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位於中西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簡稱德國。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德國人口約8,180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研究:德國對華投資保持高位 "多樣化"尚未實現
儘管正在進行著一場對中國"去風險"的政策討論,一項研究顯示,德國對華直接投資仍十分強勁。
德國移民人數已達到「極限」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周三出訪義大利,他在行前呼籲實施邊境管制,並在歐盟內「公平分配」移民。
德國總理:烏克蘭和平不要「虛假的解決方案」
德國總理肖爾茨本周二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警告聯合國在尋求烏克蘭和平的過程中不要採用 "虛假的解決方案",因為"沒有自由的和平叫壓迫,沒有正義的和平叫獨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當天也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現場演講。
德國漢學家新疆表態引爭議
德國兩位知名中國問題研究者9月11日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新疆局勢在走向正常化。該評論在中國問題專家中引起震驚和質疑,被指是在淡化中共在新疆對少數民族犯下的人權罪行,為其做辯護。
德語媒體:外交部長不宜實話實說
德國外長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將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同普丁相提並論,並直言習近平是"獨裁者"。此番表述引起中國官方"嚴重不滿",也在德語媒體中引發熱議。
俄烏戰況:德外長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向普丁施壓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呼籲國際社會依照聯合國憲章向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出明確的訊號。西方七國呼籲中國發揮對俄羅斯的影響力。
芭比連衣裙征服慕尼黑啤酒節
聞名世界的十月啤酒節已在慕尼黑開幕。傳統服飾又將大行其道,但也並非一成不變,比如緊身連衣裙(Dirndl)——2023年芭比元素也穿插其中。
難民危機 義大利總理出何新招?
面對蘭佩杜薩難民危機,民粹主義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宣佈制定"非常舉措"。然而這些措施有多大新意?短期內恐怕難見效果。
慕尼黑啤酒節盛大開幕
慕尼黑啤酒節(或稱10月節Oktoberfest)是世界最大的民間節慶,為期18天,除了在大帳棚裡喝啤酒吃豬腳,現場還有遊樂設施與各種表演節目,內城也有來自巴伐利亞與其它地區的幾十個團體舉行盛大花車遊行。
貝爾博克稱習為獨裁者 北京憤怒回擊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接受媒體採訪時,將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同俄羅斯普丁相提並論,並直言習近平是一位"獨裁者"。此番言論引起網路熱議,中國官方更是表達了"強烈不滿"並召見德國駐華大使。
希特勒的走馬雕像在斯潘道城堡展出
在紀念碑開放日(9月10日)這天,柏林首次展出了兩尊"走馬"雕像。這兩座由納粹雕塑家約瑟夫‧索拉克(Josef Thorak)為希特勒製作的巨型雄馬雕像曾長期失蹤。
德國經濟研究所:德國汽車生產日益受到中國威脅
一份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報告說,今年上半年,德國進口的中國汽車和零件猛增75%,而其他方面的雙邊貿易貿易卻出現下滑。從這些數據中得出關於德國去風險化的明確結論還為時過早。
歐盟:歐洲經濟有能力應對中國的報復措施
布魯塞爾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的計劃之後,中國警告此舉將嚴重損害中歐貿易關係。周五歐盟做出回應,堅稱歐洲經濟足夠強大,可以應對任何來自中國的報復措施。
德語媒體:"去風險"的風險
本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必要情況下,甚至會引入懲罰性關稅。德國車企喜憂參半,他們擔心德國車會成為中國政府反制措施的犧牲品。
憂國家安全 柏林阻止中資收購德國衛星企業
法新社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德國政府近期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中國資本全資收購一家德國初創衛星企業。由於擔心對中國經濟的過度依賴,柏林近期一直在推動「去風險」措施,德國對華立場也越發強硬。
專家稱歐中開打貿易戰 德國將支撐不住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其年度盟情咨文中宣佈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一天來,各界的反響不一。經貿專家認為,中國反擊的話,將兩敗俱傷,德國受傷程度最深。
名聲不好 業績不差 - 德國政府執政業績評估出台
正當對聯邦政府執政滿意度所進行的各項民調結果都在直線下降之際,貝塔斯曼基金會對聯邦政府業績進行的中期評估卻相當正面:舒爾茨總理及其內閣信守諾言,並有較強的執行力。
沒肉吃!德弗萊堡市所有小學僅提供素食
根據德國弗萊堡市的規定,本學期開始,全市所有幼稚園和小學食堂只提供學童全素食。這種做法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巴符州農業部部長認為,營養均衡也要包含肉類食品。市政府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是什麼呢?
1比4負於日本 德國國足主教練被「炒魷魚」
上周六德國在沃爾夫斯堡以1-4慘敗日本隊。一天後,德國足協宣佈解僱國家隊主教練漢斯‧弗利克(Hansi Flick),其兩年的執教期內德國隊始終戰績不佳。
德國第二季度電力進口總量創下紀錄
在今年4月關停了德國境內最後三座核電站之後,德國第二季度進口電力總量創下紀錄。此外,由於能源價格上漲和經濟景氣下滑等因素的影響,上半年德國電網提供的電力減少了6.9%。
德語媒體:慕尼黑車展上的中國旋風
德國是傳統的汽車工業大國,但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中國汽車製造商卻讓德國汽車工業的尷尬境地暴露無遺,燃油汽車已經沒有了未來,但德國的電動車技術卻還在起步階段徘徊不前。
德國工業產值再降 副總理:要釋放經濟活力
官方數據顯示,德國工業產值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下降。不過德國副總理哈貝克表示,德國經濟仍然強大,對外國投資者極具吸引力。
德國聯邦議院成立「維吾爾」議會小組
9月5日,德國聯邦議院成立「維吾爾」議會小組,成員包括執政聯盟社民黨、自民黨和綠黨以及在野的聯盟黨的11名聯邦議員。該小組可能將請求聯邦議院就承認中國政府在新疆的行為是種族滅絕進行投票。
德語媒體:中國將為汽車工業指明方向?
剛剛開幕的慕尼黑車展上,來自中國的汽車製造商最為搶眼,無論是參展陣容,還是在創新技術領域,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語媒體普遍認為,德國傳統汽車大國的地位正在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
太平洋島國何以變得如此重要?
大洋洲島國正在成為中國、美國和歐洲相互爭奪的焦點。因為這些國家所處的位置,是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也是戰爭爆發時重要的後勤給養線。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的「另類脫鉤」和中國電動車搶奪IAA舞台
德國對華出口下降的幅度遠高於預期。德國《資本》雜誌發表的專欄評論分析指出,這是因為以往對華出口的德國企業現在開始在中國當地開闢生產線。德國企業開啟的「另類脫鉤」能否有效地對抗地緣政治風險?
德國七月出口下降,但略好於預期
來自國內和全球的因素共同影響了德國的月度出口量,但7月份出口降幅低於預期。
印尼能取代中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嗎?
借著「印尼製造4.0」,這個東南亞國家的目標是成為製造業強國。振興後的印尼經濟是否有助於結束德國對貿易巨頭中國的依賴?
因專機故障取消外訪白耗資金超10萬歐 德外長被指燒錢、不環保
因政府專機連續兩次發生故障,德國外長貝爾伯克8月中旬被迫取消了訪問澳洲等太平洋國家的行程。取消出訪計劃僅給德國外交部就帶來逾10萬歐元的損失。左翼黨指責這位綠黨外長言行不一,並呼籲她應多搭乘民航班機。
德國總理肖爾茨周末慢跑摔倒受傷
德國聯邦總理肖爾茨周六在慢跑時摔倒受傷。原定周日在黑森州幫助社民黨在州選舉前助選造勢的計劃也因此被取消。
中國電動車大軍將「入侵」歐洲?
直到數年前,比亞迪、小鵬、東方等是只有德國業內人士才叫得出名號的品牌,如今這些中國車商帶著他們嶄新的電動車在德國國際車展亮相。中國電動車是否即將在歐洲佔據一席之地?
中國駭客利用德國企業和私人網路攻擊政府機構
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發出警告,中國駭客組織會把德國中小型企業以及家庭網路當作襲擊的目標,再利用家庭網路掩藏身份攻擊德國國家和政府機構。
德語媒體:雙管齊下的美國對華政策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美國商業部長雷蒙多開始了訪華之行,並在北京受到了高規格接待。德語媒體認為,雷蒙多之行凸顯了中美至少在商貿領域相互依賴的程度仍非常之高。
專家:德國氣候政策猶嫌不足
氣候問題專家委員會在其政策審查報告中指出,德國政府的建議不足以減緩氣候變化,超過100項的措施無法構成一個有凝聚力的整體計劃。
德國監獄如何對待跨性別囚犯
德國氣候活動人士潘妮洛普‧弗蘭克面臨監禁,但作為跨性別者,她必須努力避免被送往男子監獄。這起案例凸顯了監獄面臨的新挑戰。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降溫 德國需要擔心嗎?
德語報刊持續關注危機四伏的中國經濟。《巴登報》認為,西方曾經擔心日本崛起,後來又擔心中國,但是中國經濟也很可能像當年日本那樣陷入長年停滯。《經濟周刊》則指出,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曾讓許多沒什麼能力的德企高管也取得輝煌業績,但這種好日子到頭了。
「一盆冷水」 德國經濟恐又將陷入衰退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說,「限制性的利率環境和疲軟的全球經濟——尤其是中國的發展狀況——使我們作為出口國舉步維艱。」專家預測,德國經濟將在今年最後兩個季度再次陷入衰退。
真成「病夫」?德國必須奮起直追
德國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很多,說「百廢待興」也不為過:破敗不堪的基礎設施,進展遲緩的數字化進程,以及波及眾多行業的人才短缺等等,不一而足。難道德國真的成了「歐洲病夫」嗎?
對核電極其保守的德國 如何看福島廢水排海?
在全球多國都在擴建核電的背景下,德國卻在今年關停了所有核電站。可以說,德國是全世界在核電問題上最為謹慎保守的國家。面對引發巨大爭議的福島核電站事故污水排放大海,德國的專家們又怎麼看?
德語媒體:同中國打交道要多些自信
雖然德國政界在不斷呼籲經濟界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現實卻呈現出另外一番畫面:去年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達到創紀錄的115億歐元,而中國在德投資也比疫情前高出了三倍。
德國內閣簽署放寬入籍程序計劃
聯邦政府周三提出國籍法改革提案,內容包括縮短入籍時限以及允許雙重國籍。德國的這項提案旨在吸引更多外國人才以填補勞動力缺口。
德國企業:中國比德國更具吸引力
最新調查顯示,許多德國工業企業認為中國比德國更具吸引力。專家分析,能源價格和供應、監管環境及專業人才短缺使德國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
德外長: 中國對「我們如何共同生活」構成挑戰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周二對澳洲智庫表示,中國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共同生活的根本層面」構成挑戰,並稱德國將與澳洲等国合作,緩和印太平洋緊張局勢。
德語媒體:哈貝克為什麼挑釁中國?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計劃出台新法規,加強對中國入股德國企業的審核。這樣的強硬會不會惹怒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人們是否過度高估了中國經濟對於德國的重要性?
「去風險」進行中:德國擬加強審核對華合作
雖然德國政府並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是「風險最小化」的步伐也在邁進:經濟部長哈貝克計劃出台新法,加強對中國企業在德投資參股項目的審核;教育科研部長則撰文呼籲,更好地保護德國科研成果。
西班牙女足戰勝英國 世界盃首次奪冠
澳洲悉尼舉行的世界盃女足決賽中,西班牙戰勝英國隊。國腳卡莫納的一記關鍵進球,為西班牙首次捧回了女足世界盃。
為什麼納粹德國沒能搶先造出原子彈?
80多年前,美國因為擔心德國先造出核武器,而啟動了曼哈頓計劃。最終,在奧本海默領銜下,美國率先研發出原子彈。那麼,當年納粹德國究竟距離造出原子彈還有多遠?
中國經濟停滯 德國企業受到雙重壓力
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或面臨停滯,而這將導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減少。與此同時,中國自身會加強出口,從而加劇在歐洲市場與德國產品的競爭。
為何德國人對國家機構的信任度降至新低?
一項重要調查顯示,德國人對國家機構的信任度已經降至最低點。從普通民眾到總理都在抱怨德國的官僚主義,只有27%的德國人認為政府部門能夠恪盡職守。
德語媒體:中國怎麼了?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開啟第三個任期以來,中國的政經形勢發展似乎並不理想:先是外交部和火箭軍高層發生異乎尋常的人事變動,緊接著官方又發布了一系列令人沮喪的經濟數據。德語媒體不禁問道:中國怎麼了?
上一頁
第2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