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位於中西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簡稱德國。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德國人口約8,180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國需全面「翻新改造」 但誰來買單?
公路、橋樑、鐵路——老舊而破敗。沒有新的輸電線——能源轉型就不可能實現。德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數十億歐元的投資,但國庫已經空空如也。
德國歷史上的知名間諜案
周四,又有兩名涉嫌為俄羅斯從事間諜活動的男子被捕,案件引發社會關注。事實上,早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德國已是外國情報機構鎖定的目標。德國之聲帶您回顧幾起德國最引人注目的間諜案。
德中簽署車企合作聲明 可望對等數據共享
德國和中國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將在自動駕駛和互聯駕駛領域開展合作。德國希望由此使德國汽車製造商能夠將數據從中國傳輸到德國。
德國副總理哈貝克突訪烏克蘭
正當俄羅斯對烏克蘭持續進行空襲之際,德國副總理哈貝克突然抵達基輔進行訪問。預計他將在訪問期間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德語媒體:言辭多多 成果寥寥
在肖爾茨總理結束訪華之際,《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為企業不放棄在華業務、同時不忘去風險出謀劃策;《日報》則發現,德中領導人談論的雖不少,但多為各說各的。兩國關係上,德國對中國更為依賴,而不是相反。
數百中國人買簽證「移民」德國 警方稱或被遣返
本周三到周四(4月18日),德國警方針對一個組織非法入境的犯罪團伙進行了全國範圍大搜查。該團伙涉嫌為三百多名中國人非法獲取居留身份。在10名被捕嫌疑人中有4名中國人。
德語媒體:成效有限的中國之行
德國總理肖爾茨歷時三天的訪華行程已經結束。中東局勢突變、俄烏戰爭僵持以及德國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肖爾茨的中國之行自然也受到了德語媒體的格外關注。
德國反對黨政治家:對華政策不能全由政府說了算
德國總理肖爾茨訪華行程接近尾聲之際,德國最大反對黨政治家也開始了中國之旅。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因此對華政策也歷來都是各大政黨間爭執的焦點。
德國退核一周年 爭論仍在繼續
德國退出核能發電一周年之際,對於核電的爭論仍在繼續。綠黨籍經濟部長哈貝克認為,當年所有反對退核的觀點都已經不攻自破,基社盟秘書長裡內曼則反唇相譏。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中國 去了哪 説了啥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中國的三天行程安排的相當緊湊,在首站重慶,他參觀了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博世的氫燃料電池工廠,在上海,他在同濟大學發表講話。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空襲給這位德國總理在中國的行程帶來影響。
要對話,不要對抗:德國汽車工業反對對中國車徵收懲罰性關稅
德國汽車工業主張同中國開展對話,而不要採取相互對抗的立場。汽車工業聯合會認為,一旦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將會帶來極其負面的後果。目前,歐盟正在就中國電動車政府補貼問題展開調查。
兩天經濟 一天政治:德國總理肖爾茨二度訪華
周日,德國總理肖爾茨開始了其為期三天的訪華行程。他將先後到訪經濟重鎮重慶和上海,最後在周二抵達北京開始政治會談。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的大規模襲擊行動,為肖爾茨的訪華行程蒙上了陰影。
國際社會譴責伊朗襲擊 呼籲避免事態升級
伊朗對以色列發起的大規模空襲,雖然並未對以色列造成實質性傷害,但仍遭到大多數國家的強烈譴責。包括德國總理肖爾茨在內的多國領導人呼籲,國際社會應付出最大努力,避免中東局勢進一步升級。
德國向以色列大屠殺倖存者提供援助金
德國向以色列11.3萬名大屠殺倖存者每人支付220歐元,以幫助他們應對以哈戰爭的困境。自10月7日以來,數以萬計的以色列人已從邊境地區撤離。
德國總理肖爾茨強烈譴責伊朗空襲以色列
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空襲時,德國總理正在搭乘專機前往中國途中。抵達重慶後,肖爾茨對伊朗的空襲行動立即做出強烈譴責。反對黨則批評稱,肖爾茨的回應過於遲緩。
德語媒體:肖爾茨必須捍衛德國核心利益
德國總理肖爾茨本周末啟程訪華。《明鏡》指出,肖爾茨必須捍衛德國核心利益,如同北京自信地捍衛其利益般。德國編輯部網路認為,選擇對話而非敵對是正確做法。
美官員指責中國為俄擴充軍備提供後援
德國總理肖爾茨前往北京訪問之際,美國鼓勵歐洲國家對中國施壓。美國高級官員表示,中國通過提供無人機和導彈技術以及與俄羅斯共享衛星圖像,幫助克里姆林宮加強軍事力量,威脅整個歐洲。
肖爾茨啟程訪華:俄烏戰爭、台海局勢成焦點
德國總理肖爾茨周六啟程前往中國,展開為期三日的訪問。在造訪重慶和上海後,他將於周二抵達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強會晤並舉行政治會談,預計將談及俄烏戰爭、台海關係及貿易議題。
以色列或將遭伊朗襲擊?拜登發警告 德國促公民撤離
美國總統拜登預計,伊朗或很快將對以色列發動攻擊。拜登在周五表示,他認為攻擊可能會在不久之後發生。他向德黑蘭發出了明確的警告。鑑於中東地區局勢或生變,德國外交部呼籲德國公民撤出伊朗,表示局勢可能會「毫無徵兆地迅速惡化」。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將不再為中國提供低息貸款
據《南德意志報》報導,德國發展援助部國務秘書周四(4月11日)在北京宣佈,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與中國之間的廣泛金融合作宣告結束。現有的合作項目結束後,中國只能按照市場貸款利率獲得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的貸款。
德語媒體:「去風險」的三大支柱
德國總理肖爾茨即將開啟的訪華之旅面臨艱難的平衡任務,《南德意志報》分析了德國經濟對華「去風險」的三大支柱,並且指出這項任務「實際操作起來這就像讓一艘遠洋巨輪在全速行駛的過程中變換航道一樣」。
人權組織對德國向以色列出口武器提起新訴訟
柏林歐洲憲法與人權中心(ECCHR)律師和巴勒斯坦人權組織支持5名巴勒斯坦人提起的最新訴訟,要求德國停止向以色列出口戰爭武器。
性別自決法:德國聯邦議院今日表決通過
德國聯邦議院周五就性別自決法進行投票表決。該法律簡化在政府登記處更改性別身份和姓名的程序。同一天,議院還通過給予已婚夫婦及其子女更多選擇和更改姓氏的自由。
調查:德國企業對華「去風險」成效可圈可點
根據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新發布的調研報告,在家具和汽車製造領域,德國企業降低對中國依賴度的努力已經取得顯著成效。而相比之下,化工產業不僅沒有做到「去風險」,反而還更加依賴於從中國進口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
德國總理訪中:俄烏戰爭下的外交挑戰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2022年首次訪問中國時,成功讓習近平表態反對核威脅,這被視為是對普丁的警告。肖爾茨此次再度造訪北京,是否能在烏克蘭問題上爭取到中國支持?
專訪:應同中國談我們的利益所在
德國總理肖爾茨即將訪華之際,符茲堡大學研究中國經濟的費多麗教授表示,無論是「去風險」,還是產能過剩,德國必須與中國談這些風險,談自身的利益所在,這是行得通的。
德語媒體:補貼電動汽車 利及全球人民
面對收受大量補貼的中國電動汽車,歐洲人應該如何應對?《商報》呼籲,要以謙虛又自信的姿態和中國人展開合作。《標準報》認為,沒有必要制裁中國,而是應該和中國展開補貼競賽。
德國先遣部隊赴立陶宛 二戰後德軍首次常駐海外
對德國聯邦國防軍而言,這可謂歷史性時刻: 德國派出先遣部隊前往北約東翼立陶宛,為常駐該國做準備,計劃在當地部屬5000軍力。這是二戰以來,德國首次在境外基地長期駐軍。
德語媒體:肖爾茨訪華專機上的「空椅子」
德國總理肖爾茨即將訪華,據《商報》瞭解此次隨行經濟代表團名額的搶手程度,已經達到兩國關係黃金時期的水準。儘管如此,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魯斯武姆並不在名單上。《經濟周刊》分析了這背後存在的關竅。
德軍將派軍艦軍機赴印太參加多場軍演
今年夏天,德國聯邦國防軍將派遣兩艘軍艦環球航行,並且在印太地區與夥伴國家舉行聯合軍演。德國空軍也將派出多架戰機與日本、澳洲、印度等國進行演習。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國家在印太地區越是活躍,中國在當地的姿態就越會收斂。
二戰後首次:德國向立陶宛派遣常駐部隊
為了阻止俄羅斯進一步侵略其鄰國,德國正在立陶宛建立一個軍事基地,將駐扎近5000名士兵。這是二戰後德國首次在國外部署常駐部隊。
德語媒體:價值觀外交到底能有多大效果?
德國總理肖爾茨即將訪問中國,德語報刊紛紛就此刊發評論。《奧格斯堡匯報》呼籲肖爾茨必須以更自信的姿態面對中國,切忌重蹈對俄關係的覆轍。《經濟周刊》則懷疑斷絕與專制國家經貿關係的做法是否會有效果。
「說好了,不跳舞!」——德國總理入駐TikTok
美國總統拜登和法國總統馬克宏都先後入駐TikTok,德國總理肖爾茨也未能「免俗」。周一,由總理新聞辦公室營運的官方帳號在這個頗受年輕人青睞的社交平台發布了第一條短影片。
國際法庭就德國協助以色列種族滅絕指控開始聽證
尼加拉瓜向聯合國海牙國際法院提起訴訟,稱德國對以色列的持續支持,違反了《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法庭定於周一、周二兩天舉行相關聽證。
一分鐘看懂尼加拉瓜為何起訴德國
尼加拉瓜過去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係對地區政治產生重大影響。為表對巴勒斯坦的支持,尼加拉瓜在海牙國際法庭起訴德國協助以色列違反種族滅絕公約。
不接受拒絕!非洲國家要怒送德國2萬頭大象
出於對德國聯邦環境部長萊姆克的憤怒,非洲國家博茨瓦納要送德國2萬頭大象,並且不接受拒絕。博茨瓦納總統表示,該國「大象過剩」,而這位德國部長禁止進口狩獵戰利品的計劃,將會使博茨瓦納貧困加劇,並會助長偷獵行為。
德國考慮代孕合法化 為何引起爭議?
儘管法律明令禁止,但在德國,安排海外代孕母親的中介機構的生意仍然火爆。德國政府正在考慮就代孕以及卵子捐贈出台新法,這一計劃受到爭議。
德國通過「空中橋樑」向加薩提供援助
從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至今,以哈戰爭已經持續整整六個月。德國仍在加薩地帶開展哪些援助行動?為什麼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稱空投物資只是「杯水車薪」?
德國疫苗接種義務立法走過150年歷程
早在150年前,德國帝國議會(Reichstag)通過全國性天花疫苗接種義務法案時,便有反對者走上街頭抗議。
義大利將趕超德國 成為歐洲經濟強國?
德國經濟陷入停滯之際,義大利經濟卻在持續增長。但實際上後疫情時期的經濟復甦與義大利總理梅洛尼的經濟政策關係並不大,主要靠的是補貼和新增債務。
為何更多德企從中國向日本轉移?
德國在日本工商會對在日德企進行了調查,發現更多德企正在將生產線和管理職能從中國轉移到日本。
德國總理即將訪華 眾多德企高管隨行
儘管德國政府的中國戰略呼籲本國企業降低對華依賴、將業務更多地分散到其他國家,但是肖爾茨總理四月中旬訪問中國時,還是會有眾多德企高管隨行。不過,近年來時常公開批評中國的德國工業聯合會,此次則不會隨行。
西方領導人不受歡迎度排名 德國總理肖爾茨拔得頭籌
《紐約時報》新近發表的最不受歡迎政府領導人排行中,德國總理肖爾茨拔得頭籌。不過,其他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的民調結果也並不理想。據稱,通膨和移民問題滋長了民眾對政府的不滿。
以軍方承認「嚴重錯誤」 援救組織不買賬
援助組織世界中央廚房七名工作人員周一在加薩地帶遭以色列空襲死亡,相關國家表示憤怒,要求徹查。該援救組織稱,悲劇的發生不是運氣不好,以軍方清楚車隊的動向。
海牙國際法庭即將審理尼加拉瓜對德國指控
海牙國際法庭近日將審理尼加拉瓜對德國協助以色列違反種族滅絕公約的指控。德國駁回相關指責。
德語媒體:相互需要的德國與中國
為什麼中國近期發起了「魅力攻勢」?為什麼德國不能出於地緣政治而拒絕和中國的合作?奧地利《標準報》以及德國《商報》就此展開了分析。
大麻是合法 但不能隨便抽
大麻在德國解禁了:從今年4月開始新法正式上路,不過大麻雖然已經合法,還是有著一定的限制,誰能抽大麻,哪裡能夠拿到大麻?什麼仍然被禁止?為何吸大麻現在合法?
若烏克蘭輸掉戰爭 1000萬人將成難民?
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大舉推進。德國未來是否會迎來更多難民?移民專家克瑙斯認為這很有可能會發生。
德國軍工業搭上順風車?
坦克、彈藥、火箭等軍備供不應求。德國政府希望盡快提高產能,軍火商自然樂見其成,然而這一切並非易事。
德國大麻今起正式合法化 柏林青年街頭歡慶
一部4月1日正式生效的新法,讓眾多柏林青年當天凌晨聚集到市中心的布蘭登堡門前大肆慶祝:即日起,成年人可以合法地隨身攜帶不超過25克的大麻,在家中也最多可以儲存50克,還可以自行種植3株大麻。
上一頁
第19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