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養老體制改革,從老人兜裡掏錢?
2003年10月21日10月19日,德國新的養老推出政策,計劃自2004年4月起,養老保險金在保持原有額度的基礎上全部由私人支付,政府不再承擔任何補貼。這種間接縮減資金的方式意味著養老金將下降0.85個百分點。既然改革是對制度體制施行手術,受傷之處免不了痛楚,波瀾所及,一片叫嚷。10月20日的報紙反映了這種怨聲載道的情緒。新的政策是否是在從並不富裕的老人身上揩油?專家們為此發表了不同的見解。
社會組織VdK的領導人沃爾特-赫爾林格在接受電視台採訪時指出:「德國目前有一半的退休男子每月能拿到將近1000歐元的養老金,而退休女性的平均月收入為650歐元,這說明大部分退休人員並不富有。雖然退休的政府高官能享有每月2200歐元的進項,但他們在2千萬的退休隊伍中鳳毛麟角,人數只佔到大約2000位。」
德國人口老齡化造成了今天就業人數不足的危機,越來越少的年輕人要養活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由於平均壽命的增長,退休人員賦閒在家的時間也明顯拖長,從六十年代時的10年增加為今天的人均16.6年。而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字還會再增長3年。與此同時,有勞動能力的年輕人的數量到2030年將下降7百萬人,到2040年的下降量更達到1千萬。這便是德國婦女拒絕生育的惡果。
再回到養老問題上來。雖然科隆養老保險金研究所的所長本恩德-卡澤斯坦樂觀地表示,今天的老年人是德國有史以來最富裕的一代,他們不僅擁有財產,還享有優越的醫療保障。但是德國工會主席沃爾迪-弗蘭克-斯爾克斯卻對此表示質疑,他所引用的數據也與赫爾林格的發言內容存在著差異。他表示:「退休婦女在德國西部地區只依靠平均每月465歐元的收入度日。在這種前提背景下,緊縮退休金必須慎之又慎。」
而官方數據表明,西部退休人員的平均月收入為1586歐元,東部地區為1427歐元,其中也包括了利息及房屋出租的收入。但是,單身或離異婦女的境況顯然遠處於平均線以下,她們其中有人長年沒有工作經歷,收入水準平均為950歐元(西部),或者750歐元(東部)。看來,養老改革不應簡單地一刀切,而是應該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總之,公平合理的改革方案永遠引發無止境的討論,結果大概永遠不會皆大歡喜。