國官方公佈的12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從50點跌至49.4點,這是兩年多以來該指數首次跌到50點以下。採購經理人指數被視為反映製造業發展的晴雨表,50點以上代表工業擴張,50點以下則代表萎縮。德國《明鏡》周刊就此撰文指出:
"就此,新年到來之際,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前景被蒙上了陰影。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已經降至2009年的最低點。
不過,按照官方公佈的數據,中國服務業的採購經理人指數則高達53.8,超過了50點臨界值。目前,服務業已經佔中國經濟產值的一半以上。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除市場景氣欠佳之外,中美貿易爭端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衝擊。目前,中美雙方都對對方產品施以高額進口關稅。雙方計劃在一月份舉行會談,商討解決貿易爭端的方案。"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均對解決貿易爭端作出樂觀表述,但市場分析家們則對此表示懷疑。事實上,貿易爭端已經對雙方造成了數以億計的損失,更多的企業對長期投資持觀望態度。文章接著寫道:
"川普引爆了這場貿易爭端,因為他希望減少中國對美貿易的巨額順差。目前,美國方面已經在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徵收特種關稅。而作為回應,北京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估算,貿易爭端對中美兩國的經濟增長都將造成負面影響,其中對中國的影響尤其明顯。國際貨幣基金已經將中國2019年的經濟增長預估從6.4%下調至6.2%。一般認為,美國的經濟增長也會呈現疲軟態勢。此前,美國股市出現大幅波動,原因之一是美聯準擔心,美國市場在經歷長期增長後會出現下滑。"
中美貿易爭端同時也是《明鏡》周刊一篇專欄文章關注的焦點。作者楊‧弗萊士豪爾(Jan Fleischhauer)認為,川普作為總統雖然乏善可陳,但其對華政策卻是值得稱道的,而相對之下,德國的對華政策則顯得過於幼稚。文章寫道:
"同中國相比,俄羅斯簡直是一個友善的專制政權。每隔五年,這裡會舉行至少是理論上的議會選舉。俄羅斯甚至還有反對黨以及相對自由的網路。而在中國,人們噤若寒蟬,以不引起官方關注為幸事。在中國,只要你歸屬一個定期禱告的宗教團體,就足以讓你因此被關進勞改營。
儘管如此,德國政府官員卻很少談及中國政府打壓異議人士的情況。在中國政府看來,遵守國際規則是一種軟弱的表現。這樣的政府為什麼不值得信賴,德國方面也避而不談。"
友好地漠視
作者認為,中國人是否遵守國際游戲規則本來並不重要,但問題在於,中國畢竟是一個快速崛起的世界大國。文章寫道:
"現在唯一一個能夠同中國抗衡的強國就是美國。在點頭作承諾,扭頭即違約方面,中國政府無疑是大師。每當你向中國政府指出,他們沒有遵守雙方共同制定的游戲規則時,中國政府會再次點頭稱是,但過後仍會一如既往。
過去20年的美國對華政策的核心就是,美國有禮貌地提請中方注意,專利權和貿易協定不是想遵守就遵守、想違背就違背的空頭支票。長期以來,中國政府的交易模式可以用友好的漠視來概括,而川普则是第一位對中國政府漠視西方訴求說不的美國總統。川普总統的做法即便不能完全制止中國成為頗具爭議的頭號強國,但至少也能夠減緩這一進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