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位於中西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簡稱德國。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德國人口約8,180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國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天:國民議會醞釀產生第一部憲法
175年前,第一個自由選舉的德國議會在法蘭克福的保羅教堂召開會議,制定了第一部現代的民主憲法。它也是今天聯邦德國基本法的樣本。
帶你走進德國「薩克森矽谷」
全球各國都爭先恐後的想在晶片製造領域爭取一席之地。德國也當然不想被落下。在前東德研製過的晶片的地方,一個新的「矽谷」正在誕生。
備受矚目的德勒斯登「綠穹」珍寶盜竊大案宣判
德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文物盜竊案之一周二(5月16日)得以宣判,法院對柏林黑幫雷莫(Remmo)家族有組織犯罪團伙的五名成員作出了數項監禁判決。
德國經濟景氣堪憂 兩大機構同時看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德國經濟增長前景低迷,緊縮的貨幣政策和烏克蘭戰爭導致的能源價格激增可能在短期內拖累增長;長遠來看,社會老齡化問題也影響增長。同日,另一家經濟研究所也發布金融市場專家的預測,對德國經濟前景的評估明顯惡化。
德國四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力下降
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到小學生對各個科目的理解。然而,一項研究顯示,德國四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明顯低於20年前。原因可能與新冠疫情期間的限制措施,以及課外閱讀的缺乏有關。
德內政部:相信中國在德國仍有兩個警僑服務站
德國安全當局認為,中國仍然在德國領土上進行警察活動,儘管北京2月份向柏林保證這些活動已經停止。
德語媒體:對華政策 - 強硬但不應傲慢
本周末,西方七國首腦會晤將在日本舉行,一般認為,台海局勢以及中國的親俄立場也將是本次會晤中的重要議題。這一點,今年四月的七國集團外長會議閉會聲明中就已得到了明確的體現。
漢堡港年初利潤銳減 「福地」碼頭來幫忙?
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漢堡港口與物流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收入減少、利潤大幅下滑。該公司表示,其貨櫃吞吐量明顯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業務的下降。目前,漢堡港正在向中方出售一貨櫃码頭的部分股份,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中國業務。
到德國念大學 你需要先知道的幾件事
德國大學是全球不少學子的首選之一,不僅因為學費相對低廉,而且德國有超過400多間大學,科系選擇多元。來看看想要在德國念大學,有哪些事情你應該先知道?
德國歸還殖民時期文物--好心辦壞事?
歸還文物是為了糾正殖民時期的錯誤,原本是件好事。但如果收到文物的國家,不一定公開展出這些寶貴遺產,而是轉入私人之手,又該怎麼辦呢?德國把"貝南銅器"歸還給了奈及利亞,究竟是對是錯,引發了一場火熱的辯論。
法院調停成功 德鐵暫不罷工
阻止罷工的談判無望,德意志鐵路公司(DB)訴諸法律,取得了成功。
澤倫斯基到訪德國:將和平帶回歐洲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半夜從義大利前往德國,並且於深夜抵達柏林。周日一早會見了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之後,便接著前往總理府與肖爾茨見面,下午澤倫斯基將參加查理曼獎頒獎活動。
德國公佈新法草案:改變姓名和性別將變得容易
按照德國現行法律,需要經過兩名專家評估和法院裁決才能合法改變一個人的性別。德國政府本周提交的新法草案取消了這一規定。
德國人預期壽命低於多數西歐國家
最新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其他西歐國家比較,德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相對較低。一個重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比例較高。研究者強調,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本是可以預防的。
德國鐵路大罷工:只有19%受訪者「完全理解」
德國鐵路運輸工會最新宣佈的鐵路罷工可能會嚴重影響下周的火車交通。在接受調查的1010人中,只有19%的人表示,他們完全理解這次罷工。與此同時,德鐵要求法院阻止這次50小時的罷工。
澤倫斯基抵達羅馬訪問 德國宣佈27億軍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六抵達羅馬訪問,拜會教宗方濟各以及義大利領導人。同日,德國國防部宣佈將向烏克蘭提供27億歐元軍事援助。德國政府人士透露,澤倫斯基周日將到訪德國。
德國政府批准中遠入股漢堡港 最高參股24.99%
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周三(5月10日)晚間表示,柏林政府批准中遠集團入股漢堡港,參股股份最高為24.99%。圍繞這樁收購案德國政府內部的爭論已經持續了數月之久。
肖爾茨和普丁如何談戰爭、歷史與現實?
5月9日是俄羅斯紀念二戰結束的日子,並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一年一度的閱兵式。俄羅斯總統普丁在閱兵式上發表了講話。同一天,德國總理肖爾茨也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同樣聚焦這個特別的日子。
只有一輛坦克參加的紅場閱兵
5月9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遊行慶祝「勝利日」,這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普丁將其在烏克蘭展開的軍事行動同二戰相提並論,並把俄羅斯描述成西方勢力的受害者。烏克蘭方面稱,普丁的比較是濫用共同的歷史為侵略辯護。
肖爾茨:歐盟不應成為美、中之外的第三強權
德國聯邦總理肖爾茨周二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21世紀的世界秩序將會是「多極」,而不只是「兩極或者三極」。他強調美國依舊是歐洲最重要的盟友,而中國也越來越多地變成歐洲的「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
德國財長遭遇中國「閉門羹」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將無法按原定計劃與本周三前往北京,中國政府臨時取消了他的訪華行程。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則臨時宣佈到訪柏林。
烏克蘭首度慶祝「歐洲日」馮德萊恩第5次訪問基輔
5月9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這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馮德萊恩第5次訪問基輔。一天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佈將每年的5月9日定為「歐洲日」。
5月8日,德國的戰敗日還是解放日?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對許多國家民眾來說,這一天是紀念勝利的日子。但德國人對這個日子心情糾結複雜。
今年三月德國工業產量下滑 全年經濟形勢仍不樂觀
儘管減產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減幅之大還是超過了經濟學家的預期。這也使德國經濟復甦的期望被蒙上了陰影。
德語媒體:德國財長訪華為何被取消?
中國外長秦剛訪德之際,德國財長林德納前往北京與中國財長的會晤卻被臨時取消。《法蘭克福匯報》推測其中的原因。《新蘇黎世報》關注中國派往烏克蘭的特使李輝是誰。
中國外長秦剛本周出訪德、法、挪三國
中國外交部周一宣佈,中國外長秦剛受邀將在本周先後訪問德國、法國和挪威。秦剛周一在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時表示,當務之急是穩定中美關係、避免螺旋式下滑,防止中美之間出現意外,是兩個大國相處必須要守住的底線。
研究:與中國等重要經濟體脫鉤將嚴重打擊德國經濟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與中國和歐盟以外的其他重要經濟體脫鉤,將對德國經濟造成非常大的打擊。發表該研究的著名經濟學家費爾伯梅爾提醒政治家必須非常謹慎地處理脫鉤問題。
德語媒體:普萊希特批評德國外長究竟對不對?
圍繞德國哲學家、暢銷書作家普萊希特批評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對華政策的風波還在繼續:德國電視二台在其網頁發表了該電視台前駐京記者的分析評論,從五個方面指出普萊希特言論的偏頗之處。
調查:近半德國受訪者認為移民弊大於利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54%的德國受訪者認為移民弊大於利,而只有33%的受訪者認為利大於弊。同時,84%的受訪者認為德國接收逃離戰爭或內戰的難民是正確的,70%的受訪者支持接收逃離飢荒或自然災害的難民。
紅茶與皇室:德國人眼裡的英國人
德國人眼中的英國人是什麼樣子?酷愛喝茶、瘋狂政壇、黑暗料理、過分有禮……我們整理出德國人對英國人的10大刻板印象。
德國在哪方面依賴中國?脫鉤是否可行?
德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檢視。德新社指出,德國經濟早已不是在所有領域都受制於中國。專家們對長期脫鉤保持從容鎮靜的態度。
德國外交政策 要價值觀還是要利益?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將民主和人權置於她外交政策的中心地位。這種以價值觀為導向的政治路線與德國的國家利益構成矛盾嗎?
地球超載日:德國人的生活方式需要三個地球
5月4日,德國達到2023年的「地球超載日」。過度消費的成本將由較為貧窮的國家和人類的子孫後代來承擔。
德語媒體:禁止齋戒、拆除巴扎-維吾爾人受壓迫持續
《新蘇黎世報》關注中國維吾爾人在齋月期間繼續被禁止齋戒。德國電視一台關注德國車商雖業績良好,但因中國市場的競爭而喜憂參半。
49歐元暢游德國
德國從2023年5月1日起推出了價格為每月49歐元的德國通票,適用於全德範圍內所有公共運輸、地鐵、有軌電車和區域火車。
德國警方「洩露天機」 澤倫斯基或取消訪問
在德國媒體搶先報導後,柏林警方證實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即將訪問德國的消息。此舉讓基輔大為不滿,這次期待已久的訪問可能告吹。
與歐企合資?媒體:台積電德廠擬砸百億歐元
彭博社3日報導,台積電將與其他企業合資在德國薩克森州設廠。近期台積電赴德設廠的傳聞甚囂塵上,德國官員和台積電的說法是什麼?
薩爾瓦多記者馬丁內斯獲DW言論自由獎
薩爾瓦多記者奧斯卡‧馬丁內斯因捍衛中美洲新聞自由,獲頒2023年德國之聲言論自由獎。
德語媒體:「又一個試探性氣球」
德國《日報》近日發表專欄文章,聚焦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的事件,表示這是中方「又一個試探性的氣球」; 德國《焦點》則關注德國哲學家普雷希特公開貶損德國外長一事,刊登客座分析,指出這位德國哲學家「並不瞭解中國」。
DW Conflict Zone:如果北京攻台,歐盟的計劃是什麼?
在德國之聲「衝突地帶」(Conflict Zone)中,主持人Tim Sebastian採訪了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談到了俄烏戰爭、中歐關係等一系列話題。以下是採訪中談到人權、中歐關係和台海局勢的片段。
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什麼樣?
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即將誕生!它叫費馬爾貝爾特(Fehmarnbelt)隧道。這條隧道將穿過波羅的海,連接德國的港口城市漢堡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公路和鐵路乘客節省160公里的旅行距離。
一位前東德黑人警察的傳奇故事
他令人難以置信的傳奇人生,被迪士尼公司的流媒體平台搬上銀屏。德國系列劇《薩克森:遲來的正義》,講述了一位前東德黑人警察在德國統一後從媒體明星到國際逃犯的傳奇故事。
DW授權民調:在德俄語群體如何看待俄烏戰爭?
在德國生活著數百萬講俄語的外來移民,他們如何看待當前的俄烏戰爭?這場戰爭又將如何收場?德國之聲委託民調機構進行的此次問卷調查,也許能為上述問題提供答案。
《明鏡》周刊漫畫在印度引爭議 德國大使忙滅火
德國《明鏡》周刊發表的一幅漫畫在印度被一些政界人士指責為「傲慢」和「種族主義」。作品內容是印度人口「超車」中國,成為世界之最。
德晶片化學品對華出口管控?柏林: 目前沒有計劃
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稱,德國政府內部對於有關向中國實施晶片化學製品出口管控目前有初級階段的討論。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四與德方舉行會談時,對「德方有關出口限制措施表達關切」。德國政府周五做出回應,表示德國總理府目前沒有相關計劃。
上海已成電動之城
上海,這個剛剛舉行了大型車展的城市,賣出的大部分汽車都是電動車。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正在改變整個汽車產業。
晶片化學品對華出口管控?消息人士稱有所討論
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稱,德國政府內部對於有關向中國實施晶片化學製品出口管控目前有初級階段的討論。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四與德國副總理哈貝克舉行會談時,對「德方有關出口限制措施表達關切」。
中國官媒作品進入德國私營電視台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嘗試改善自己在海外媒體中的形象。成效之一是,目前德國的一些私營地方性電視台播放有中國官方背景的媒體公司製作的影片和節目。而德國觀眾對此並不完全知情。
美國監聽柏林?疑似情報涉中德國防磋商
兩家德國媒體看到一份他們評估為真實的美國秘密文件,其中講述了今年2月中國國防部代表團對柏林訪問一事。該文件稱,柏林拒絕了更進一步的軍事合作,因需要北京有更大的透明度。
聯邦憲法保護局加強對選項黨青年組織的監控
從2019年開始,"青年選項"就已被列為嫌疑對象,現在則升格為"定性右翼極端勢力"的組織而受到監控。
上一頁
第3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