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令人警覺的投降行為」
2018年9月2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谷歌前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曾經將網際網路的未來描繪得非常可怕: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網路世界十年後將一分為二,一個是以美國為首的自由網路,另一個則是嚴格審查但技術卻很"進步"的中國網路。而本月內,谷歌和蘋果所做出的決定,似乎說明施密特所言並非聳人聽聞。《南德意志報》以《全面控制》為題介紹了網路世界的一些最新發展。文章寫道:
"蘋果新款手機一個問題是,它既有一個物理SIM卡,又有一個虛擬SIM卡,從而不需雙卡就能實現雙號。但是,這項技術將使手機實名製麵臨困難。蘋果專家兼記者的特裡普‧邁克爾(Tripp Mickle)表示,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蘋果公司決定將不會在中國市場出售這款手機。
谷歌計劃中的中國版搜索引擎也採取了類似的策略。2016起,中國法律規定,網路服務商必須承擔起舉報'非法內容'的義務。而從去年開始,網路用戶幾乎要在所有平台都使用實名和手機號才能註册。政府不喜歡網路的匿名化。無論是社群網站、手機支付、還是網路送餐以及快遞服務,沒有11位數的手機號,你就無法享受這些網路服務。手機號成了每一個中國公民的身份驗證瑪。而谷歌和蘋果等外國企業,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文章寫道,2010年以前,中國隨處都可以買到手機充值卡。而2017年以後,中國全面實施了手機實名制。和德國一樣,中國人購買手機時也需出示身份證和住址訊息。但同德國不同的卻是,在中國,無論是使用社群網站,還是網路銀行,驗證手機號都已經成為標準程序。這樣一來,網民的任何言行就都可以實名查證了。文章接著寫道:
"自從谷歌制定中國版搜索引擎的計劃披露之後,批評聲不絕於耳。人權觀察致谷歌總裁桑德爾‧皮蔡的信中稱,'這一發展是向中國政府令人警覺的投降行為。'1400名谷歌員工也聯名致函總裁表示抗議,有一些員工甚至憤而離職。
但這一抗議行動恐怕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八年前,谷歌以捍衛公司倫理為由離開了中國,現在它卻正在尋找返回中國的途徑。當年谷歌出走的一個動因是,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作為一個孩提時代同父母一道逃離蘇聯的移民後裔,他對政府的干涉行為非常反感。但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數位科技市場,大型科技企業每年的營業額動輒以數十數百億美元計。此外,中國政府也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巨額資金。谷歌擔心,不接觸八億網民的數據,在這個領域將失掉領先地位。"
全球範圍內,中產階級在不斷發展壯大,資產也在穩步增加。尤其在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地區,這一發展趨勢極為明顯。而相比之下,老牌工業國家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南德意志報》以《大躍進》為題,介紹了全球財富的發展和分配。文章寫道:
"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經濟騰飛已經持續了四十年之久,還將持續多久,現在無人可以斷言。四十年前,中國共產黨開始向外國資本開放門戶,從而為日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數千萬人擺脫了貧困,無數當年一無所有的人搖身一變成了美元百萬富翁。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今天的中國這樣,為成功、財富和奢華生活而歡呼,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為全球中產階級的壯大做出過如何大的貢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享受到如此多全球化的益處。
從全球私人財產的分佈狀況也可以看出中國經濟騰飛的影子:私人財富中,亞洲尤其是中國人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中國人財富增幅每年都保持兩位數以上。現在增長速度雖然有所減緩,但增長趨勢並沒有變化。去年,中國財富的增幅為14%,儘管明顯低於前年的18.3%,但仍然高踞世界榜首。去年年底,人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裕程度:工業國家和門檻國家經濟的同步增長,以及全球股市持久不衰的牛市,使全球財富增加了7%,達到了168兆欧元。"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