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位於中西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簡稱德國。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德國人口約8,180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為北京「武統」未雨綢繆
在中國的德國商會最新做出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華德國企業的樂觀情緒正在消退。德國媒體關注,在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的背景下,很多德國企業已經開始為應對北京「武統」台灣的極端場景做準備,未雨綢繆。
爭議之中,Rammstein開啟歐洲巡演
被譽為德國「第一天團」的重金屬樂隊Rammstein(中文譯為「德國戰車」或「雷姆斯汀」)以在慕尼黑奧利匹克體育場的盛大演唱會開啟了今年夏季歐洲巡演。不久前多名女性指控樂隊主唱林德曼專門招募年輕女性與之發生性關係,但這些爭議似乎並沒有給蜂擁而至的現場歌迷造成困擾。
法律存灰色地帶 德國擔心退役飛行員與中國分享情報
德國退役空軍飛行員為中國空軍飛行員提供培訓已有多年。德國國防部長現在希望停止這種做法。然而,由於存在法律灰色地帶,德國政府阻止此類知識轉讓的權力有限。
德國11種夏季最流行食品
德國人的主要食品不僅僅是香腸、酸菜和馬鈴薯。到了夏季,德國人的餐桌上更多了些清淡食品。儘管如此仍少不了馬鈴薯。
德語媒體:歐洲不應介入中美衝突
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變得越來越具有火藥味:兩國軍機和軍艦連續發生兩起"險些"相撞事件後,中國國防部長又拒絕了美國防長奧斯汀開展對話的邀請。
一周四天工作制,真的可行嗎?
大多數德國人都希望每個星期工作4天,休息3天。一些德國企業開始嘗試一周四天工作制,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效。一周四天工作制有何好處?讓我們來聽聽老闆和員工分別怎麼說。
調查:結束「清零」後德企對華投資未見起色
周四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放棄嚴格的「清零」政策之後,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並沒有出現反彈。經濟復甦遲緩和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都對中國商業前景構成了壓力。
在德國工作幾小時算失業?
自主從業、在雇傭關係中就業、失業,這些都是有區別的概念。德國聯邦勞動局新聞處工作人員向德國之聲解釋了,他們是如何統計失業率這一數字的。
德國親俄遊行組織者被判罰款
科隆地方法院6月6日做出一審判決,認定一名親俄人士去年5月在一次遊行期間接受採訪發表的言論「贊同侵略戰爭」,超出了言論自由的邊界。這名被告已經通過律師表示將提起上訴。
德語媒體:學術外衣下的間諜
德國安全機構發出警告稱,來自中國的工業間諜行為正在變得日趨頻繁。德國內政部長費瑟稱,中國對德國經濟、工業以及學術領域開展間諜活動,已經構成了"極大的危害"。
德國社民黨主席與李強、王滬寧會晤
訪問中國的德國社民黨主席克林拜爾6月6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舉行了會晤。據德新社報導,與王滬寧的會晤「遠遠超出預定時長」。克林拜爾6月7日在社媒上表示,「中國是歐洲的一個重要夥伴」。
德國內政部長要求加強防範來自中國的間諜活動
德國《商報》報導稱,中國官方委派中國客座學者對德國高校和企業採取間諜行動,盜取專業知識和技術訣竅。德國聯邦內政部長費澤爾指出,中國的間諜行動為德國經濟、工業和科研造成的「危險越來越大」,必須加強防範力度。
德國出口4月重新實現增長 從中國進口貨物最多
今年第二季度,德國出口出人意料地出現了穩健增長的勢頭。四月份出口實現了1.2%的增長。不過,經濟學家們預計,來自中美市場的推動力將有所下滑。
德語媒體:中國應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負責任的大國
今年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對話變成了中美交鋒的"戰場":中國指責"某些大國"在亞太拉幫結伙,製造紛爭和衝突。而美國則指責中方拒絕中美軍方的溝通和會談,並敦促中國軍隊停止危險的挑釁。
退役軍官在華培訓戰鬥機飛行員 德國防部長喊停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在新加坡與中國防長李尚福會晤時,呼籲中國停止招募德國退役空軍軍官培訓中國戰鬥機飛行員。德媒報導稱,有至少數名德國退役空軍飛行員在中國提供培訓。他們可能洩露德國和北約的戰術機密,甚至模擬訓練進攻台灣的場景。
六四34周年:「天安門母親」重申三項訴求
六四34周年前夕,遇難者家屬組成的「天安門母親」組織發布祭文,重申對六四屠殺「真相、賠償、究責」的三項訴求。與此同時,德國駐華大使館周日凌晨在微博發帖悼念六四遭刪除。
德防長會李尚福 2024將再向印太派船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在香格里拉對話上表示,印太地區如果發生武裝衝突,也會對歐洲和德國帶來後果。他宣佈,2024年將向該地區派出兩艘艦只。此外,他還呼籲中國停止招募德國聯邦軍退役飛行員為中國提供培訓。
旅行劃重點!德國十大城市
柏林、漢堡、慕尼黑——德國有許多值得游覽的城市。我們在這裡為您介紹德國按照人口排列最大的十個城市及其旅遊亮點。
股市滑坡 百萬富翁人數減少
去年全球低迷的股市,也令很多富豪的財富大幅縮水。百萬富翁俱樂部的人數明顯低於往年。
德語媒體:中國是否會摧毀德國工業?
《商報》擔憂,中國憑借廉價大生產優勢,將會威脅到德國產業的根基,德國政界必須盡快採取行動避免去工業化。《新蘇黎世報》則刊發客席評論,指出儘管專制中國屢次打擊民主運動,但是人類的自由的渴求永遠不會被扼殺。
德國向右轉?選項黨與社民黨的支持率齊平
如果下周日舉行聯邦議院選舉,德國右翼的選項黨將獲得18%的席位,與社民黨相當。為什麼會這樣呢?
為什麼賣淫在德國是合法的?
德國常被稱為「歐洲的妓院」——這裡的賣淫法律比大多數其他歐洲國家更為寬松。為什麼性交易在德國是合法的?這樣的自由化法規有何利與弊?
歐洲議會投票 支持制定更嚴格的歐盟供應鏈法
德國已有本國的供應鏈法。歐盟範圍內的供應鏈法則正在制定中。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和代表各成員國的歐盟理事會是制定法律的三方。
德語媒體:對「去風險」,德國想的太天真
對中國的「去風險」戰略,是近期德語媒體持續關注的話題。《世界報》指出,這一概念不像德國人想的那麼簡單。《柏林日報》認為,中國高層正在把歐洲作為拉攏的目標。.
德國左翼激進派人士被判入獄
因對新納粹分子發動多次襲擊,現年28歲的左翼激進派人士Lina E. 及其同謀被德勒斯登地方法庭判處監禁。
烏克蘭何時加盟?北約各國仍存在分歧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說:「北約的門戶開放政策一如既往,但與此同時,戰爭還在進行之中,我們顯然不能討論接受新成員。」
2022年德國入籍人數創歷史新高
2022年,申請和獲得德國國籍的人數創下過去20年的歷史記錄。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德國政府希望吸引更多專業人才來到德國,並為此推動了國籍法改革。
德國總理顧問訪華:北京宣傳,柏林沉默
德國總理肖爾茨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顧問普呂特納本周訪問北京,會見王毅、秦剛等中國外事高官,中國媒體予以高調報導。但有關他中國之行的消息,在德國媒體乃至政府官方發布中都未見隻字。
俄羅斯和德國互相關閉領事館
俄羅斯上周宣佈德籍在俄人數的上限為350人,此舉導致一些德國學校和其它機構不得不關閉,作為對此的回應,德國外交部宣佈除俄羅斯使館外,只能再留一處總領事館。
烏克蘭國防部長希望德國提供歐洲戰機
烏克蘭國防部長雷斯尼科夫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再次呼籲德國為烏克蘭提供歐洲戰機(Eurofighter),並表示,多個西方國家已同意提供戰鬥機或飛行員培訓。
民調:德國綠黨支持率跌至13%
根據德國民意調查機構Insa最新民調,德國綠黨的支持度下滑至13%,跌至2018年以來的新低。而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度則持續上升。
德韓為什麼要分享軍事情報?
近日,德國和韓國簽署了共享軍事情報協議。柏林和首爾旨在通過該協議在烏克蘭衝突和印太緊張局勢下提高其防禦能力。
社民黨160歲生日——有沒有慶祝的理由?
社民黨領導著德國聯邦政府,社民黨人肖爾茨擔任著總理。儘管如此,氣氛並不理想。民意調查顯示社民黨支持率下降,其與綠黨及自民黨的聯合執政也並不順利。
烏克蘭請求德國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
柏林方面證實,德國國防部已經收到烏克蘭方面有關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的請求。這種巡航導彈射程可以覆蓋俄羅斯領土。德國總理肖爾茨日前重申,提供給基輔方面的武器只能在烏克蘭領土上使用。
中資入股漢堡港爭論再起 "敏感設施"登錄被有意拖延?
中資入股漢堡港福地碼頭引發的爭議仍在延燒:有消息稱,有關機構沒有及時將這一碼頭列為應受保護的設施,而漢堡港營運方此前有關該碼頭不屬於敏感設施的表述也同事實不符。
德國失去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
據咨詢公司安永的統計報告,外國在德投資降至2013年來最低水準,來自中國的投資也大幅下滑。分析家認為,除了新冠防疫限制的影響外,中國企業在許多歐洲國家的收購案中面臨政治阻力,中國投資者因此開始仔細審視收購目標。
德國足聯「找錢」告敗
計劃中數十億歐元投資者入股德國足球聯賽的交易未能成功。在德國足聯的大會上,這項計劃沒有得到與潛在資金提供者進行談判所必需的多數支持。
德國經濟陷入衰退
今年第一季度,德國經濟再度滑坡。居高不下的通膨率壓制了消費熱情,從而對經濟復甦起了剎車作用。這也給德國全年經濟的走勢蒙上了陰影。
"編程隨想"妻子貝女士:希望二審公正公開
知名博主"編程隨想"阮曉寰被帶走近兩年後,今年2月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被判七年監禁。二審應在5月22日前完成,但上海高院將此案延期。阮曉寰的妻子為此案奔走,期待二審有一個合情合理合法的判決。
德國警方對「最後一代」發起大規模搜查行動
周三,德國警方在七個聯邦州發起了針對激進派氣候保護組織「最後一代」的搜查行動,行動中並沒有人被捕,但警方凍結了一部分涉案資金和賬戶。
路透社: 德中政府磋商前 柏林無法出台對華戰略
6月20日即將在柏林舉行的德中政府磋商前,德國政府將無法完成對華戰略的制定。這是路透社引述多個政府消息源報導的。原因是正在制定的國家安全戰略再次推遲,而這是對華戰略的基礎。
國殤之柱在德國柏林揭幕
香港警方五月初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扣押了紀念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國殤之柱」。在5月22日,其創作者高志活(Jens Galschiot)在德國柏林為「國殤之柱」複製品揭幕。
德國情報機構:普丁權力未現削弱之勢
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指出,烏克蘭戰爭持續15個月之後,儘管俄軍在戰鬥力方面暴露了一些令人吃驚的弱點,但是普丁政權體系仍然沒有出現明顯的裂痕,俄羅斯仍具備長線作戰能力。在談到中國時他強調,對華關係「去風險化」無法一蹴而就,徹底脫鉤不可取。
社民黨成立160周年
1863年5月23日是社民黨(SPD)前身全德工人聯合會成立的日子。被禁、遭受打壓、被迫流亡……社民黨有著跌宕起伏的歷史。在該黨160年的歷史中總共出了四位總理。
各國在德投資:美國蟬聯榜首 中國排名下滑
據德國官方統計,儘管有戰爭和能源危機的影響,2022年外國企業在德國投資項目數量仍保持穩定,總投資額大幅增長。其中美國仍然是投資最多的國家,瑞士和英國分列第二第三,中國則滑落到第四名。來自中國的投資項目數量跌至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德國與韓國將簽署軍事機密協議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結束G7峰會後訪韓。韓國總統尹錫悅在他造訪時宣佈,將與德國簽署協議以強化國防合作;德國則敦促韓方投資德國晶片產業,並示警北韓應停止彈道導彈試驗,以維護區域的和平與安全。
102歲阿嬤:我要跳踢躂舞
102歲的斯陶赫納(Ernestine Stauchner)是巴伐利亞,甚至可能是德國最年長的踢躂舞者。
德國將大幅簡化和加快外國人入籍程序
有報導稱,聯邦政府已就改革國籍法達成原則性共識。今後外國人申請加入德國籍的手續將變得更為快捷,保留原國籍也將不再是件難事。
澤連斯基將現身廣島 親臨21日G7峰會
G7廣島領袖峰會19日正式登場。據悉,烏克蘭總統將現身廣島,預計參加21日的峰會。他的閃電現身,將為此次會議帶來怎樣的影響?
德語媒體:「北京可能在2025年1月的月圓之夜攻台」
慕尼黑聯邦國防大學情報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 的一位專家在接受《慕尼黑信使報》採訪時表示,如果北京領導人真的決定軍事攻擊台灣,那麼2025年1月將會是一個可能的時間窗口。《世界報》報導說,立陶宛與北京拉開距離,轉而親近台灣讓其在經濟上受
上一頁
第3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