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位於中西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簡稱德國。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德國人口約8,180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勃肯鞋鎖定中國 計劃拓展亞洲市場
去年10月在美國上市的德國知名拖鞋品牌勃肯鞋將目光鎖定中國、印度等市場,希望提高在亞洲的銷售額,並強調產品將繼續維持「德國製造」。
出手管制性業?德總理:「男人買女人」不可接受
德國總理肖爾茨15日公開表態,希望德國針對性工作實施進一步的法律限制,並稱男性購買女性是不可以接受的,應盡力制止相關行為。
調研:德國作為工業基地的吸引力正在迅速下降
咨詢公司德勤對一百多家德國企業的問卷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企業已經將其價值鏈條的部分環節轉移到國外,在機械製造和汽車工業領域尤為明顯。
德國技術移民新規開始啦!門檻大幅降低
IT、護理、物流……德國的眾多行業都急需專業人才。為了吸引外國技術人才,德國出台了最新技術人員移民法,大幅降低赴德工作的門檻。不會德語,申請者父母來德國都有可能。
德憲法法院:不得挪用600億抗疫專款填補氣候金庫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公佈裁決,德國政府不能把用於抗擊新冠疫情的600億歐元資金挪用到氣候項目上,這樣的修改違反憲法。德國經濟部長指出,反對的裁決會給德國的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中美峰會與夾縫中的德國
中美之間的經濟戰已經全面展開,而且不斷加劇的冷戰隨時都有可能引爆熱戰。而中美兩大國夾縫中的德國處境也變得更加艱難:一邊是最重要的天然盟友,一邊是最重要的商貿夥伴。
德國防長:歐盟軍援烏克蘭百萬彈藥承諾難兌現
在歐盟正努力確保基輔的武器供應之際,德國國防部長周二表示,歐盟將無法實現一年內向烏克蘭提供100萬枚彈藥的承諾。歐盟官員則認為,現在就下定論為時過早。
德國政府計劃2024年將對烏克蘭軍事援助提高一倍
德國政府圈內消息人士透露,聯邦政府希望將計劃在2024年給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增加一倍,達到80億歐元。如果這一計劃在聯邦議院預算委員會獲得通過,2024年德國的國防開支將在GDP中佔到2.1%。
德國總理反對以哈立即停火
德國總理肖爾茨明確表示,他反對有關以哈雙方應立即實現停火的主張,因為這無異於讓恐怖組織哈馬斯獲得重振旗鼓的喘息之機。
創辦人因以色列言論辭職 網路峰會惹風波
2023年網路峰會Web Summit下周一在裡斯本開幕。今年的峰會掀起風波,其創始人科斯格雷夫上月在X上發表了關於以色列的言論引發爭議後辭去CEO一職。以色列發出抵制峰會的呼籲,谷歌、臉書、亞馬遜等網路巨頭紛紛宣佈退出。
德國追加對巴勒斯坦人的援助 倫敦30萬人遊行籲加薩停火
鑑於加薩平民在以哈戰爭中遭受巨大苦難,德國宣佈再向巴勒斯坦領土提供3800萬歐元的人道援助。周六,加薩地帶最大的醫院希法醫院遭炮火襲擊停電。在倫敦,30萬親巴勒斯坦人的示威者舉行遊行,呼籲立即停火。
歐盟是否會迎來新一場債務危機?
歐盟成員國債務過高。各國財長還未能開出降低債務的良方。那麼,目前的風險有多大?
中東戰爭與德國社會的裂痕
就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起的恐怖襲擊所造成的影響,德國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邀請猶太群體和穆斯林群體的代表在其官邸進行了一場圓桌對話。與會嘉賓表示,德國社會存在著一條深深的裂痕。
客座評論:人工智慧全球同盟能建立起來嗎?
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人工智慧(AI)雖然是一個全人類的話題,但在AI安全治理方面,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合作雖然不是不可能,但絕對不會是全面敞開的。
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納粹反猶迫害
1938年11月9日夜,納粹縱火焚燒猶太教堂和商店,這場暴力被認為是對猶太人「種族滅絕的前奏」。
德國今年批准出口以色列的軍事裝備驟增
德國今年批准向以色列出口的軍事裝備金額大幅增加,截至11月2日已達3.03 億歐元,幾乎是去年的十倍。
德國歷史上的11月9日
11月9日在德國的歷史上曾發生過多起重要事件,這當中有些事件將人類和世界推向災難,而有些卻是帶來命運的轉機。
美國未認定任何主要貿易夥伴操縱匯率
美國財政部周二表示,看起來沒有主要貿易夥伴在操縱本國貨幣。目前,中國、德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位列美國的外匯「監測名單」,同時瑞士和韓國從該名單中除名。
難民不斷湧入:德國調整政策 市縣瀕臨極限
本周一,德國各州州長與總理肖爾茨徹夜討論難民政策的路線變化,最終達成一致。聯邦政府每向各州分配一名避難申請者,該州每年將獲得7500歐元撥款。此外,避難審批程序將加速,避難申請者的社會福利金受到更嚴格限制。
外資巨頭雲集香港 對中國經濟投信心一票?
近百名國際金融機構巨頭齊集香港,出席港府舉辦的投資峰會。在中國和香港政經前景不明朗下,星光熠熠背後是信心一票抑或姿態而已?
媒體:德國政府擬禁止退役軍人為外國效力
數月前,媒體爆料英國和德國空軍的退役飛行員受聘到中國工作,為解放軍培訓戰鬥機飛行員,引起輿論熱議後,呼籲政府採取措施杜絕這種現象的呼聲高漲。有報導稱柏林已提出立法計劃。
人質劫持事件導致漢堡機場癱瘓
一名持槍男子在周六晚8點強行闖入了德國漢堡機場。他劫持了他四歲的女兒。這導致整個機場被疏散並封鎖。調查人員稱,其犯罪原因可能是監護權糾紛。周日下午,這場人質劫持事件終於結束。
德國防長:德國須有"作戰能力"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稱,德國軍隊必須有作戰能力。但專家指出,經歷柏林牆倒塌後30年的相對和平,聯邦國防軍的性質有所變化。如今對軍隊進行現代化革新,以及扭轉觀念,難以一蹴而就。
德副總理怒批反猶主義 德國人怎麼想?
面對德國日益高漲的反猶太主義,副總理哈貝克立場鮮明: 在一段社群網站影片中,他發表了主旨演講,解釋了為什麼保護以色列是德國的「國家理性」。在這個問題上,德國人又真正是怎麼想的呢?
德國全面禁止任何支持哈馬斯的活動
德國宣佈對親巴勒斯坦組織薩米敦(Samidoun)實施禁令,並進一步限制與恐怖組織哈馬斯相關的活動。這意味著任何人繼續以任何方式為這兩個組織開展活動,都將構成刑事犯罪。
德國專家評對李克強的哀悼:人們意識到他是一股抗衡的力量
德國符茲堡大學教授費多麗(Doris Fischer)向德國之聲表示,人們對已故總理李克強非同尋常的哀悼,大概是意識到,他曾是一股"抗衡的力量",而如今,這股力量缺失了。
哈馬斯恐襲中失蹤德國22歲女性已死亡
22歲的德國女性沙妮‧路克的母親表示,以軍方告知她,女兒已死亡。她估計女兒可能是在哈馬斯恐襲中被擊中頭部。這位母親表示,雖然是可怕的消息,但至少現在知道了情況,"至少女兒沒有承受痛苦"。與此同時,以色列逐漸推進在加薩地帶對哈馬斯的地面攻勢。
晶片短缺 仍令德國企業叫苦不迭
新冠疫情曾一度令全球晶片供應鏈嚴重受阻。汽車工業因無法獲得晶片而被迫停工的情況,雖然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但晶片短缺的問題仍令許多企業叫苦不迭。
客座評論:運動式打狗——公共治理的現代性缺失
近日,中國因一頭黑色羅威納犬撕咬兒童的惡性案件而引發廣泛的「打狗運動」,導致無數流浪狗慘遭厄運。德國學者呂恆君認為,此種「運動式打狗」及對生命的暴力執法激起社會激烈爭辯,凸顯了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現代性缺失。
客座評論:李克強——改革開放的最後殉道者
時評人林飛認為,李克強作為黨內倖存的最後一個派系力量代表與習近平共治十年,如李鴻章一般修修補補,也沒有撐過卸任後的一年,不能不說頗有一些捨身成仁的悲劇色彩,成為中國改革開放路線的最後殉道者。
李克強逝世 各界反應如何?
中國中央電視台27日報導稱,國務院原總理李克強10月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該消息在中國國內外引起廣泛震驚和哀悼。
加薩衝突 溫和派穆斯林在德國疑被忽視
加薩衝突爆發以來,德國已經有多場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因觸及「反猶」紅線而遭警方取締。在這樣的背景下,立場相對溫和的德國穆斯林群體,又有著怎樣的反應?
遣返難民,談何容易?
避難申請遭拒絕後,當事人應盡快被遣返出境,只有這樣才能對滾滾而來的難民潮起到威懾阻遏作用。為此目的,德國政府制定了哪些計劃呢?
中國羅威納犬傷人事件 德國養狗有何規定?
四川一條羅威納犬重傷兩歲女童的事件引起中國媒體的關注。那麼,在德國對於養狗有怎樣的法規?如果發生狗傷人的事件,又會如何處理?
德國駐華使館微博發文抨擊納粹主義留言
圍繞中國網民對以哈衝突以及德國立場的評論,德國駐華使館10月24日在新浪微博上發文,強調「不允許有美化納粹主義的言論或者使用納粹標誌的行為」存在於其博文評論區。這一立場的背景是什麼?中國網民對此有何反應?
缺少德國發動機 泰國打算不買中國潛艇買護衛艦
泰國防長表示,由於中國製造商未能按原協議規定提供德國發動機,泰國政府可能會從中國購買一艘護衛艦,而不是一艘潛艇。此前,泰國政府曾希望德國政府能通融一下,但被德方拒絕。德國近年來收緊了對中國艦艇發動機的出口管制。
房租飛漲 德國大學生找房難
在住宅緊缺與能源危機的雙重夾擊下,在德國租房這件事變得越來越難,不僅很難找到合適的房源,房租與水電費也上漲不少。對於很少有收入的大學生來說,這更是難上加難,而物美價廉的學生宿舍遠遠不夠分配給所有學生。
德國中小企業如何實現對華"去風險"
地緣政治關係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之下,德國中小型企業在也努力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除了增加在中國周邊國家的投資外,他們還在盡力加強在華企業的獨立運作能力。
德國要如何應對越來越多的避難申請?
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入德國,許多地方政府感到不堪重負。移民政策進行改善的必要性有多大?記者來到一處柏林難民抵達中心探尋究竟。
調研: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正在奮起直追
一項剛剛發布的研究顯示,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正在日益成為德國強勁的競爭對手。尤其在生物技術和電動車技術領域,中國申報的專利數量已經遠遠超越德國。
猶太人在德國:擔憂暴力
極端伊斯蘭組織哈馬斯在以色列的恐怖活動也直接影響到海外的以色列人和猶太人。他們擔心在歐洲也會受到哈馬斯及其支持者的暴力。
"德國對猶太人來說仍是一個安全的國家"
德國猶太人中央委員會主席舒斯特表示,儘管新近中東衝突激化後,比如在柏林也發生對猶太會堂的縱火企圖等事件,但他仍認為,"德國對猶太人來說是一個安全的國家"。
金座椅、新門牌--德國哪些地方浪費納稅人的錢?
德國納稅人聯盟周二公佈了2023-24年度的最新黑皮書,其內容是批評浪費公共開支的現象。這已是該聯盟第51次發布黑皮書。
文壇譴責德國書展推遲巴勒斯坦作家頒獎典禮
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恐怖襲擊給第75屆法蘭克福書展蒙上陰影。在主辦單位宣佈推遲巴勒斯坦作家的頒獎典禮後,文壇本周發表公開信予以譴責。與此同時,為抗議主辦單位「偏袒」以色列,部分穆斯林國家出版業者宣佈退出書展。
為什麼柏林說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國的「國家理性」?
自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主義襲擊以來,德國領導人重申保護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國的「國家理性」。現在,他們面臨著界定其真正含義的壓力。「國家理性」到底指的是什麼?
以色列推遲地面進攻 中國特使將訪中東
《紐約時報》援引3名以色列軍方高官表示,因多雲天氣導致能見度差,給空中支援帶來影響。原定於周末開始的進攻被推遲。與此同時,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翟雋下周將訪問中東,促進和談。
如何拯救德國樓市?媒體稱建築業要向肖爾茨提要求
德國房地產行業目前深陷危機,房價下滑、交易量下降、建材價格猛漲,許多建築以及房產公司難以為繼。據路透社報導,該行業打算要求德國總理出手,阻止德國房地產危機的惡化。
德國將向北約提供35000名士兵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Boris Pistorius)表示,到2025年,德國將向北約提供35000名士兵,這將增強北約的威懾力和防禦力。
德國總理:以色列的安全也是德國的國家利益
由於對以色列負有特殊的歷史責任,一直以來,德國政府堅稱以色列的安全也是德國的國家利益。在以色列受到哈馬斯的恐襲之後,德國的這一國家利益將怎樣體現?
德國勃肯鞋:從遭受群嘲到引領風潮
勃肯鞋作為保健鞋的形象早已不復存在,如今它成為了街頭潮人的穿搭配件,擁有大批忠實粉絲。現在,這家德國公司於紐交所首度上市,一起回顧這款拖鞋的故事。
上一頁
第25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