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位於中西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簡稱德國。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德國人口約8,180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擔憂被中國遣返的北韓人
每年,數百名北韓人試圖逃離他們封閉的國家。即使他們成功逃至鄰國中國,仍不斷擔憂被遣返回國的風險。德國之聲的調查團隊獲得了親歷者的檔案和資料。
德國農民抗議政府 布蘭登堡門前擺曳引車陣
德國各地的農民趕往柏林,開著數百輛曳引車聚集在柏林布蘭登堡門前,抗議聯邦政府決定取消柴油燃料補貼以及購買農林機械的稅收減免。據稱,這些決定可能使農民損失高達10億歐元。
德語媒體:要麼生存 要麼毀滅
為什麼普丁的戰爭機器能頂住西方制裁壓力繼續運行?《資本》雜誌認為,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的軍民兩用物資起到了很大作用。《經濟周刊》則感慨中國汽車廠商在技術、成本方面全面超越德國競爭對手,而整個德國產業界依然躊躇不前。
德國極右翼選項黨首次贏得市長選舉
洛赫納(Tim Lochner)擊敗基民盟候選人,成為德國極右翼政黨選項黨的首位市長。在此之前,該黨已在區議會和小城鎮選舉中攻城略地。
德機械製造業: 川普当選或帶來行業寒冬
德國機械製造業擔心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德國機械設備製造聯合會主席發出警告,對於該行業來說,目前最現實的風險場景就是川普再次上台。
中東、俄烏、中國:德國外交進入危機模式
德國外交政策的平靜時期已經結束:柏林必須為正在發生的兩場戰爭、日益具侵略性的中國、動蕩的世界秩序尋找解方。
新一波新冠疫情來襲 德國如何應對?
流鼻涕、咳嗽的德國人越來越多。最新的廢水檢測顯示,新冠今年年底再次在德國爆發,而且來勢洶洶。然而,現在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
德國外長譴責貨輪紅海遇襲事件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譴責葉門胡塞武裝對德國赫伯羅特船運公司貨輪的襲擊事件,稱這是對以色列和國際航運的嚴重威脅。
同中國脫鉤將重創德國經濟,但可控?
位於基爾的世界經濟研究所發布一項調研顯示,同中國突然脫鉤,將給德國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但打擊程度並不會超越以往的嚴重危機。調研同時還顯示,脫鉤讓中國蒙受的損失將遠遠超過德國。
聯邦議院批准2023年度補充預算
12月15日,德國聯邦議院批准了執政聯盟提出的暫停"債務剎車"提案,並以此為前提,通過了2023年補充預算。這已經是德國連續第四次暫時叫停憲法所規定的"債務剎車"機制。
媒體:中國國安是如何收買右翼政客以圖影響歐洲政壇的?
多家歐洲媒體調查爆料:一名比利時前議員被收買充當中國情報部門的線人,並幫助後者試圖滲透政界,影響歐洲輿論。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也是中國拉攏的對象之一。
「熊貓外交」很甜蜜 但這份愛有時會過期
在德國出生的第一對雙胞胎大熊貓寶寶,4歲的夢想和夢圓即將返回中國引發全德矚目。
德國從馬裡撤軍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德國從馬裡撤軍後,一些觀察家擔心,該行動可能會影響其他民事發展項目。
預算危機緩解 德國證實仍將補貼台積電設廠
先前德國聯邦預算危機,讓各界擔憂台積電德國廠的補貼生變。如今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就2024年聯邦預算達成共識。一位德國官員也表示,仍然會提供補貼給台積電和英特爾等半導體公司。
德國發展部推出新亞洲戰略 中國不是被援助對象
德國發展援助部周二公佈了新的亞洲戰略。該戰略不再視中國為「被援助國家」,主張在此基礎上進行三邊合作。部長舒爾策(Svenja Schulze)接受了DW採訪。
《世界人權宣言》發布75周年 - 德國面臨的挑戰
1948 年 12 月 10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不幸的是,75年後的今天,捍衛人權的事業正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德國在努力遏制這一趨勢。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會終結全球化嗎?
在應對世界上那些持續挑戰時,德國是否落後了? 儘管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但有一件事是明確的:在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的情況下,德國需要採取更多行動。
中國對石墨出口管制 德國:恐將導致企業成本提高
繼鍺和鎵之後,中國從本月起也對石墨這一重要原材料進行了出口管制。德國政府日前表示,該措施可能導致石墨價格上漲,增加德國企業的經濟負擔。
德國熊貓臨行在即 粉絲難過之餘亦抱希望
2019年,熊貓寶寶Pit和Paul在柏林出生時還是渾身光溜溜的「小不點」。 如今,它們已經長成了「翩翩少年」,並將移居中國成都。 一直以來,中國向其他國家贈送或租借大熊貓的行為被稱為「熊貓外交」。
火車司機罷工 德鐵80%長途列車被取消
繼11月中的20小時罷工後,德國火車司機工會這兩天再次發動罷工,列車班次大幅受影響。工會表示至少到明年1月7日前不會再舉行罷工,但之後的情況仍須視與德鐵公司的談判進展。
德國薩安州入籍新規:須認可以色列生存權
在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今後外國人在申請加入德國籍的時候,必須正式聲明承認以色列國家的生存權。
德台成立對話平台 促進公民社會交流
德國外交部宣佈,與台灣成立一個新的對話平台,進行公民社會交流。台灣外交部表示,這是今年與德國簽署的第三個協議。
德國商會:歐盟應該要求中國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條件
歐中峰會即將在北京召開。德國商會代表呼籲峰會將要求中國提供公平市場競爭條件的議題放在峰會議程的首要位置。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峰會前夕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說,「歐盟領導人不會一直容忍與中國日益加劇的貿易不平衡」。
比薩PISA測試:亞洲學生得分高--他們也更快樂嗎?
在經合組織主辦的PISA國際中學生學習能力測試中,新加坡遙遙領先,澳門、台灣和香港也名列前茅。歐洲國家則大幅滑落。
比薩PISA測試:德國中學生得分前所未有之低
PISA是經合組織主辦的國際中學生學習能力測試,今年有81個國家的60餘萬中學生參加。結果是,德國中學生在數學、閱讀以及自然科學方面的得分為歷年來最低。原因是多樣的。
白宮:援烏預算"沒錢了"
白宮預算主任致信國會,如果不批准新的款項,到今年底援烏預算就將徹底耗盡。切斷資金和武器供應,烏克蘭將被迫"在戰場屈服",俄羅斯勝算增加。烏總統澤倫斯基周二將影片連線美國參院。
巴西總統:聯合國未能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
由於俄烏戰爭和中東局勢不斷激化,巴西總統盧拉對聯合國提出強烈批評。此外,訪德期間,在一系列國際熱點問題上,盧拉都表達了同德國政府截然相反的立場。
歐洲經濟慘淡連累德國出口連續兩個月下降
今年10月德國出口因為黯淡的歐洲經濟而再度減少,這已經是德國出口連續第二個月下跌。此前經濟學家們曾預測,德國出口10月有望增長1.1個百分點。
11月德鐵遠程火車近半數晚點 問題出在哪?
跟據德國鐵路(DB)公佈的統計,今年11月所有ICE和IC列車中只有52%準點到達目的地,而且這個數據中還沒有統計臨時取消的班次。
巴黎發生持刀襲擊事件 一名德國遊客死亡
12月2日晚發生在巴黎埃菲爾鐵塔附近的持刀襲擊事件,已經造成一人死亡、兩人受傷,死者係德國國籍。法國和德國政界高層對這一起有著伊斯蘭極端主義背景的恐怖襲擊予以譴責。
單方面免簽 首批為何選了德法等歐洲五國?
12月1日,首批享受單方面免簽待遇的外國人已經從中國多地機場口岸順利入境。專家分析認為,北京此次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投資進入中國,而之所以選擇德、法等歐盟五國,也是出於經濟實力的考量。
核能增倍才能實現淨零排放?環保組織:危險性不能小覷
杜拜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簽署了一項呼籲,提倡將全球核能容量增至現在的三倍,這是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努力的一部分。環保組織批評指出,不應把時間浪費在像核能這類危險的干擾選項上。
「飛錢」——德國記者調查中國「地下銀行「為販毒集團洗錢
歐洲警方今年破獲的義大利黑手黨「光榮會」案件中,中國「地下銀行」網路為其洗錢至少數千萬歐元。法蘭克福匯報和中德意志電台對此展開調查。記者David Klaubert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德國發展部長呼籲中國出資氣候基金
德國、阿聯酋率先承諾各出資1億美元,用於聯合國一項新基金,彌補受氣候威脅國家的損失。德國發展部長舒爾策說,中國等新興國家也應效仿阿聯酋,向新基金注資。
德國總統在卡達机場的尷尬等待…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本周在卡達首都多哈的機場遇到了尷尬狀況。專機降落後,他在機艙門外乾等了近30分鐘無人來接機。
德國成為高科技領導者的三個要素
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正在改變產業。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希望在新技術領域趕上美國和中國。 這一目標能夠實現嗎?
泰國「路橋」項目 德國、中國競相投資?
泰國正推動「路橋」項目,建設一條連接泰國東西岸的鐵路和公路系統。泰國總理曾在中國最新「一帶一路」論壇上宣傳了這一宏偉願景。如今,德國駐泰國大使也為該項目游說。德國是否會參與其中?
國際貨幣基金呼籲德國加強投資
德國陷入財政預算危機之際,國際貨幣基金認為增加投資是當務之急。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認為,歐洲經濟的總體形勢令人擔憂。
德語媒體:大眾在中國建第二個"狼堡"
與中國"脫鉤"?對德國大眾汽車來說不是選項。迫於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和本土化壓力,大眾在中國新設立3000名工程師的研發中心和新的工廠,《南德意志報》予以關注。此外,中國宣佈對德國公民實行15天內免簽,背後原因是什麼?《法蘭克福匯報》予以分析。
德國大使歡迎中國新免簽政策 籲納入所有歐盟國
中國外交部宣佈將對短期赴華的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以及馬來西亞公民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德國駐華大使對此表示歡迎,並呼籲將該政策擴展至所有歐盟國,以便讓中國公民在前往德國、歐洲時也能享受便利。
怎樣應對中國這個製藥領域的大玩家?
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是國際製藥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在關鍵的有效物質生產領域,中國佔全球市場的40%。這一優勢帶來的依賴關係能否妥善解決?
德語媒體:中國幫助俄羅斯戰爭機器維持運轉
中俄兩國今年的貿易額有望創造新的最高紀錄,《南德意志報》評論指出,北京的支持在幫助普丁維系著侵略烏克蘭的戰爭,而西方對此卻毫無應對之策。
德國前政界高層受批評:沙爾平成"中國傳聲筒"?
德國前國防部長、社民黨前主席沙爾平在中國開設咨詢公司,與中聯部直屬機構合作主辦會議,以及向中國媒體表示"中國法治國家建設正在進行中",這些表態和做法受到專家和政界的質疑。德國電視一台Report Mainz節目報導了此事。
研究:中國擴大網路攻擊能力
據德國《商報》引述柏林墨卡托中國中心(Merics)一項最新研究,近些年來,中國駭客在歐洲的攻擊不但大幅度增加,而且明顯更專業化。
「標準的」德國人如何過周日?
去教堂、散步或者懶散在家?你知道「標準的」德國人怎樣度過星期天嗎?
財政凍結!德國政府要玩完?
德國財政部叫停了幾乎全部財政支出。因為此前聯邦憲法法庭的一項裁決,導致德國政府的預算出現了高達600億歐元的缺口。
德國外長: 國際社會戰後應對加薩承擔保護責任
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介紹了她對加薩地帶未來的設想。另外,對於有關德國出於歷史原因偏袒以色列的指控,她也予以了堅決駁斥。
納粹德國辦奧運百年後 柏林再申奧合適嗎?
德國首都柏林正摩拳擦掌準備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但這項計劃引起了批評和質疑。
塔利班高官來德國 政府後知後覺
一名塔利班高官上周來到德國科隆並出席公開活動,引起德國輿論嘩然。更讓人們的吃驚是,德國當局對此毫不知情,在媒體報導後才做出回應。
專家建議高危險群「左手打流感 右手打新冠」
鑑於德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上升,醫生和診所代表呼籲高危群體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與此同時,有病毒學家對於部分醫院強制規定戴口罩或限制訪客時間的做法提出質疑。
上一頁
第24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